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末的那些日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因为第二题截搭题,也落榜了。反而周庆生的反其道而行的思路让他上了乙榜。

    这次来参加府试的学子书生就有九百多人,正场榜单甲榜八十人,乙榜二百余人,总共大约三百人,也就是说通过县试的学子们有六百多人都折戟沉沙了。好在朱守仁和董学傅还很年轻,又是第一次科考,就当积累下科考经验,所以虽然伤心还能强颜欢笑的过来恭贺杨越和周庆生。至于有些落榜老儒童,有的在一旁痛哭流涕,甚至大扇自己耳光的,还有的大骂府试不公,另有黑幕,不过尚未说完,便被旁边一同赶考的乡人堵住了嘴巴,不顾其挣扎,替其向周围人道歉说,“惭愧,惭愧,其已醉矣,醉酒胡言尔。”周围人也能理解落榜后的心情,便不再纠缠此事,该高兴的高兴,该伤悲的伤悲,榜前又是喧嚣一片了。

    正场张榜之后,第二场考试便在第二天开始了,程序都和第一场一样,不同的是,人少了很多,速度也就快了很多。这一场考试内容为表判,其实也就是实用文体写作。这一场中有一题非常有趣,是永乐年间的案例,也是后来昆曲著名曲目《十五贯》,这个案例杨越在前世曾看过描述这个案例的同名电视剧,因此写起来倒也不难。到了黄昏时分,答完试卷的考生陆续交卷领了出门牌离去,杨越和往常一样仔细检查两遍,到交卷离开时也差不多算是后交卷的了。出了考场发现不少考生交头接耳讨论十五贯的案子,不少人都表示这个题目有些难为人了,不过幸好只是其中一题,不然怕是整个人都会崩溃了。考场外也已经不见了好友朱守仁和董学傅的踪影,杨越也有些意兴阑珊早早的回到了客栈。

    待到第三日,放榜之后,朱守仁和董学傅还是陪着杨越和周庆生一同看榜,让杨越和周庆生感动不已,虽然有时候朱守仁和董学傅总是时不时的坑杨越,不过人无完人,至少朱守仁和董学傅是真拿杨越当朋友的,光这点就足够了。这次放榜杨越还是占居甲榜,周庆生虽然名次落了几名,但还在乙榜。

    (本章完)

第18章 麻烦上门() 
府试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此时这一刻便是冲刺的时刻,府试的最后一场考试在诸位学子复杂的情绪中开始了。初来府试共有学子九百余人参加,第一场正场后刷掉了大约六百人,第二场招覆后又刷掉了一百余人,到现在这最后一场考试仅剩下了二百余人来参加,到最后还要刷掉百余人。

    最后一场考试是策论,考验考生的政见时务,和前两场不同的是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所谓“策”是在时事中挑一个问题,让你出一个主意,例如题目是“肃清匪患”,你就条陈几个办法,并且详述利弊,显出你有经邦济世的本领。所谓“论”就是议论是非长短,或者评论下历史人物,诸如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哪一个谋略更高深;或者让你点评下史事,诸如项羽究竟该不该过江东。这些文章你要显出自己满腹经纶、治大国有如烹小鲜般的经邦济世之才,说出道理,自圆其说。

    当然乍一听,还感觉明朝科举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般不堪啊,然而这类文章然并卵,仅是考试而已,明朝八股取士,策论也不例外,这类文章有固定的写作模式,在体式、内容、语言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没有什么价值。试卷发下来,巡考有人举着红纸覆盖的木板,上书策论题目,共有三道。据说会试及以后的考试策论会有五道。

    第一题“安国全军之道”取自《孙子兵法》,原文是:“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翻译过来就是慎战,但不畏战的意思。

    杨越沉思着,崇祯二年,十月,发生的“京畿之战”,皇太极率十万清兵绕道蒙古,十月戊寅日(12月11日)突破长城喜峰口,攻陷遵化,斩明军副总兵申甫以下约7000人,击败明援军4万余人,明总兵满桂,孙祖寿皆战死沙场,着实让朝廷上下都被皇太极打怕了,甚至传出“女真不满百,满百不可敌。”的说法。杨越决定侧重描写慎字,在忍字上面做文章,总不会错的。策论不仅要策要论重要的是要在言之有物的策论间能装逼会歌功颂德,********。杨越洋洋洒洒的开始写道:安国全军之道,在于能忍。若晋平公、司马懿。非惟能自安其国,且终以危人之国;非惟能自全其军,且终以破人之军。是皆能以忍自守。所以,《孙子兵法》曰‘善为治者蓄其怒;善为兵者积其愠。’故,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总的意思是不能临事而承一时匹夫之勇。要安国全军,单靠“忍”,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的话,第二阶段的“怒”,也就没什么威力和意义了。能“忍”者,必在养其“浩然正气”,必然能“一怒而天下之民”;不能“忍”者,不过是徒有“血气”的匹夫之勇而已。

    第一题草稿写好以后,恰好到了府试中间提供吃食的时间,饭菜并不怎么好吃,勉强下咽而已,果腹之后喝了一碗热水,便将桌子收拾了一下,趴在桌上眯了一会。眯了一个时辰左右,起来后便感觉神清气爽,宛如满血复活一样。虽说考试为两天,但是第一的精神是最好的,所以杨越赶在第一天里把所以的题给构思好。

