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学霸来也-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忘趁着曹操不注意,偷偷往边让袖子里塞了一块白瓷砚。

    曹操雄才大略,就算友谊再深厚,日后也是要翻脸做敌人的。

    边让却是个纯粹的读书人,名满天下,可以用恩义结交。

    如果能得到他的心,日后可以做个太守治理一方,如果得不到他的心,那么隔三差五请他一回,帮着抄抄书也是好的。

第四十三章 近忧迫眉睫() 
张忘禁止家仆将制出来的白瓷往外卖,只允许卖那些胎质粗糙,硬度较差,胎体不透明的白陶。

    因为眼下这个年代,青瓷只有南方才能偶尔制造出来,世间罕见。

    而白瓷,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才被北方制造出来。

    从隋朝开始,形成了南青北白,互争长短的局面。

    即便如此,张家制出的白陶,依然在市面上引起了轰动。

    东汉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白陶的雏形,受制于低下的生产力条件,这个时候的白陶,其实不是纯粹的白,而是白中闪黄或者泛青。

    这种白,也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

    张忘取用北邙土烧制白陶,也是一样的道理,并不是生坯挂釉,所以烧出来的陶虽然颜色纯白,但是白度和挂了透明釉的真正白陶比起来,依然差了几个档次。

    尽管如此,这种粗制滥造的白陶,依然把市面上现存的陶器全都比了下去。

    文人士大夫最好风雅,见居然有颜色洁白、纯净素雅的白陶,一个个趋之若鹜。

    豆子见白陶销路如此之好,便去市场上请回了一个手艺精湛的老雕匠。

    老雕匠每雕琢出一个精品的碗、皿、砚台等物,豆子便用石膏做出同样精美的模具来,大批量生产出陶坯,在蛋型窑中加以烧制之后,拿去市场上贩卖。

    张忘起先并不知道,只觉得家中的铜钱越来越多,将一栋屋子渐渐填满。

    等他意识到出了问题的时候,张家的精品陶器,已经靠着极快的出货速度,打跨了市场上其他的陶器铺子,形成了在洛阳城一家独大的场面。

    一时间暗流涌动,不知道有多少豪门世家张开了血盆大口,准备对张忘下手。

    张忘坐在书房中,把玩着一个精美得令人发指的白瓷砚,心中暗暗发苦。

    砚台呈圆鼓式,腰饰凸起的鼓钉。

    圆形砚堂显蕉叶状,恰似池中一轮圆月,皎洁生辉。砚面周遭深凹成圆形渠,作砚池用,可贮水,便于磨墨点砚。砚背面雕有荷花纹。

    砚随形配有紫檀木盒,木盒上还作死地刻着“蜀郡张忘制”五个大字。

    这样形状的白瓷砚,遵照张忘的吩咐,一个都不卖,同款的白陶砚,则在市面上卖到了一万钱一个。

    而这样的白陶砚,如果放开了生产,张家一天可以生产出数百个。

    好在豆子年纪虽小,却懂得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并没有盯着一样东西生产,而是把经营范围扩大到了盆、皿、罐、爵、笛、釜等十几样物品上。

    如此一来,大水漫灌,将整个洛阳陶器市场全都淹没,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张忘竭力想要避免的孩子抱着金子在街上走的情形,已经出现了。

    抱哪家的大腿,才能让自己不会被人生吞活剥呢?张忘皱着眉头,一脸苦闷。

    豆子捧着一个晶莹洁白的瓷笛,蹦蹦跳跳地进了张忘书房。

    她坐在张忘对面,一言不发,将瓷笛凑在唇边,呜呜呜吹出了一段难听至极的乐曲。

    张忘强忍了两分钟后,用手抚了一把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将瓷笛抢了过去。

    “不会吹就别吹,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里死了人。”

    豆子人小鬼大,本就为抱着跟张忘学习吹奏的目的而来,见他果然上当,嘻嘻笑道:“嫌我吹得不好听,就教我吹个好听的。”

    张忘将她揪到自己身边,手把手教她:“吹笛子,不是用嘴往里面喷气就行了。看着我,用口对准笛孔三分之一处,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少笛子就漏气了,过多笛子的声音就被盖住了。还有,吹奏的时候,笛子孔要摁实了,不能让它漏气。”

    教完理论,张忘将嘴凑到笛孔上,呜呜呜,同样吹出了一段难听的旋律。

    “噗——”

    豆子忍不住笑意,扎在张忘怀里,笑得前仰后合。

    张忘脸色臭臭的:“大概是书房内过于狭窄,笛声受到了压制,我们出去试试。”

    两人来到门外,见到处都是忙碌的仆人,很自觉地离他们远一些,来到一处偏僻的院子里。

    见四周无人了,张忘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呜呜呜开始吹奏。

    可是不管如何调整唇形手势,吹出来的声音都难听无比。

    隔壁宅子里,侍御史刘陶正在树下读书,被笛子的声音吵得心烦意乱,对家将过晏道:“去看看隔壁是谁在发此难听之音。”

    过晏纵身上了院墙,瞅了几眼后,禀报刘陶:“是张忘小郎君,在教他的救命小恩人吹笛。”

    刘陶惊讶道:“这救命小恩人是怎么回事?”

