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征天下-第7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席间毛文龙问起袁可立,这才知道袁可立刚刚在南京殉国。毛文龙听罢当即掉了眼泪,一方面袁可立确实是他的大恩人,另一方面,没了这个靠山,他以后在朝廷里就更不好混了。在诏狱住了几个月,毛文龙越发意识到“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个道理,因此停了一会儿,便向孙元化打听如今的朝局,看看自己应该抱谁的大腿。

    孙元化本来还很高兴,说到这个话题,突然收敛笑容,意味深长地看了毛文龙一眼道:“我们为人臣者,做好分内之事总不会吃亏的。你问朝局,如今内阁震动,有些人惴惴不安,但本官相信圣上自有圣断,我等又何必劳神呢!”

第1333章 怒斥废后() 
    京师的这场官场大震动来得十分蹊跷。正月初一,郊天大礼刚刚结束,皇城警卫团指挥使燕凌就以“丁忧”为名辞官回籍,立即获得皇帝批准。紧接着逍遥伯周奎上奏,言自己于社稷并无尺寸之功,只因外戚之身份获封正一品左都督,心中颇感不安,请求免去官职,仅保留爵位。亦获朱由检批准。

    二人的突然去职,引起了对政治一向敏感的朝臣的高度关注。周奎为皇后之父,燕凌为皇后之义兄,一向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二人辞官虽是主动提出,又焉知不是迫于皇帝的压力?难道说皇后已经失宠,崇祯是要为废后做准备了?

    正月初二,已经怀孕的梅剑经过旅途跋涉,终于回到京师,当日即被张太后懿旨封为梅妃。因为她只知姓田,未有大名,张太后特赐名田秀梅。朱由检盛排銮仪,亲自至永定门外把梅妃接入宫中,感动得梅妃泪水涟涟。而皇后蕊儿始终未曾露面。

    至此群臣更认定皇后宠幸新人,已经动了废后的心思。正月初三,年还没过完,两道奏疏便由内阁转呈养心殿。一道是阁臣李标所奏,言皇后端淑恭良,母仪天下,从未犯有过失,皇帝万不可贪恋女色冷落皇后,甚至动废后的心思。

    另一道则是新任礼部右侍郎王应熊所奏,说民间尚且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皇室宗祧更是社稷至重之事。皇后自嫁入王府起,至今已三年有余,然一直未有身孕。为社稷万世永固计,恳请皇帝另立皇后。

    说起来这两道奏折都是在揣摩皇帝的心思,也都认为朱由检可能会废后,但态度却截然不同。李标是东林领袖,当年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员集团在万历朝“争国本”历尽艰险,却最终大获全胜,迫得皇帝不得不向大臣低头,这也是东林党最大的政治资本。如果崇祯又想重走他爷爷的老路,东林党也必然会再来一次“争国本”,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王应熊则反其道而行之。这道奏折虽然是他上的,幕后却是周延儒与温体仁在指使。他们这一派知道凭借自身的力量,难以与势力庞大的东林党斗,所以专事媚上,企图借用皇权打压东林党,最终目的是自己上位。如果皇帝确实想废后,那他们就又顺了皇帝的心意,必将更受重用。

    孰料朱由检览奏大怒,破例立即召开朝会,令李标和王应熊出班跪倒,劈头盖脸骂道:“你们是用哪只耳朵听说朕要废后的?皇后与朕是结发夫妻,数年来生死与共,感情之深厚不是尔等可以胡乱猜测的!更何况老百姓都知道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难道朕会不知?尔等捕风捉影,妄议废后,着实可恨!”

    王应熊这才知道马匹拍到了马蹄子上,早吓得浑身体如筛糠,连连叩头,却连一句整话也说不出来。李标却不肯轻信,倔强地道:“可是昨日梅妃回宫册封,如此重要之礼,为何不见皇后出席?逍遥伯与燕凌又为何同时辞官?圣上如此举措,不由臣等不猜测啊!”

