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时空超级许愿系统-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将,可能大家第一时间会想起那个留下千古佳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很少有人会知道张珏。

    但如果说起另一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杨过。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塑造的人物杨过的原型就是张珏,只不过是将射死蒙哥的地点由钓鱼城改成了小说中的襄阳城。

    张珏死后,他的家眷全部被害。当时,只有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张然的父亲,在蒙古军中南宋降将的帮助下得以逃脱。

    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蒙古军对张珏后人的追杀行动一直没有停止。

    张然的父亲一直在四川、陕西一带流窜。毕竟虽然南宋亡国了,元朝建立了,但这两地是他父亲经营多年之地,还有一些故旧。

    在躲避元军追杀的途中,张然的父亲也成了家,于公元1299年生下独子张然。

    张然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立志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将蒙古挞子驱逐出中华大地。

    同时,张然也跟着父亲学了一身好本事。但在他十五岁那年,父亲因长年流窜奔波,积劳成疾,病逝了。

    好在祖父张珏的本领张然全部学会了,十多岁的张然在四川也联络了一些江湖豪杰,意欲举事反元。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过了半个世纪,蒙古铁骑的威力已不能与当年铁木真、忽必烈时同日而语,但毕竟还是相当有战斗力的。

    几次起事都没闹腾出什么动静,基本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反而是张然本人又引起了蒙古高层的注意,不断派出精兵铁骑对他进行剿杀。

    这次追杀张然的那队蒙古骑兵就不是一般寻常的蒙古兵。他们个顶个都是功夫高手,从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一路追到安徽。

    这路追兵所过之地畅通无阻,肯定是直接受蒙古高层指挥。要打个比方的话,至少也相当于明朝后来的锦衣卫,或者说相当于现代的特种部队。

    在逃避追杀的过程中,也有过短暂的安逸时期。因为古时没有身份证,隐姓埋名去了一个地方,要被发现,还是有个时间过程的。

    七年前,公元1333年,张然在湖北也成了家,一年后他的夫人给他生下了一个女儿。他原本起名“张思蜀”,意在不忘记四川。

    因为四川是他经营多年之地,那里还有他的很多故旧。他还打算着有朝一日重返四川,继续开展反元大业。

    但后来考虑到“思蜀”二字意义太过直接,而且女孩子起这么个名字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于是改名“思淑”,取其谐音。

    三年前,公元1337年,张然的身份再次暴露,他不得不带着妻子和三岁的女儿继续走上逃亡之路。

    他们从湖北入湖南、取道江西、入安徽。

    可悲的是,在江西他的妻子为了掩护他和女儿,在引开追兵的时候被害。

    从此,张然与元朝的仇恨又再一次加深了。

    进入安徽定远后,张然不小心遭人暗算,左肩中了一箭,后来逃亡的过程中就遇上了刘聚和常遇春。

    听了这段感人至深的往事,刘老爷、刘聚、常遇春都唏嘘不已,更加加深了对张然的敬重。

    半年后,张然能下床行走后,曾提出要再次逃亡,因为他不想连累刘家。

    但都被刘家拒绝了。刘老爷表示:元朝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残暴统治,强行将人民划分成几个等级,非常不得人心。

    汉人现在大多是敢怒不敢言,只要有个合适的时机,这个火药桶会一触即发,元朝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

    他们现在必须要全力保护张然,因为张然这样的人就是汉人的希望。

    张然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他现在的左臂基本已废,再想联络义士举事、上阵杀敌恐怕已不太可能。即使是逃亡,以他现在的身手,别说还要保护女儿,就是保护他自己也比较困难。

    因此,他也没做过多推辞,也不想辜负刘家一片好意。

    关键是他自己心里还有一个想法。他们张家到他这里只有一个女儿,自己也四十出头的人了,想再续个弦,生个儿子也是希望不大了。

    但他张家这一身本领不能后继无人。经过半年观察,他发现刘聚、常遇春二人底子不错。特别是那个常遇春,虽然年纪不大,但说话办事相当有谱,学东西也特别快。

    他有心收这二人为徒,以求将他们张家这身本领发扬光大。

    后来,张然找了个机会跟刘老爷谈起了这个事。

    刘老爷受宠若惊,非常高兴。虽然他一心想让儿子读圣贤书,考个功名。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能是心里想想罢了。

    而且这个儿子也酷爱耍枪弄棒。现在正逢乱世,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乱世没人跟你讲道理,乱世就得靠拳头说话。让儿子学得一身真本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刘老爷当即就替这两个小子应承下来,并去准备相关事宜,准备第二天举行个正式的拜师仪式。

    当晚,刘聚、常遇春听到这个消息,那是高兴得一夜没有睡着觉。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那就叫“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刘聚、常遇春二人平日里舞枪弄棒,也只能算是自娱自乐,从来就没受过专业的指导,全凭兴趣使然。

    但现在突然有人要收他们为徒,而且此人还非常不一般,是名将之后、武林高手。这事任放在谁身上,也跟中了双色球大奖似的。

    次日一大早,在刘老爷的的亲自主持下,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拜师仪式。

    拜师前,张然特地让自己的女儿张思淑与刘聚、常遇春一起拜。

    首先,由张然在前,刘聚等三人在后,向前晚赶制的张珏灵位跪拜。

    张然双膝跪下之后,后面三人也跟着跪下。

    张然道:“不肖孙张然在此拜祭先祖,不肖孙未完成先祖遗志,且身受重伤,日后更是难以面对列祖列宗。但为了先祖遗志后继有人,今天在此收下三个弟子:刘聚、常遇春、张思淑。期待这三个弟子日后能将张家的功夫发扬光大,并完成先祖遗志。”

