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大半年中间,虽然经常有信鸽传递家书和西部五郡的各种情况,但毕竟相隔千里,没有亲眼见过,李翊心中总有那么一些忐忑。
不过,当泉州城出现在李翊的眼里的时候,一切都被李翊放开了。尤其是那站立在风雪中的几个女人,更是让李翊心潮澎湃。
毫无疑问,站在众人最前面的,正是李翊的母亲荀氏,还有未婚妻蔡琰。在她们后面,才是一班留守的文臣武将。
在众人之中,李翊还看到了邹琳这个丫头。本来李翊帮其赎身之后,她是作为李翊的丫鬟的。可这次出征辽东,李翊不可能带着女人在军中,就把邹琳留在了泉州,侍奉母亲荀氏。如今,她就站在母亲荀氏的身后。跟她并肩站在一起的,是一个跟她年龄差不多,容貌也不相上下的陌生女孩儿。
李翊先跟母亲荀氏见了礼,这才走到蔡琰面前。
原本,蔡琰对于李翊率领大军出征而推迟他们的婚事,心中是很有意见的。可是现在当李翊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一切的不满都被她抛到了九霄云外,心中只剩下喜悦。尤其是在听到李翊满是歉意的道歉之后,她更是喜极而泣。要不是此处是大军之前,还有幽州的诸多文武在场,蔡琰都要忍不住扑到李翊的怀里了。
在跟以寇准为首的留守文武见过面之后,李翊就跟母亲一起回到了将军府。至于军队,则是由赵云和张飞等人负责去安排。
而回到将军府的李翊,也知道了那跟在母亲身后的另外一个陌生女孩儿的名字。女孩儿姓卞,小字玉儿,是徐州琅琊国人氏。她们家世代是倡家,嗯,文雅点的说法叫做文艺世家,刻薄的说,就是歌妓家族。
本来,卞家一直在青徐二州四处流浪,卖艺为生。可是在今年年初,青州和徐州爆发了黄巾余党叛乱,这大大的影响了卞家的生意,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一个意外的情况下,卞玉儿的父亲卞远听说北疆的幽州在当时的前将军李翊的治理下,非常的安定富庶,于是就带着一家子北上幽州。
来到幽州之后,卞远发现这里的确是一方乐土,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因此就决定在幽州各郡巡回演出。
当卞家的表演团体来到泉州的时候,深得将军府老夫人的喜爱,多次邀请卞家表演团体到将军府演出。这一来二去的,老夫人就看上了卞家表演团体的台柱子——十八岁的卞玉儿。
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老油子,卞远的眼界自然是非凡的,知道自己家要是能够跟前将军府攀上关系,那可比他辛辛苦苦的经营卞家表演团体强多了。因此直接将卞玉儿送给老夫人作为丫鬟,而卞家也在泉州城安家了。
在得知了女孩儿的名字,以及家庭情况之后,李翊傻眼了,心里面就像是有十万匹神兽羊驼狂奔而过一般。
作为后世穿越者,而且是对三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李翊,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卞玉儿到底是什么身份?更何况还知道她的父亲叫卞远,弟弟叫卞秉。这妥妥的就是后路曹魏的武宣卞皇后啊,也就是人*妻曹后来的正宫,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老娘。
只是,让李翊有些疑惑的是,这个卞玉儿跟武宣卞皇后的年纪好像有些对不上。他记得,那个武宣卞皇后出生的时间,虽然各种史籍记载不一,但大致都是在公元160年左右,如今她应该是二十好几岁了,怎么可能才十八岁呢?
不过想到关于卞氏的年龄,各种历史典籍的记载本就是相互矛盾的。就像是《三国志。魏书》中的记载,先是说卞氏出生于延熹三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60年12月,可随后又说她是在二十岁那年,在谯县被赋闲在家的曹操纳为妾室的。而按照记载,曹操当时是从东郡太守的职位上辞官还乡的,时间是公元186年的冬天。这样算来,当时卞氏已经虚岁二十七岁了,跟她二十岁嫁给曹操完全对不上号。
而且考虑到曹丕出生于公元187年冬天的事实,说明卞氏在公元186年冬天嫁给曹操是可信的。那么这样算来,卞氏出生于延熹三年十二月就完全不可能了。
再说了,这个时代二十七八岁才嫁人的女孩子更是几乎没有,要真是卞氏出生于160年,哪里还等得到在186年嫁给曹操呢?
不过,现在李翊不用去纠结这些事情了,因为这美女都跑来给自己母亲当丫鬟了,还有放她去嫁给曹操的可能吗?
李翊心中那个高兴啊,一不小心又挖了人*妻曹的墙角,而且直接是挖了他的老婆,还有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情吗?(未完待续。)
第0258章 李翊的野望()
在回到将军府的当天晚上,李翊派人把他未来岳丈蔡邕请到了将军府。
“鹏飞,你有事要与老夫商议?”蔡邕正在家里面想着明天怎么跟李翊汇报这过去一年他主持造纸的事情呢,没想到就接到李翊派去的使者,于是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正是。”李翊点点头,正容道,“伯父今年主持造纸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非常满意。本来,考虑到伯父这一年来太辛苦,应该让伯父休息一段时间。可是如今幽州百废待兴,事情繁忙,只得劳动伯父了。”
蔡邕摆摆手,说道:“鹏飞,老朽闲了将近十年,骨头都要生锈了,再不动动恐怕整个人都要废了。你有什么事情,不妨直言。”
李翊就说道:“那小侄就直说了。小侄想请伯父暂且把造纸的事情交给副手,着手建立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蔡邕一愣,“你说的是州学还是私塾?”
