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司马传-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司马懿这么做的用意,于是有人便问道:

    “太尉大人先前攻上庸之时,八路齐进,昼夜不停,创造了在一旬半的时间内攻陷新城、擒斩孟达的奇迹。今日同样是远道而来,太尉大人为什么反而放缓了进攻的步伐呢?”

    对此司马懿解释说:

    “当年老夫率军攻打新城之时,孟达城中的士兵数量少但粮食却很多,我们虽然人数是孟达的四倍,但因急行军所以随军携带并不多,甚至连一个月的供给都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奇袭、强袭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快速破城之法,就算是一比二、一比三的伤亡代价,只要能够攻陷新城,消除孟达北上协同诸葛亮作战的隐患那也是值得的。而今日公孙渊在我们围城之前就已经撤回了近十二万人的兵马,而我军连同毌丘俭的人马在内也不过才十万人,在兵力对比上我们不如公孙渊,但围城却能让他的粮草供给陷入断绝状态,而我军则可源源不断的从周边获得粮草补给,长期消耗下去城中必然会军心大乱,到那时襄平城可不攻自破。两军作战,尤其是攻坚战,往往决定胜负的并不是手中持有兵力的多寡,更多的时候是取决于城防和粮食。。。”

    先前司马懿攻破辽隧之时,朝中为此而欢欣鼓舞,但数月以来司马懿在围攻襄平的问题上却迟迟没有任何进展,这时曹爽认为是个可以将司马懿召回朝廷的大好时机,如此以来只要司马懿没能攻陷襄平、消灭公孙渊,那么先前的辽隧之战也就会显得不值一提了。

    于是曹爽在没有征得桓范意见的前提之下,联合了一些朝中的心腹在朝堂之上上疏曹睿,他们以雨大敌强、消耗下去恐生变故为由,况且司马懿已经在攻势上呈现出退让和缓和之势,因此他们请曹睿召回司马懿,待雨季、洪水退去之后再行出征灭燕。

    这些话刚一说出口就遭到了蒋济、高柔等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如今司马懿已经包围了襄平并且阻断了城内和外界的一切联系,破城只是时日的问题,若是就因为区区水患就撤军的话,那么先前的努力就全都功亏一篑了。

    曹睿听了两派的意见之后,突然笑道:

    “司马懿善于临危制变,既然他选择这么做必然是有自己的算筹,依朕看来生擒公孙渊之日恐怕指日可待了。。。”

    本章完

第465章 (八)() 
又过了一个月,漫长的雨季结束了,洪水也没有像公孙渊和毌丘俭认为的那样席卷襄平城下,还未到首山便退去了。

    而此时城中也因为洪水的退去和毫无踪影的吴军而倍感失落,军心士气亦大幅度锐减,此时司马懿抓准战机立刻在襄平城外堆起石丘,造起瞭望楼,并让胡遵和牛金在围城不攻的这段期间内所造出的三十多架霹雳车全部集结于城墙之外。

    亲自登上瞭望楼的他远眺着被围数月的襄平城,长叹一口气说道:

    “时机到了,也差不多该做个了结了。。。”

    司马师领会了他的意思,站在瞭望楼上挥动着手中的红色旗帜,胡奋、牛金和胡遵得到命令之后当即下令井阑中的弓箭手以及地面上待命霹雳车对襄平城发起总攻。

    一时间箭石漫天乱飞,顷刻间如陨石暴雨一般倾泻于襄平城内,整个襄平城都仿佛震动了起来,城内哀嚎声遍野,甚至传到了远在围堑之外的司马懿耳中。

    想到受箭石之灾的不仅仅是公孙渊那负隅顽抗的军队,还有无辜的平民百姓,司马懿觉得自己和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没有区别,可眼下他身为魏军统帅,自然要以破城取胜为优先,至于其他的人个人情感,只能为其而让路。

    他想起了自己视为一生之对手的诸葛亮,不禁叹息道:

    “昔日孔明围陈仓而不下之时,尚没有想到运用他亲自研制的霹雳车攻城,那是因为他不想伤及城中的无辜百姓,而我曾经也和他一样,但现在,我自己都不认识我自己了。。。”

    在霹雳车和弓箭手的连日袭击之下,襄平城中的公孙渊又惊又怕,且城中的粮草已经耗尽,百姓和军士们为了填饱肚子甚至开始人吃人,襄平城变成了人间炼狱。

    不久难以忍受的杨祚带领本部人马三千人连夜逃出了襄平向司马懿投降。

    当时司马师问及城中的情形时,杨祚回想起那些令人发指的血腥惨状,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惨啊!城中的粮草已经断绝了数十天了,百姓们也都已经不是人了,他们为了活下去像是野兽一般在锅中煮着人的尸体!”

    所有人听后都倍觉震撼,就连司马懿本人也没有料想到城内居然会变成这样,但他却依旧过保持常人难以理解的冷静:

    “看样子公孙渊投降之日不远了。。。”

    果然,三天之后,再也坚持不下去的公孙渊终于决定向司马懿请降,但公孙渊本人并没有亲自出城,而是派出了他任命的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携带随从前往司马懿营中。

    司马懿刚一看到王建和柳甫,根本不和他们对话便下令将他们二人斩首,同时亲自写下檄文交给他们二人携带而来的随从,檄文的大致意思是:

    昔日楚和郑是并列的国家,郑伯尚且肉袒牵羊而迎楚军。孤家为王者大臣,位在上公,而王建等要我解围退兵,如楚郑一样同列相待。二人年老胡涂,必是传话不符原意,已经将他们斩首。若还有话要说,可再派年少明智果决的人来。

    公孙渊看到檄文之后,又派侍中卫演请求向司马懿投降,并答应让自己的儿子公孙修当人质,恳请放过自己一条性命。

    司马懿对出使的卫演用冰冷的口吻说道:

    “作战的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剩下也只有投降和死亡两条路可以选择了,如今襄平城中的粮草已经耗尽,军心溃散,不能战亦无力坚守,而我军又将襄平围的如铁桶一般,公孙渊想逃走也不可能了,公孙渊若是不肯亲自出城归降于老夫,那就是决心要以死谢罪了,不需要再送什么人质!”