    朱由检当即把脸一沉道:“李标,你昏聩!皇后病了,隆冬时节,有病不该静养么?至于周奎与燕凌,他们是朕之臣,并非皇后之臣。难道你们以为你们自己有党,皇后便也有党么?”

    这帽子扣得可太大了,李标吓得浑身一激灵,也赶紧磕头请罪。其实自从嘉靖朝开始,官员集团中党争愈演愈烈,万历、天启年间尤甚,浙党、楚党、齐党乃至东林党,都是公开的秘密。但是这层窗户纸谁也不敢捅破了,今天朱由检一句话点出来,谁不心中惴惴?

    朱由检咆哮一通后,面色稍稍缓和道:“李标、王应熊妄议废后,本应重处。念在出于忠君之心,朕又刚刚改元,不欲剧行降罪于廷臣。着李标罚俸三月,王应熊罚俸六月,各具折请罪!”

    二人赶紧唯唯而退,心中暗自庆幸没有因此而丢官。群臣也面面相觑,暗道天威难测。尤其是周延儒和温体仁,更是吓得满身冷汗。

    可是后面朱由检说的话,就更让群臣惊讶:“既然李标提到燕凌辞官,朕也正好说说此事。过去皇城内宿卫由武骧、腾骧四卫负责,朕即位后,因阉党谋逆,情由特殊,改为皇城警卫团。现阉党已除,朕欲恢复旧制,重建四卫。另外,京师外城扩建,五城兵马司的职权范围也要改一改。”

    众人这才明白,燕凌辞官和皇后并无关系,而是皇帝要重整京师卫戍格局了。而且朱由检早准备好了方案:

    一、皇城警卫团一分为四,仍按旧制命名。但职责有所调整,武骧左卫负责皇城内、紫禁城外东半边防务,武骧右卫负责西半边。大小官员进皇城,一律从东安门进、西安门出,通行时要接受检查,不得携带任何武器。至于承天门和地安门,则由两卫共同把守,非重大典仪不开。

    二、紫禁城内宿卫,南半边由腾骧左卫负责,包括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及迁至宫中的六部衙门。而乾清门以北,包括召开朝会的乾清宫以及所有后宫及神武门,全由腾骧右卫负责。

    三、这四卫定员各一千一百二十人,相当于一个标准的千户所。但长官不再是指挥使,而是降格为千户。但腾骧右卫不设千户,十名百户由皇帝直接统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四卫所有兵员,不再像过去那样从小当到老,然后由子孙世袭,而是改为从全国所有边军、卫所军及“新军”中择优选拔,入选时年龄不能超过二十岁,最多服役两年,便会调出四卫。武骧二卫及腾骧左卫的千户,以及腾骧右卫的百户由皇帝直接任命,只服从于皇命,不听其他任何官员调遣,同样最多任职两年。

    皇城之内即是皇帝家事,宿卫安排向由皇帝独断,群臣倒是没有插嘴的资格。当然也有脑筋转得快的大臣,对朱由检的安排不禁暗赞:此举既确保了宿卫军队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还提高了宿卫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两年一轮换制度,让宿卫军队来不及互相熟悉,“变生肘腋”这种事,就很难发生了!

第1334章 重划城防() 
    如果说调整皇城四卫还是皇帝的家事,那么朱由检对五城兵马司的调整,则是对京师防务的一次重大改革。

    首先,就连“五城兵马司”这个名称都给改了,改成了“九门兵马司”。具体就是以内城九门为名,比如“正阳门兵马司”,就管辖以正阳门为中心,北至皇城,南至外城永定门的区域,其他八门以此类推。

