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善战之宋-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阻挡着西夏骑兵的冲锋,一边缓缓的向后退去,并没有那种溃不成军,一败涂地的感觉,他又瞥了正专心注视战场情况的曹彬一眼,心中钦佩不已,之前一直觉得曹彬今天的表现有些不堪一击,和昔日的盛名有些不相符,还感觉对方有些沽名钓誉,现在看来,名将到底还是名将啊。

    战场上,正挥舞着战刀的李海发现了中军帅旗前的曹彬等人,大声呼喊到“宋军帅旗在那边,跟我来。”话音刚落,周围的重甲骑兵立刻紧紧跟随着他杀向了曹彬那里,

    刚才一路杀得顺利,对他们来讲面前的这支宋军的防守简直就形同虚设,如入无人之境这个说法有些夸张,换个谦虚点的说法那也是势不可挡。

    不过,他们没有注意到现在战场上发生了一点细微的变化,在即将崩溃的大宋军阵后方,有些弓箭手将长弓收起,转而从地上拿起了长刀,他们有组织的和前面士兵交叉换位,范围越扩散越大,渐渐的和他们这些重甲骑兵们接触上了。

    当西夏军重甲骑兵指挥使李海看到前方奔跑过来几个手拿长刀的大宋士兵时,他还是和以往的习惯一样,加速麾下战马的冲击速度,然后挥舞手中的战刀砍向对方的要害,不过这次当他高高举起战刀时,却忽然发现面前那几名宋军一下子消失了,还没有等他搞清楚原因,自己坐下的战马突然矮了一截,刚才冲刺的那股极大的惯性将自己甩了出去,落地那一瞬间巨大的冲击力让他动弹不得,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身后刚才保持半跪劈砍姿势的宋朝士兵起身,然后手持刀斧冷笑着朝着他走来

    一顿刀光斧凿之后,西夏阵亡册名单上多了一个叫李海的指挥使名字。

第82章 西夏后招?() 
从严格意义上讲,重甲骑兵是没有弱点的,如果非要说有弱点的,那只有重甲骑兵的战马,一个没有了战马的重甲骑兵,只能叫做重甲兵,已经失去了在战场上继续驰骋的资格。

    刀斧手的作用是用来砍马腿,当然,如果恰好有落在他们身边的骑兵,也是可以当做马腿来砍的。

    现在战场上就是这样情况,这些深入宋军阵地的重甲骑兵们已经完全陷入了曹彬早已准备好的大刀队的陷阱,这些突然出现的刀斧手不求伤人只求伤马,硬是执着的将大部分重甲骑兵打成了重甲步兵。

    这一切都在老谋深算的曹彬算计当中,之所以西夏重甲骑兵冲锋的时候没有派出这些刀斧手,是因为长矛和长枪更容易阻挡快速的骑兵冲锋,而当这些重甲骑兵的速度减缓下来之后,刀斧手的功效才能够发挥到最大。

    不过即便是这样,西夏骑兵仍然要比步兵具备一定的优势,没有了战马的重甲骑兵,依靠身上的重盔甲,仍旧将大宋军阵逼迫得一点点的退后。

    但是在他们身后,情况则截然相反,完全一边倒向宋军,纵然高高在杀得骑兵在砍杀和行动上拥有先天的优势,但是随着占时的胶着,后面的那些西夏骑兵们却因为空间有限挤在一起,想进进不得想退退不得,而寿春郡王赵祯带来的那一万多名成都府宋军没有停下来啊,在这些西夏骑兵拥挤不堪的时候,还要防备着上空一会儿一大片的箭雨倾倒在他们身上。

    “这帮箭人啊”,一个西夏骑兵被弓箭射中摔落下来,捂住受伤的胳膊悲愤的吼道。

    “发阿打算发抒发”

    一名西夏骑兵军官大骂道,嘴里说着不知道哪里的语言,那些只肯躲在在后面猛放冷箭的成都府军队让这些西夏骑兵们损失惨重,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没多久,在西夏帅旗前旗语的挥动中,城下西夏骑兵分开几路,从曹彬侧翼迂回过去,目标是成都府路宋军之地。

