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征天下-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戚美凤又是谁!
“美凤!”
“王爷!”
一对饱经患难、心心相印的年轻男女,终于忘情地相拥在一起,放声痛哭。
那一刻,感天动地。
第656章 雪中送炭()
秦王朱由检奉旨成婚,迎娶名将戚继光之后戚美凤为侧妃,这无疑是继长平公主降生之后,秦王庄又一件值得全城百姓共同庆祝的大喜事。成亲的日子定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也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那一天,寄托了美好的寓意。为此全城再次放假三天,工人得以带薪休假,城中又出现了一次消费的小高朝。
不过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在成亲之前,男女双方是禁止见面的。因此朱由检与戚美凤虽然有千言万语要向对方倾诉,也不得不暂时忍耐,让戚美凤暂时住进城中的别馆。
经众人的推举,襙办婚事的重任落到了泾阳知县杨嗣昌的身上。秦王府在泾阳治下,杨嗣昌又是名动天下的才子,在朝野均有良好的人脉,也确实是个再好不过的人选。
为此杨嗣昌这几天暂时离开泾阳县城,专门住在秦王府内,负责散发喜帖,以及接待外界前来贺喜的宾客。
其实不用他发请帖,秦王奉旨成婚,这可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全国上下没有不知道的。陕西尤其是西安的大小官员,无不排着队前来贺喜,谁不愿意借这个机会结交当今万岁的亲兄弟,以及名将之后、实权派人物戚显宗?
当然既来贺喜,没一个空着手来的。这次送的礼比上次为长平公主庆生更重,因为这是奉旨成婚,份量自然重得多。甚至就连远在京师的魏忠贤,也假惺惺地派人送上了一份厚礼。朱由检也不客气,来者不拒,并一一登记在册。简单清点一下,连现银带那些贵重的礼品,价值至少也在十万两以上。秦王府现在资金正在紧张,这笔银子恰好解了燃眉之急。
但是最让朱由检心动和感激的,还是老丈人戚显宗送上的一份大礼。他将前来送亲的五百名戚家军全都留在了秦王庄,这还不算,那几十辆大车上除了陪嫁之物以外,还藏着四十八门佛朗机炮!
这下朱由检可大喜过望了。要知道秦王庄的兵工厂现在虽然已经昼夜生产,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鸟铳及燧发鲁密铳的生产上。至于火炮,因为魏震提出的“铁模铸炮”的方法还在试验当中,现在还无法大规模铸炮。因此秦兵中火炮的数量少得可怜,多是从流贼手中缴获的,并且基本都用在了守城上。虽然各团现在都有了炮兵营,每个营都有炮兵排,但还只是徒有虚名,装备都没跟上。
而戚家军连人带装备的加入,无异于雪中送炭。在李定国的复套作战计划中,车兵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有了车阵的保护,承担诱敌重任的少量秦兵才不会被蒙古骑兵快速冲垮。戚家军深谙车阵作战之道,如果将他们调到车兵营,秦兵车战的水平马上能上一个新台阶。而四十八门轻型佛朗机炮,就更增加了几分胜算。
因此朱由检先设宴款待戚显宗,并一再向老丈人致谢。戚显宗却笑道:“这些都是美凤的主意,她说殿下会用得着,至于其他嫁妆,要不要都无所谓。最后还得我这个老头子亲自为她列清单准备。”
朱由检听了,对戚美凤更加敬爱。心想美凤不愧是自己的红颜知己,知道自己眼下最需要的是什么!
翁婿二人在席上无话不谈,话题慢慢转到了登莱地区现在的形势上。戚显宗叹了口气道:“毛文龙奇袭金州,斩杀老奴,本是特大的功勋。可惜朝中奸党只顾内斗,因为袁公不屑与阉党为伍,竟遭群起弹劾,说战功无凭无据,又言刘兴祚是诈降。袁公无奈辞官避祸,现在的登莱巡抚是孙元化。孙巡抚虽然也颇重海防,但学究气毕竟浓了些,整日摆弄枪械火炮,对毛文龙的一些小伎俩,并不能识破。末将怕万一局势有变,毛文龙拒不接受节制,孙巡抚可要为此担责啊!”
朱由检倒没想到孙元化升得这么快。宁远之战时,他曾与孙元化并肩作战,那时孙元化还只是个小小的兵部六品主事。才刚过了一年,他居然升到登莱巡抚,做为侧翼承担抗虏重任。一方面,这说明孙元化确实有才能;而另一方面,则说明朝廷人才凋敝,文武官员畏敌如虎,也实在挑不出更合适的人选,只能让孙元化这个技术型人才赶鸭子上架了。
但是正如戚显宗所言,孙元化虽然对火炮技术等自然科学情有独钟,但在为官之道上,可比老练的袁可立差多了。袁可立能驾驭毛文龙,孙元化就够呛了。
朱由检依稀想起,在原来的历史上,正是皮岛上的毛文龙旧部尚可喜、耿仲明等人叛乱,使诈攻陷登州,才害得孙元化被朝廷问责斩首。这么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么死实在太冤太可惜了,朱由检心想无论如何也得想个办法,救他一救才好。
接着话题又转到东亚局势,戚显宗更是慨叹道:“朝鲜国王李倧到底还是废除与我朝的藩属关系,彻底倒向建虏了。建虏方面,老奴死后几个贝勒明争暗斗了一番,最后还是皇太极棋高一筹,拉一派打一派,不用一兵一卒就获得了汗位。
“阿敏本来盘踞朝鲜,似乎有自立的倾向;孰料他亲弟弟济尔哈朗突然率正白旗撤兵,代善的正红旗明哲保身,阿敏势单力孤,也只好撤回沈阳。为了笼络诸贝勒,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而泰三大贝勒一起南面而坐,共议国政,很快平息了女真人的内斗。依末将看来,鞑子不日必有大动作,不可不防啊!”
