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司马传-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懿明白蔡琰的意思是如果自己和她走的太近的话,会让人猜疑他们之间的关系,到时候有心之人再去深入追查的话,司马懿的处境会变得极为被动。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正式向驻守在长安的钟繇下达了命令,让其起兵向汉中进发,同时驻扎在河东的夏侯渊以及徐晃、朱灵率领本部兵马向蒲坂秘密靠拢。另外抽调樊城的曹仁领兵北上与武关的王凌会和。
至于曹操本人则指挥三万人马自邺城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向潼关进发。
收到命令的曹仁觉得自己若是离开樊城的话会给刘备可趁之机,所以他正打算回书曹操请求让自己继续留守荆北拒敌,就在他已经将书信写好准备派人送往邺城的时候,刚巧巡防回来的牛金看到了,所以便询问:“将军这是要?”
自从南郡防卫战之后,曹仁便对这个有胆略且武艺高强的牛金十分赞赏,常常与其饮酒畅谈。今日见牛金问了也不隐瞒:“丞相让我调兵去潼关指挥大军迎战马超,可是眼下刘备占据南郡与我们隔河相望,若是我一走贼军来犯的话该怎么办呢?”
说着牛金还将自己还未密封的信简递给牛金,牛金打开大致看了一下之后忽然间双手用力一扯,变轻松的将编制牢固的线绳扯断,竹简瞬间散落一地。
“你这是做什么?”
曹仁见状脸色大变,牛金却对回答说:
“将军但去无妨,眼下末将认为刘备应当没有足够的准备和实力与丞相大人正面交锋,况且孙权和刘备之前历来是面和心不和,如果刘备大举北上的话势必会让荆州的后方空虚,孙权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所以樊城无忧,荆州无忧。”
听了牛金的话曹仁觉得有几分道理,便笑着拍了拍牛金的肩膀笑道:
“可真有你的啊,入军不久便有如此的见识,将来你一定比我强!”
牛金拱手谦虚的说:“末将不过是将军麾下的一个阵前兵卒罢了,不敢有此妄想。”
之后曹仁决定,留守荆州的江陵一律原地待命、严加防范,仅带牛金一人跟随自己。
所有的兵马全部安排妥当之后,曹操决定择日誓师出征,对于此次征伐身边所带谋士的人选他也有所考虑。本来他打算将新晋的三名年轻谋士蒋济、司马懿以及高柔一同带去,但是他考虑到邺城的诸多事物需要足够能力的人帮助自己处理,光是留下程昱一个人恐怕难以应付,所以他最终决定携带司马懿和贾诩两名谋士随军出征,蒋济和高柔两人协同司马朗帮助程昱处理河北的大小政事。
出征日期决定之后,作为丞相主簿的杨修深知曹操的脾气秉性,并猜出了曹操打算带能征惯战的曹丕一同前往。一直暗地里支持曹植的他认为这是个让曹植展露军功的好时机,于是他私底下偷偷对曹植建议,让其主动去找曹操,请求随军出征。
曹植再度听从了杨修的建议,于是他便连夜前往相府面见曹操,一见面曹植便直接提出了想要跟随曹操一同西征讨伐马韩的想法,这令曹操十分惊讶,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文采虽然十分出众,但是素来对攻城拔寨、征伐谋断的事情鲜有兴趣,不禁感到诧异:
“斯文如你,什么时候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了呢?”
听到曹操这样的提问曹植几乎连想都没想便直接回答说:
“孩儿之前懵懂无知,沉迷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悠闲生活,自从父亲于铜雀台之上的一番慷慨陈词后孩儿犹如醍醐灌顶,终于明白如果国家不安定、百姓不康宁,那么孩儿就算是写的诗词再怎么优秀也无法帮助父亲平定天下,所以还望父亲准运孩儿所请。”
曹植的一席话让曹操倍感欣慰,他对曹植说:
“沙场之上可不是你的温柔乡,到时候可别向我诉苦啊。”
至此曹操改变了原有的想法改由曹丕留守邺城,曹植跟随大军西征。
对于曹操突然间的转念曹丕感到十分意外,然而他身旁的贾逵和吴质却不以为然,其中贾逵直接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恐怕是杨德祖窥得丞相的心思,所以才会引导曹植投其所好,最终获得了丞相的欢心。”
吴质也这么认为:“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让四公子在西征马韩的时候,能够向二公子先前跟随丞相征讨袁氏一族一样立下功勋,这样便能吸引丞相的注意力了。”
此时曹丕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免开始担心起来:
“杨修素有异才且常伴父亲左右,若是这样的人倒向四弟那边的,那么有杨修相助他就会占尽了先机的,到那时我岂不是要处处落他一步么?”
