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截止目前,河北的各项政令基本上都是为了战争而服务的。屯田是为了积蓄粮草,对工业方面的改进是为了更好的武装部队,发展商业则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财富,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争雄天下的过程中占据先机。

    不过,这其中也有区别。

    教育和屯田是最简单的,这里说的简单,并不是说这两项工作本身很简单。实际上,屯田对组织力和对农业的了解要求很高,若是那些连黍麦都分不清的人,就算再有学识,也很难在屯田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更是复杂,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凡是涉及到人的事务,没一个简单的,培育人才可比种田复杂多了。

    之所以说它简单,关键的问题是这种事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先例,同时也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屯田上,有国渊、王修这种对屯田很有研究的干才,而在教育上,则是有着郑玄、蔡邕、管宁等教过学生无数的大儒相助。在这两个事情上,李翊只要确立方略,放手让属下去做就可以了。

    就连工业方面的问题,幕僚们的抱怨也主要集中在李翊提出的那些技术向的理念方面,组织生产什么的则没多大问题。

    将工匠集中起来,组织生产,在秦朝时就有先例。李翊对秦朝未必有多少研究,但照猫画虎的本事总是有的。

    在这方面,出于稳定的考虑,李翊的变革不算大,前景也可以预期。就是把工匠当成读书人对待呗。这种转变属于观念问题,只要思路清楚了,做起来就很简单了。(未完待续。)

第0577章 统一货币() 
工业还相对简单,但是商业却没有这么简单了,这与商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有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商业从来都没占过重要地位。虽然有吕不韦、范蠡这种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但他们真正登上历史舞台,都是在弃商从政之后。历史上的糜竺也正是如此。他将糜家的钱财用于刘备的争霸事业上,从而才得到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正因如此,有关于商业司的话题才进行了这么久。转变观念的同时进行政策细则的修订,确实不是一般的复杂。

    商业司的掌舵人,糜竺自是责无旁贷。除了他和李翊,幕府内部没几个人对商业发展的前景有足够的信心,忧心忡忡者倒是大有其人。

    热情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想想看,让一个自己都没信心的人来执掌,商业司的前景将会变得多么黯淡?

    糜竺为此也是提前做出了决定,将家族生意全部交给大将军府,一心一意的搞好商业司。

    商业司长是个新职位,李翊对其的定位与农业相当。主管全国农业的大司农是朝廷的九卿之一,由此可以对这个新职位做出相应的评估。

    李翊的回报还没完。宣布了对糜竺的任命之后,他又任命糜芳为新设的渔阳郡太守之职。这个职位可是如今蓟城朝廷的香饽饽,毕竟这渔阳郡是李翊的起家之地,也是北疆如今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如果说现在的广阳郡的地位相对于以前的河南尹,那么渔阳郡的地位就跟京兆尹差不多。

    再加上已经嫁给李翊的糜家大小姐糜贞,东海糜家算是彻底完成了由商人到新贵的转变。

    当然,众人对此或者会羡慕,但没人会提出异议。

    在很多人眼中,糜家本来就应该享受外戚的待遇,再考虑到糜家在最近两年为北疆做出的贡献。目前的地位,委实算不上多高。

    借着这个机会,李翊又宣布了对其他幕僚的任命。

    如今的大将军府,人员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动。之前的长史寇准和司马田丰,如今都已经进入朝廷任职,而且是高居九卿之列。不但是寇准和田丰走了,另外的陈群、钟繇、荀谌等人,也是要么在朝廷中任职,要么在下面的州郡任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再兼着大将军府的职务,不但有些忙不过来,而且也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而经过这次的任命,李翊麾下的幕僚们算是完成了一次分流。

    一部分到朝廷和下面的州郡任职,分别是寇准领光禄勋,田丰领卫尉,钟繇领大司农,王修领少府,陈群领尚书令,管宁领执金吾,邴原领宗正,诸葛玄领广阳太守兼司隶校尉,荀谌领幽州刺史,辛评领辽东都护,辛毗领并州刺史,荀衍领北庭都护,李宣领冀州刺史,国渊领屯田中郎将,糜竺成为新成立的商业司司长。

    而剩下的人依然留在大将军府任职,但职务也进行了调整。徐茂公、刘伯温、郭嘉、贾诩和荀攸五人都是大将军府军师祭酒,算是北疆军如今的最高智囊团。荀彧转任大将军府长史,徐庶转任大将军府司马,诸葛瑾出任大将军府主簿,赵商、冯道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

    至于工业方面的事务,则是要等李翊将负责人召唤出来之后再说。

    最头疼的其实还是王修这个少府。这个职位名义上是天子的私府,其实却是相对于后世的人行行长,掌管着铸造钱币的事情。

    以通常的观点看来,铸币可是一桩美差。不过,河北的货币改革和从前的大不一样。不是收集好材料,开炉炼制就行了的。这其中囊括了很多,很复杂的程序。

    首先,要回收辖内百姓手中的旧币。目前世面上流通的钱币有很多种,公信力最强的,就是汉武时代流传下来的五铢钱,其他诸如汉灵帝搞出来的四出五铢,董卓的董氏小钱,黄巾军搞出来的太平百钱,以及各路诸侯、豪强私铸的钱币等,五花八门的很多种。

