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如此多娇-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钺起身,移步书房中央,道:“目前,大唐所面临的问题有四点,其一,军门世家力量过于强大,文臣武将,沆瀣一气,影响政令颁布。

    其二,,门阀世家控制经济,兼并良田,导致百姓赋税加重,朝堂税负减少,大量赋税流入世家门阀手中。

    其三,十六卫战力不强,无法做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另外,军门世家把持朝政,大量豪门子弟参军,破坏军中树立的晋升渠道,严重破坏士卒作战积极性。

    其四,经济僵硬,物价虚高,严重影响国库收入。”

    杨钺所言四点,不是无的放矢,皆为朝堂,地方实际现象。

    杨明坤耳闻,面中流露出笑意,杨钺所言不假,直指时政要害,不禁暗叹,倒是小觑杨钺能耐。

    太子,楚王,蜀王耳闻,虽与杨钺针对,却同样纷纷点头肯定。

    同时,三人心中惊骇,从前杨钺极少展露武艺,现今有强大武艺。从前大家把杨钺当做战场武夫,岂料时政方面,他竟也有独到见解。

    这般文武双全皇子,不仅对太子之位构成威胁,而且影响楚王,蜀王夺嫡。

    一时,三人不禁有其他想法,皆对杨钺越发防备起来。

    然而,杨明坤听闻杨钺指出时政弊端,兴趣越发浓厚,青花瓷茶杯放在龙案:“六郎,你指出时政弊端,有何解决方法?”

    提出问题,自然有方法解决问题。

    杨钺没有犹豫,道:“父皇,儿臣心中大概有解决方法,今日道出,若实施时,尚需完善。”

    “有何见解,不放道出,太子,楚王,蜀王,皆为人杰,若有不足之处,大家可集思广益,补充完善。”杨明坤道。

    太子等人却苦笑,集思广益,意味参与变革,许多既得利益团体,势必不满,叛弃自己而去,岂不是拔起石头砸自己脚。

    杨钺没有多想,直言道:“父皇,针对军门世家两者沆瀣一气,儿臣建议重新开启科举,武举,招募新人,向朝堂输入新鲜血液,打破军门世家把持朝堂局面。

    世家把持控制经济,兼并良田,不妨重新丈量全国田亩,设置田亩标准,超过标准者,每亩地征收重税。

    为提升十六卫战斗力,一方面设立武举,一方面重新树立军功制,凭借人头记功。

    最后,为打破国内经济僵硬,朝堂赋税不足局面,朝堂中主动扶持中小商贾。

    另外,儿臣觉得,要想保证变革成功,必须加强法令,为变革保驾护航。

    一旦成功变革,大唐会迎来新气象,父皇一朝,便可复兴大唐。”

    杨钺道明建议,顺便很隐晦的拍下杨明坤马屁。

    “好,好,好!”闻声,杨明坤大喜,连声称赞,道:“六郎,有你的,从前,父皇小瞧你了。”

    闻声,杨钺依然不喜不悲,躬身向杨明坤行礼后,缓缓退回自座位,撩起长衣,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润嗓。

    他提出变革策略,杨明坤是否实施,尚需与诸位皇子,朝臣商议,此事急不来。

    果然,杨明坤思量稍许,目光在太子身上扫来扫去,询问道:“太子,楚王,蜀王,对六郎变革建议,你们有何想法?”

    变革之事,太子欢迎。毕竟,变革成功,对大唐有利,他继位后,会受到变革带来的好处,恰好趁机开疆辟土,重塑大唐无上荣耀。

    然而,杨钺建议中,针对军门世家的策略,怎么看,均向在有意针对他。

    是故,太子绝不赞同,率先起身道:“父皇,六郎指出的时政弊端,儿臣非常赞同,但是,变革图强的施政策略,儿臣不敢苟同,在儿臣眼中,完全是乱搞!”