    而且这次西夏骑兵迂回后,彼此的间隙都很大,看样子已经对这些密集的箭矢产生了顾忌。

    明显西夏骑兵的指挥使经验丰富,这次骑兵阵型调整效果很明显,成都府路宋军军阵射出去的箭雨更多的射在了那些骑兵两侧的空草地上,数万名西夏骑兵奔腾如雷,大地为之撼动。

    此时,原本成都府密集的箭雨却突然停了下来,司马固正指挥着士兵朝纹车弩中装着箭匣,在他眼里闪过了一丝焦虑,纹车弩进入了装弹匣期。

    纹车弩并不是万能的,虽然从射速和射程上对于普通长弓都有极大的改善,但前面如果没有其他步兵掩护,仍然无法面对骑兵的冲锋,而当对面骑兵离他们几百步的时候,想要再次装上箭匣,就要考那些士兵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心里素质了。

    没有了纹车弩的支持,曹彬的军阵再次承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第一次有了崩溃的迹象,而这种崩溃不完全来源于战场上局势的发展,更多的来自于士兵的心理,当这些宋兵看到周围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西夏骑兵,新兵脆弱的心理素质差的缺点终于暴露出来,他们面对冲过来的骑兵本该举起长矛却举起了盾牌,本该切换阵型,却傻愣愣的站着不动

    唯一一支赶来的汴京城援军就像是飘在城外平原上的一大片浮萍,被西夏的铁骑洪流冲击得摇摆不定。

    就在新军团即将溃败的关键时刻,从远处东方突然传出来一片雄浑的歌声,战场上正激战的所有人都吃惊的朝着那边望去,这是宋朝的军歌。

    长刀在前,勇往无前;

    旌旗猎猎,铁血豪杰;

    残阳如血,铁骑战甲;

    黄沙漫漫,埋骨无言;

    血染战袍,剑锋所指,

    以命相博;横行无忌

    大宋威武,所向无敌

    前往太原府路的宋真宗赵恒,此刻正威风凛凛的骑在战马上,手中马鞭在指点着战场,除了跟随他身边的寇准、丁谓等众将之外,跟随在他身后的是被称为大宋最强精锐的禁军,整整十五万人,以及在清河战役立下大功的太原府路府军十万人,此刻这些强健的士兵,列着整齐军阵高唱着气壮山河的宋歌,声势浩荡的缓缓出现在众人视线中,声音回荡在汴京城郊外的上空,越发嘹亮。

    汴京城战场上的情势再一次发生了逆转。

    从西夏骑兵入侵北部一开始,宋真宗赵恒就没打算对刘平和曹彬孤注一掷,二十多年前的他,崇尚进攻,三十年后的今天,他的斗志仍然没有丝毫的减退,赵恒对进攻充满无限渴望但面对强大的辽国却无法施展,而这些年对大辽的屡屡不能的压抑渐渐转化成对西夏的无限怒火,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已经把这位曾经西夺成都府路,北拒辽国军事天赋毫不示弱的当年的太子恒给遗忘了,若不是顾忌相邻的辽国,恐多线作战牵扯到宋朝更多的军力,在赵恒最辉煌的时刻,可能早已经将西夏收复,再次纳回到宋朝的版图当中。

    面对突然出现的禁军和太原府路府军,李元一脸惊讶,但却并不显得惊慌,随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西面。

    他还有一支杀手锏,迟迟没有出现。

    西夏和宋朝战绩虽然胜多败少,但每次获胜也大多是以惨胜结束,西夏和辽国不同,辽国是实力强大,每次都是主动挑起事端,西夏则属于跟在辽国后面吃肉的那种类型,有句古话叫做狼狈为女干,西夏就是那个狈,轮到战斗力比狼差的很远,但是却躲在后面跟着吃肉,干占着便宜。