    第二,过去的五城兵马司名义上先归兵部管辖,后归都察院,但实际上各司指挥使都是由勋臣担任,士卒也全是军户世袭。现在朱由检却规定:各司士兵定员与皇城四卫一样,均为一千一百二十人,全部从京师保卫战时组织起来的预备役中选拔。至于原来的五城兵马司士卒和预备役士卒,择优转为正式军户,其余恢复为民,并由朝廷安排生业。九门兵马司士卒服役三年,期满后亦如此转换身份。从此预备役亦成为定例,每年都要在京师百姓中征召。

    至于统属,改动就更大了。朱由检规定九门兵马司即不归兵部、也不归都察院管辖,而是每司由一名阁臣和一名勋臣共同掌管。二人各执一枚印信的左右两半,在本辖区之内的正常调动,须由二人合印方可生效如果是全城范围内的调动,则必须奉诏而行。

    第三,九门兵马司只配冷兵器,职责仅为维持辖区内治安,内、外城的城防则仍由京营负责。

    对具体负责城防的京营,朱由检亦做出重新部署。原来京营分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三大营,分别对应步军、马军和火器部队。现在三大营建制予以保留,但主力迁出城外,部署于京师四周数十里处另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营,每营定员一千五百人,其实是按照新建的大明军三个营的编制来的。这四营各领内外城一面城墙的防务,马步军及各种火器一应俱全,战斗力相当强悍各营将领官职均为正五品守备,官品不高,但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仅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无权指挥。

    经过这样一番改革,京师形成了皇城四卫、九门兵马司、京师四营内外三道防线。其中京师四营仅负责守城作战,九门兵马司仅负责城内治安,皇城四卫仅负责保卫皇城,职责分明,互不统属又互相制约。任何人若想拥兵作乱,永远只是少数,不可能取得成功。而若想合谋造反,因为牵涉到的人太多,又难以保守秘密。而且大多数领兵将领的任免完全由皇帝掌握,朱由检必然选拔对自己足够忠心之人,即使真的个别人造反也不用怕。

    但是朱由检也给大臣们留了个面子,那就是九门兵马司的指挥权归阁臣和勋臣掌管。它的前身五城兵马司初设时,街区凡有水火盗贼及人家细故之或须闻之官者,皆可一呼即应,救火、巡夜,清廉为政,不取分文。但是到后来日久弊生,始而捕盗,继而讳盗,终且取资于盗,同盗合污。因此过去的兵马司指挥使是一个大肥缺,每年至少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现在京师规模比过去更大,人口更多,经济更发达,如果仍按过去那样运作,利益就更大了,因此不管是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廷议的结果,除首辅韩爌及吏部尚书孙承宗年事已高,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工部尚书徐光启公事太过繁忙,未兼领兵马司外,阁臣李标、钱龙锡、刘鸿训、何如宠、吴宗达、郑以伟、周延儒、新任礼部尚书文震孟和刑部尚书乔允升各领一司。温体仁由于是最后入阁,排到他这正好没有名额了,也只好暗气暗憋。

    至于勋臣,则由廷臣公推产生,不外是在京的公侯伯爵。除了英国公张惟贤固辞不受外,其他各勋臣都在暗中使劲,争取能当上指挥使,甚至有人为此行贿。又过了两天,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总算廷推出了各方都认可的名单,朱由检倒也说话算数,立即御批生效。

    其中分配到正阳门兵马司的是阁臣刘鸿训和惠安伯张庆臻。这两人本来关系就不错,张庆臻能当上指挥使,刘鸿训做了不少工作,张庆臻对刘鸿训自是感恩戴德。

    圣旨一下,张庆臻立即赴任。他当闲散勋臣太久了,十分想体会一下大权在握的滋味,交接完毕后,立即骑着高头大马在辖区招摇过市,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可是刚走到正阳门外三十步,早有新建的朱雀营士卒拦住道:“正阳门南北三十步以内,是朱雀营的防区。守备大人有令,不论是官是民,到此一律下马。”

    张庆臻威风还没抖够,当着这么多百姓被士卒拦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