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征天下-第7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人,死要见尸。谁知许定国十分狡猾,跟着洪兵一起逃跑了,卢象升自然搜不到,只抓了一批守备、千户、百户等中低级武官。

    移驾开封后,借着这个机会,朱由检下诏:第一,从今以后,所有在册武将及军卒犯罪,一律由锦衣卫审理,审完后直接定罪并上呈御批。即使是高官,也无须再经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会审。这就等于赋予了锦衣卫“军事法庭”的功能。

    第二,重申各省都司直接归五军都督府管辖,换句话说就是直接归兵部管,而不再受各省巡抚节制。此举进一步把地方军政和民政分开,藩司、臬司、都司三司并列的历史就此终结。

    在这一点上,朱由检是绝不含糊的。他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权必须完全握在自己手中!

第1276章 两地悬首() 
    这几天跟随朱由检御驾的锦衣卫可忙坏了。许定国虽然跑了,但是原归他指挥的各级军官却让官军抓了好几十人,小到总旗、小旗,大到指挥使,锦衣卫全都一一审讯。

    对于朱由检把军籍罪犯划归锦衣卫审理,朝臣们倒是没什么意见。因为锦衣卫自从成立以来,做为皇帝的特务机关,权力一直很大。官员犯案,经常是由锦衣卫先审,都审得差不多了才移交刑部,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至于武将,更是向由锦衣卫逮捕审讯,刑部还不愿意掺合。现在既然皇帝明旨划到锦衣卫那里,刑部乐得少干点活。

    但对锦衣卫来说,给犯人定罪还是第一次。现在锦衣卫的骨干已经全换成了秦兵的老底子,他们捕人、审讯水平一流,但对大明律可不怎么熟悉。幸亏这批罪犯的罪名只有一个:谋逆,犯罪事实也非常清楚。审完之后,锦衣卫将十四名罪犯定了斩立决,二十名罪犯定了斩监候,交朱由检御览勾决。

    过去的勾决,就是罪犯在刑部定死罪以后,刑部将要杀的死囚写成一张名单,并对其犯罪事实简单介绍一下,交给皇帝用朱砂笔勾。被勾到的人名,就是被核准执行死刑,可以秋后问斩而没有勾决的,就是皇帝认为案子或有疑点,需要发回重审。

    最高统治者亲自处决罪犯,看起来是“慎杀”的体现,实则不然。比如熹宗皇帝朱由校也曾勾决犯人,他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勾决全凭好恶。侥幸没被他勾着的,有的从天启初年就关在刑部大牢之内,一关就是五六年。

    更有甚者,明明犯了死罪且无任何翻案的可能,但是靠着买通皇帝身边的太监,每次到了勾决的时候,让这太监把写有名字的那一页纸想方设法遮掩一下或是藏起来。皇帝看不到这页纸,自然也就无法勾决,犯人就可以多活一年,等到下次勾决再说。如果家族手眼通天,就可以慢慢设法翻案了。

    但是这种卑劣的招数了朱由检这里,就完全不好使了。首先他废除了宦官制度,帮助他“日理万机”的人换成了宫女组成的秘书处。宫女们几乎与世隔绝,极少与外界有勾连,再有人想作弊就作不成了。

    再者,朱由检也专门抽出了几天时间,把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积压下来的勾决名单全部处理掉了。此后他也不讲什么“秋决”,要求刑部随时递交审结的死刑案件,他随时勾决。当然朱由检也不是草菅人命,对每个案件他都看得很仔细,只有没有任何问题的铁案,他才会立即勾决,而稍有存疑,他都会发回刑部要求重审。

    这回勾决亦是如此,朱由检用了好几个时辰,把所有死刑犯的卷宗过了一遍,确认这些军官确实在叛乱中起到骨干作用。其中有几名低级军官,朱由检认为他们级别太低,有可能是受到上级胁迫,因而从名单中剔除掉,改为徒刑。而那些判处斩监候的,只要证据确凿,也就不用“候”了,朱由检直接给他们勾决,变成了斩立决。

