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挽明-第9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士英居然意外的获得了这个任命,还是巡按江南最为富庶的精华地区,这不由让钱谦益很是好奇,马士英同皇帝见面的时候到底谈了什么。只不过,不管他如何旁敲侧击,马士英都是言顾左右的将话题扯开了去。

    钱谦益对此也无可奈何,对方若是不愿意透露,他也不敢强行让对方说出来。若是传扬了出去,他这首辅的位子恐怕都坐不住了。不过他倒是从马士英的态度中看了出来,仅仅是皇帝的一次召见,这位他想要援以为助的好朋友,恐怕今后只能是好朋友而不能再成为他的亲信党羽了。

    不过在钱谦益为马士英饯别时,这位即将出京就任的六府巡按终于向他说了一句:“…江南不久恐有狂风暴雨,钱阁老当提点族人谨守门户,免得族人外出受伤啊。”

    钱谦益返回府内的时候,总算是把这句话琢磨出了几分意思,他旋即想起这些日子来皇帝对于江南地区的官员调动,不由不谨慎的写了一封家书给老家,让家人和族人都安分守己一些。

    也就在马士英离开京城的时候,朱由检终于在西苑精舍召见了两位朝鲜使节。不管是沈器远还是金尚宪,终究还是朝鲜国内亲近大明的一派官员。因此听冯铨说,大明愿意帮助朝鲜重建的提议,两人基本没有什么多想就接受了。

    但是对于大明将派出官员坐镇朝鲜,督促朝鲜内政改革一事,两人则还有些迟疑不决。虽说金尚宪也倾向于朝鲜应当进行改革,也认为朝鲜大明本是一体,但是对于大明越过朝鲜王直接想要干涉朝鲜内政,他们却又显得为难了起来。

    朱由检并不打算让冯铨慢慢去说服两人,便在西苑精舍亲自召见两人。在精舍的会客厅内,金尚宪终于看到了穿着奇装异服出现的年轻的皇帝,虽然皇帝穿的这身衣服不合礼制,但是却掩盖不了崇祯身上的勃勃朝气。金尚宪即感到吃惊,却又很快接受了崇祯的这副形象。在他看来,如果不是这样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皇帝,也无法在登基之后遏制了后金迅猛发展的势头。

    而在一旁的沈器远眼中,这才是他希望在朝鲜王李倧身上看到的气质。当初李倧联络众人反对光海君的时候,曾经有过那么一阵朝气,这也是他愿意支持李倧反叛光海君的原因。只是等李倧登基之后,便只剩下了沉沉的暮气,看起来同历代朝鲜王并无什么区别,再没有了变革朝鲜的意愿。这让沈器远大失所望,也是他同李倧渐行渐远的原因。

    朱由检令两人免礼起身之后,也不下令赐座,就让吕琦带着两位太监捧出了三盘物件。他指着吕琦手中的事物对着两人问道:“你们可知这些是什么物件吗?”

    金尚宪、沈器远看了一眼吕琦捧着盘内物件,赶紧再次跪下向崇祯请罪道:“下邦丢失上国所赐物件,这都是臣等没有辅佐好君主的罪过,请陛下责罚…”

    朱由检挥手打断了两人的请罪说道:“大明和朝鲜的宗藩体系形成,一是来自于我太祖高皇帝的册封;二是朝鲜历代国王愿意谨守华夷之分,为我大明坐镇边陲之地;三是朝鲜百姓的支持。

    李倧愿意向蛮夷三叩九拜,丢他自己的脸,朕懒得理会。但是他向蛮夷屈服,放弃了华夷之分,这就关朕的事了。且李倧身为朝鲜王,不能守卫自家的国土也就罢了,居然还屈从于蛮夷,发布文告不准百姓抵抗蛮夷的入侵,纵容蛮夷荼毒朝鲜百姓,他还有资格坐在朝鲜王的宝座上嘛?”

