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铁血武侠-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观星台旁坐定,侍女奉上香茶,双方开始交流。

    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个人很有名气,在大明丁一便听过这两人的名字,深感佩服。

    在后世,袁天罡和李淳风合编的推背图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书里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丁一确定这两人没恶意,袁天罡开门见山的表示了自己的诉求,作为求道者,他和李淳风想要长生,想要飞升,对丁一足够尊敬,向丁一请教各种修仙之路,可惜这些东西丁一给不了,他也不懂。

    破坏别人的梦想是不对的,但莫凌两可不是丁一的作风,以春秋笔法,丁一把自己的情况说了说。

    当然不可能实话实说,他讲自己得到神仙眷顾,带他周游诸天万界,千年后的明朝情况他跟二人详细分说,大明是末法时代,没听说过有道术厉害的;他还去过汉朝,见过许多古人,其中的张角和于吉都有撒豆成兵的本领,可惜呆的时间短,对神仙方术接触少;路过唐朝,很快他又会走;甚至丁一把梦到的现代也跟二人讲了,那是一个不许成精的时代,破四旧连基本的儒学道德都不讲究了。

    这些说法正与袁天罡与李淳风的认知相符,二人与丁一交流之时,手指不断掐算,知丁一没有说谎,对丁一的开诚布公非常感激。

    这时候二人还没有开始写推背图一书,二人当着丁一面就开始推演,天干地支,子午寅丑,一年又一年,越推演越是心凉,神仙无路,时间越向前行,天地元气都变化极大,连神仙似乎都离得尘世越来越远,天上人间罩上了迷雾,修行之路断绝。

    两人推演半天,颓然放弃,更加坚定了要从丁一得到神仙眷顾之上着手。

    丁一对二人的推演也很惊讶,二人虽然主要是推演道家修行、神仙飞升之事,偶尔露出只言片语,说到朝代更迭,人间世情都精准无比,他不禁问这两人:“二位似乎精于推演之术,不知可有算不准的时候?”。

    李淳风笑道:“贫道法力有限,更好天文术数,研究天地玄理,而袁师擅长风鉴,明阴阳,通机变,他才是累验不爽,言必精准!”

    袁天罡摆头否认:“当今世界,人心难测,我虽擅长卜卦,也有算不准的时候,近的如李世民的天子之位,就被小友打破;远的如剡国公罗士信,十多年前我为他相面,此人本应一身无病无灾,无半点小伤,却在武德五年,非要自己作死,大刀王君廓独守洺水城,刘黑闼近十万人马,功势凶猛,他不敌率兵辙退,罗士信自以为武勇,有老天眷顾,率二百亲兵独守洺水城,历八昼夜激战而死,此人死时,贫道才知道人心难测呀,他要是自己不作死,怎么就会死?自那以后,贫道测算,再不敢把话说满。”

    李淳风笑道:“不作死就不会死,非是袁师测算不精,实乃天心可算,人心难欺!”

    丁一点头同意二人所说,问道:“我在汉末于吉手上得到奇书太平清领道和太平要术,二书合一,变为南华真经,其中第一卷逍遥游有许多不解之处,我看二位行走脚不沾地,瞬息来去,似与此卷有相同之处,还望二位不吝赐教,如有所得,丁某不介意为二位引见那位神仙!”

    袁天罡听到大喜:“我二人武技不佳,方今天下大乱,在藏形匿影和轻身功法上下工夫,只为自保尔!我二人整理道藏,从奇门循甲之中,结合禹步,悟得缩地成寸之术,丁将军感兴趣,我二人愿传于丁将军!”李淳风在一旁微笑点头,能够用这么点小术就换得与神仙相会,两人都很高兴。

    二人讲解了缩地成寸之法,丁一听不大懂,便为二人背诵逍遥游,听完之后,袁天罡对丁一深施一礼,一步迈出就不见了身影,接着丁一眼前闪动,又再次出现。

    袁天罡哈哈大笑道:“逍遥游,果然不愧神仙传书,听你诵读一遍,我悟得了咫尺千里之术!等我再仔细揣摩,将来也许能悟到逍遥天地的飞行之术。”他修炼道术早都到了仙凡的界线上,只差一步就能推门成仙,听得这篇逍遥游,得了很大启发,虽说咫尺千里他一步跨出不到十里,但进了门,很快就能行得更远。

    李淳风满脸都是羡慕:“恭喜袁师,贫道还得再揣摩揣摩!”

第201章 禹步() 
袁天罡教不会丁一缩地成寸之术,有点着急,他悟出咫尺千里,得了诺大好处,还要指望丁一帮他引荐神仙,修得大圆满,寻找超脱之路,怎么能够光占便宜不给丁一好处!

    缩地成寸不能理解,那就先讲讲基础,由上古大禹发明的禹步讲起:“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之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诸步纲起于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阴阳之会也。”

    丁一还是不解:“不过是先左后右,或前或后的步法,没见什么神异之处呀?”

    袁天罡道:“夫步罡者,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九步象九灵万罡之祖也。凡步星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蹑履也。”

    丁一挠头,表示听不懂!

    袁天罡急了,只好不说专业术语,改为普通大白话:“禹步,是我道家依据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及轨迹而衍化出来的一种步法,以此步态祷神,可遣神召灵,获七星之神气,驱邪迎真。道士行气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气、驱邪。所谓与神沟通,要步罡踏斗,入门级需要先对照北斗七星感应!”