汉代是我国古代教育最发达的朝代之一,在汉武帝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汉代的教育机构主要是由各郡县设立的州学,相当于现在的公立中小学,还有就是设立在国都的太学(明清时期成为国子监),还有大量的大学问家公开收徒,还有一般有各家族成立的私塾承担启蒙教育。
幽州处于边境地区,因为频频受到北方胡族的侵袭,州学办的很不好。如今李翊身为幽州牧,幽州在其治下获得了难得的安定。这个时候把州学办起来,也是应有之义。
另外就是私塾。现在的李家也算是大汉朝的望族,兴办自己的私塾,教育后辈子弟也是迫在眉睫的。
“不是私塾,也不仅仅是州学那么简单,小侄设想的教育机构,性质跟州学差不多,规模要更大,教学的范围也比州学更广。它由州牧府一个直属的教育部门领导,在州、郡、县、乡亭四级都要设置教育机构,乡亭设小学,把五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适龄儿童都纳入进来,教授他们识字;在郡县一级设中学,从各郡县下属的小学中挑选学习成绩优良者进入其中学习;然后在州牧府下开设大学……”
李翊的设想,是参考了后世的经验,再结合如今的社会环境,总结出来的。这个设想,是李翊上次在辽东跟贾诩长谈过后,就模模糊糊有了的。
幽州想要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幽州本是边疆,人才匮乏,如今李翊麾下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地区招纳的。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培养自己的人才才行。
从春秋时代开始,士族的制度就已经开始盛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强行扭转的,只能想办法适应,要不然就会变成天下的公敌。
对此,李翊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全盘接受这个时代的制度,也不会把那些跨越时代太多的东西照搬过来,他想的办法是潜移默化的改良。所以,他想通过兴办教育的办法,将知识从士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
“教入以礼仪,这是好事,”听懂了李翊的意思,蔡邕微微颔首,意表赞同,“不过,依照鹏飞你的说法,这个学校无论士庶,有教无类,恐怕规模会很大,老夫一人,恐怕……”
“当然不会只让伯父一人辛劳,小侄的设想是,以伯父的名气,和幽州相对安稳和谐的环境,吸引各地逃避战乱的名士、学者来此,把幽州打造成一个学术圣地……”
李翊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构想,没有人才不要紧,自己可以培养。从头培养的当然很慢,但以蔡邕的名气,加上李翊在财力、物资上的全力支持,幽州的教育机构一开始就站在了相当高的位置上,还怕吸引不到人才吗?
“其他地方的名士,可能不好邀请,但郑康成、管幼安和邴根矩几人身边却有不少,小子在辽东和郑康成他们相谈,甚是融洽,想邀请他们前来,应该不难。有伯父居中主持,再加上郑康成几人的襄助,趁着如今幽州正被天下关注的好时机,学校一经成立,名声就能响遍半个中原……”
在回泉州之前,李翊再度拜访了郑玄等人。他从交谈的过程来看,郑玄、管宁和邴原等人都无意出仕,因此李翊也就断了让他们出来做官的心思。不过从那次拜访中,李翊倒是感觉到了几人对于投身教育的兴趣,再加上他本就有意在幽州大兴教育的想法,这才有了这个计划。
按照李翊的计划,蔡邕、郑玄、管宁、邴原等人都只负责幽州大学的教学,由蔡邕出任校长,郑玄出任学校首席博士,管宁、邴原以及招募到的其他名士出任博士。而下面的郡县乡亭的中小学的教育,李翊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选拔教师。
李翊计划的这个大学,有些类似于大汉朝开办的太学。
封建帝国的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廷能否牢牢控制官僚机构,各级官僚机构能否把朝廷的号令、政策及时地贯彻到所辖地区,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牢固树立儒家大一统国家观念和宗法思想的人才,以充实各级官僚机构,就成为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关健,这就要求统治者解决人才来源问题。所以建设有效的吏治,需要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这是大汉创办太学的理念。
但李翊想要做的不仅仅是这样。他不想自己创建起来的大学成为只能培养那种只懂得之乎者也的酸儒,而是真正能够推动华夏文明前进的干才。因此,在幽州的大学中,将会呈现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也就是一所倾向于后世的现代化大学。
可以说,这是李翊改变华夏发展轨迹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这东汉末年,虽然儒学已经成为主流学说,但毕竟没有达到后世的唐宋时代那种一统天下的状态,也还没有成为阻碍华夏文明发展的毒瘤。李翊相信,只要经过他可以的引导,应该能够避免后来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出现,让华夏文明呈现一种兼容并蓄的局面。
在跟蔡邕谈妥了办学的事情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面,李翊又分别召见了幽州的文武,分别商讨了在幽州实行新的政务和军事制度的问题。
政务方面,主要就是形成自己独有的政治纲领,还有就是涉及一些改革措施。
看着堂下整整齐齐的坐着的二十来位幕僚,李翊问出了一个问题。
“诸位以为,大汉国势何以摧颓如斯?”
众人都齐齐的看着李翊,不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陈群沉吟了一下,问道:“君侯的意思,莫非是说朝廷不善料民,故而……”
这两年,大汉各地叛乱四起,各地官府都忙于剿灭叛乱,导致国事日衰。而李翊无疑是剿灭叛乱的主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