    金尚宪额头顿时不断的流下了汗水,他再次五体投地的向崇祯叩头请罪,为自家君主分辨。声明蛮夷入侵期间的一些文告,并非是李倧首肯,而是一些投降蛮夷的官员假王命发表的伪命云云。

    朱由检看了一眼一旁默不作声的沈器远,方才悠悠说道:“那你们来说说,朕从后金那里取回的这些册封文书和赏赐物件,究竟应该怎么处置为好?”

    金尚宪和沈器远赶紧回道:“还请陛下再次赐下,令我朝鲜上下感召陛下之圣德,父母之邦之恩情。”

    “朕再次赐给朝鲜,现在的朝鲜就守得住它们吗?还是说,下次朕还要从后金那里再索要一次,整天给你们擦屁股?都被胡虏蹂躏成这样了,朝鲜上下还要对我大明的帮助挑三拣四,难不成李倧真以为,除了他就没人可以坐朝鲜王的位子了?”朱由检突然变色,向两人呵斥道。

    金尚宪一时尚未转过弯来,但是沈器远已经开口回道:“陛下息怒,臣等并不敢对天朝的帮助挑三拣四,只是天朝派兵驻扎朝鲜,并派人督促朝鲜内政改革,兹事体大,臣等不敢不经过君主,就擅自答应下来,还请陛下明鉴。”

    朱由检却不以为意的回道:“朝鲜,大明之属国也;朝鲜王,朕之臣子也。什么时候,朕之诏令,还需要臣子认可了。

    朕没有追究李倧向蛮夷屈膝,并毁坏朝鲜历代国王向我大明的誓约,已经很是看在朝鲜历代国王对我大明一直恭敬的份上了。

    但是,这不代表朕可以容忍朝鲜内政继续这么混乱下去,一帮向蛮夷屈服的乱臣把持朝鲜内政,盘剥朝鲜百姓以供养胡虏攻打我国。”

    朱由检停了停,看了一声不吭的金尚宪和沈器远一眼,方才严厉而平静的继续说道:“朕今日召见你们,也就是想要告诉你们。驻兵也好,派驻朝鲜大臣也好,朕的目的只有一个,朝鲜不可为胡虏所用,否则朕就要先将朝鲜驱逐出华夏体系。

    当然,只要朝鲜改革自强,拥有了保卫自己的力量,朕到时自会撤回驻军和朝鲜大臣。现在,你们再告诉朕,你们对朕派遣朝鲜驻军和朝鲜大臣,到底还有什么意见?”

    年轻气盛的皇帝说的这番话语,让金尚宪和沈器远不由对视苦笑,即便他们心中有着再多顾虑,此刻也不敢当着崇祯面说出来了。和这位年轻的皇帝相比,朝鲜王和国内的那些两班大臣们显然更容易对付的多。更何况,朝鲜抵挡不住后金的入侵,自然也一样抵挡不住大明在朝鲜驻军,与其日后被明军打脸,倒不如现在先应承下来,还能讨价还价一番。

    听到金尚宪和沈器远向自己屈服的声音,朱由检的神情终于缓和了下来,这才令吕琦为两人赐座。然后他接着说道:“其他的细节问题,自有冯铨同你们细细商议,朕也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不过有两件事,朕还是嘱托你们的。第一件事么,你们回去之后转告李倧,改革一事不需要他插手,他现在最大的任务是休养身心,好好反思下什么叫做华夷之大防。他要是嫌昌德宫太过喧哗,朕也可以请他来北京安心静养。

    第二件事么,朝鲜此前同胡虏签订的盟约,必然是要找人出来负责的,自朝鲜王以下的投降派官员,要全部加以惩处。另外把昭显世子及另外两位大君都送来北京,让他们学习华夏之典籍,免得今后在华夷之防的问题上行差踏错…”

    金尚宪听到崇祯要求把世子和两位大君送来京城,顿时想要说些什么,但沈器远紧紧的抓住了他的袖子,令他不得不闭上了嘴。

    待到两人离开西苑之后,金尚宪便不由埋怨起沈器远,刚刚为何拦住自己。沈器远则正色对他说道:“金判书难道还看不出来么?陛下召见我们不是去商议的,而是向我们下达旨意的。陛下虽然年轻,但是行事果决之处非是前几位皇帝可比的。

    违背了陛下的旨意,我们的性命不过是小事,但是世子和两位大君难道还能不送来大明吗?到时候你要让陛下如何看待世子和两位大君?

