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狙击手-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仗是不能这样算的,整个东南地区,近年的数亿元投资,绝大部分都是为投机欧战做准备的。如果加上这部分资本,总投机资本将可能超过10亿大洋。
客观地说,原时空的一战,虽然卷进战争的人口有15亿,直接参战的士兵高达6500万,但是,原时空的一战真心不太惨烈。
这种不太惨烈的原因,一是因为战争主要集中在欧洲,其他地方基本处于和平状态;二是各类新式武器,特别是飞机的战斗力还非常有限,对战争的破坏还非常有限。当然,一战的坦克也不行,连像样的坦克对决都没有,这能称得上世界大战么?
现在岳山来了,或许这次一战,会打出不一样的味道。
本书首发于看书罓
第240章 土地问题()
岳山这是真正的豪赌,甚至比当年蛇国在甲午之年的赌注还要下得大!岳山如果赌输了,不但所有努力将白废,极有可能万劫不复。
但是,岳山相信原时空对一战爆发原因的分析,那就是莱高矛盾、熊奥矛盾、泰莱矛盾不但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尖锐。
1870年,欧洲霸主高卢与新兴国家普鲁士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普法战争,战争的结果是高卢国战败,并由此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高卢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莱茵国为了防止高卢国东山再起,积极扩充军备。
熊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二者随时都可能擦枪走火。
泰晤士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莱茵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熊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泰莱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莱茵国、奥匈帝国和亚平宁建立了针对熊国和高卢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莱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熊性质。后来,由于亚平宁在同高卢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亚平宁,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莱茵、奥匈、亚平宁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莱茵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高卢国和熊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高卢国遭到莱茵国或是莱茵国支持的亚平宁的进攻,熊国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熊国遭到莱茵国或是莱茵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高卢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莱茵国。
熊高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
随着泰莱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泰晤士国调整同高卢国、熊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泰高协约和泰熊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从近两年'神龙'搜集到的情报看,欧洲各国的这种矛盾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至于那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是否会在萨拉热窝前线被塞尔维亚青年给枪杀而成为一战的导火索,岳山反而还不太担心。即便没有费迪南被枪杀这事儿,也会发生其他事儿,即便没发生事儿也要制造一件事儿,再说一个国家要找到对另外一个国家宣战的理由,这算是个事儿么?
……
岳山自穿越以来,算年头已经八个了,实打实的日子也近七年。这七年时间里,岳山几乎都处于马不停蹄的时候,只有在结婚之后,才享受了星期日,至于此前基本上与士兵滚在一起。
七年时间,岳山对自己的努力成果总体上还是满意的,工商、矿业、商业、交通、教育文化等,包括国防与军工,也比原时空最好的时期还要好。
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没什么动作,或岳山想到了但不敢太有动作。这就是土地问题。
东国以农立国,土地问题向来是国之根本。历朝历代的更替,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王朝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破产农民多得超过了限度。但是,从原时空的历史经验看,农业要发展,必须依赖于现代化、机械化的经营、耕种,从这个角度看,土地又必须要通过兼并才能实现规模经营。
岳山穿越前,曾看到过一篇有前农村的文章。岳山认为那篇文章讲得非常好,即东国之现代化、城市化必须依赖于农村人口的大幅减少,必须让农民离开土地与乡村,迁入城市生活、定居。而农村的土地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过度到种粮大户手中,有如密西西国那样的农场生产形态。
此时的东国农村经济形态,与几十年甚至百年后的经济形态并没有区别,或者说有区别也仅仅是因为良种、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产量更高,不过,考虑到21世纪农村生活成本的增加,农民的艰辛程度、贫穷程度并没有特别的改善,最多,民国时空还有一些农民吃不上饭罢了。
