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沟皇帝-第10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土著,跑路的能让大唐海军的将士们惊叹不已!
得知奴儿干城里的土著们,不分男女老沙,通通都是在一个小时内全部跑光的时候,邱晓是对着移民屯垦司派来此地,负责黑龙江沿岸移民屯垦开发任务的应俊志面带歉意道:“这事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后续恐怕你们会遇上不小的麻烦了!”
大唐帝国的移民行动,向来都是军方把土著清理干净了,然后移民开始进场,如今海军这一次却是只把人给赶跑了而已,不用想都知道,周边的山林里至少还有几千号土著,到时候对于移民的生活定然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然而应俊志却是不以为意道:“无妨,我们移民也不是软柿子,当年我带着移民开发吉林的时候,所带的移民不过八千,青壮不过两千,而周边的土著部落加起来少说也有上万之数,但是两年后,方圆百里内,皆为我大唐子民的土地,再无蛮夷踪迹。
这一次我们移民司组织来的移民足足有三千户,这前期来的四千移民都是青壮,而且我们也携带了足够的武器弹药,区区数千蛮夷,不足为惧!”
听到应俊志这么说,邱晓也是才想起来,对于那些蛮夷而言,比起他们这些军队的人,这些移民屯垦司所组织起来的更可怕!
军队顶多就是打仗,在军事行动里击毙击伤敌人,但是这些移民们更可怕!
因为大唐帝国的移民政策,对于移民的待遇是非常的丰厚的,在蛮荒区域移民屯垦会免费分发数量众多的土地,根据移民地区的不多,少则每人五亩,十亩,多则数十。
而这一次在黑龙江的移民行动,官方定下的规矩就是,但凡愿意移民到黑龙江流域的,按照人头,一律免费发放二十亩土地。
而按照一个家庭标准五口人来计算,可以获得上百亩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在五年内都是免征农业税的,后五年是只征收半税。
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官方虽然说是免费发放,但是如何‘保护’这些官方免费发放的土地,那么就需要移民们自己努力了。
军方只负责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面对小规模的蛮夷侵袭是没有精力搭理的。
所以,基本上每一次针对蛮荒区域或者海外地区的大规模移民行动,移民之中总会成立大规模的民兵部队,然后这些民兵部队们不断的向外扩张,以‘保护’他们的土地不受蛮夷的侵袭。
基本上保护几年下来,周边地区也就没有什么蛮夷存在了,要么是跑到大唐子民还没有涉足的区域,要么是在‘侵袭’大唐子民的土地的过程中死了。
这一次来黑龙江的四千多移民,因为是第一批来的,这都是青壮,他们的家眷这个时候都还在釜山港里等候第三批的船只呢。
大唐农部移民屯垦司,这一次是打算一口气往黑龙江流域移民超过一万五千人口,户数是三千户。
按照一百户建立一个村为标准,可以在黑龙江两岸建立至少三十个村子。
这些提前来的青壮,自然都是被编入了明兵部队,所以别看海军带来的陆战队只有两千多人,但是拿枪,可用于地面作战的人数加起来却是超过六千人。
只不过在大唐的陆海军看来,民兵的战斗力羸弱,顶多也就是在后续的‘保护’土地行动里发挥作用而已,而真正的军事行动里,是不会让他们上战场的,更多的是在后头运输物资,维护补给线,然后修筑城堡之类的。
为了确保奴儿干城的后续安全,可以在土著的反击中自保,所以这些移民的青壮们下船后,第一时间就是需要修筑城池!
或者说是城堡!
他们将会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修筑一座简单的土垒棱堡,预计可以让一千五百人在城堡里生活居住,在战争的时候,可以临时容纳的人数达到五千人。
在新开发的移民区域,修筑棱堡,这也算是大唐的传统了,在南洋各岛屿,在北方草原,在西北地区,在东北的苦寒之地,在扶桑各殖民地,都是一股脑的修筑大大小小的棱堡。
棱堡的防守能力,已经是在过去的过年里得到了证明,大唐帝国自然是不会弃之不用。
如今大唐帝国对于修棱堡已经是有了走火入魔的感觉!