    “近日有行商和游学的士子来到洛阳,带来了酿醋之法,我从他们口中听说了不少张忘在华阴时的旧事。”

    过晏见刘陶感兴趣,便将张忘落难华阴后发生的事一一告知。

    刘陶听完之后,抚须而笑,对过晏道:“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这张忘重情重义,又有才华,是个可塑之才。你请那两个小家伙过来一叙,再让他们吹下去,我这条老命就要交代了。”

    过晏答应一声,翻身又上了墙。即便已经跟随刘陶多年,他依旧不能改掉当初的江湖游侠本色。

    “小郎君好雅兴啊。”

    过晏站在墙上,笑嘻嘻冲着张忘说了一句。

    张忘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猛然站起,将豆子护在了身后。待看清楚是过晏后,他这才放松下来。

    豆子藏在张忘身后,没有去看过晏,两只眼睛始终亮晶晶盯在张忘脸上。

    千言万语说得再好听,也不如生死攸关时,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张忘对她的关爱之情,果然发自肺腑。

    过晏先抱拳说了声“恕罪”,随后道:“我家主人请小郎君过府一叙。”

    张忘略一沉吟,将笛子插在腰间,一把抱起豆子,来到墙边,向过晏举了过去。

    过晏见他和自己一样率性而为,心中对他的观感好了不少:“小郎君不走正门,不怕惹人非议?”

    “墙对面只有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非议的?”

    张忘腹诽了一句,将豆子递到过晏手中,随后自己爬墙而过。

    刘陶见二人直接从墙头翻了过来,无奈地摇了摇头。

    若是自家儿郎如此不守礼,一顿戒尺是跑不了的。别人家的孩子,还是算了吧。

    张忘牵着豆子的手,来到刘陶面前,毕恭毕敬地施礼:“晚辈见过先生。”

    叫“先生”,而不是叫“大人”,透着一股亲近劲儿,这让刘陶心情好了起来。

    “刚才是你二人谁在吹笛?”

    张忘脸色一红:“是晚辈吹的。”

    刘陶故意板着脸:“噪音入耳,听得老夫几乎走火入魔,你可知罪?”

    张忘装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将手中瓷笛递了过去:“请先生指教。”说我吹得不好听,你行你上啊。

    刘陶接过笛子来,眼前就是一亮。

    笛子是白瓷制成,白如美玉,晶莹光泽,抚之细腻冰凉,手感极佳。用手指轻弹,有清脆悦耳之声从笛壁传来,令人心神为之一震。

    刘陶将瓷笛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仔细打量了一番后,指着笛子上一处笑道:“我说你们怎么吹得那么难听,原来是这笛膜弄错了。”

    “笛膜?”

    张忘听刘陶这么一说,顿时恍然大悟,扭头问豆子:“笛膜是什么做的?”

    豆子道:“树皮做得啊。”

    张忘以手抚额,喃喃道:“谁家笛子会用树皮做笛膜?我说我怎么吹奏的那么难听,原来症结都在笛膜上。”

    豆子问道:“那笛膜应该用什么做呢?”

    张忘没说话,看向刘陶。

    刘陶见张忘来考校自己,呵呵笑道:“笛中薄膜,最好是取自竹子或芦苇的茎中。”

    张忘见老人家知识广博,不由得深为佩服,接口道:“先生所言不差,笛子不同于箫的一个原因除持拿不同外,就是笛子笛膜能调节发声,而箫则不用膜。这种薄膜取自竹子或芦苇的茎中。竹膜较便宜,但易破,而且声音也没有苇膜清脆,所以选用苇膜较好。”

    说到这里,张忘转头对过晏道:“劳烦过侠客,去取一根芦苇回来。最好是不见阳光的芦苇,粗细适宜,因为太细的芦苇虽嫩但不容易提取,太粗易取但显老厚。另外,截取每根芦苇的中上部分即可,不要把芦苇外部的包叶去掉,不然,拿到家就干枯了,笛膜也就无法采取了。”

    “人皆言小郎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还不信。今日一见,小小笛膜都能说出这么多道理来,果然名不虚传。”

    过晏佩服地赞叹了他一生,转身取芦苇去了。

    等到取了芦苇回来,张忘亲自动手取出薄膜,安在笛孔上,双手奉于刘陶面前:“先生精通六艺,可否吹奏一曲,让晚辈开开眼界?”

第四十四章 身家报君王() 
古代优秀的士人,大都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六艺中的乐,便是音乐、诗歌、舞蹈等。

    张忘让刘陶吹奏笛子,一来表示对老大人的敬慕,二来需要有块砖抛出来,好引出他后面这块玉。

    刘陶大概是看出张忘心思不纯,微笑着摆手道:“你家的陶笛,自然应当由你先试笛音。”

    张忘见刘陶不接招,也不沮丧,淡然一笑道:“既然如此,弟子当仁不让。昔日伯牙摔琴,以为天下再无知音,今日弟子奏一曲昭君出塞,以庆与先生相识之缘。”

    刘陶听到张忘提起伯牙子期,还以为他要演奏高山流水,听到“昭君出塞”四字,忍不住吹了吹胡子。

    这就好像一个人说要请你喝酒,然后到头来却端上一杯茶来。

    腹诽归腹诽,为表示对张忘的尊重,刘陶腰挺背直,端坐于地,郑重道:“老夫洗耳恭听。”

    张忘微闭双目,将洁白瓷笛置于唇边,清秀俊逸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专注的神情,紧接着他嘴唇翕动,一连串悠扬婉转的音符从唇边喷薄而出。

    那笛声如丝如絮,飘渺无状,如泣如诉,令人悲伤,美妙乐音瞬间弥漫了整个院落。

    那笛音仿佛自虚无中来,起初只是低低的吟唱,似少女愁心婉转,似江河细流涓涓,但是随着一声清越的高音不期而至,笛音猛然昂扬,似大江东去,似大浪淘沙,似滔滔汪洋撞上中流砥柱,陡然间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刘陶震惊地望着他,心境随着笛音起伏跌宕,恍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处。

    乐曲终了,天地间寂静无声。

    刘陶正要击掌赞叹,就见张忘忽然面露悲戚,引颈高歌:

    我今独抱琵琶望

    尽把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