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梦幻初唐-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镇压蒲州。

    之所以后世人把鹳雀楼的地址说成是在蒲州城西的黄河东岸,不过是因为鹳雀楼元朝时候毁于战火,存故址,到了明朝时候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聊以慰藉罢了。

    不过鹳雀楼名字的由来却是没错的,就是因为一种叫鹳雀的美丽大鸟栖息在这里得名。

    鹳雀楼,隔河观望是一种朦胧的美,上到岛上又是另一种美。

    雄伟,六层高的楼身,目测差不多有三十多米高,雕梁画栋,斗拱飞檐,从下边看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碧瓦朱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着令人炫目的色彩光泽,实在难以相信这样的一栋美轮美奂的楼阁竟然是作为军事建筑来修建的。

    “遐标碧空,影倒横流,六十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

    仰望着面前的这栋千古名楼,武元庆忍不住感慨。

    “元庆哥哥看来很喜欢这鹳雀楼啊,怎么,又诗兴大发了吗?“长乐笑嘻嘻的问。

    “写诗,写诗,姐夫写诗。“高阳,安康几个小公主听到姐姐长乐的话,忍不住拍着小手起哄。

    “姐夫,姐夫,你快写诗,写好点,这样以后人家说起你在这里写的诗,也会提起小兕子的。“小兕子拍着小手跟可爱的海狗似得,嘴里说出的话却是功利的不要不要的,年纪小小都知道蹭热度,蹭话题了。

    不过也不怪小兕子会这么说,前几年武元庆和长乐下岭南,路过越巴陵岳州也就是后来的岳阳的时候,在那同为天下名楼的岳阳楼上剽窃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改诗名为登岳阳楼,然后堂而皇之的把千古名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到了城楼墙壁上,然后题名留念。

    这么一首好诗的出现,吸引了无数士子文人的观摩传颂,然后每当人们说起这首诗,特别是这首诗的出处背景的时候,都会提起武功侯武元庆和长乐公主私奔离京不得不说又不敢瞎说的故事。

    小兕子听另一位姐姐东阳私下里说起过,光是这一首诗就能让长乐姐姐名留史册,日后历代文人都会时时说起。

    然后小兕子就记在了心里,小丫头也想让别人能常常说起自己,于是当长乐说武元庆是不是诗兴大发的时候,小兕子跟着高阳,安康等姐姐激动的拍小手,还顺嘴就把自己的野望给说了出来。

    “来来来,咱们上楼上,上楼以后姐夫就写诗给你们听。“

第五百三十九章 半推半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好诗,实在是好诗。“坐在御撵里,李世民拈须点头一脸回味。

    一旁的长孙烟嘴轻笑,都三十多的妇人,还生了七个孩子,有时候笑起来还和少女一样,哪怕体型已经掩不住的丰满,也怪不得李世民最长流连的就是皇后的寝宫,而不是别的妃嫔。

    “二哥,这首诗的确好,尤其是后两句很大气,意境很深远,很适合劝学,说可以媲美荀子劝学里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以及媲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名篇也一点不为过,但也用不着一路上时不时就念一念,夸一夸吧,你这么夸那小子会骄傲的。“

    听自己老婆打趣,李世民呵呵一笑说到:“观音婢,你说这小子也是奇怪,从他作的诗里边常能听出志存高远来,就像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放在普通文人士子口中念出来,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表达的是想学问更高深一点,见识广博一点,然后博取可好前程。可要是放在像武元庆这么年轻的四品官员还是堂堂国侯嘴里念出来,想必谁都会觉得这是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想要牟取更多更大权力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野心很大。“

    “是啊。“长孙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好笑的说:“可武元庆却偏偏是个惫懒的人,臣妾还记得当年他初到长安的时候二哥你要封他侯爵他都不干,抗旨说自己以后要袭爵的是国公,不能把国公的爵位让给他弟弟了。“

    李世民也点了点头:“没错,当时的情景朕还记得很清楚呢,那小子就差在朕面前撒泼了,最后硬逼着朕下了道旨意允许他以后有权利管教袭爵后的弟弟他才勉强接了朕的封赏。之后这么多年,你要说立功他也立了很多次了,就算升郡公也绰绰有余了,可这小子每次刚立功紧接着总会犯大错惹大事儿。一点都没有安安稳稳想升官的意思,你说这人做的和说的怎么就完全是两回事呢,太矛盾了。“

    长孙笑着没说话,她知道自家男人也就是随口一说罢了,要武元庆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自家男人还不高兴呢,而且就算武元庆一心想升官,也肯定会压制的,不然小小年纪就升到国公了,以后升无可升怎么办,以后自己儿子李承乾继位后又该如何封赏,如何笼络。

    所以,现在这样的武元庆挺好,不管是无心也罢,是有意也罢,都挺好。

    这边李世民两口子聊着武元庆,那边武元庆已经快被公主们给累死了。

    咳,别多想。

    是讲故事讲累的,每当这样长时间行路的时候,武元庆就会化身成为说书先生,被公主们央求着讲故事。

    从蒲州离开有些日子了,走了多少天,武元庆就讲了多少天的故事。

    以前带着自家弟弟妹妹玩的时候武元庆也常常讲故事,可家里就三个小的好打发。

    可这一下七八个公主,就有些众口难调了,大的喜欢听才子佳人的,中等的喜欢听仙侠鬼怪的,而高阳,小兕子则喜欢听儿童一点的,比如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年,安徒生童话等。

    搞得武元庆要想把公主们都满足一遍,就要想三个故事出来。

    大的,中不拉的吧还好说一点武元庆讲的都是长篇故事,起码一个故事可以讲很多天的,可给小兕子她们讲的童话故事都是短篇的,每次讲都要从记忆深处新想,这也就罢了,很多的还都得修改一下背景,不然有的他解释的。