    天色渐晚,群星出现,袁天罡指着天上北斗,在观星台一侧画出北斗七星,亲自一步一步,缓步慢行,在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这七个位置上来回穿梭,引动冥冥中的力量,教导丁一理解禹步的秘密。

    丁一踩着袁天罡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跟随,越走越快,走着走着,袁天罡跳出北斗星图,大声示意丁一:“走快点,继续,不要停!沉心静气,屏弃杂思!”

    丁一走得兴起,内力自动呼应,很快变成一团残影,残影连接成片,成了一道黑烟,烟气越来越淡,到后来,七颗星斗之间,丁一不用迈步,只要想到那个位置,便轻飘飘地换了位。

    袁天罡和李淳风的眼里却又不同,随着丁一的行走,天上的北斗七星,有许多光芒投射到丁一身上,使得丁一闪着光,发着亮。

    李淳风有些兴奋和疑惑,他对袁天罡小声说道:“袁师,此人似与天星呼应,虽然不通道法,但这禹步不仅练成,还能汲取月华,不知是坏是好!”

    袁天罡拈须笑道:“神仙眷顾的天外之人,自然有其长处!只要能接受我两示意,能在神仙面前美言几句,能够让神仙相助我两,为我二人指条明路就好!”

    丁一既然能够汲取月华,与天上星辰形成感应,袁天罡再为丁一讲解如何缩地成寸就简单了许多,缩地成寸的道术,照丁一的理解,也就是利用天地各星辰之间的引力变化、与大地磁场之间的关系,来达到让自己迅速移动的法门,这种法门运用起来有玄之又玄的理论和方法,但在禹步的基础之下,到也不算太难。

    丁一轻功本就高妙,与这缩地成寸相结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的轻功变得格外飘忽不定,当年在大明得到的长空剑谱也被他融汇贯通,尤有过之,这时候,他才懂得为什么轩辕无敌修炼了十方大全法会那么厉害,这根本就不是人间武学,中间杂揉了道家和佛家的许多思想和方法,现在想来,轩辕无敌当初的功夫还是没练到家,若是他完全掌握了十方大全法的武功,凭其中的轻功身法,当初那点埋伏是杀不死的。

    侍女来通告,饭食做好,在袁天罡的延请下,丁一入席,不涉及利害关系,袁天罡与李淳风刚刚入道之时,常年与人算命,极善与人交流,又有意拉近双方距离,谈起许多趣事,倒也宾主尽欢。

    席间,袁天罡取出一面玉佩,要送与丁一:“君子佩玉,贫道这块流云百福玉佩乃是当年大隋天子杨坚所配之物,传闻有袪邪辟凶之神异,愿送于将军,结个善缘!”

    丁一接过侍女传递过来的玉佩,触手温润,绿得沁脾,上面有云纹和几只蝙蝠,云纹形似如意,绵绵不断,蝙蝠翅膀薄得透亮,眉眼清晰,栩栩如生。不管有没有辟邪之效,光这材质和做工就价值不菲,话说回来,袁天罡这种准仙人说它有辟邪之效就必然会有。

    丁一把玉佩放入怀中,笑着拱手道:“愧领了!”跟袁天罡这种人,没必要客气,对方算无遗策,自已要不领情还得罪人。

    酒足饭饱,袁天罡安排丁一住下,他自与李淳风到观星台观察日月星辰和气机变化,他与李淳风一向风清云淡,因为啥事都能预知,很少在心中起什么波澜,今日大唐皇宫中的事情,数次超出二人的测算,这其中的变化,对二人修行有许多好处。

    观测天机之时,李淳风问袁天罡:“袁师,这位丁将军的前世今生可看出些端倪?此人缘何得仙人垂青?”

    袁天罡笑道:“此人不可测也,有仙人引路,此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我法力低微,谋算不出此人的根脚和前途!”

    李淳风道:“袁师谦虚了,这种天外之人可遇而不可求,也是李世民命苦,无法成就帝运!”

    寝室之中,丁一盘坐在榻上,回味这一天所得,武艺还在其次,形势变化太快,人心莫测才是最大的收获!

    李世民的阴狠毒辣;李元吉的刚直莽撞;还有双方将领的英武暴烈;无数下位者的晕头转向,到死都没搞清楚怎么回事。这些事中隐含的阴谋诡计和决断,走马灯般在丁一脑海出现,给丁一上了很深的一课。

    不说丁一久久不能进入梦乡,在大唐太极宫中,天色虽已黑透,依旧灯火通明,破天荒地,许多文臣武将都在太极殿参预决策,今天晚上夜不能寐,势必要决策到天亮。

    太极殿正中御座空悬,旁侧放了一张绣椅,李承道虽只十岁,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到也象那么回事。李承道下首两侧,站着数位玄武门之变后立了大功的将军,衣甲未除,血痕满布。

    御座后面,垂着珠帘,帘后是太子妃郑观音,郑观音总觉得自己似乎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大殿下面,文武群臣分班而列,噪杂不休。

第202章 玄奘大师()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世事难料!

    站在李承道旁的的数位将军,用鲜血和忠诚取得了信任,将来必然都是李承道的心腹大将,可是李承道太小,太子妃又是女流之辈,镇不住场子。

    这些将军发现丁一不见了,大家很默契地没有提关键人物丁一,官场如战场,每个人都在力争上游,丁一自己不走到最前面去闪光,别人当然就要夺取他的位置。

    太子妃和世子没怎么接触丁一,对丁一印象不深,也就忽略了这位真正的大功臣。

    其实刚开始,满殿都是哭声,却没有影响裴寂等人要及时善后的决心,所以各部调整和城内清理来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