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我还以为上级的要求会更加严格,没想到……”
“将军,您是不是有些意见?”
“对。公差需要控制好,否则无形中给工人增加装配难度,枪械到了战士手里,也会增加操作的困难性。”
杨明志这番说辞并非一家之言,它有着现实基础,而且糟糕的现实就有苏军所承受。
“厂长同志,也许您这里没有什么糟糕问题。或许我到了步枪工厂,我应该给予他们一些指导。”
“哦?是嘛。您会指导他们些什么?”
“还能有什么?”杨明志故意露出一丝无奈表情,“我可是从士兵一路走来的将军,我太明白基层士兵怎么评价他们手里的武器。装备最广泛的步枪,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兵工厂,然而这些厂子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厂子的公差把控不好,以至于枪栓与枪膛的咬合力太大。固然这能无形中增加气密性,但是……”
“会怎么样?”
“您见过用战士坐在战壕里,用脚狂踹枪栓,以此拉栓退膛的景象么?就是因为公差把控太早的结果。所以我所在的284师撤到白俄罗斯南部的沼泽,我们接受并改造了当地的兵工厂。工厂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大规模的修枪,把枪栓枪机全部打磨抛光。
在我看来,那些匆匆下生产线的步枪零件,它们的表面粗糙度太糟,那种枪栓枪膛的组合,每一次上膛退膛都如同两支锉刀互相磨蹭。
他们不该急功近利,在总装之前就该有专门的工人将零件全部抛光打磨。
厂长同志,不知道您的工厂是否也打磨零件。”
一时间,厂长尼古拉耶夫斯基被说愣了。他犹豫了好一阵子,无奈的说:“将军!上级……上级没有要求我们这么细致。”
“哦?您的意思是,生产完的零件最多在边缘倒角,然后上些枪油就扔给总装了。”
对此质问,尼古拉耶夫斯基只能诚实的承认。
杨明志还能怎么说,他拍拍自己的老脸:“真是太糟了!你们这里,简直不是真正的兵工厂。你们简直是以生产民用品的态度去生产武器,真是……真是糟糕透了。”突然间,他又意识到一个问题,继续问:“枪管的情况呢?那是最重要的。”
“枪管没问题,我们所用枪管都是步枪工厂提供。它们每一支都经过镀铬工艺,坚固耐用膛线耐磨,口径也非常标准。”
杨明志估摸着,步枪厂交付冲锋枪厂的枪管,考虑到冲锋枪一般就是百米内的战斗,对精度的要求不必太高,他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质量把控合理的放宽一点。
对于这一点杨明志无意多问。
既然尼古拉耶夫斯基承认他的工厂不搞零件打磨抛光作业,现在开始改变还来得及。
在另一个时空的的中国,军械的零件公差要把控到千分之一毫米,民用品则是百分之一毫米。即便如此,以美国德国为标杆,两国的军械精密加工已经达到纳米级别。
越是高精尖端的设备,公差的要求就更小,这是不变的真理。
或许本时代的栓动步枪和冲锋枪的零件的确不需要太精细,它们被做的足够精细,至少能有效的防止子弹卡壳。一支不卡壳的枪绝对是把好枪。
整个车床车间就只有十二台车床,每一台都有两人小组负责生产。工人们至少有一半是女人,她们绝对是聪明的女人,一个个故意把头发梳理成清爽的短发,和其他的女人的确差别很大。
难道这个厂房的女工有些标新立异?不,杨明志很快明白过来缘由。
她们是操纵一分钟上千转的车床,还要时刻监督着车刀对工件的切削进程,及时将卷成发条状、锐利似刀刃有炙热的碎屑清理掉。她们必须经常勾着头干活,必须时刻警惕。
万一自己的长发被疯狂旋转的零件构筑,那强大的力道能把工人的头皮揭掉。
失去头皮还算幸运,被卷入车床丧命也不是不可能。
她们定是在入行前接受一番教育,所谓百年间,各国的前辈们就生命教会后辈,该怎样操作这些工业母机。
女人操作各类机床,在苏联它已经是常见现象。
苏联建立伊始就以妇女解放为己任,她们要像男人一样工作,完成许多昔日被男人垄断的行业。
在在遥远的美国,虽然有四千万人登记为战争勤务,所谓“战争勤务”,大部分就是去军工厂、造船厂、拖拉机厂上班。美国动员了四千万人,其中的女性却只有三百万。
同时期的德国尚未进入战时体制,又因为小胡子的政策,当前整个德国本土的女工,就仅有六十万。即便如此,小胡子依旧认为,女性该回归家庭。只是碍于实际,最后的六十万女工不能撤。
再多的褒奖之词说的多了也就腻了,她们是苏联的女性军工人,对于她们最好的尊重就是一视同仁。
在车床工厂的考察让杨明志发掘到军械生产的一些弊端,或许就是因为尼古拉耶夫斯基和他的部下们都是半路出家生产军械,弊端并不是普遍现象。
既然被自己逮住了,立刻改变还来得及。
。。
第1744章 尼古拉耶夫斯基的支持()
关于该怎样管理一个企业,杨明志自诩有这方面的经验。
他的确有这种经验,尤其是针对军工厂,可谓是老本行。
或许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工厂还缺乏正规性,他估摸着,大战爆发后如大规模新建的工厂,从领导层到基层职工,又有多少人有经验呢?