    须知道,光海君也是有一位儿子的。朝鲜已经经不起再来一场内乱了,我们现在应当做的,是尽量弥补陛下对我朝鲜君臣的猜忌,以免陛下掀翻桌子,另起炉灶啊。”

    金尚宪叹息了一声,终于跟在沈器远身后离开了宫门,似乎是默认了对方的解释。

    也就在这个时候,几辆四轮马车驶入了朝阳门。马车上阿敏满不在乎的透过车窗向外看去,欣赏着北京城的街道。他身边的宋献策则是看着另一扇车窗,心中不由有些彷徨了起来,“几年过去,京城的变化真是大啊,也不知皇帝见到自己会说些什么…”

    在他们身后的另一辆马车上,兀良哈部的首领善巴和两名同伴,看着两边琳琅满目的商店和往来不息的人流,也是快看掉了下巴。“哪怕是沈阳,也没有这么多人和商店啊。”善巴在心里如此说道。也是在这一刻,他越发确定自己救助阿敏投奔大明的决定,果然是没错。

第461章 火药问题及标准化生产() 
北京以西,石景山脚下,靠近永定河左岸有一大片被围墙包围起来的大院子,院子周边还有一只部队昼夜守备着。这里便是军器监重地,大明最为重要的五处*制作工厂之一。随着大明军队的武器向着火器化的方向发展,*制作也就成为了军器监最为重要的生产任务之一。

    原先在北京城内的*工坊,也就被迁移到了这片空旷的河边盐碱地上。一来这里生产*更为安全,不会因为爆炸事故惊扰平民;二来有永定河的水力相助,许多原材料的碾压粉碎工作,可以尽可能的节约人力,加快制作过程。

    作为军器监总监,孙元化一向是每隔一周就要过来住上几日,检验*成品的质量和加工工序有无出现误差,顺便再视察一下附近的炼铁厂和铸枪炮厂。虽然这些工作都是士大夫们最为厌烦的繁琐杂务,但是对于孙元化来说,和这些钢铁、*打交道,可比和那些同僚勾心斗角舒心多了。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孙元化每次来到*工厂都是眉头紧皱,对这间工厂的*产量和质量都不甚满意。但是他却也没把工厂的管事和大工匠叫来训斥一番,因为他知道*产量和质量的双下降,问题并不是出在他们身上。

    在皇帝的命令及工匠的研究下,大明的*生产已经进入到了标准化的进程,即除了柳炭、硫磺和硝石三样材料外,不再添加什么增加威力的外加剂了。且这三种*原材料的提纯和配合比,都有着极为明确的规定。这也使得大明的军用*迅速摆脱了质量低劣的名声,成为了质量稳定且威力十足的声誉。

    不过*中除了柳炭容易取得外,硫磺和硝石在北方都不太容易取得。其中硫磺现在完全来自海外,如来自日本、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而硝的来源有三,北方盐碱地的土硝熬制,西南大山里的洞硝,印度的硝石。

    三种硝中以印度硝石的质量最好,但是现在一年能运到国内的也不过近千吨。而光是一名新军士兵一年的训练用药也要50斤,20万新军一年的枪炮射击训练就要花去7500吨之多,如果再加上新军战备用药7500吨,那么每年供应新军的*就高达15000吨。

    至于其他部队及民间猎手用药约万余吨,外销*3、4000吨,也就是说军器监控制下的各*厂,年生产*任务就是近30000吨。就在六、七年前,大明的*产量也不过才3、4000吨,且质量还参差不齐的很。

    30000吨*也就相当于用去22000吨左右的硝,其中的大头还是来自于土硝。但是随着海河水系治理的逐步完成,河北原本遍地的盐碱荒地,现在正迅速的被改造为适宜于耕种的水田。这固然是提升了河北的粮食产量,但也令的昔日最大一处土硝产地正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