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厂当然还有自己的另一套名字,多数情况,工人们或是出于保密,更多是出于不那么绕口,对外总是称呼自己工作单位的编号。

    830厂专职制造冲锋枪,像是这样有针对性生产冲锋枪的工厂,整个联盟现有十五个。

    一开始,只有一个工厂生产德冲锋枪,随着战争爆发,军队迫切需要大规模装备火力强大之单兵轻武器,德的工艺被重大修改,遂有质量略微下降,产量大爆发的沙冲锋枪。

    时间到了1942年九月份,大量非专业工厂开始生产冲锋枪。尼古拉耶夫斯基调任该工厂,之后工厂接受组织的改编,在这之前,这个工厂实际是生产金属厨具的。

    车辆已经停下,隔着玻璃杨明志就能听到厂区内叮叮咣咣的声音。

    “似乎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生产呢。”

    “当然,请您下来参观吧!但愿您不会被厂房里的机油味熏出来。”

    “无所谓!”杨明志耸耸肩,笑道“咱们军工人,怕是都会把机油味当做花香吧。唉,机械加工离不开润滑油,就像男人离不开女人。所以厂长同志。”

    “您请讲。”

    “我的妻子还是不要去厂房了,您给她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如何?”

    “当然可以。”

    “不!我要去看看。”杨桃当然有她自己的想法,这便挣脱了丈夫的束缚。

    “嘿,你这丫头怎么不听话了。”

    “不行,这次我就任性一次。”

    “你还有身孕,还是不要去闻机油味。”

    。

第1742章 女人的工厂() 
“那有如何?”杨桃依然不依不饶,“你一路上聊了很多,整个新西伯利亚市,女人已经是物资生产主力。我的女性同胞们都在厂房里拼命工作,我也是女人,我为何要去休息?我想去看看她们的工作,看看她们是怎样制造枪械的。再说了!”

    杨桃拍拍自己胸口的勋章,“哥,你们去视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看看她们是如何工作的?我想我应该去,我的出现就是一种精神鼓励。等到834厂还有835厂落成投产,只怕工人们也大多是女性。她们看到我佩戴的勋章一定会精神振奋,会更好的工作。我就是这么想的,接下来,我应该刻意展示一下我的勋章。”

    “你……”杨明志一开始还觉得老婆是想臭美的,仔细寻思一下她的话,不禁心情激动。

    妻子如此,夫复何求?她可真是个贤内助。

    此时,尼古拉耶夫斯基再度注意起杨桃的那一枚“金星勋章”,附和说:“将军同志,她说的很对。我的姑娘们渴望立功,针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班组,工厂会奉命授予其全体成员二级卫国战争勋章的。仅仅如此,就一定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一个年轻的姑娘居然获得金星勋章,她们会更加亢奋。”

    “好吧,好吧……”杨明志不再说什么。

    仅有里固施科夫的陪同,杨明志丝毫不觉得违和,甚至对于成排的大厂房,一种熟悉感也是油然而生。

    在这里,杨明志找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看看平整的水泥地面,还有不时穿梭的叉车,已将箱子装上卡车。

    冷风呼啸着扫平地面,已经是新西伯利亚的傍晚,本就不高的气温还在下降,索性温度还不至于跌到零度以下。

    “将军,您是先去我们的总装车间看看?”尼古拉耶夫斯基试探性的问道。

    “好吧!就去那里。”

    其实杨明志是想先去零件车间瞧瞧,毕竟此行的最大目的,就是去看看冲压车间的工作。

    尼古拉耶夫斯基将三人领进了所谓的总装车间,它是一幢巨大的建筑,从外部看去它就是宏伟的,内部构造更是别有洞天。

    已是黄昏,室内的照明灯全部打开,柔和的光线照亮整个世界。

    厂房内也通了暖气,相比之外面的寒冷,室内居然让人感到一丝不悦的燥热。

    “哦厂长同志,您这里的温度如同春天。”

    “当然,我们长期恒温在二十度,哪怕是最寒冷的一月份,户外是零下二十度了,室内至少也得十五度。”尼古拉耶夫斯基说这话时一副自豪模样。

    怕将军有所费解,里固施科夫直接拿起沼泽地的兵工厂做比较:“将军,咱们在白俄罗斯的兵工厂可没有集中供暖系统,咱们都是烧煤取暖。在这里,我的833厂也是温暖如春天,这样的温度,工人们会达到最佳精神状态。甚至……”

    “甚至什么?”

    “我来替他说吧!”尼古拉耶夫斯基抢话:“就是因为厂房太温暖,许多人干脆在墙角打地铺,即便夜里工厂也是不停歇生产的。”

    工人临时在单位过夜,杨明志并不陌生,他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好现象,体现了职工的爱岗敬业。

    然而这里的工人们,他们有着现实的需求。

    不一会儿,得到门口传达室电话的副厂长,麻利的和厂长会面。

    尼古拉耶夫斯基旋即将刚刚得到的冲压件生产图纸递了过去,并嘱咐说:“谢苗诺夫,你赶紧组织技术部门学透这些图纸,再给我组织最好的班组,开始仿制。”

    “您……”突然情况让这位姓谢苗诺夫的副厂长不知所措。

    “快去!不要磨蹭!这是将军的命令!”

