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征天下-第5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朱由检又对刘兴祚诚恳地道:“当然,我们也不能低估皇太极。也许他根本不会上当,那你派出去的人性命就难保了。而且,此事一旦泄露,让朝中大臣抓住把柄,他们定会指你为真的内应。到时候朕为了保密,肯定不会为你澄清,那时你自己也会蒙受不白之冤,甚至因此下狱,有生之年都背上汉奸的骂名。因此你可要想好了,朕绝不强人所难。”
刘兴祚当即慨然道:“臣蒙陛下不弃,委以此等重任,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个人性命荣辱何足挂齿!既然陛下与尚书大人问起,臣有一亲侄,名叫刘至中,乃臣兄所出。臣兄早已亡故,至中视臣为父,其为人忠贞沉毅,若让他经办此事,绝不会出差错。”
朱由检点点头道:“具体事宜,你下去再与尚书大人详议。但事不宜迟,密信要立刻传给皇太极,若拖得时间长了,让白莲教和鞑子都知道京师出了事,这条计策就废了。”
二人退下之后,朱由检又赶紧把吏部尚书王在晋请了进来。王在晋今年已经六十多岁,比起两年多前经略辽东时,身形更加瘦削,因为公事繁忙,也累得眼窝深陷,甚至走路都有些不稳。朱由检见了很是心疼,忙命看座,又奉上香茗让王在晋喝几口解解暑气。
王在晋谢恩之后却没心思喝茶,只沾了沾嘴唇意思了一下,便忧心忡忡地道:“陛下,户部太仓库存银已经不足五万两了!各地卫所官军欠饷已经两个多月,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今春河南大旱,黄河故道又爆发蝗灾,赤地千里,百姓几欲易子而食,也必须马上赈济。以臣之见,是否可在除河南外各省暂时加赋?若每亩民田加派一分银,全国共有民田约四百万顷,折亩四亿亩。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则可得白银四百万两。即使收不上来那么多,一二百万两总是有的,或可解燃眉之急。”
朱由检却摇头道:“不行。按理说朝廷规定的田赋并不重,但尚书大人也应该知道,各省土地兼并情况都很严重,宗室、勋臣、士人的土地是不用纳粮的,要增派的银子只能摊到普通百姓头上。现在已经有了‘三饷’,名义上田赋不高,实际却已经高得很。再加上地方官吏贪腐,百姓负担更重。在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实在不宜再加赋了,否则就有官迫民反的危险啊…”
王在晋也痛苦地叹了口气道:“陛下圣虑深远,臣愚不能及。可若不加赋,银子从哪里来?除非…除非借用内帑银,可臣也知道,山海关筑重城、扩建京师外城全用内帑,耗费巨大,臣不忍再向陛下张口…”
“尚书大人也不必太过烦恼。”朱由检嘿嘿一笑道,“朕倒有个另辟蹊径的法子,不用加赋便可使太仓库入库一千万两。不过呢,乍一施行起来肯定有些难度,还要尚书大人大力配合。”
王在晋惊愕地望着朱由检,半晌才道:“一千万两?臣实在想象不出,请陛下明示!”
朱由检便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说了一遍,王在晋听罢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不行!”
“怎么不行呢?”朱由检微笑着问道。
“陛下此举必遭群臣反对。”王在晋不好当面批驳皇帝,只好委婉地道,“而且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即使暂时度过难关,可到了日子…”
朱由检却自信地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尚书大人,朕只问你一句,如果朕真的这么做了,你会不会带头反对?”
王在晋先是一怔,随即慨然道:“为君分忧,乃是臣子份内之事。如陛下需要,臣家财罄尽亦在所不惜。只怕是杯水车薪…”
“那就好。”朱由检轻松地道,“朕相信像尚书大人这样忧国忧民的官员还是很多的,而且朕也不会让你们倾家荡产,相反,朕不会让任何人吃亏。就这样,明日早朝,朕就正式宣布这件事!”
王在晋虽然心中打鼓,觉得朱由检所言根本难以实现,但他也确实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了,只得双眉紧锁地退了下去。
第二天又是早朝之日。待升座御座,还没等阁臣奏事,朱由检先朗声说道:“国库空虚,百事不振。朕欲开设‘大明银行’,效仿民间银号之运作,并发行国债,卿等以为何如?”