    西夏选择进攻的时机也大多是在宋朝和辽国正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选择从后面插上那么一刀,这种行为极其的恶心,让人不齿,本来宋朝对辽国就有些招架不住,在这个时候又来一条狗,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而当宋朝摆脱掉辽国那边的压力,准备腾出手来干西夏的时候,西夏那边不管占了多少便宜也跟着直接撤军了,倘若大宋继续攻打,就要防备燕云十六州辽国的军队。

    而清河战役之后,宋辽两国签订协议,三年之中双方无战事,此时西夏却敢私自出兵,更让人隐隐觉得有些反常。

第83章 百骑掠阵() 
几乎在赵恒率领军队出现的同时,汴京城的西方也出现了浩浩荡荡的骑兵,和西夏所不用的是,这些骑兵之中有不少骑着高大的骆驼,这是由吐蕃部族组成的骑兵,由八万骑兵和二万骆驼骑兵组成。

    顷刻间,近七十万人马齐聚在汴京城,西面沿着整个地平线满是吐蕃部族的骑兵,中间的空地上是正在鏖战着的十几万西夏骑兵、数万延州叛军和近八万大宋步兵,以及从东方出现徐徐而行的十五万禁军和十万太原府路夫君

    汴京城的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沉闷的气氛让人喘不上气来。

    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了。

    在西北面的一个小山坡上,几名辽国骑兵看着眼前的一切,立刻策马返回本阵。

    在他们身后十几里,三千多名辽国骑兵正有条不紊的朝着汴京城方向行进,

    “将军,前面前面好多兵马。”

    几名辽国骑兵迅速抽起马鞭,快速来到萧挞凛马前,其中一人跳下马,拱手施礼,

    萧挞凛微皱眉头,有些不悦,“什么事情这么慌张,重报。”

    “汴京城那里有好多的人,好多的军队啊”那名辽兵缓了缓又重复了一遍,惊恐仍然在他脸上没有消去。

    “王靖,不要怪本帅不守承诺,汴京城现在聚集这么多人马,就算是我想帮助你们宋朝,也没有任何帮助了。”

    吐蕃部族骑兵军队一侧的山坡上,萧挞凛和王靖策马并肩,望着前面密集得一眼望不到边的吐蕃部族骑兵,后者缓缓展开阵型,显然是正在做进攻的准备。

    看着凝视着前面吐蕃部族人马鼎沸场面的王靖,萧挞凛心中不禁有些同情起面前的这个人,自己一路上不断挖苦嘲讽着他,而对方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恼怒,明显就是在强压内心的愤怒,想讨好自己,然后借着这支辽骑的力量帮助宋朝。

    但现在看来,这一切明显都是徒劳的了,不要说现在萧挞凛这边仅仅只有三千多的骑兵,就算是三万骑兵也不可能改变面前的局势,更何况萧挞凛是绝对不会因为宋朝的利益去白白牺牲任何一名辽国勇士的姓名。

    “五座怎么样?”

    王靖忽然伸出手中,冲着萧挞凛五指张开。

    萧挞凛楞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五座?”

    “一会听我调遣,燕云十六州你们辽国可以自取其五。”王靖说道。

    “呵呵”,萧挞凛看着一脸严肃的王靖,突然笑了起来,“我说你们宋人真是有意思,本来燕云十六州都不在你们手里,你竟然还想用这些不属于你们宋朝的东西来和本帅做交易,是不是真以为本帅傻,是不是真以为本帅傻?”

    王靖看着萧挞凛,一字一句的说道,“清河战役战后条约,燕云十六州,除应州归宋,其余十五州,应暂搁置,宋辽两国均不可取之”

    “本人身为大宋使者,即可代表大宋陛下之意,愿以五座州换取辽国三千铁骑的支持,以三千铁骑即可换取五个州郡,已经能够代表我大宋的诚意了。”

    萧挞凛摇了摇头,“话说这样说,但若这样想让我三千辽国勇士为此白白送命,本帅绝对不会答应。”

    王靖摇摇头,“如果我只要求你派一百名骑兵跟着我,这笔交易你还做不做?”

    “哦?只要一百人?”萧挞凛一愣。

    “没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