    拜完张然的祖父之后,张然端坐在首席。由刘聚、常遇春、张思淑三人再向张然行拜师礼。三人向张然磕头之后,依次向张然敬茶,并从此改口称“师父”。

    按照古代拜师礼,此时三人应该还要向张然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等。但在这里,这些就免了。

    敬过茶,叫过“师父”之后,就由张然向这三人训话,这三人当然还是只能跪着。

    张然训话的内容大致就是:要继承先祖遗志,将蒙古人驱逐出中华大地,让汉人重新主宰自己的命运;学会了本领要走正道,不得轻易害人性命,要锄强扶弱、除暴安良;要清白做人,刻苦学艺,不能辜负师祖及师父的期许等。

    这套简短的仪式完成后,也就算三人正式成为张然的徒弟。按年龄排序,刘聚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兄,常遇春自然就是二师兄,张思淑是小师妹。

    刚开始学艺的新奇和积极性,是可想而知的。但真正要学起来也是十分单调乏味外加艰辛的。

    好在这三人虽然偶尔也闹着小情绪,但很快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学艺。

    包括年龄最小的张思淑,才六、七岁的年纪,没有了母亲,正是需要父爱的时候。但张然该严格要求的时候一点也不放松,小丫头也掉过很多委屈的眼泪,但最终还是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了。

    转眼三年过去了,刘聚二十二岁了,常遇春十四岁了,小丫头张思淑也十岁了。

    经过三年的刻苦学艺,要说武功当然还是大师兄刘聚最好,毕竟他年纪大,以前的底子好些。

    但要说到进步最快,那无疑是常遇春了。这小子的确是块习武的好材料,领悟能力在三人中是最快的。

    张然也相信,再过个三、四年,常遇春的功夫肯定会超过刘聚。

    当然,张思淑的进步也是明显的。但毕竟是女孩子家,体力还是受到限制。但在女孩中,那绝对是个佼佼者。

    熟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刘老爷子对于刘聚弃文从武并不反对,但二十二岁的小伙子还不成婚,那可是他不能容忍的。

    好在刘聚十来岁的时候,就跟邻庄王家定了亲。王家的家境和刘家差不多,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地主。王家的女儿比刘聚小三岁,但今年也十九了。

    这十九岁放在现在算早婚,但在那个时候,不说是“剩女”,起码也算是大龄女青年了。

    就这样,刘老爷和王老爷一合计,择了个日子,就准备让这二人成婚。

    初时,刘聚还有点不情不愿,认为自己年纪还不算大,这一结婚一生小孩,会耽误了自己学功夫。

    但刘老爷子的态度很坚决,师父张然也支持他成婚。最后,没办法,在一个黄道吉日,他就和王氏拜堂成亲了。

    但成亲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这王家姑娘长得的确漂亮,刘聚恨不得一天到晚和他缠绵在一起。

    这样一来,刘老爷子当然是高兴,他可是一天到晚就盼着抱孙子呢。

    张然虽然对刘聚有些看法,但他毕竟也是过来人,知道这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只要不太出格也是可以接受的。

    就这样,又过去了两年。十六岁的常遇春和二十四岁的刘聚功夫已不相上下了。

    再过了一年,刘聚喜得贵子后,学功夫的劲头就更赶不上常遇春了。这大师兄的武功与师弟比起来,就只能望其项背了。

    好在张然也是个心胸开阔之人,对这些事也很快就释怀了。

    毕竟常遇春才是他当初最看重之人,而且以他现在的功力及学艺的劲头,再过个四、五年,到得二十岁的时候,必定能成为名震一方的人物。就是和他张然自己比起来,他有时候也觉得有点自愧不如。

    就在张然认为,自己会在刘家了此残生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这时已是张然到刘家的第十一年,公元1351年。

    这天晌午,来了个年青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他到了刘家就说要找张然张世伯。

    刘家的人当时一惊,因为张然在刘家的事是严格保密了的。

    而且自从张然入刘家以后,一年都难得出一次刘家大门。一是怕被追杀之人察觉,二也是张然的左臂残废了之后,也不想再回到外面的大千世界。

    而且,就是每次出去,也都是乔装改扮之后,与刘聚他们去山上打打猎、散散心什么的,从来都是见人就避的。

    当时,刘家的下人赶紧将此事通报于刘老爷子及张然知道,并安排来人在会客厅用茶。

    刘老爷子与张然稍作商量,决定先由刘老爷子出面探听虚实,而张然则躲在后面观察情况。

    刘老爷子到了会客厅,对来人作了个揖,道:“敢问这位兄弟,高姓大名,有何贵干。”

    来人道:“晚辈姓唐名勇,四川成都人氏,我父亲唐宣与世伯张然是至交,我们唐家及其他几家都差人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张然张世伯的下落。还请刘老爷让我和张世伯相见,我父亲及其他几位世叔有信交给张世伯。”

    刘老爷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