第960章 大明银行()
完全不理会满朝武惊愕的目光,朱由检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大明银行的运作方式。
首先,大明银行从行政上隶属于户部,但不归入任何一司,也与太仓库互相独立。本来启动资金是应该户部来出的,但户部现在根本拿不出银子,朱由检只好从内帑银中拨出二百万两白银,算是暂借给户部。
大明银行成立之后,将主要负责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铸币,也就是铸造银锭、铜质制钱,以及发行宝钞。对于宝钞,如今已经完全等同于废纸,所以朱由检决定暂停发行宝钞。
而银锭和铜钱,历朝历代都规定不允许私铸,私铸称为“盗铸”,《大明律》明规定盗铸是死罪。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再加上海外白银通过走私贸易大量流入,实际上白银的流通已经完全失控,不但西洋各国铸造的五花八门的银币都在民间流通,私铸银锭也相当猖獗。
所谓私铸银锭,就是有人为了牟取暴利,将银子熔化掉以后重新铸成银锭。在重铸时,往银水里掺入其他廉价金属,比如铅或是锡。铸成银锭以后,外表看不出来,但一掂分量,则比纯银要轻一些。比如一锭五十两的银锭,里面可能只用了四十八两足银,但仍可当五十两银子用,这二两的差额就是私铸者的利润。
朝廷既然无法有效管控私铸行为,只好默认了私铸银锭的流通。甚至官府重铸银锭时,有时也如法炮制,称为“局私”。初时掺的杂质还少,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杂质也越掺越多,造成市场上的极度混乱,以至于大宗交易时,所有银锭必须过秤。
铜钱亦是如此。虽然海外没有铜钱流入,但宋代铸造的铜钱还在民间流通,且数量极大,官府根本无法管控。同样,私铸铜钱、在铜中掺锡的也大有人在。由于铜钱价值低,数量巨大,像银锭那样一一过秤显然不可能,因此私铸铜钱的利润并不比私铸银锭低。
私铸银锭和私铸铜钱的泛滥,给市场和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朝廷的财政造成危机。比如缴纳赋税时,有人故意把私铸银锭砸碎,冒充成色好的官银上交;朝廷收上来这么多碎银子不方便使用,还得重铸;这一炼,不是白银的成分就被剔除掉了,相当于赋税缩水一块。
此中弊端,王在晋和毕自严等户部官员早就跟朱由检提过,朱由检这次也借着成立大明银行这个由头,再次重申严禁私铸银锭和制钱,一切铸币权统归大明银行。其他任何人,不论是官是民,只要发现私铸行为,本人一律处死,家产全部充公。
其实朱由检有的话还没说,也不能说,说出来恐怕也没人能理解。铸币权,或是货币发行权,必须也只能归国家所有,这在前世是最简单的常识。因为铸币权不但关系到“铸息”这项权益由谁享有,更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铸币权,那也就离国家破产、政权倒台不远了。
大明银行的第二项任务,是吸收民间资金并放贷。这一项倒是很好理解,因为民间已经有类似功能的银号了。所不同的是,朱由检对“收”、“放”两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首先是“收”,朱由检基本上把现代银行的储蓄制度照搬了过来,按照“存银自愿、取银自由、存银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规定了不同的定期、活期利息。为了确保能支付储户的本息,还有“准备金”和“大额取银提前预约”等具体措施。
而在“放”方面,朱由检规定了一个对这个时代而言很低的贷款利率:年息百分之十二,也就是月息百分之一。与之相比,民间银号的放贷利率普遍都高一倍以上,因此大明银行的低利率还是很有优势的,既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又能扶持民间商业发展。
当然,要想得到这么低利率的贷款,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不论贷银多少,必须抵押,抵押物的价值要超过贷款额。一旦发生贷款方无力偿还本息的情况,那就没收抵押物,或是拍,或是收归朝廷所有。
大明银行的第三项任务,也就是朱由检为王在晋的短期内缓解户部银荒的“大招”:发行国债。
朱由检提出,大明银行的第一期国债发行限额为一千万两白银,为期三年,三年累息百分之五十,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只要是大明臣民,任何人均可认购;认购起点为一百两,多者不限;认购记名,可,但双方必须到大明银行登记变更。
大明银行的“大股东”户部为国债担保。国债到期时,先由大明银行偿还,如不够,户部将以财政收入偿还。考虑到户部没钱的实际情况,这第一期国债,朱由检仍用内帑银做双重担保,届时如果户部还不上,那就还得朱由检掏腰包还银子。
户部拿到这笔国债之后,无钱可用的境遇就可以得到极大改观。当然,国债款的使用更加严格,朱由检委派户部侍郎毕自严专门负责拨付,且每笔支出朱由检都要亲自审批,并着锦衣卫暗中查访,看看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层层贪污克扣现象。虽然贪污行为永远无法杜绝,但严审严查之下,总得比过去稍好一些。
群臣听朱由检讲完大明银行的运作方式,先是目瞪口呆了一阵,随即就炸了锅。除了王在晋苦笑不语以外,所有阁臣、六部官员、都察院御史等几乎都异口同声地提出反对,尤其是东林系大臣,更是连声大呼“万万不可”!
不过朝臣们的这种反应,也全在朱由检的意料之中。他微微一笑道:“既云不可,那有何不可之处,不妨一条条剖析开来。若能说服朕,让朕明白确实不可,朕亦不会一意孤行。谁先奏?”
群臣一看,皇帝这是拉好了架势要打擂台,显然是有备而来。本来他们对朱由检已经比较了解,一般他决定要做一件事,就是再劝谏也是枉然;但此事实在干系重大,大臣们也绝不甘心就这么任由皇帝“胡来”。
众人便目视头脑最清晰、口才最好的钱龙锡。钱龙锡一看自己躲不过去,只得出班奏道:“陛下所言,有三不可行!”
第961章 朝堂激辩()
朱由检要成立大明银行,阁臣钱龙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滔滔不绝地道:“第一,陛下言天下所有银钱皆应出自‘大明银行’所铸,想法虽好,但臣以为根本无法实现。历朝历代均严厉打击私铸钱,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是难以彻查。
“陛下请想,铸钱之人,只要不是太笨,必会将所铸之伪钱分散、分批使用。待朝廷察觉时,市场上已经充斥伪钱,多次易手,根本无法追寻源头,只能将伪钱没收销毁。然则受损之人并非铸钱之人,而是持有伪钱的无辜百姓。
“且陛下所说,将所有市面流通的白银及制钱逐渐回笼重铸,此举消耗巨大,得不偿失,不消两三年,又必有大量伪钱出现,可谓治标而不治本。以臣之见,既然私铸钱与官铸钱同时流通已成事实,而朝廷收取田赋及民间交易均未受到太大影响,则不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