    后面两题,一道是治水的,还有一道是廉政的。在治水那道杨越从大禹治水开谈,廉政则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始,先是在心里构思,第二天开始小楷工整的草稿,一番如花妙笔、文章锦绣。。。。。。将草稿从头到尾再次认真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纰漏之后,便饱蘸墨汁,开始将草稿一字一句、工整认真的,用小楷慢慢抄写到答卷上。字若游龙,自海中乘风破浪而来,给文章也添了不少彩。当杨越工整认真的将三篇策论抄写在试卷后,此时已经有人陆续开始交卷了,杨越将抄写好的答题卷仔细检查了两遍,确认无误,便也拉动手边小铃铛,示意交卷了。

    杨越出了考场,发现原本考场外三三两两对题的考生都不见了。凡事出了考场的考生都匆匆忙忙的往回赶。杨越还在纳闷呢,仔细一看,原来考场出来的考生各个都是,蓬头垢面,疲倦不堪,形象甚是有点好笑,真乐着呢,突然想起,自己现在的模样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想到这里杨越也赶紧准备回客栈了。

    “杨越,杨越兄弟,洒家可候你好几天了,前几天兄弟备考都不敢过来打搅兄弟,今天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了,大哥就过来看你了,走走走,大哥带你去放松放松压压惊,就当提前为兄弟庆贺。”说完那汉子就过来搂住杨越的肩,往酒楼走去。

    杨越一看那汉子,一脸凶相,满脸还是麻子,身后还带着两个男孩,大一点的十五岁的样子,小的也要十三,四岁的样子都是相貌堂堂,仪表端正魁梧,很是讨人喜好。

    杨越仔细一看,“尼玛的,那不是王麻子吗?这个时候这个点,王麻子应该已经和张献忠一起组织了农民起义军响应王嘉胤暴动了呀,张献忠都应该已经独掌一军,自号“八大王”成为众多义军首领的其中一位了。王麻子和李铁柱作为张献忠最早的兄弟,还不水涨船高,忙里忙外,忙得不可开交,怎么会出现在府城,还特地来找杨越,杨越再看看王麻子后面两个男孩,再看看王麻子的模样,怎么都不像亲戚,历史不会出了岔子吧,张献忠,王麻子和李铁柱干起拐卖儿童的买卖了吧。”杨越边恶想着,边观察四周企图寻找张献忠和李铁柱的踪影。

    (本章完)

第19章 张献忠反了() 
“杨越兄弟,瞅什么呢。”王麻子问道。

    “张大哥和铁柱哥呢?这两孩子是。。。。。。”杨越这才回过神问道。

    “哦,张大哥他们有事没来,这两孩子分别是张大哥刚收的义子,大的叫张可望,小的叫张定国,来给杨越叔叔行个礼。”王麻子回答的同时让张可望和张定国赶紧给杨越行礼。

    “孙可望,李定国。”杨越着实被这两个名字给吓到了,这二兄弟,实在太有名了,都是后期南明永历政权中赫赫有名的抗清名将,特别是李定国,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或“万人敌”,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李定国率领大西军,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这就是后期抗清中有名的经典之战,“两蹶名王,名震天下”。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可惜后来孙可望,李定国两兄弟反目,内讧火拼,让清廷有机可乘。孙可望火拼失利后投降了满清,最后被清廷借围猎之机,将他乱箭射死。李定国也因内讧火拼中实力大损,无力抗清,抗清失败后因劳累过度,含恨而死。

    杨越正在感憾孙可望和李定国两兄弟的未来呢,现如今还叫张可望和张定国的两兄弟,瞧着蓬头垢面,满脸疲倦,一脸狼狈相的杨越,心里嘀咕着:“这厮岁数和我们差不多大,叫他叔不成了咱们的长辈啦,再看这厮双目呆滞,不会考傻了吧。”想到这里,张可望和张定国都迟迟不肯开这个口。王麻子急骂道:“兔崽子,平时不是一直嚷嚷着说自己有多么喜欢《好汉歌》吗,这歌怎么带劲,告诉你们这歌就是他编的,还不快叫人。”张可望和张定国在王麻子的催促下才心不甘地情不愿的叫了声“叔。”

    杨越一下子反应过来了,现在可不是发愣的时候,赶紧找个地方问清楚找他什么事才行。杨越先赶回客栈,整理了一下仪容,总算恢复了一点精神,随后带着王麻子,张可望和张定国两兄弟找了家酒楼,要了间雅间,等上齐了酒菜,酒过三巡之后,王麻子也对于自己这二年的经历向杨越娓娓道来。

    原来张献忠,李铁柱和王麻子自从和杨越他们分开后,顺利地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到了军中,由于张献忠,李铁柱和王麻子在倪员外这里弄了不少钱财,所以张献忠出手大方,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且仗义疏财,马上被提拔为总旗。但好景不长,张献忠生性太过刚烈,爱打抱不平,总是为别人强行出头,终于有次犯了军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又念起平时张献忠他们多有孝敬,为之求情于总兵王威,改为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事后张献忠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地回到了家乡。回乡后,原以为风声已过,没想到县令小舅子还在惦记着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