尤其是这位厂长,他可是当了很长时间民用工厂的领导。
仅就今日的参观,杨明志深切的意识到,工厂必须从上到下进行一番改革。这是改革这方面,自己没有丝毫的权限,在此提出点建议倒是可以。
杨明志并没有打算在此停留太久,两个重要的厂房参观完毕,是时候跟厂长说些关键性问题。
很快,在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带领下,杨明志和随行的里固施科夫去了厂长办公室。
“啊,一间朴素的房间,真是太朴素了。”
进了一片平房区的一间房,且说这间房,它朴素到里面就几张木桌,墙壁上的装饰物,就只有马恩列斯装裱后的素描像,以及一面苏联国旗。
“将军,这就是我的办公室,您觉得如何?”尼古拉耶夫斯基问。
“还不错。非常的朴素,比起市长同志的办公室的豪华,我还是喜欢这里。”
“是啊!市长他们太注重外观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务实一些。尤其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后方节约一些物资,也是对前线的另一种支持。”
后方的一些机关单位存在着铺张浪费行为,这令尼古拉耶夫斯基非常不满。他是个聪明人,纵使有不满还是压在心里为妙。毕竟,工厂的生产资源和经费全赖上级的拨款!
“您口渴吗?暖水瓶里还有热水。”他继续说。
“既然您邀请,我就喝一点吧。”说罢,杨明志左看右看,“您难道没有秘书?”
“秘书?算了吧。我的四肢健全,我还没有老到需要他人照顾的地步。”
“好吧。”杨明志耸耸肩,考虑到苏联战争之前的平均年龄,这个老家伙的年纪不算小了。
杨明志喝了半杯水,目光继续扫视着房间。
尼古拉耶夫斯基,都说此人是个机智的老布尔什维克,难道布尔什维克就应该甘于贫穷吗?究竟是这个家伙喜欢节俭的生活,还是他真没钱购置好东西?
是时候谈谈关键问题了。
到了现在,杨明志还不想贸然的切入主题。他坐在松木椅上熟练的翘起二郎腿:“厂长同志,我现在得出一个结论。你的工厂一天就能造出最多三四百支冲锋枪,真是合情合理。”
“如果再努力一下,一天产量六百支也不说不可能。我愿听您赐教。”
“原因也非常简单,你们的工人数量太少了。确切的说是有技术的工人太少,但我也不否认,您的工厂整体规模并不大。”
尼古拉耶夫斯基完全同意这个,他旋即掰着手指头念念有词:“装配车间、各种零件的生产车间、负责运输的调度车间、枪械的出厂检验车间,乃至我们的小食堂、配属澡堂、厂区保洁。林林总总的人加起来有三百余人,实际参与到枪械生产的则是二百人。我当然希望能增加些人手扩大生产,只是,有些人我是不想接收的。”
苏式工厂采取的那种模式杨明志非常熟悉,工厂的领导层简直如同一个大家长,工厂和宿舍区往往紧密的在一起,宿舍区内更有五花八门的配套设施。说白了,它简直就是一个极度微型的城市,也有着古代俄国的农庄遗风,亦是他们自诩并自豪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象征。
但这种企业的最大弊端还是组织结构过于复杂,管理的难度可是比西方的企业工厂更为困难。
既然身在苏联,杨明志不想反对什么,他也觉得这种模式充满了人情味。尤其是在西伯利亚漫长的冬季,数百人住在同一个社区,一起工作生活,它是非常有利于生存的。
工厂的工人太少,听厂长的最后一句话,杨明志实在莫名其妙。
“您……有新的工人来,您似乎不想要?”
“当然!就像军队征兵,老弱病残他们要吗?”尼古拉耶夫斯基遗憾的摇着脑袋,“那些老家伙真是疯了。他们让我们一个月生产一万支冲锋枪,就凭现在的人手,我们当然可以完成,仅仅能完成一个月罢了。到了第二个月,我的工人都将累到虚脱。我向他们反应因为人手太少达不到预期产量,他们给予我一批新的工人。您觉得那是些什么人?”
“什么人?该不会是小孩?!”杨明志半开玩笑的问。
“哈哈,您猜对了。就是孩子!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减少城里几个小学孩子的上课时间,让孩子们来工厂工作。太荒谬了。”
“您是反对的吗?”
“当然,孩子荒废学业,我们还有未来吗?!所以,我只能继续等待着,等到十月份,一些新的工人接受完培训,就分配到我的厂子。但愿,那时候我厂的产量会大幅提高。”
“您拒绝童工,也许您是对的。”对此杨明志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候,里固施科夫又做出截然相反的表态:“都什么时候了,还去纠结孩子是否去工作?难道十岁小孩生产的冲锋枪打不死敌人?非常时期我们别无选择,所以我接受了一批孩子。”
“什么?”话是里固施科夫说的,杨明志难以不吃惊。“你们是造火箭炮的,就是在沼泽地,我也从不让咱们的小孩去接触火箭炮!我至少承认,那些小孩经过一番训练,复装子弹修理枪械是好手。”
小孩多数是愿意听大人话的,只要教育得当,他们将是非常忠诚的干将,除了身体还过于柔弱。沼泽地的极端艰难的状况,使得杨明志不得不认同恢复童工的必要性。
或许在新西伯利亚,组织小孩生产武器,也是很必要的。
“唉!我还是反对这么做,儿童的时间应该用于学习!”尼古拉耶夫斯基最后如是说。
办公室内陷入小小的安静。
杨明志沉静了一会儿,缓缓说:“厂长同志,您一旦增加了人手,冲锋枪的产量也就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