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明末的那些日子-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当书吏举着题目牌来到杨越这里的时候,杨越看了眼题目,就知道为何大家看过题目后会是那样反应了。院试考试仍是一道五经题,一道四书题,一道五言八韵诗,一道书判。这没什么特殊的,题目的顺序换了换,首题改成了五经题。按照科场上重八股,重首场。重首题的传统来说,原本都是四书题而为首题,如此告诉士子们,咱们按照四书取士,五经定排名座次的规矩来。但是这一次首题换成了五经题,那么规矩就改成五经取士,四书定等次了。很多功底不扎实,只求附于榜末的考生都是苦练四书题,但对于自己本经就较疏忽了。可提学这么不按常理出牌,这些考生才是真正惨了。
杨越先将题目都抄在稿子上,然后才看起这首道五经题的题目,上面写着九个字‘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这句话出自尚书的《无逸》一篇。周公制礼作乐后,将大权彻底交给了周成王。而无逸一篇,是周公告诫成王,为君者,不要贪图安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就是无逸里,周公告诫成王的一句,注疏里解这一句,大意是文王身穿卑薄的衣服,最后成就了他的安人之功与治田之功。
当时先生林雨化给杨越解经时说道,这是周公告诫成王,当年文王俭朴,不贪图安逸,这才有了周室的兴盛。
杨越寻思这一题破题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写出自己水平。五经里治尚书的,必须要通古博学,因为尚书里的文字用典,是五经里最难的,都是上古先秦的典故。而且还有一大堆拗口的人名。后人手边没有注疏来看,要理解其意,只能靠蒙。所以尚书一经要说得上贯通,首先要博学,饱览典籍。好在杨越穿越后记忆力超强,又经过先生林雨化的指点,要求不停的读时文古文,要说读书破万卷还差一点,但是六七千卷还是有的。何况自己的文章较之府试时,又进步了一等。
杨越只是想了片刻,就写好破题承题,然后在纸上挥笔写下。美服不敢崇,所以重民事也。夫文之所卑者服,而所不敢卑者功也。
这破题已是很不错了,但还不足以让提学欣赏,下面文章的论述,才是见功底的地方。杨越拿起笔在砚台上蘸了墨,沉思了一会,提笔又写了一句,又顿了顿,想再写点什么,但又觉得文词不妥。杨越见无法一气呵成写下去,就是就搁笔,闭起眼睛凝思起来,打起了腹稿。一个时辰左右后杨越打完了腹稿,便将毛笔在砚台上蘸了一下墨汁,工整的用小楷将构思推敲好的答题抄写在草稿纸上。
杨越写完第一题,刚刚放下毛笔时,便听到明远楼上传来三声鼓,然后就听到附近衙役面无表情的说道,“饮茶如厕自便,不的喧哗,违者作弊论处。”这是中场休息饮茶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了,号舍门口有水缸,要喝水的话,可以去门口水缸处饮水,不过要起身示意巡考衙役方可,并且不得说话。号舍尽头有一个粪号,里面有一个便桶,这也就是厕所了。
此时杨越一点也没觉得口渴,倒是觉的小腹有些便意,于是便起身示意自己要去如厕,巡考衙役往粪号方向确认了一下,此时尚未有人,便同意了杨越的如厕请求,于一处取了一个牌子给了杨越。
杨越双手接过牌子,看了下,牌子正反两面都有字,一面写着“入静”,另一面写着“出恭”,古人上厕所说出恭便是从这里来的吧。
杨越将牌托于胸前才被允许从这个憋屈的号间里出来如厕,杨越小心翼翼的出来,唯恐碰翻了笔墨纸砚。杨越出来后,便有一个兵卒一直跟着杨越往号舍尽头走去,真是贴身跟随啊,寸步不离,杨越也能理解,他们这么做也无非是为了避免考生趁机作弊。
(本章完)
第24章 倒霉的考生()
越是靠近粪号,那股熏人的气味便越是强烈,苍蝇蚊虫的嗡嗡声也越是清晰。这种气味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呕……”
一阵呕吐声传来,杨越放眼望去,只见坐在靠近粪号的号间里的那个可怜悲催的考生,此刻面色惨白,双目无神,正靠着墙角吐呢。真是吐的天昏地暗。。。。。。“也许吐着吐着就习惯了。”杨越无厘头的想着。
那个倒霉的考生看到杨越托着出恭入静牌走来,像是深夜被七尺大汉堵到墙角的小姑娘一样,整个人都哆嗦了一下。那无神的小眼睛似乎都带着控诉,尼玛的,这都够臭的了,你又来!