朱由检听罢暗暗心惊,心想努尔哈赤虽然挂了,可他的继任者皇太极也不是个省油灯,在阴险狡诈的程度上似乎还更胜努尔哈赤。就凭袁崇焕和祖大寿,以及朝中那些只知道勾心斗角的官员,辽东还能禁得住折腾么?
这时戚显宗又恨恨地道:“屋漏偏逢连夜雨,最近倭寇也越来越猖獗了!”
第657章 自顾不暇()
在朱由检记忆中的历史上,自从嘉靖年间戚继光屡次大败倭寇,倭寇就逐渐从东南沿海绝迹了。到了万历朝,中朝联军又大败丰臣秀吉的侵朝日军,打击了日本扩张的野心。自此日本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直到几百年之后的明治维新。
可是在这个时空里,倭寇却是如此嚣张,甚至打到了渤海腹地,这是怎么回事?
听完戚显宗的介绍,朱由检才明白了个大概,也顺带了解了一下日本历史。原来日本在中古时期小国林立,后来由位于本州岛中部的大和国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其首领改称“天皇”。
隋炀帝时,当时的日本执政者圣德太子派遣大臣小野妹子觐见炀帝并递交国书,其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语,惹得隋炀帝勃然大怒。之后隋炀帝之所以固执地三征朝鲜,其中倒有一多半原因是想以朝鲜为跳板,灭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蕞尔小国。
后来日本聪明地以唐为师,称藩纳贡,并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文化制度,连中国的文字都照搬了过去。这让唐、宋的统治者误以为日本与其他藩属国差不多,而没有看出日本巨大的野心。
再后来蒙元灭宋,日本遂与中国断绝了官方联系。忽必烈曾经发南宋降卒两次渡海攻日,皆因遭遇台风而折戟沉沙,这就是日本人吹嘘的“神风”。日本也因之幸运地避免了覆灭的命运,自此野心逐渐膨胀,不再把中国放在眼里,认为“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日本反倒是中华文明的正统继承者。
到了明洪武年间,狡诈的日本统治者一方面遣使来“朝贡”,其实就是想多捞点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却纵容倭寇袭扰东南沿海,试探明朝的底线。
朱元璋初时也没把日本放在眼里,既然有使臣来朝贡,自然是要接见的。孰料日本使臣答里麻极其狂妄,朱元璋问他“尔国风俗如何”,其实就是和他客套敷衍两句,答里麻却早有准备,以诗作答,大放厥词:“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字里行间,竟有标榜日本才是汉唐继承者之意。朱元璋自然大怒,遂拒绝日本朝贡,并在给后代的《祖训》中特意加注:“日本国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
日本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大抵如此。从其国内而言,这个国家很奇怪,由于国民信奉“神道”,认为天皇不是人而是神,皇室当然也利用这一点维护自己的统治。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日本曾经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由于日本是个岛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它几乎未受过外族的入侵。承平日久之后,天皇一代不如一代,权力逐渐落入贵族手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将军”,从中国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角度来说,这个“将军”相当于魏王曹襙一流人物,在京都之外开设幕府,天皇基本上完全被架空。但由于天皇还是“神道”的领袖,仍是出于维护统治的考虑,“将军”并没有废除“天皇”,而是将这个傀儡一直保留下来,这才有了日本吹嘘的所谓“万世一系”。
随着地方封建领主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幕府的不断衰落,到了十五世纪,“将军”又被架空了,各地的“大名”,也就是封建领主,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这就是日本的“战国时代”。但奇葩的是“天皇”和“将军”都被保留了下来,一个国家两个傀儡,遍观各国历史,日本这也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了。
其后织田信长异军突起,逐渐击败各地大名。就在他快要成为新一任“将军”的时候,由于部下叛乱,织田信长举火**,胜利果实被他的部将丰臣秀吉摘得。
日本人还有个毛病,那就是名字可以随便改。就以丰臣秀吉来说,他原名木下藤吉郎,因为幼时贫困营养不良,再加上基因的问题,身材矮小酷似猿猴,常被人称作“猴子”。成为织田信长的家臣之后,他自觉出身卑微面上不好看,就从织田的两大家臣“丹羽”和“柴田”中各取一字,改姓“羽柴”。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三姓家奴”行为,但日本人反倒觉得很光荣。
而“秀”这个字,只有有身份、有功绩的人才能用。所以木下藤吉郎就变成了羽柴秀吉,但此人野心极大,在击败各地大名,取得日本实际掌控权后,觉得“羽柴”这个姓又不够拉风了,就强迫天皇赐姓“丰臣”,变成了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极其狂妄,统一日本尚不知足,还妄想吞并大明,迁都北京。于是他调遣二十万大军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意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
不过当时明朝国力还不弱,万历皇帝力排众议派军入朝作战,历经数载,屡有胜绩,强有力地遏制了日本的扩张。没过几年,丰臣秀吉病死,在朝日军急着回国内战,匆忙撤退,结果在海上被中朝联军杀得大败,这就是露梁海之战。
丰臣秀吉死后,日本重新进入幕府时代,首任将军是德川家康。此人为人较为谨慎,抛弃了丰臣秀吉的扩张政策,因此日本国内也算消停了一阵。
但日本国小地狭,资源匮乏,又心比天高,总觉得高人一等,因此必然要向外扩张。而且虽然幕府建立,各地的大名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