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镛慕侠传-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公,要说打义和拳,我比不了山东的袁世凯,但天津卫这边儿,我说自己曾经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现在是第一!”聂士成卖弄着自己曾经的战绩说道。
“是啊,当年是如此,可是现在呢?”
“现在,现在连老佛爷都给义和拳打赏啊!”聂士成说道,“国库给拨付银子,老太后甚至还动用了自己的私房钱!”
“嗨,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是给蒙在鼓里了啊!”这太监微微摇头,说道,“你要是足够聪明的话,该能从中品味出,朝廷究竟为什么这样做!”
“难不成,朝廷又要对义和拳……”
“唉……”聂士成话说了一半儿,被这公公拦住,“人多是非多,你得小心隔墙有耳!”
“没事儿,他是我的管带宋占标,是我自己人!”聂士成指了一下宋占标,说道。
“我知道,他是你自己人,你能保证这营盘里,也都是自己人么?”公公问道,“如果营里也都是自己人,你又怎么会被人一道私密的折子参了?”
“辰光的党羽已经都被我打了!”聂士成胸有成竹。
“除了辰光,你这营里,力量还多着呢,情况还复杂着呢!”太监又呷了一口酒,说道,“依我看,咱还是小心为上吧!有些掏心窝子的话,就得在适合讲掏心窝子的地方儿说!”
第296章 出尔反尔()
这太监叫什么名字,没人会关注。实际上,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如同他一样,看似不会兴起什么波澜,实际上却引出漫天的山雨。
这太监的话,看似模糊,实际上已经十分透彻了。
他之所以能成为令官,前来给已经处于末路的光绪皇帝、给日薄西山的老太后慈禧传递圣旨,就说明他是这对所谓的“母子”身边,最亲近的人。
正因为这份亲近的关系,他才能亲耳聆听到这对“母子”最私密的对话,倾听到老太后和光绪皇帝分别的心声。
是时,光绪皇帝因为戊戌变法,因为自己身边最亲近的几个维新君子之死,已经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状态。是时,老太后提防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的皇帝,已经到了极致。如果她紧紧手,那她绝对会亲手杀了这个“不孝子”,一如她之前杀掉其它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样。
对权力的仰慕,已经让这个暮年的老太太,到了痴狂的地步。如果说之前,她还是个女政治家,一个在乱世之中,可以和武则天相媲美的女强人的话,那此刻的她,出于自身位置、自身近境的考虑,已经完完全全蜕变成了一个撒泼打滚的家庭妇女。如有不平,那她的反应最为激烈,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也出于所有战略分析家的前瞻之外。
这就是这个女人最恐怖的地方了。
她可以轻而易举的罢免、杀掉所有让她感到不安的人,抹去所有让她感觉到的威胁。有时候,这样的威胁让她平静而权欲满身,有时,这样的威胁却让她歇斯底里。
对义和拳的态度,便是此中之一。
最初,没人比这老妇人,更了解其中的端倪,所以,最先感觉到威胁的,便也是她。正因为如此,她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其中的威胁,有更多的发觉应对其中的危险,也有更多手段应对这些挑战。她绞杀义和拳的手段,正如之前对待太平军一样的决绝与血腥。
然而,但当她发现义和拳的存在并非完全是坏事儿,她发现,义和拳依旧有其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当洋人对朝廷的紧逼日益加剧的时候,当朝廷对洋人的欺凌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义和拳成为彰显朝廷态度的先驱的时候,她对此又感觉到格外的欣慰。
也正是从此开始,她对义和拳的态度发生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或者说,一百七十五度的大转弯更为合适。总之,她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尝试着接受义和拳,至少是,默认了义和拳的存在。在义和拳眼中的巨资支持,在这老妇人眼中,只是日常的一笔小钱,这有了笔小钱的支持,义和拳却正在日益办着大事。
“一百七十五度”大转弯的艺术就在于此,既给自己眼中曾经的假想敌,以足够的尊重和默许,同时,又给自己留下了“五度”的余地,方便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转变态度,由友好变得再次敌视,对这支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力量,施加致命一击。
如果说,之前老妇人在掏出了些许零钱,换来了义和拳足够的配合和支持的话,那现在,终究是到了转变态度,从被动变得主动,换取一丝空间,以求后面的主动的时候了。
“你觉得,这场和洋人的仗,究竟能不能打?能不能打胜、打赢?你看来,我们的胜算有多大?”这太监问道。
“胜算?现在不是谈论胜算的时候,而是要谈论,我们究竟能抵抗多长时间?御敌于千里之外,那是我们曾经的荣耀,那是我们曾经的容光,而现在,人家打上门来了,纵然是我们把它们赶走了,也难谈胜利二字!”聂士成说道,“我们已经输了!”
“那你觉得,这一仗过后,天津卫能不能守住?紫禁城会不会受到洋人的攻击?”太监又问。
“公公这一句算是问道了点子上,我觉得,仰仗着圣上的洪福……”聂士成还要说这些客套话。
“别说这些没用的,你我都知道,这战场上的成败,与其说是靠皇上的洪福,还不如说是靠的钱粮、军械,以及将士们的决心!”这公公倒也算开诚布公,问道,“你给我交个实底,我才好跟你出主意,我且问你,你到底有多大的胜算?”
“这个……”聂士成微微沉吟,说道,“单靠我,不足三成。如果武卫军协同作战,可有四成把握。如果算上了义和拳,可以算到五成。也就是说,指挥得当的话,我们抗拒洋人,有一半的把握!”