    “乱搞?”太子率先站出来,杨明坤举得太子清楚朝堂弊端,肯定支持变革。岂料,太子直接否定杨钺建议。

    杨明坤深受打击,好像烈火中淋上一桶冷水,内心恼怒,却清楚变革图强,事关重大,决不可搞一言堂。

    变革欲成功,需接纳各方意见。掩盖怒火,和颜悦色,道:“太子何意,六郎建议,有何不妥,但说无妨!”

    “父皇,祖宗之法不可变,古法旧礼改变的。况且,六郎建议中,有部分针对军门世家,兔子急了还咬人,假若军门世家联合,他们手中有兵有钱,很容易酿成大祸。”

    “是吗,世子进京后,九方节度使暂时安宁,军门世家有钱有粮又怎样,谁敢造次!”初闻,杨明坤心中的确有几分忌惮,然而,他很快想明白。

    杨钺要求世子进京,稳住九方节度使,这会儿,又趁机提出变革图强,这一系列事儿,必有紧密联系。

    何况,杨钺提出的变法策略,杨明坤看到大唐振兴的希望。

    太子言行,令杨明坤极其失望,没有搭理太子,他便向楚王,蜀王询问:“三郎,七郎,你们有何想法。”

    闻声,楚王与蜀王相视一眼,齐齐站出来,楚王道:“父皇,儿臣同意皇兄观点,祖宗之法不可废,六郎言语,是拿大唐前途开玩笑。”

    “没错,祖宗之法,推行数百年,大唐强大。然朝堂内忧外患时,推行变革之事,定然毁坏朝堂根基。”蜀王响应楚王建议。

    一时,杨明坤彻底不解了,在他看来,杨钺提议非常不错,若早年有人提及,他势必已在大唐推行。

    岂料,四位皇子,三名皇子反驳。

    不禁怒道:“太子,你们三人,否定六郎建议,可否因伤及自身利益?”

    (本章完)

第195章 简直胡闹() 
杨明坤一针见血指出太子,楚王,蜀王三人内心小九九,御书房中,瞬时静可罗雀。

    太子拒绝变革,皆因担心杨钺威胁他太子之位。

    楚王,蜀王拒绝变革,其一,按照杨钺所言,变革难度太大,谁支持变革,危害军门世家,势必会朝中官员敌人。

    其二,杨钺提出,重新丈量田亩,超出标准者,征收重税,楚王与蜀王封地众多,一旦变革,他们亦受害者。

    然而,皇上似乎看穿三人心思,变革又是国之要事,若被皇上记恨,三人在朝堂处境不妙。

    太子,楚王,蜀王,惊慌起身,走到御书房中央,行礼重礼道:“父皇明鉴,儿臣皆为大唐担心,绝不敢有私心,假若六郎,有好的策略,儿臣定全力支持。”

    为避免让皇上抓住把柄,太子三人,欲打着护国旗号,一条道走到黑。

    确定太子三人心思,杨明坤起身,道:“此事有待商榷,容后朕会与群臣商谈,不过,既然你们觉得六郎提议有瑕疵,回府后,亦写出变革策略,待改日大朝再议。”

    言毕,抬手示意杨钺四人离开。

    “遵旨,儿臣告退!”杨钺四人,躬身行礼,缓缓退出御书房!

    离开书房,杨钺避免与太子发生冲突,阔步离开,依然在背后听到太子三人指指点点。

    走出皇宫,李玄奇,范恒文,及阎岳枫四将,带少数亲卫,仍旧在耐心等待。

    此刻,李玄奇六人,面孔中,均浮现笑意。

    谁都不曾料到,西北征战大胜,累积军功,回京后,得到皇上重赏。

    目睹杨钺走出皇宫,六人快速移步上来,向杨钺行礼,祝贺。

    “回王府再说!”杨钺摆摆手示意,迅速跨上贪狼驹,抓起画天长戟,吩咐道。

    六名谋臣将领,登上战马,带亲卫,紧随杨钺身后。

    穿过热闹繁华街道,很快回到东市坊中。

    王府女眷及家丁,在杨钺带兵归来时,宇文霖萱,林妙音,岳奴娇,乘坐马车,前去玄武门迎接过杨钺。

    在杨钺被皇上拽上龙辇后,三女才打道回府。

    燕王府前,家丁提前打扫,收拾的干干净净,宇文霖萱带女眷,领家丁,站在府门外,等待杨钺归来!