    这次司马懿没有斩杀出使的卫演而是放他回城,卫演见到公孙渊后将司马懿的原话告诉了他,公孙渊这才感到无比的绝望,他的心中早就抱定了宗旨,除非得到司马懿书面上答应放他一条生路的条件,否则他是绝对不会出城投降的,如今司马懿的态度非常明显,他自然也是不甘愿就这样任人宰割的,于是便带着自己的儿子公孙修率领骑兵六百余人趁夜向东南方向逃窜,意欲在马訾水的入海口登船逃亡东吴。

    然而他的逃窜早就在司马懿的预料之中,已经率军成功夺取乐浪和带方的邓艾、陈泰早就在西安平张网以待,公孙渊父子被邓艾所斩,头颅一并带到了襄平城下。

    不久邓艾和陈泰率军赶赴襄平与司马懿会师,此时的襄平城已经是群龙无首,侍中卫演见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回旋的余地,只好开城投降。

    至此,自司马懿出征以来历时不到一年,公孙渊一手建立的大燕政权便彻底覆灭,司马懿也完全收复了辽东全境,一举解决了自曹操掌权以来公孙家世代割据辽东的态势,使辽东真正划入了曹魏势力范围的版图之中。

    本章完

第466章 上:功高震主再惹猜疑,屠城杀降尽失人心() 
守军投降之后司马懿率军进入襄平城内,同时将辽东之乱已平的捷报派人送往洛阳。

    不久鲜卑、高句丽、马韩、弁韩、辰韩等小国都被司马懿的威名所折服,他们亦害怕司马懿会趁此机会攻打自己,所以便派使前往襄平向司马懿表示祝贺并示好。

    进入襄平城后,看到饥民相食、民不聊生的惨状,司马懿下令将军中的粮食分给百姓和降卒,使城内的状况能够尽快得到改善,因此百姓们都对司马懿感恩戴德。

    因此司马懿在辽东的名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甚至盖过统治这里数十年的公孙家。

    除此之外,司马懿还下令将纶直和贾范的尸首好生安葬,并且亲自来到坟前祭拜。

    同时他还下令释放了因被公孙渊篡位而囚禁多年的公孙恭,打算利用公孙家的影响力帮助自己尽快恢复城中的治安和民生。

    不久,胡遵将三个人带到了司马懿的面前,并对他介绍说:

    “启禀太尉,这三位乃是邪马台国派来朝拜我大魏皇帝陛下的特使,他们分别是卑弥呼女王的养女,同时也身为下任女王不二人选的壹与公主,另两位是大夫难升米和都市牛利。”

    壹与等人看到司马懿后当即跪在地上向司马懿行礼:

    “见过太尉大人。。。”

    司马懿没想到远在大洋之外的邪马台国居然会派使前来,于是便很有礼貌的问道:

    “贵使请起,不知贵国派遣几位到我大魏有何要事?”

    这个时候壹与并不知道司马懿就是司马昭的父亲,所以她并没有告诉她自己和司马昭相遇的经过,而是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回禀太尉大人,鄙使此次前来乃是奉了我国女王之命与贵国修好,同时也恳请贵国的皇帝陛下能够解我国之难。”

    难升米对司马懿说道:

    “鄙国乃是海岛之边陲小国,历来与世无争,然而近年来鄙国之邻国狗奴国迅速崛起,不断进犯我国边境、屠戮我国臣民,鄙使与公主殿下前来是为了大魏国能够给予鄙国庇佑,使鄙国能够国泰平安,而鄙国也愿意永远臣服于贵国。”

    司马懿心想此事毕竟涉及国家邦交,自己是不能擅自做决定的,于是他便对壹与等人说:

    “此事老夫不能给与你们任何的承诺,不妨这样吧,你们先在襄平城内暂住,等老夫班师回朝之后,再带你们一并去见我大魏的皇帝陛下。”

    能够得到司马懿这样大魏权臣的帮助,这已经让壹与等人很满足了。

    当他们走出了司马懿的治所后不久,便遇到了迎面走来了胡奋,他主动叫住了他们:

    “敢问三位可是我邪马台国的特使?”

    壹与和难升米他们面面相觑之后,都认为自己并不认识站在眼前的这个人,但是见他身着甲胄显然是一位年轻将军,为此有求于大魏的他们不敢节外生枝,便恭恭敬敬的回道:

    “回禀将军,我等正是。”

    见他们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胡奋这才笑道:

    “太好了,我可算是找到你们了。”

    随即他将目光定格在了壹与的身上,上前走了几步拱手问她说:

    “那想必您就是壹与公主了?”

    壹与没想到胡奋居然认识自己,这更加深了她内心的疑惑,而胡奋也知道他们会惊讶,他从自己的袖袋中掏出了一个锦囊,打开之后从里面掏出了一颗宝珠摊在了手掌内:

    “这个应该是公主您的所有物吧?”

    一看到这颗自己当初为了活命而在船上送给燕军统领官的宝珠,居然又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壹与兴奋的说不出话来了,但疑惑也接踵而至:

    “将军您怎么会得到这个?又从何得知这颗宝珠是我的所有物呢?”

    对此胡奋答道:

    “公主可还曾记得当初在辽水之畔分别之时,有人承诺过您一定会让这颗宝珠物归原主?在下正是受那个人所托,破城之后在城内到处搜寻,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