“那便罢了!既然如此,我便跟你敞开心窝子的说一句话。”这公公说道,“我且来与你说,如果这一仗打成了,那论功行赏,这其中的功劳,首当其冲要归于第一统帅,你不是第一统帅,所以,功不在你。兴许,细算这一仗的损耗,还要与义和拳的参战相联系,到时候就不是谁成、谁不成的问题了,而是你究竟能在此中承担多大的责任,是不是因为有义和拳参加,才使得这一仗打的如此惨烈。你在其中,最终能落得个‘功过相抵’的评价,便已然是万幸!”
“那如果是这一仗没打成呢?”聂士成听了这公公的话,心里有些犯嘀咕,他又问,“如果这一仗没打成,责任又是在谁?”
“如果这一仗没打成,责任在谁,现在我还不好说,但至少也不会出现多坏的情况。你要知道,最近这几十年,咱朝廷与外夷交兵无数,虽然说互有胜败,但总的说来,败多于胜,而且败皆大败。这每一次战败,看起来天都要塌,而却没有一次,天真的塌下来了。”这公公摇头晃脑,说道,“说来也是,每一次战败,朝廷都要找个替罪羊,有的时候,这替罪羊是朝内的某个大员,有的时候,却是已经战死沙场的英雄。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因为这一次如若真的打不成,那其中,有了义和拳的参加,那义和拳就是战败的第一责任。秋后算账的时候,朝廷肯定会清算,算一算究竟是谁和义和拳走的最近。你从现在的局面来看,又是谁和义和拳的关系最好呢?”
“这个……”聂士成登时竟然无言以对。想来也是,他从未联想到这一层中的意思,没有想到,自己在这其中究竟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而今晚这太监的一番话,却如同醍醐灌顶,一壶冷水浇下来,生生把他激醒。
“如此说来,和义和拳走的近,那胜的话,功不在你,败的话,过错却全在你的身上。这不是机缘巧合,却是你从战事打响第一枪起,就没看清形势,只想着胜绩,却忽略了胜绩背后朝廷的意思啊!”这太监说道,“你要知道,这其中最大的危险,其实并不在洋人身上,而在朝廷那庙堂里。跟洋人打仗交手,你不过是在走独木桥,但作为朝廷的大将,作为圣上和太后的奴才,你本该是如坐针毡才对。我说到这里,说的这么透彻,你明白了么?”
“谢公公今日提携,聂士成心里清楚得很,我会好好琢磨琢磨的!”聂士成说道。
“咱家只是个阉人,阉人不能干政,所以这番话,没人授意我说,没人要求我说!”这太监说道,“我实在是觉得将军您在朝中算是个人物,既然是个人物,就不该因为自己一次错误的选择而耽误了前程。年刚过花甲,您还有大好的前程,飞黄腾达还是抱憾终生,往往就在一念之差,您还是应该好好的多想一想!把脚步走稳,把步子迈斟酌了!”
“您这是让我……”聂士成有意相商。
“唉,我不听!”太监伸手相拦,他说道,“话说至此,我已经说的够直白了,说的够细了。但我说这么多,都是为您分析时局,究竟路该怎么走、道儿该怎么选,还是得您自个儿拿主意,这话,我不便听,这主意,我不便替您拿!”
“我明白,我明白!”聂士成连连点头称是,只说道,“我会思前想后,再三琢磨,好好想明白其中的厉害。”
“嗨,我也是心中有些话,不吐不快。说的对不对、准不准,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我也不便强求!”这太监又恢复了初见时那一幅桀骜的尊荣,只说道,“最后真成了,功劳不在我,在前线的将士,您若念我的好儿,见了面给我个笑模样,那便是天大的人情;最后若是不成,您也别怪罪,要知道,实在是这洋人骁勇善战,我辈非他们的对手。”
宋占标“吧嗒吧嗒”举起水囊喝酒,“秃噜秃噜”大口大口的吃着肉,心中的无奈却愈发加剧了。
“人已经送走了,将军,您怎么还是这幅犯愁的模样呢?”宋占标走上前,一边替聂士成斟酒,一边问道。
“他……他……”聂士成伸手指,凭空向外一指,说道,“他这是让我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啊!”
“提督,您小声些,您小声些……”宋占标连忙阻拦相劝。
“你说,宋占标,我聂士成,是不是这种人?”
“将军,您断然不是!我宋占标跟随您有十几年了,您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心里全都明白!只是……”
“只是什么?有话直说!”聂士成说道。
“只是……只是……”宋占标微微摇头,只是终究还是说不出口,他再三的鼓起勇气,终于说道,“只是您手下兵丁如许,大家打仗拼命,却都为了个好名声。倘若因此而都受了迟累,到时候打了胜仗却抬不起头,那我们还拼命个什么劲儿呢!”
这话说得,聂士成瞬间陷入了沉默。感慨良多,他突然间暴躁的站起身,再次把帅案上的漆盘划拉到地上。
宋占标想要劝一劝聂士成,但四目相接,却看到了聂士成阴沉寒冷的目光。这目光让宋占标不寒而栗,他想说什么,却不敢张口。
聂士成却再不愿意多说一句,他径直走出帐篷外。
第297章 血流成河()
1900年7月6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农历六月初十。
转过天来便是小暑。即将到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天津卫城南八里。这地界儿有个名字,至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