    纵马进入东市坊,前往主街后,杨钺大老远便望见宇文霖萱三女,及家丁存在,策马前行中,面孔中荡漾起笑容。

    贪狼驹飞奔府门前,杨钺跃下战马,立刻有家丁上前,牵住马缰。

    旁边家丁丫鬟纷纷行礼,齐声道:“恭贺王爷杀敌立功,欢迎王爷回府。”

    杨钺点点头,向宇文霖萱三女走去,三女行礼:“恭喜郎君高升!”

    “无需大张旗鼓的!”杨钺移步到宇文霖萱身边,抓着她柔荑,眼中含笑说。

    宇文霖萱回道:“郎君战场杀敌,建立军功,是大唐英雄。”

    杨钺点点头,瞥了眼身后李玄奇六人,对宇文霖萱道;“你们先回复备饭,我与诸位大人,有要事相谈!”

    宇文霖萱颔首:“郎君,政务要紧!”

    在杨钺示意下,府门外,一众家丁散去,杨钺陪宇文霖萱三女入府。

    入府后,宇文霖萱三女,按照杨钺嘱咐,前往厨房备饭。杨钺领谋臣将军,前往书房。

    走进书房中,丫鬟备茶后,快速关闭房门退出。

    这时,落座范恒文自作为站起来行礼,询问:“王爷,微臣斗胆询问,王爷在龙辇内,是否提及先前建议?”

    闻声,杨钺没有回答,抬手示意范恒文坐下,询问道:“恒文,玄奇,本王已经手握重兵,父皇为何再次封赏本王镇国大将军,并且统领左武卫呢?”

    渤海归来,杨钺晋升速度极快,手中兵权更从五万到目前三十万。

    即便飞骑军与虎贲军尚未训练成功,左武卫征战西北伤亡惨重。

    不容置疑,他控制三十万兵卒名额。

    前往皇宫时,他希望卸去虎贲军统领交给皇上,免得有拥兵自重嫌疑。

    却被皇上一句,朕要你做孤臣拒绝。

    皇上信任,杨钺心中却忐忑不安。

    范恒文面向杨钺,道:“王爷在担心被官员指着拥兵自重吗?”

    “本王手中执掌三十万大军,大多驻扎京城,父皇不担心,群臣也会担心,何况,本王朝中政敌众多!”杨钺说出自己担心。

    自古以来,兵权多被皇上掌控,任何胆敢染指局军权的皇子,将军,会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除之后快。

    杨钺深明其中之道,不担心才怪!

    “王爷多虑了,没有平息九方节度使之前,皇上需在朝堂中,树立起一个强人,对内震慑朝堂佞臣,对外抵抗九方节度使,甚至各方部落藩国。

    以前,这个强人也许是秦王,蜀王。西北之战,王爷领兵重创河西军,这个强人便是王爷。

    假若微臣预料不错,短期内,皇上会不断树立王爷在朝堂微信。”范恒文涛涛不绝,帮助杨钺化解心头忧虑。

    “范侍郎所言不假。”李玄奇赞同范恒文观点,话锋一转又提及道:“不过,王爷升迁,有可能与太子及诸位王爷有关。

    太子与军门世家走得很近,皇上异常反对,楚王,蜀王朝堂力量不足对抗太子,及军门世家、皇上提拔王爷,估计有鞭策诸位王爷的想法。诸王没有强大,在朝堂形成三鼎对立,甚至四鼎对立局面时,皇上轻易不会罢免王爷军权。”

    闻声,杨钺松口气,他升迁,有皇上支持,一切就变得简单许多。

    轻轻一笑,杨钺端起茶杯,轻允几口,看着面前谋臣将军,道:“今日宫中,一切顺利,不过,本王趁机向父皇提及内部环境稳固后,在朝堂举行变革图强,太子,楚王,蜀王,皆出言反对,态度强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