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司马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说罢又忍不住开始哭起来,而且越哭越伤心周应见赵蕊心底如此之好,急忙说道:

    “姑娘不要哭,我带你去找司马懿便是了。。。”

    一听周应这么说,赵蕊瞬间听止了哭泣,满怀感动之情看着他,随即摇头道:

    “万万不可,去洛阳、长安路途遥远,且战乱横行,我不想你有什么危险。”

    周应的话本是安慰她的话语,并不是很想去找司马懿,但是赵蕊的这句话却似一记重锤,将他的话深深凿进了内心深处,自此产生了愿意为她豁出生命的想法,他伸手抓住了赵蕊的手十分激动的说道:“我长这么大没有一个女孩子这么重视我,今日为了姑娘这番话,我愿意上刀山下油锅,至死不渝。我这就回家准备,明日我们一起向西寻找司马懿。”

    还没有等赵蕊表态,他便转身朝着大门口快步走去。

    “周大哥。。。你。。。”

    赵蕊伸手想要拦住他,却不曾想周应早已走出门外,连脚步声都听不见了,确定他已经走后,她放下了手抹去了脸上的泪水,方才感慨万千的神情瞬间归于平静。

    回房后她也收拾了自己的行装,准备第二天和周应一起离开。

    她完全没有注意到刚才一直站在石柱后偷听他们说话的司马孚。

    (本章完)

第22章 乙酉回:少将借旗巧退敌() 
为了寻找失踪的刘协,导致本应紧急实施的渡河计划暂缓。

    王师有着被完全合围的危机态势。

    李傕和郭汜的兵马一直围着王师呐喊示威,以威慑全军,军心多多少少被瓦解一些。司马防曾在郭嘉临行之前向他请教如何逃离此次危机,郭嘉笑而不语,司马防不解其意,再次询问时郭嘉才说:“事实上王师之中正有一人可有计策助你们。”

    “那人是谁?”司马防听后又惊又喜,语气十分急切。

    郭嘉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董承后请司马防侧耳过来,随即在他耳边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

    眼看众大臣皆有心灰意冷之念,甚至杨奉部下一些将军都有离去之意,董承和杨奉非常着急。伏寿和董贵人照顾着刘协的起居饮食。就在此时偏偏司马防不见了踪影。

    黄河岸边不知是升起了一堆篝火,篝火之上的木架上有只正在烤的鱼,而正在烤这条鱼的人看似年约四十,却依旧神采奕奕,火光映衬之下的双眸透着股能够看破世俗的神采。

    “一个人坐在这里,是不是特别的安静呢?”

    他抬起头,望着那正在朝自己走过来的司马防,冷冷瞄了一眼后继续看着这团篝火。

    司马防见他不理会自己,也不恼火,走到他的篝火对面席地而坐:

    “都说‘颍川八士’除了胡昭之外俱胸怀大志,没想到你这左慈钦点的八士之一,名列当世能人志士顶峰的钟繇,情势如此险峻,居然还有闲情雅致坐地烤鱼,真是服了你老弟了。”

    钟繇听得出来司马防这话是在激他,并不予以正面理睬,而是举左手握起串着烤鱼的树杈,右手捏了捏已经外表焦黑的鱼皮,继而放在鼻下嗅了嗅,不顾正坐在他对面的司马防自言自语道:“避免鱼被烤焦的方法很简单,在化为焦炭之前及时从篝火中取出就行了,至于是谁在这关键时刻把鱼拿出来并不重要,可有些人为了第一口吃这条鱼就偏偏那么在乎。”

    他的话好像是另有所指,司马防也听得明白钟繇对董承的不满:

    “眼下大权俱在董承杨奉二人之手,他们本想照仲达的建议尽速渡江,可是百官都开始胆寒,皆建议董承向李傕和郭汜讲和,二人现在也是举棋不定。”