    勾决之后的第二天清晨,锦衣卫立即行刑,朱由检亲自监斩。行刑地点设在了大明军第一师的军营之中,几十名死刑犯一字排开跪了一大溜,大部分面如死灰,有的早已昏死过去,还得让人扶着。周围观刑的数千将士则是神情肃穆,鸦雀无声。

    负责审案的锦衣卫官员先高声宣读了死刑犯名单及所犯事由,再一一验明正身。一切准备停当后,行刑官向朱由检请示行刑。朱由检双眼微闭,斩钉截铁地道:“立即行刑!”

    “圣上有旨,立即行刑!”

    这最后一个“刑”字拖得特别长,随着这一声喊,只听“咔嚓咔嚓”之声不绝,几秒钟之内,数十名参与叛乱的军官全部斩讫,首级遍视全营,然后悬挂在开封府四城门楼上示众。众人心中无不凛凛,心想这位年轻的万岁爷也够狠的,连午时三刻都等不得,大清早就把这几十人打发了。

    而就在开封府的城头挑起叛将首级时,远在东南方八百多里之外的南直隶应天府滁州城头,也悬挂着十几颗面容可怖的首级。西门外官道上,一支人马驻足远望,良久,为首的老者才对身边另外一位老者道:“岵云兄,看城头旗帜,滁州仍在官军控制之下。速去城下问话,如果没有异状,我们就入城。”

    这两人便是奉旨到南京赴任的王在晋与袁可立两位老臣。自从离开开封府,他们在卢象升中军官杨陆凯的护送下,一路马不停蹄,径直穿过归德府和中都凤阳府,仅用了四天多时间就抵达滁州。

    其实这段路途已经很危险,因为流贼数十万大军就在东面不远的彭城一带,而流贼的特点便是四处流窜,随时有可能窜回到这边来,因此负责保护两位老臣的杨陆凯神经高度紧张,每天只敢睡一个多时辰。

    到了滁州境内,杨陆凯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滁州离南京已经很近,南京有重兵驻扎,流贼未必敢往这里来。可是气还没喘匀,就看到城头悬挂着的首级,立时又紧张起来,下令全体戒备,然后才派中军去城下喊话。

    不多时城门大开,一队骑兵缓辔而出,打的也是官军的旗号,众人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很快为首将官就赶到王在晋、袁可立马前,翻身下马大礼参拜道:“末将扬州副千户黄得功,参见二位尚书大人!”

    曹文诏给朱由检的绝密传书,王在晋和袁可立都没看过,他们也不认识黄得功。简单寒暄几句后,王在晋便问:“黄千户,你是奉命驻守滁州么?这城头悬挂的首级是何人,因何被斩?”

    黄得功大大咧咧地道:“回尚书大人,要说奉命,末将也没奉命。您问上面这几颗脑袋,有一颗是滁州卫千户李鸣球,末将亲手砍的,挂上去还没到半个时辰呢”

    话一出口,王在晋和袁可立同时大吃一惊!

第1277章 滁州乱局() 
    听说被杀的是滁州卫千户李鸣球,王在晋和袁可立马上紧张了起来。在滁州,李鸣球才是本地卫所主将,黄得功只是客军,而且李鸣球官品还高于黄得功,怎么黄得功就能把他杀了呢?这绝对是犯禁的!

    但是看黄得功的表情又非常坦然,似乎根本没把这件事当一回事。王在晋和袁可立久经宦海,也都是城府非常深的人,当即不再深问,只是目视杨陆凯,要他暗中警戒。杨陆凯心领神会,立即不动声色地把黄得功与他的部下隔开,簇拥着二位老臣入城。

    黄得功倒是一点没在乎,先引着众人到滁州州衙,将王袁二人让至正堂落座后,大着嗓门禀道:“二位尚书大人,滁州知州简直是个狗熊,刚一听说流贼要打过来,就吓得跑到南京去了,还说什么搬救兵,哼哼!等大人到了南京,一定要治他个临阵脱逃之罪!”