    那个谢苗诺夫情不自禁的看了一眼一身戎装的杨明志,旋即被那胸口的一排勋章吓得寒毛颤栗。

    “遵……遵命!我马上去做。”

    尼古拉耶夫斯基有着老布尔什维克的傲骨,他担任一个工厂的厂长,必须成为一个权威。他是有着才能,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还年轻的他被调到伊尔库兹克的机械工厂学习,尔后又被调到新西伯利亚工作。

    战争给予许多有才之人机遇,尼古拉耶夫斯基现在的工作不得不偏向于行政与整个工厂的统筹,具体的生产交给副厂长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但他毕竟是实干家出身,对于自己工厂的各个生产流程非常清楚。

    现在,他就担任起解说员,带着将军参观。

    巨大的房间内充斥着机油的气味,对于许多人,初次闻到它简直有着催吐的效果。只有接触的多了,身体才能培养出抗性。

    杨明志拉着妻子细嫩又有劲道的手腕,紧跟在厂长尼古拉耶夫斯基身后。

    厂长一直在用俄语作着讲解,杨明志就保持着冷静,凭着双眼自行去理解。

    他所看到的,偌大的总装厂房内,工人们还是采用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所谓“作坊式”,就是每一个工人对应一个工作台,仔细看看工人们的工作,就是把各种枪械零件拼成整体。

    对于这种大规模的装配,使用流水线的生产才是最高效的。

    的确如此,福特制为代表的美国式生产模式的确有着强大的效率,对于现在的苏联明显不太试用。

    缘何?一套流水线本身就是高科技,设备的运输组装要消耗大量时间,最糟糕也不是投入成本太高,而是苏联必须需要美国的这方面技术支持。显然对于苏联突击建造的大量军工厂,“作坊式”的生产依旧有着最高的性价比。

    工人们几乎都是年轻的女性,令杨明志有些奇怪的,她们并没有统一的工厂制服。

    她们几乎都穿着裙子,每个人把自己的长发梳成发髻盘在脑后,头上再戴一条粗布头巾。

    她们各个穿着朴素,许多人工作时还撸起衣袖,杨明志看到,一些人的鬓角还挂着汗珠。

    “您看,他们的工作就像是士兵那样,频繁的组装枪械,其熟练程度是不是让您惊讶?”尼古拉耶夫斯基。

    “的确让我惊讶!真是太厉害了。”

    情不自禁的中,杨明志干脆让面前的这位女工站起身。

    她们都是些平凡的女性,对于权力有着天然的敬畏,所以她们都很敬畏自己的厂长。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她们并不害怕军人,最简单的解释,她们的家人就有从军的。

    这个女人自称姓安德洛夫娜,虽然只有十九岁,她自称已经结婚了。

    苏联的法律规定女性公民十八岁可以结婚,根据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风气,女性结婚年龄实际更早,只是苏联所在的地理环境太冷,结婚早就是对大自然的妥协,国家的新生儿存活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说实话,杨明志对这个女人有一种源自男性本能的兴趣。不得不说这个和自己妻子年纪几乎一样的女人,她金发碧眼高鼻梁的模样确实很漂亮,从其身姿来看,她并没有做母亲。

    一个一身勋章的军人置身大厂房,军人还点名要和一个工人对话。这一幕瞬间吸引了众多工人的注意,她们悄悄放慢了手中的工作,或是不停瞥几眼,或是竖起耳朵聆听。

    她们很快也注意到军人身边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她是那种新西伯利亚比较常见的土著姑娘。她有着亚洲式的面孔,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小巧的女人居然有着一枚金星勋章。

    渐渐的,侧目而来的人们再不关心高大英姿的军人和那个年轻的安德洛夫娜说些什么,整个厂房突然聒噪,大家都在小声议论,军人身边的小姑娘究竟何许人也。

    现在,不管妻子是否有所不悦,杨明志还要询问这个女工。

    “尊敬的安德洛夫娜同志,您可以告诉我您的家庭情况吗?您的丈夫……”

    “他参军了。”女人的回答非常果断,更带着一分自豪。

    “啊,他已经是光荣的红军战士了?”

    “是的!长官,您……您会不会是她的上级,您今天主动找我,是不是带来了他的情况?”突然间,女人的表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她变得很是急切。

    杨明志摇摇头:“不,尊敬的女同志,我完全不认识您。难道您没有收到您丈夫的家书?即便我们在打仗,军队的邮政道路也是畅通的。”

    “是的,我收到了他的家书,那是在八月份了。他声称自己所属的部队被调到伏尔加河方向,或许几天后,我还能在收到他的消息。”

    顿河?八月份调到顿河?

    如此情况,杨明志难以不继续追问:“同志,告诉我,您的丈夫具体声称哪一天调到顿河的?”

    女人是敏感的,见得面前的军人精神突然紧张,她永远都不想面对的事,或许……是不是已经发生了。

    这场战争的惨烈难以想象,也许丈夫已经牺牲了?不!不会的!那个男人肯定是幸运的。

    “是八月十四日,他所在的部队是光荣的近卫师,他在信上告诉我,红军将把敌人当在斯大林格勒城外。”

    这个女人的丈夫去打斯大林格勒战役了?这场战役还处于最激烈的状态,可是,她的丈夫是近卫师的一员!拥有近卫头衔的部队,有理由比一般部队更加拼命!

    只言片语中,女人分明是说,他的丈夫所属部队是直接保卫城市本身的。

    对此,他还能说些什么?

    杨明志自觉言多必失,说些难听的话更会让这个女人崩溃。再说了,斯大林格勒究竟是怎样的血战,她这位原来数千公里外的女人,真的只能通过《真理报》《红星报》之类的报纸所获悉。至于报纸上的报道有多少真实性,那就难以明说了,苏联当局才不会蠢到为了报道最真实的人间惨剧,从而让全国的读者不寒而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