    “讲和?”钟繇冷笑道:“现在我们处于李傕郭汜包围之中,就算是李傕和郭汜答应和谈,必定也是城下之盟。目前来说他们为了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派遣少量铁骑在我军周边来回呐喊,以乱军心,如果陛下不想再沦为傀儡的话,应该趁着大军还未彻底合围之时尽速渡江,犹豫一刻便是多一刻危险。”

    回到刘协身边后,司马防可以绕过了董承直接将钟繇的想法告知了刘协,刘协听后当即采纳,并且果断让身边的侍者唤董承和杨奉前来。

    二人前来觐见后,都不明白一向不会主动拿主意的刘协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召见他们。

    面面相觑后董承率先拱手道:“不知陛下召见微臣有何事?”

    “北渡河东郡的计划是朕和仲达早就定好的,今日李傕不断增兵,爱卿何以迟缓不前?”

    为了避免刺激到董承和杨奉敏感的神经,刘协的语气格外的温和,似乎是完全放下了作为一国之君的架子。他明白:一旦董承和杨奉二人也对自己失去忠心的话,很有可能会挟持自己往李傕面前求得保命,此刻安抚他们是十分必要的。

    董承和杨奉都默不作声,谁也不敢先开口提议和之事。

    见他们开始动摇,司马防说道:“陛下已经派钟繇渡江飞马前往河内郡请太守张杨出兵护驾,此人一直在上党进剿山匪,对汉室很是忠心,到时我们从大阳县过箕关南下回到洛阳。”

    看刘协和司马防已经计划的如此周详,杨奉不再犹豫,站起身首先表态宁死也要护送陛下进京,董承则稍显迟疑,但也附和了意见,对此他们紧急笼络人心,并且将刘协和伏皇后等人安排上了船,首先渡过了黄河,等到李傕和郭汜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

    站在黄河边的李傕望着飘去的数艘船只,恨得将马鞭掷于地上。

    经过钟繇的游说,张杨毫不犹豫起兵过了箕关,与刘协在大阳县会和。

    可是还没有等他们站稳脚跟,传令兵即慌张报告了很紧急的消息:

    张济之侄张绣居然在一夜之间伐木数千,动用了数万兵力仅仅一个白天的时间就赶制出数十艘船只,并且率军上万已经行至江中,不久不可达到北岸。

    张绣的骁勇善战世人皆知,他与益州张任、河北张郃并称“三张”,且据传闻都师承“蓬莱枪神散人”童渊门下,枪法极为精湛。

    而眼下张杨带来的仅有三千轻骑及百余弓弩手,一旦让敌军上岸将难以抵挡来势汹涌的张绣。此时一只白色信鸽从空中落到了夏侯渊的手臂上,夏侯渊取下了信鸽竹筒中戏志才的密信,上面说如若情势十分危急的时候,可保护陛下前往濮阳,届时曹操将在那里接应。

    可见戏志才和曹操等人对情势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然而当夏侯渊将曹操的建议报给刘协的时候,却遭到了董承和杨奉的激烈反对,就连特地从河内赶来护驾的张杨也不赞成,刘协为了安抚众人只好驳回了夏侯渊的建议,没有同意去濮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无奈之下董承下令让全军退至安邑,夏侯渊斥责道:

    “如此轻易将沿岸有利的阵地交出去,一旦敌军上岸将占据主动,我们会被全歼的!”

    夏侯渊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失望之余他愤而离开王师大营,只身返回兖州。

    不消半日,张绣军全部渡河并且沿岸扎营,司马防和伏完都想到了北上寻求袁绍的帮助,然而尽管田丰和沮授极力劝袁绍暂缓攻击困守易的公孙瓒,出兵援救汉献帝以树威仪,郭图却在此时向袁绍阐明不应节外生枝,与李傕郭汜交战胜负难料,且一旦交战很难脱身。

    袁绍最终同意了郭图的意见,模棱两可的回复了使者,没有出兵之意,情势急转直下。

    此时董承再次想到了向李傕和郭汜求和,并且向刘协提出了这个想法,刘协听后面露怒容,但想到了基本现在军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强压下了心头的怒火,只好同意了他的想法,