这位仁兄,真是对不起,并不是我有意要加重你的悲惨处境的。杨越只能用眼神表示自己的歉意。
粪号场景就不描述了,高温之下,臊臭难闻,蚊蝇乱飞,总之如厕是一种折磨。
闻听杨越乃是小厕,粪号隔壁的那位仁兄简直恨不得伸出手指给杨越一百个赞。杨越解决完毕,净手,从粪号出来,看到粪号隔壁那个可怜悲催的考生那感激的小眼神,一时间让杨越都有些茫然。不过想想倒也释然了。
总之,希望这位倒霉悲催的考生不会被熏的发挥失常吧,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希望他能有个好成绩吧……不过看他被熏的翻白眼的架势,估计是有点难度。
返回自己的号舍,杨越将出恭入静牌返还巡考衙役,便继续开始第二道四书题。第二题题目为: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君子在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人,不管是自己亲密的人,还是疏远的人,都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义。’但问题就来了,仁义的标准又是什么,仁义的限度又是什么,如果仁义与法律违背,那是要守法还是守义?如果对任何人都要做到仁至义尽,那么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国家和社会是否承受得起?
所以杨越认为这道题要用辩证的思路,一分为二地回答,首先承认仁义为待人标准,原则上没有问题,但同时要对仁义进行一个‘度’的限制,仁义之施不能违背国之法律,仁义之度不能损害国之利益。这道题也有格式要求,首先要写破题,所谓破题,通俗地讲就是分析题目,本文要讲什么。八股文对破题有要求,规定只用两句,虽说也有三句的,但都是一个长句中有顿处,看着像三句。
破题很蛋疼的,这两句话,你要概括题义、解释题义,但是你又不能直说题义,破题是八股文的第一步,也是八股文的首要,题目破的好,事半功倍。杨越便在草纸上提笔写道:‘君子于天下人,无亲无疏,惟义之所在,与相亲比而已。’这就算是破题了,然后开始发挥,杨越另起一行写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庶民逐利,可施之于利,感之于义,教化之功也!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榘,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仁义之施,如方圆不能离规榘,俨如五音不能出六律。写了几百余字,便清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写完后,杨越又接下来写诗赋和表判,悉数作好后,离交卷时间还有一个多时辰呢,自己只需将稿子上的文章,誉写到试卷上就好了。
不过考试既是糊名制,就不能提早交卷,请求主考官面试了。趁着有大把时间,杨越仔细检查了一下,文章有没犯讳之处,言辞疏漏什么的。在几个小地方稍稍润色了一下后,杨越就开始抄录正卷了。抄录时,文字要工整简洁,卷面不能有涂抹,更不能把卷子内容写到糊名的地方上。杨越想考场上不会有这么逗的人吧。抄录完,考生们也多是交卷了,杨越将卷子交给书吏,书吏收了杨越的试卷,并发给杨越一张出场牌。
杨越领了出场牌后,便在兵卒的引领下前往等候区等待放牌。此时头几批交卷的已经放行了,杨越他们这批交卷的等了大约一刻钟,便被准许放牌出贡院了。在门口看守的小吏收一个牌放一个人,杨越排着队交了牌走出府城贡院。出了府城贡院,回望大门,犹如飞鸟脱笼,顿觉浑身轻松舒服。
回到客栈,许多考生们也抓紧看着书,科举考试八股文出题都限制在四书五经中了,多看几遍做题也就多几分把握,以便考生应付明天的复试。
夜是安静的。月光朦胧,星光迷离,微风吹拂着窗纱,杨越也一直依窗看书,到更夫敲响三更天,才收拾了东西。熄了油灯走到床上,沉沉睡去。第二日,天色未亮,周庆生一如既往的早起来叫杨越去赴考。
今天是第二场,复试。进场程序和上次一样,也是经过点名等一系列流程,再由差役领着前去原来的号间继续考试。没错,还是第一场正场那个号间。不由得有些同情那位靠近粪号的考生了,估计这货又得吐一天,当然也有可能真吐习惯了。
复试其实相对于昨天正场来说。重要性就稍逊色了些。大明对院试阅卷时间有要求,大约也就一个旬日。时间很紧张。为了加快阅卷速度,按时完成阅卷工作。阅卷人主要看考生的头场卷子,头场卷子也只能看个大概。一般情况下,如果头场卷考得好,阅卷时给了高分(好评),阅卷人先入为主觉的你水平高,那第二场试卷分数基本上也低不了;如果头场考砸了,阅卷人可能就会带着有色眼镜来阅你的第二场试卷了。当然也不是说复试就不重要,阅卷人阅卷还是要看你答题质量的,尤其是八股文,有固定格式,比较容易公正的看出你的文章质量。
(本章完)
第25章 交通管制()
击云板后发试卷,数位书吏举着粘贴有题目的牌子在号舍前的过道供考生看题目。今日的考题较昨日而言,要少一些,两道四书八股文题,还有一道不太常见的试帖诗。其实明朝乡试、会试、殿试都是不考试帖诗的,即便是童子试也少见,因为太祖反感这个,不过中期之后太祖影响力减弱,童子试中也偶尔会有试帖诗,不过很少,而且评卷也主要是看四书八股文。
第一题:“百姓足,孰与不足。”出自《论语》,原文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大概意思是: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杨越想来片刻,以“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题。意思是如果人民致富于下,国君当然会治富于上。
接下来承题:“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再然后起讲:“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短短数百字,杨越一气呵成,整片突出藏富于民的观点,而且通篇散骈,对仗工整,平仄优美。“藏富于民”的观点如果给皇上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