    其中董氏小钱是最坑爹的。

    五铢钱本就不重,汉代的计量单位中,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五铢也就是三到四克。董卓铸造的小钱都是不到一克的。汉末的第一次物价飞涨,固然有战乱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董胖子造的孽。

    铸钱就是赚钱的活儿,就应该怎么赚钱怎么搞,偷工减料不在话下,这道理连董胖子都懂,可李翊却偏偏不懂。他提出来的要求是,要尽量公平的回收百姓手里的旧货币,足金足两的推行新货币。

    在李翊构想的新式货币体系中,铜币不再是唯一,金币、银币将会取代铜币的主流地位。

    这种事,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一般的难。

    回收旧货币涉及的问题已经很多了。如何制订让百姓都信服,大将军府也不太吃亏的兑换比率,就是个大麻烦。此外,如果订得价格太优渥,如何防止有人钻空子,从境外倒卖钱币入境,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再考虑到敌对势力有可能从中作梗的问题,王修只觉一个头有两个大。

    还有就是金银材料的来源问题,汉代的金银还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主要原因是太少,不敷使用。其实一直到了明朝,金银始终都不怎么够用,中国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老百姓又很有积蓄财富的传统,就是有金山银海也是不够用的。

    在朝廷上被李翊举荐为少府,位列九卿,王修一点都没体会到升职、受重视的喜悦,倒是很想哭一场。虽然现在距离他出任少府之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王修依然有些不高兴。

    李翊笑着说道:“叔治,你别摆出这副表情,事情没那么可怕。放心吧,材料什么的,本将自会解决,你只管把前期工作做好就行了。风声先放出去,让民间自发的抵制董氏小钱、太平百钱那些劣币,同时在暗地里对这些劣币进行收购。流通问题,可以让工坊先仿制一批五铢钱来用……”

    “属下自当尽力。”一听李翊这话,王修放心了。事情再难,有材料,有时间,就不要紧,怕的是主公急于求成。

    商议到这里,那千头万绪的一堆政事算是有个眉目了,众幕僚想着各自的心事,纷纷告退,李翊终于又空闲下来了。只不过,这一次的空闲只是表面的,他要心里盘算的事可比开会之前多多了。

    ………………

    就在李翊稍微有了一些空闲的时候,从河东传来消息,关中再度发生战乱。

    去年十二月辛丑日(二十二日),长安发生了第二次地震,关中形势极度恶化,但就在这个紧要时刻,黄河封冻,北疆地赈灾物资无法运到关中,关中局势随即进一步恶化。

    征西将军岳飞和镇西将军徐达虽然竭尽全力,但面对随之而来的连场大雪,也只能仰天长叹,徒呼奈何。

    天气一天比一天恶劣,几十年罕见的大雪和严寒侵袭了整个北疆和西疆。

    熬过了最艰难的正月和二月后,三月终于来临,西凉的韩遂和马腾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要求关中的李傕、郭汜等人对西凉进行赈济,但关中灾情同样严重,李傕等人只好一拖再拖。

    李傕他们拖得起,但西疆拖不起,韩遂和马腾无奈之下,只好出兵攻打长安,抢一点是一点。

    马腾的大军就在扶风郡,距离长安不过几百里,转瞬及至。

    李傕一面据城死守,一面急告河东,请求岳飞出兵救援,但此时袁绍却是命令河内太守王匡做出要向西攻打河东的架势,岳飞无奈,只好停止了对李傕的支援,然后飞鸽传书泉州,急报李翊。

    好不容易得到一点儿清闲时间的李翊,突然接到长安兵变的消息后,不禁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这个袁绍,竟敢伸手关中,心思太大了!”

    关中形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袁绍出兵关西,攻打北疆军,其目的显而易见。李弘甚至怀疑韩遂和马腾的叛乱就是袁绍做的手脚。

    西疆和关中今年受灾严重,马腾出兵攻击长安,他的钱粮从何而来?难道西凉的军队靠吃人打仗吗?韩遂和马腾肯定得到了袁绍的帮助。

    岳飞在书信中催问李翊,是否急调晋阳的徐达和上党的徐晃的两支军队渡河杀到长安,支援李傕等人。

    岳飞是征西将军,督领并州和河东两地兵事,他就有权力征调这两地的兵力出兵关中,但他此刻不但没有立即出兵支援长安,反而千里迢迢急书蓟城,显然别有用意。

    至于他在书信中所说的,袁绍派王匡出兵牵制的说法,却不过是一个托词而已。毕竟,如今驻守并州和河东的大军,包括常备军的一个骑兵军团和两个步兵军团共八万两千人,另外还有四万的守备军团,总兵力高达十二万二千人,王匡的那么点人马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未完待续。)

第0578章 实施() 
PS:感谢书友HOVHO的打赏!!!!!!!!!

    ………………………………………………………………………………………………

    “岳将军这是在征询主公,是不是要趁机出兵占据关中?”冯道放下书简,看着怒气未息的李翊,低声说道,“如今关西有袁绍的大军,武关方向有袁绍和刘表的联军,西凉有韩遂和马腾,长安有李傕、郭汜,潼关有张济,这么多军队集中在关中内外,占据关中的难度非常大,所以岳将军根本不敢贸然出兵。”

    “从今天关中局势来看,勤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荀攸接着说道,“鹏举可能认为,既然大军无法占据关中,那还不如不出兵,以免大军进入关中后,激起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引发更大危机。”

    荀彧说道:“主公,我们才做出休养生息的决定,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