    正准备让他着手办的时候,张杨和钟繇进帐拜见,一听刘协要去议和,钟繇当即对董承嗤之以鼻,随即进言道:“陛下若要讲和,也不应该此时前去,当前张绣立足未稳,且不知我军虚实,我们应当主动出击,先击其一部,这样在谈判之时也有了足够的筹码。”

    “说得轻松!”董承冷笑道:“那张绣何等人也,我们先行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一时间争吵不断,而这权衡两方意见的决策权,落在了刘协的身上。

    (本章完)

第23章 乙戌回:墨色书香俊青衣() 
就在刘协犹豫不定之际,忽然感觉到有人在拉自己的衣角,低头看去原来是伏寿的妹妹伏若歆,他已经无心和她玩闹,低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道:

    “若歆乖,先去姐姐那里,朕现在有很紧急的事情要处理。”

    可是伏若歆却不走,摊开了另一只手,掌心处赫然出现了一个黄缎锦囊,所有人看到这个都觉得很奇怪,刘协从若歆的手中拿过锦囊后满怀疑虑的问道:

    “这个是谁给你的?”

    伏若歆答道:“是之前那个大哥哥给我的,他说要是我们过河后还有坏人追来的话就把这个交给你,这里面是赶走坏人的方法。”

    刘协听后腾地一下站起身恍然大悟:“仲达,你居然为了保护我做到这种地步。。。”

    拆开锦囊取信一阅后,众人都纷纷询问信中所说的破敌之法,大家都仿佛抓住了根救命稻草一般,先前黯淡的双眸瞬间大放异彩。相反的董承则显得有些疑虑,并无很惊喜的表情。

    将锦囊传阅之后,大家都点头称赞这是个很好的办法,虽然有些风险,但是此时此刻十分值得一试,略加思量之后董承也只好表示同意,于是张杨立刻按照锦囊之法进行布阵。

    所有的一切,都将在夜幕降临之时揭晓。

    按照司马懿的预料,敌军渡河后为了防止刘协回到洛阳,必定会在沿岸部下防线,雍州完全在李傕和郭汜的掌控之中,河内太守张扬虽然很有可能效忠汉室,但实力薄弱;且此刻基本占据青幽并冀四州绝大多数领土的袁绍为人好大喜功,心中肯定只想着消灭公孙瓒一统河北,根本无暇来顾;地理最近的曹操也刚刚平定吕布之乱,兖州的元气未复,为了防止刚刚接替陶谦统领徐州、虎视眈眈的刘备而分身乏术。综述来看指望外援可能性十分渺茫。

    但是敌人在分析情势之后必定也会发现这一点,反正王师也无法逃脱脚程极快的西凉铁骑,为此肯定不会着急强攻而力求劝降,这样他们也不会落得个大逆不道的叛贼罪名。

    命令下达后,张杨立刻遣一千军士前往首阳山等候时机依计行事。入夜后天色慢慢变黑,张绣的营中燃起了数千只火炬,沿岸看上去宛若一条火龙盘踞在黄河边上,随时可腾起吞噬王师,将士们都以为不消数日王师即会投降,并没有警戒周边的敌情。

    亥时到来,一阵剧烈的喊杀声惊醒了已经靠在柱子旁睡着的哨兵,他立刻擦干了嘴角的口水瞪大眼睛看着正前方,发现自王屋山方向有明显敌情,立马通知了张绣。

    张绣登高远望发现箕关附近的中条山上满是火把,喊杀声漫天,自箕关而来的先头部队已有上千人,正朝着自己的大营移动着。

    以他的经验来看驻守在中条山上的人马最起码有两三万人,而自己的手上虽有万余人铁骑,但据河岸而守且没有增援,一旦大举压上自己将极为被动。

    然张绣也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决定还是先遣支人马前去试探,于是下令胡车儿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