    小屁孩就跟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什么都要问的清清楚楚的,一路上愁死武元庆了。

    可不讲吧还不行,一口一个姐夫,姐夫的叫着,不讲太对不起姐夫这个称呼了。

    二月完了还是二月,因为是闰二月,闰二月的第一天就出现了日食,当时李世民还在长春宫住着,武元庆还在带着小公主满蒲州城瞎转悠呢,然后太阳就被月亮遮挡住了。

    前一刻还是明晃晃亮堂堂的,后一刻一个阴影就出现在了太阳边上,然后没多大功夫,大地就变成一片黑暗。

    满城的人都在叮呤咣啷请锣打鼓往走吓可怕的天狗,武元庆却忙着把小公主们的小脑袋一个个往下按,免得这些好奇心太重的小家伙直勾勾的盯着看日食的过程,被太阳给灼伤了眼睛。

    天狗食日过后的第三天,御驾就重新启程,然后途中没有再停驻,月底的最后一天车驾回到京都长安。

    到长安的时候,监国太子李承乾率领留守百官出城十里迎接,看二十岁的太子李承乾用孺慕之极的神态跪迎皇帝皇后,然后哭的稀里哗啦的诉说思念之情,来了一场父慈子孝的戏码后,迎接的和被迎接的人才终于一起入了城。

    进了城跟着皇帝回皇宫,然后一系列事情弄完,皇帝举行的晚宴又开始了,百官,命妇都要参加的。

    武元庆终于见到了阔别一年的老婆,然而没聊几句命妇女眷就到侧殿坐席。

    等宴会结束回到家,宝贝女儿武瞾早就已经睡着了,当然一年没见,三岁多不足四岁,哦,不对,一年前离家的时候才两岁多,小奶娃子对老爹武元庆估计没什么记忆了,自然也没心思要等老爹回来。

    不过也好,孩子睡了,公母三个才能一解相思之苦。这把王子瑜,襄城两个摆一起嗨皮武元庆还是第一次这么搞,这也就是王子瑜和襄城年纪都大了,,尤其王子瑜和武元庆岁数一般,都奔三十的人了,俗话说三十如狼,不到三十也差不多该如狼了,

    襄城小几岁,但也二十多的人了,又是为人妇多年,想,很想,非常想。

    于是对于夫君把自己两人摆一起作弄,不管是王子瑜还是襄城,两人都半推半就,欲拒还迎也就遂了武元庆的愿。

第五百四十章 小小的人儿() 
一夜荒唐,武元庆也记不清楚自己作了几次郎,记不清两位娇妻哭叫着到了几次,反正身上床上都是湿漉漉的了。

    第二天他们公母三个是被门外的踢踹声吵醒的。

    “娘,娘亲,起来了。“外边一边踹的咣当响,一边奶声奶气的喊着,不用说这是武家小小姐来叫门了。

    不过,貌似除了武家小小姐武瞾外,还有别的叽叽咕咕偷笑的声音。

    武元庆当大哥的不好说,但是王子瑜这个到嫂子的可就不客气了:“丫丫不要踢了哦,娘这就起来。“

    先是闻言细语和女儿说,说完就变成了狮子吼:“二丫你赶紧把丫丫给我抱走,别以为我不知道是你鼓动丫丫来踢门的。“

    “咯咯,哈哈。“门外响起抑制不住的爆笑。

    听声音不止二丫在,连大丫,三丫都在呢。大丫和长乐一般年纪,今年十八了,在别人家里早就是孩子他妈了,可武家大丫头却还小姑独处一直没嫁呢。

    不是没人上门求亲,求亲的人多了去了,武家长女知书达理,温良恭俭,宜家宜室,在长安都是有口皆碑的,当朝大员,勋贵家里但凡有适龄男丁,又没有定亲的都登过门求亲,但全被武元庆给推了,一句话年纪太小,不适合结婚。

    小你妹,所有登门求亲的人听到武元庆的说辞,基本心里差不多都是这么骂的。按照大唐律法大丫也早到了该婚配的年龄了,更别说民间习俗比法定结婚年龄还要早的多,别说普通百姓了,没看皇帝的女儿清河公主都是在十岁的时候就嫁给程咬金的二儿子程处亮了吗,人家清河可是跟你家二丫年纪一般大的。

    结果你说你家大丫都还年纪不够不能嫁,你特么觉得能说得过去吗?

    但武元庆可不管那么多,就便宜老爹武士彠和大丫亲娘杨氏都急的嘴上冒泡了,武元庆也不松口。

    老两口也没办法,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自家老大主意太正,非要管这个事情,他们也不能硬把大女儿嫁了。

    不然万一伤了老大的心,人家是自己挣的爵位,以后不管袭爵的老二可怎么办,不管弟弟妹妹了怎么办?

    老两口考虑再三,还是按老大的意思办吧,嫁的晚就嫁的晚了,反正不愁嫁不出去。

    只是暗地里,杨氏会叹息着想,难道自家的女儿也要像自己一样一直到四十多快死了才能嫁出去吗?

    老两口是担心的不行,大丫却是高兴的不行。大丫从很小的时候就听大哥武元庆讲些在别人看来奇奇怪怪的东西,因为年纪小,所以接受起那些奇怪的理论,知识来也容易。

    所以别看大丫平日看起来很安静淑女,大家闺秀的很,但心中的想法要是说出来在这时候绝对是非常惊世骇俗的。

    外边的温柔恬淡将内心的自由不羁掩饰的很好,但那也只是掩饰,但内里的东西却不会改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