事后陈群和吴质将曹丕的担心在闲聊之中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略微沉吟了一会儿对吴质说:“恐怕再这样下去的话,杨德祖迟早会死在自己的受伤。”
陈群疑惑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解释说:“如兄长方才所言杨修拥有看透丞相内心的能力,这看上去很令人羡慕,但实则贻害无穷,因为凡是为人君主者虽然愤恨下属有时候无法明白自己的意图,事事要说请讲明才能够领会,然与之相比君主们更在忌讳的是,下属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看透自己的心思,这样一来他会觉得自己将不会有任何秘密,更不要说这个人还涉及夺嫡的斗争之中了。”
除此之外司马懿还补充说道:“回去告诉二公子,让他不要因此有任何的惊慌,更不要有所动作,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曹操并不是袁绍,杨修暗地里帮助曹植的事情我想很快就会被他察觉,到时候二公子就等着他们弄巧成拙即可。”
陈群几乎是一字不落的将司马懿的话原样转达给了曹丕,这下子曹丕才算是放下了内心对杨修的忌惮,然而他更加担心的是曹植一旦跟随曹操西征,怕是最起码也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会和曹操朝夕相伴,这样一来他会有更多的时间以谋得曹操的青睐。
然而吴质却对这件事根本不在意,他对曹丕说:
“论诗词歌赋曹子建可谓少逢对手,就连同样继承了丞相文学才华的公子你,恐怕难以与之并肩,但是若是论起征战伐谋曹植可就与你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了。此次出征潼关不仅不能让他吸引住丞相的眼光,反而会让丞相发觉其到底在军事谋略上有几斤几两,到那时丞相与之相比便会很快想到拥有赫赫战功的公子你了。”
不久,得到马岱所传递之消息的马超十分惊恐,加上自己正前方的钟毓已经开始有所动作,所以他仓促之下召集了散落在关中之地的韩遂、候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共计十个西凉军阀,组成了“关中十将”,加上前来归附的羌胡兵马,马超的手中已经握有了十万之众,浩浩荡荡的打算趁着钟繇还没有完全准备完毕进攻长安。
然而钟繇对此早有预料,他将长安城中的所有粮草辎重全部带走撤离,实行了坚壁清野之策,沿途有条不紊的退往潼关,马超自认为钟繇败相已露,便率领所有兵马火速追赶。
钟繇兵败撤退的消息震惊了关中各地,因此司隶的弘农以及雍州的冯翊郡开始有大量县邑响应关中联军,很快马超便攻克了长安、新般以及新丰,正气势汹汹的朝着潼关而去。
而与此同时,曹操亲自率领的人马也早已从邺城出发,抵达了函谷关。
大军刚刚到达函谷关后不久,前方便传来了急报,说钟繇已经连续丢了长安等地,现在关中大多数郡县都已经响应了马超,局势十分危险。
但是曹操却和司马懿相视一笑,对此并没有太大的紧张感。
就在钟繇的大军撤进了潼关后不久,本以为迅疾便可夺占潼关的马超却忽然间发现潼关的守军远远不止钟繇沿途撤退的那点人马,几次强攻都没有能够成功。
原因在于司马懿和曹操早就对此作好了部署,因此他特地将曹仁、王凌从荆州、武关带回来的三万人,与钟繇的两万人合兵一处,加上曹仁和王凌都是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又有潼关之险作屏障,使得他们再也难以寸进一步。
但是为了不引起马超等关中联军诸将的恐慌,从而改变进攻潼关的战略计划,贾诩特地别出心裁的建议曹操不要对外声张守城的将军是曹仁,仍旧悬挂被马超自认为轻松击溃的钟繇将旗即可,这样一来可以麻痹敌人,也给曹操的主力抵达潼关争取足够的时间。
曹操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果真马超在进攻五次失利后不顾韩遂的建议,认为钟繇的兵马不过是借助潼关的险要而死守罢了,假以时日一定会攻克,所以迟迟没有退军或是改道。
(本章完)
第233章 寒露(初候):撤兵弃潼关()
早在年末之时曹操便已经和司马懿、蒋济等人制定了基本的战略规划,曹操也早已决定司马懿要跟随自己一同西征,这意味着刚刚与家人团聚不到两年的司马懿,又将与家人诀别。
当司马懿将这个决定告诉张春华的时候,她立刻紧紧的拉住了司马懿的手,面容之上所显露的尽是担忧和不舍:“一定要去吗?可以拒绝吗?”
司马懿伸手轻轻拍了拍张春华的手背摇了摇头:
“曹操已经亲自点了我的将,作为他的谋士来说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时张春华的情绪开始不稳定起来:
“战场之上都是些刀口饮血、杀戮满地的血腥场面,现在你已经帮助曹操谋划了整个战略格局,即使你去了又不能替曹操上战场杀敌,为什么还要你去呢?”
看着妻子有些耐不住性子的口吻,司马懿安慰并解释说:
“的确如你所说,战场之上建功杀敌并非我之所长,不过就一场战争来说想要取胜光是有英勇善战的将军是不够的,曹操以寡敌众以获官渡之胜、以众欺寡终致赤壁大败,皆是谋士在当中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这个理由并没有能够说服张春华,她仍旧不赞成司马懿随军同行:
“即便是如此,曹操身边的谋士如云,为何偏偏要带你去呢?”
其实张春华所想的是当初司马懿曾经和曹操一同南下,结果差点命丧长江寒流之中,现在又是和曹操远征关中,她实在担心悲剧会再度上演。司马懿看出了妻子的担心,双手轻柔的握住了张春华的手笑道:
“因为当初向曹操献出西进之策的人正是我,现在已经到了实施的第一步了,我又怎么能够置身事外呢?你不用担心,这次不会再有事了,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紧咬双唇的张春华本想告诉司马懿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还没有等她开口门外便传来了相府侍从的声音:“司马大人,丞相有请。”
就这样张春华只好将已经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又咽了回去,眼睁睁的看着他起身跟着侍从离开。而这一离开后司马懿便没有再回来,因为他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都在相府连续工作着。
每天在家中的等待的张春华面对长时间的独守空帷,她没有任何的埋怨,因为她知道自己所选择的丈夫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虽然他原本并不喜欢尔虞我诈、阴谋阳谋的宦海生活,但是自从他从荆州死里逃生之后,张春华从他的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