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8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明志是不想喝酒的,他的心思还在接下来更系统的训练,以及对雷达兵的突击培训上。然而面对盛情难却,他还是勉为其难的拉到了食堂的雅间。
老毛子喜欢喝大酒,即便是萨林奇金,这个老家伙对于伏特加也是没有抵抗力的。但毛子们有一个好,他们严重缺乏劝酒文化,这样杨明志除非他自己逞能,否则自己也不会醉醺醺。
或许是因为目睹了这辈子最匪夷所思的事,萨林奇金喝高了,他醉醺醺的嚷嚷着:“别列科夫!你这个家伙真是有东方神秘力量!真是不可思议,那只鸡怎么就突然成了灰!我还注意到,目标附近的土地不但干燥,甚至成了陶片!甚至那条锁链,也烧蚀了!”
“对呀!”福明符合着,就扯起了所谓炉子。“我还是对您说的那个词组好奇,微波和烤炉,如果是你,你一定能造的出!能一瞬间把目标焚烧成灰,改造之后,也能几秒钟把面包烤的刚刚好吧!这可节约很多时间呢!”
他们一唱一和好不热闹,杨明志也是举着酒瓶子一脸的笑意。
其实杨明志一直认为微波炉这种东西早就发明了,结果从萨林奇金的口吻里他算是明白了,这东西还不存在。
毕竟,假若微波炉已经诞生,萨林奇金这样的人物早就应该有特权使用了。可惜他不但没有,甚至一无所知!
看来,微波炉这种未来社会走进千家万户的日用家电,当前还是个概念。
微波炉的确是个意外的发明,其源头也的确是在二战中大放异彩的雷达设备!
在这个时代,科学家对于微波的研究,基本还处于利用它寻找测定飞行物,对于微波的强大能力研究,几乎是没有的!这个时代的雷达兵,他们被命令禁止在雷达开机时,站在雷达正前方。有不信邪的家伙,大多以意外烫伤收场。
没有那个军人有着强大的脑洞,甚至科学家也没有这方面的联想,想要用高能微波烤肉吃!雷达兵如若想吃“战地烤肉”,还不如将自卫用的冲锋枪打光几个弹匣,那枪管的确可以烤熟培根了!
直到战争结束,才有脑洞大开的美国某民用雷达公司工作人员,联想到微波能加热食物。在这个基本概念的趋势下,微波炉诞生了。这种新型烤箱烧烤能力强大,科技感十足,迅速的走进了美国家庭。微波炉甚至改变了美国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当微波炉诞生后,苏联也很快理解了这种新颖的炉子,苏联的微波炉也走进了部分苏联家庭。只是因为这东西过于昂贵,它终究只是小众产品。
更为糟糕的,苏联对于微波炉的态度终于在1976年来了惊人的转折。这一年,苏联取缔微波炉的使用,并对应用微波辐射制定了非常严厉的限制。苏联还向全球发出警告,指出微波炉和其它微波设施对环境和生物健康的危害。
但是,谁会关心“红色帝国”的警告呢?北约国家当然是无视这个警告,因为他们的微波炉,已经是家庭必需品了!
被一堆人捧着,人难免有些得意忘形。
杨明志嚷嚷着:“现在还是战争时期,等到我们把红旗插到柏林的国会大厦上,等到这场战争我们获胜了,我才有机会去制造什么微波炉子!”
“所以,等战争结束了,你还留在这里?去生产这炉子?”萨林奇金问道。
“当然!留在这里吧,我想我还能制造一些别的有趣的东西!我们真是太苦了,人民生活的艰难,所以当战争结束了,我们这些人,也有必要让大家生活的更好!”
“他说的真好!”醉醺醺的耶夫洛夫颤颤巍巍的举起酒瓶:“为了胜利!干杯!”
所谓酒后吐真言,杨明志算是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当战争结束,他的确想留在苏联,留在这白俄罗斯。他终究不是个圣人,本为一介匹夫,错乱的进入这个时代,被历史驱动,亦是在驱动着历史,还有足够的运气,让他成为英雄。所有的荣誉、所有挚爱的朋友都在这白俄罗斯,当然是留在这里,作为英雄!
长久以来的军队生活,杨明志的酒量被锻炼的很不错。再者,广大的苏军战士,尤其是那些伞兵,他们的酒量其实都非常好。
从沙俄时代,伏特加就是特殊“军粮”,不同于其他军队,苏军对于喝酒认为这是必须的。尤其是1941年底的严寒,广大苏军士兵就是靠着酒挨过寒夜。不论男兵女兵都喝酒,过分喝酒也是不对的,所以斯大林才下达命令,所谓每个士兵一天只能喝一百毫升。
当然,斯大林的禁酒令在游击共和国这里被执行的很好,原因无他,伏特加和奥吉尔红酒全是空投的,数量有限无法全面供应。
杨明志喝下一瓶伏特加已经非常奢侈,他也的确喝高了,嘴里也说起更加莫名其妙的话:“以后,咱们造出米格25,它装载的雷达能烧死一公里外的飞鸟。”
“米格?还是算了,你的雷达有两个卡车那么大,装不到那架小飞机上!”耶夫洛夫毕竟是单纯的人,说的话也实在单纯。
并没有人意识到杨明志的酒后失语有着巨大的隐情,甚至萨林奇金也没有关注,这个别列科夫,说些过于科学的话太正常不过了。
第1235章 正式实验前期()
但是,烧鸡成灰这件事,还是随着诺夫戈梅利日报上正版的社论,迅速传遍了整个游击共和国。
广大军民得到这样的宣传,即雷达以特殊的方式成功!