所以,即便从平行时空的此时起开始进行与原时空完全不一样的土地变革,也不是没有条件。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密西西国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个东国在21世纪依然望尘莫及的目标。那么,东国有没有可能在平行时空开辟新的农村道路呢。
而农村的任何变革,都涉及到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变革。
1912年秋,皖省发展研究会成立。当时岳山就给其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调研皖省的农村及土地问题,为东国农村与土地的改革提供一条路径。为此,岳山只要遇到相关的学者或负责人,就会把自己思考的有关土地问题的一些想法拿出来与其交流。
在这期间,后来扩张为东南发展研究会的这一民间决策咨询机构,前后两次给岳山提供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案。第一次方案,岳山很轻松地就给予了否决,因为那个方案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有利于农村乡绅与地主的利益。
说起乡绅,原时空的精英对其极尽赞美之辞,但实际情况是,乡绅也即地主,极少数人占有了极大多数土地等生产资料,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买卖“合法”地拥有土地的,但事实上也否认不了因为他们的存在导致了东国农村人多地少矛盾的激化,各地的起义风潮、抢米风潮等,无不与土豪劣绅的欺行霸市、吃相难看有关。
岳山不是不喜欢乡绅,而是不喜欢他们所代表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假如某个大地主,譬如原时空巴蜀那个上万亩土地的大地主,不是使用长工与佃户耕种,而是使用机器耕种的话,岳山有可能会亲自去视察,给这样的新派乡绅站牌。
只是,岳山也深知,要想实现这种美好的生产模式,其前提就是要给佃户与长工解决出路,或者将其全部城市化,否则,只会激发更多的社会矛盾。
1914年春节后不久,由皖省发展研究会三易其稿的《东南土地(暂行)条例》,再次摆到了岳山的案头上。
本書
第241章 最好机会()
土地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如果有人把土地问题仅仅等同于农村的土地问题,这就简单化了。农村的土地问题或者说耕地问题,只是所有土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或许,耕地属谁所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但除了耕地,还有其他多种土地形式。
严格地说,土地问题其实是国土问题,也即国土与国民的关系问题。
除了耕地外,还有山地、森林、河流、河滩、湖泊、荒野、草原、沙漠、戈壁等主要的土地形态。由此不难看出,土地问题绝不等同于耕地问题。
岳山想要变革此时代的土地关系,并不仅仅是地主与土地的关系,而是想以此为东国制定一个土地法大纲。
当然,核心的问题依然是农村土地问题。
为此,《东南土地(暂行)条例》作了如下规定:
基本口粮田。岳山设定,在东南地区,每个人的基本口粮田水田不超过2亩,旱地不超过3亩。所谓基本口粮田,是指满足公民个人基本生活需要之必要土地资料;基本口粮田的最大利益点在于不用交税。也就是说,皇粮国税不再对基本口粮田征收。
非耕地国有。东南实施非耕地国有制度。所有非耕地原则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对于邻村邻乡之森林、湖泊、河道、农村公共用地等,享有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但无专有权、所有权。各类寺庙用地、宗族用地包括耕地,其所有权属国家所有,但寺庙及宗族拥有使用权、经营权及收益权。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城市居民房屋之地基、工厂占地等,同属于国家所有,但其房屋、工厂所有者拥有该块土地的永久使用权、经营权与收益权,但买卖或变更土地用途,必须依法交纳土地契税。
土地税。土地税是农村经济最主要的税收征集方式,由其所有者(以家庭为单位)交纳。但土地所有者所拥有土地数目的不同,所交纳的土地税亦不同。拥有基本口粮田及其以下土地所有者,不用交税;基本口粮田以上部分,按收成的5%交税(现金或实物皆可,实物以谷物、小麦为准);土地所有者人均拥有土地超过10亩上部分,按收成的8%交税;土地所有者人均拥有土地超过30亩以上部分,按收成的10%交税。收成多少,由县以上政府统一规定,受自然灾害酌情减免。
东南地区农民,除了土地税外,其他各类捐、赋等一律不再交纳。
所得税。无论城乡,任何人收入达到一定标准,都必须向官方交纳所得税。具体标准为以个人收入为准,人均月收入高于20元部分,开始交纳所得税收。具体标准:20元以下部分,不用交税;;20元以上40元以下部部分交纳5%;40元以上部分100元以下部分交纳10%;100元以上部分200元以下部分交纳15%;200元以上部分500元以下部分,交纳25%;500元以上部分2000元以下部分交纳35%;2000元以上部分交纳40%。
土地契税。凡土地交易,必须纳税。根据不同用途,税率不同。当耕地转让为非农业用地时,其土地收益的40%为东地之“土地基金”所有;余下份额交纳各类税收、费用后为土地所有者个人所有,最终土地所有者所得,不得低于土地转让金的20%,但不得高于土地转让金的30%。
这是东南土地(暂行)条例的基本规定。与此同时,岳山还制定有相关配套措施,譬如在土地税一项,限制了人均30亩以上的大地主,但岳山接着又配套了一个《农业机械化奖励措施》,大致的意思是,如果耕地采用机器耕种收割,每10亩土地所用劳动力不超过1人,东南政府将对土地所有者奖励收成的10%,也即只要你采用机械耕种,把农民解放出来,如果你是大地主,等于是不纳税啦!
或许,看到这儿的诸君又有意见了,如果这样,岂不是还要加重土地兼并?是的,岳山不惧怕现代化的土地兼并,岳山惧怕的是土地与农民之间的人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