    袁可立见杨陆凯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州衙内外,突然把脸一沉道:“黄得功,且不要说别人,你可知罪?”

    黄得功赶紧跪倒,却并不害怕,颇有些激动地大声道:“尚书大人是说末将杀李鸣球的事吧!请容末将详细禀报,您就知道他该不该杀了!”

    袁可立微微颔首,示意黄得功讲下去。黄得功就滔滔不绝地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一遍。王在晋和袁可立听完也气得胸口发闷,心道这个李鸣球真是该死!

    原来自从在南京强闯兵部,抢走信鸽后,黄得功听从翁玉之计,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率本部官军立即离开南京渡江北上,从而避免了被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胡应台锁拿问罪的命运。

    本来黄得功是被调来保卫南京的,粮饷当然是南京供给。现在虽然名义上是奉了曹文诏的将令,但是曹文诏可给不了他一粒粮食,黄得功还得自己想办法。而且黄得功虽然性如烈火,但并不愚蠢,他手底下只有几百兵力,全是步军,碰到动辄上万的流贼,他就是再能打也讨不到好果子吃。

    所以黄得功仍是按照翁玉的建议,先来滁州看看情况。滁州是南京的西大门,当地又养了不少军马。黄得功想着如果流贼来攻打滁州,他就帮着当地卫所守城如果流贼不来,那就借几百匹马,以后再去哪就方便了。

    滁州知州名叫李大兴,他并不知道南京发生的事,黄得功刚来时还挺高兴。因为滁州再往北就是流贼活动的地区,滁州本地卫所官军少得可怜,一旦流贼攻城,根本就守不住。他还以为黄得功是南京兵部派来帮他守城的,因此很是殷勤,又是拨粮又是设宴款待,黄得功和所部将士也很高兴。

    但是过了两天以后,黄得功发现这里并无流贼,便想借几百军马,到更北面的盱眙去看看。他的部下虽然是步军而非骑兵,但是也都会骑马,至少有了马匹以后,行军速度会大大加快。

    这回李大兴可不同意了,他只想让黄得功帮他守城,至于流贼在其他地方肆虐,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他才不着急。黄得功连找李大兴三次,也没有借到军马,一怒之下便领军出城,到一个名为珠龙桥的镇子暂驻。

    此地有一条沙河,河上有一座桥名为珠龙桥,镇子因桥得名,是滁州东北方向的门户、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这个镇子里就有不少饲养军马的马户。李大兴只死守滁州州城,其他地方根本不管,珠龙桥百姓正在人心惶惶。黄得功率兵前来,当地百姓自是大喜,很多马户知道军中缺马以后,还主动赶来把马匹借给黄得功,让黄得功很是感动。

    又过了一天,突然有大批难民从北面逃入滁州,一路哄传流贼要打过来了。但是具体是哪股流贼,兵力有多少,却是谁也说不清楚。黄得功别看脾气大,大事面前,还颇能顾大局识大体。他也知道滁州不容有失,尽管已经与李大兴闹翻了,还是忍气返回滁州城,想找李大兴商量如何与流贼作战。

    孰料李大兴一听说流贼真要打过来,吓得立刻俩鸭子加一个鸭子,撒丫子了,气得黄得功破口大骂。但是光骂也不解决问题,黄得功只能找滁州卫千户李鸣球商议布防事宜。

    李鸣球的官职是荫袭的,本人别说打仗,胖得连马都上不去了,哪有才能指挥作战?黄得功建议他派一部分兵力与自己一起扼守珠龙桥,被李鸣球断然拒绝。黄得功虽然恨得压根痒痒,无奈人家才是本地主将,官品又比自己高,也只得恨恨而退,率部守住珠龙桥。

    按理说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黄得功与李鸣球还算相安无事。孰料从北面逃过来的难民中,也混杂着一些流贼的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