雷达是什么?据说有了这个设备,只要敌人飞机一起飞就暴露了行踪!广大的非战斗人员,他们是最为脆弱的,他们也是游击共和国的基石!别尔斯基在写这篇社论,当然要考虑到文章发表后,必须像是一记强心针以鼓舞士气。
一切如他所愿,内务部调查的结果,军民的士气的确大幅度提升了。很多人甚至相信,未来在没有空袭威胁。甚至一条流言不胫而走,所谓“烟雾管制很快就会终止”。
一次强烈的空袭,千人伤亡,如此的恐怖场景令广大平民实实在在的遵循上级的命令。他们只有在夜里生火,将土豆煮熟或烤熟,然后在白天吃着凉了的土豆。说实话,只是啃土豆就够糟糕的,它还是凉的。为了安全,大家都在忍耐各种困难,但大家还是想吃热乎的饭菜!
这算是烧鸡实验引发的诸多意外骚动之一。甚至还有人说雷达能够直接烧死很远处敌人,假若伟大祖国多制造些这样的设备,德国人的坦克驾驶员就能被轻易的烧死。
很多奇谈怪论被内务部整理,即送到了萨林奇金那里,也送到了集团军指挥部。
另一方面,杨明志实在无暇去看所谓的奇谈怪论。他只是扫视了一下报告文件,就对乐的哈哈笑的耶夫洛夫指明:“现在我只能说我们的人实在是充满想象力!他们提出的一些想法也的确有建设性。”
“你是说关于烟雾管制的事吗?”
“对!或许这件事我们做的太极端了,对于空袭威胁表现的也过分的保守!”
“等到你的雷达正常投入使用,我想烟雾管制就该结束了!”
杨明志点点头:“这就看我们接下来的实验了。”
另一方面,兵工厂在烧鸡事件发生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为实验做准备。
里固施科夫面临的压力也很大,他被命令生产一百根“窜天猴”,即去年装备部队的那种小口径的火箭弹,只是它没有战斗部而已。
这其实是一种颇为成熟的武器,整体看来,和几百年前的火箭如出一辙!原本是一枚小型炸弹的战斗部不复存在,它完全是单纯的火箭。
要在短时间内制造这批火箭,这是相当容易的。毕竟这些硬纸卷成的火箭,本就是作为rpg弹头的助推部,比起弹头的铸造与车削加工,制造助推火箭真可谓是量产!
经过一个晚上的紧张加班,工人们完成了这一批一百根火箭的制造。它们被打包后被运上马车,其最终的目的地即霍姆尼奇兵站。
当前,霍姆尼奇兵站的军民总量高达两千人,亚历山大科尔金长期负责这里,他也从一名通讯班长,成长为一个定居点的负责人,即所谓的兵站站长。他麾下有一支人数超过五百人的民兵营,这数字也在缓慢的增加。
这些民兵基本都是年龄在四十岁到六十岁区间的中年男人,这样的人并非精兵的好材料,然游击共和国已别无选择。不能指望这样的士兵能练就穿林腿,毕竟人的年纪摆在这里。这些战士长期担任霍姆尼奇兵站的治安,监督定居于此的平民,尤其是那些犹太平民!
部队中有一支犹太人为主的部队,即瓦西里耶夫的犹太营。现在的编制,他们属于284师第一团,驻扎在鲶鱼村。然大量的犹太平民,则逐渐被安置在霍姆尼奇兵站。
在这场战争中,犹太人成为被杀戮的对象,处于报复,被认为能够当兵的犹太人最次也加入了民兵,因此科尔金的民兵营就有这样大胡子的老年犹太士兵。
兵站更多的还是平民,尤其是因为拦截火车被获救的近千犹太难民,他们最终在霍姆尼奇废墟边缘的森林修筑定居点,并利用废墟中的砖头盖房子,以这样的方式让霍姆尼奇这座小城市重新诞生。
但这里毕竟距离游击共和国核心区有些远,再向北五十公里就是德军的防线了!五十公里实际非常遥远,居住于此的军民还是颇为担心,假若敌人大举围剿,霍姆尼奇就是首当其冲的前线!
霍姆尼奇正是这样的战略要冲,即便满是废墟了,它的价值依旧!
所以在杨明志的构想中,雷达车就应该开到霍姆尼奇,每个白天都对北方的天空进行扫描。
现在的霍姆尼奇收到了铁匠村的紧急电报,一支车队将载着大量的火箭抵达。科尔金不敢怠慢,他已经获悉,这是上级要为正式的雷达试验准备的靶子!他得到的命令,就是在16日的预定时间,听从铁匠村的无线电指挥,依次点燃这些火箭,至于后续的就不是他们的事了。
所以雷达试验能否成功,几乎就源于霍姆尼奇一方的好好配合!
铁匠村距离霍姆尼奇足有四十公里远,雷达车就安置在村北开阔地,就真的能探测到远方腾空的火箭反射的回波?杨明志实际也有些担心的,毕竟这些火箭太细了,只能寄希望于大量火箭同时发射,从而得到一个信号强烈的反射波。
一切按计划进行,在和耶夫洛夫等人扯了一通后,他也亲自去兵工厂监督工作了。
运输火箭的马车在6月15日上午启程,预计在天黑之前抵达目的地。杨明志不要求马车队在颇为泥泞的道路上狂飙,只求不要出岔子。
这段时间差,他也就有理由突击培训这些雷达兵!
一只临时的雷达排建立了,编制上核心的就是这四位雷达兵。除此外还有卡车司机、机修工、司炉、司煤专职书记员与单纯的护卫兵,总人数突破了三十人。
雷达排的排长也不是别人,正是狄安娜。
这个女兵升官了!
雷达车开到了村北的空地,在其前方实际是大片绿油油的土豆田。雷达车就此固定,折叠的天线再度被展开。实际在6月15日下午,雷达已经开机好多次了,四位雷达兵也进行了监听演练。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