不仅仅是在海外领地,在边地修筑,在内陆地区也是大量的修筑棱堡!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修堡垒上了瘾的大唐()
自从大唐帝国搞出了棱堡后,并且是在海外领地以及边地里表现出来了巨大的战术防御能力后,大唐帝国就是对棱堡保持了极大的热情,几乎是在所有需求的地方开始修建棱堡。
在内陆繁华区域,又或者是战略价值极大的区域,大唐帝国就是修建大而全的棱堡。
比如说在金陵城里新修筑的皇宫,她不仅仅是一个皇宫,除开内部的宏伟建筑外,它的外部宫墙的防御体系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棱堡防御体系,因此皇宫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棱堡,只不过外表上看起来宏伟状况,让人忽略了它的军事防御性能而已。
又比如在江阴,陆军也是在这修筑了一个沿江炮台,这炮台同样也是一座棱堡。
然后是吴淞港要塞,吴淞港不仅仅是海军基地,同样也是一座庞大无比的军事要塞,中心是一座大型棱堡,而周边是六做小型的凌波,常年有至少上万名陆军以及数千名海军陆战队驻防。
再配合炮台上的上百门大口径火炮,让此地成为了江南地区的第一要塞,该炮台上的大口径火炮足以彻底封锁进入黄浦江的航道,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封锁长江入海口,之所以只能是部分封锁长江入海口,那是因为长江入海口太宽,而目前的火炮有效射程,哪怕是大口径的加农炮,有效射程其实也没有多少。
虽然说抬高仰角,可以获得更大的射程,但是最大射程在实战中没有任何的意思,必须是有效射程才能够击中敌人。
如果说最大射程的话,哪怕是目前大唐帝国的陆海两军使用最多,也是最频繁的五斤加农炮,其最大射程也能够达到三千米左右。
但这个最大射程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最大射程的情况,炮弹会飞到那里去,那真的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标准情况下,陆军方面对五斤野战炮的使用,其有效射程是规定为四百五十米,这个距离基本上是有效射程的极限了,而实战中,陆军方面在使用五斤野战炮的时候,往往是拉近到四百米左右的距离才开火。
此外还有装备数量同样众多,仅次于五斤火炮的九斤火炮,这种火炮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三千五百米,但是有效射程也不过五百五十米左右,实战使用的时候,陆军方面往往是会拉近到五百米内的距离开火。
至于海军那边的舰载加农炮,虽然使用的舰炮炮管其实和陆军的野战炮一样,但是他们的实战有效射程更近一些。
海军在实战的时候,甭管是九斤舰炮的还是十四斤以上的重型舰炮,都是会在五百米以内才开火,而实际上,想要取得比较可观的有效命中和杀伤,这个距离往往还是需要拉倒三百米以内。
在海军参谋部的那些参谋们的设想里,大唐帝国海军的作战方式,尤其是和敌军舰队决战的时候,应当是集中所有能够集中的战列舰,大型巡洋舰,然后组成一条或者多条的战列线,组成战列线的战舰成一一条线,首尾相连跟随前进。
通过机动,抢占t字头,然后用侧舷火力消灭对方,而侧舷火力的开火距离,就是在三百米左右。
虽然说海军的舰炮在实际战斗中,开火的距离会比较近,这是受到了战舰在海面上颠簸的影响,假如把舰炮搬到陆地上,有了稳定的设计平台后,命中率会有所提高,进而拉高有效射程。
但是参考陆军那边,其最大的有效射程其实也高不到那里去,在大约五百米的标准上,顶多能够提高一两百米而已,是不可能达到最大射程的。
为此,海军那边为了提高海防火炮的命中率以及有效射程,想了很多办法,不仅仅是海军,实际上帝国整个国防工业上下都是为了提高火炮的射程而努力。
并且提出了很多的方案!
有的人想要提高火炮的精度,采用更加精密的造炮工艺,来提高火炮的精度。
也有人想着通过改进瞄准方式,来提高精度。
也有人想着,干脆搞圣天子提过的线膛炮!
但是很可惜,不管是提高造炮工艺还是搞线膛炮又或者是改进瞄准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受到了基础科学的印象,对材料以及加工的工艺要求太高,目前来说,这个问题暂时是无解的。
至少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就是表示,以目前的工业技术能力而言,火炮的性能已经是差不多达到极限了,很难有所大规模的改进。
对此,军方虽然不甘心,但也只能是接受。
火炮的有效射程不足,这也就让海防火炮难以封锁比较宽阔的江面!
吴淞港炮台,并不足以彻底封锁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大唐帝国才是会在长江下游的其他地方也是陆续建设炮台,除了规模宏大的江阴炮台外。
长江两岸的松江、苏州、扬州、常州、镇江五府都是建设了众多炮台,至于金陵城就更不用说了。
包围着金陵城,有大大小小的堡垒目前有十二座,其中五座是江防炮台,另外的七座则是城防炮台,而在金陵城的对岸的江浦,还搞了个‘军营要塞’,这个军营要塞,其实一开始只是个近卫军的军营,驻扎在金陵城的长江对岸,以控卫金陵城。
后来根据这个军营不断的修筑防御工事,虽然干脆是又搞了这个大型的炮台,由此,以往的这个纯粹的军营,就是变成了一个拥有驻扎部队,江防炮台,城防要塞等功能的标准大型要塞。
大唐帝国修建众多的沿江炮台,也是一种无奈,火炮性能不够,只能是用数量来凑了,修建炮台的时候,往往是南北两岸同时修筑,利用两岸的火炮来同时封锁长江,要不然的话,只有一面的炮台,很难彻底封锁长江。
在国内的繁华地区,尤其是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运河流域修筑大量的堡垒等设施,这些算得上是以防万一,更多时候,这些堡垒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兵营,造成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军方如今是喜欢把军营堡垒化。
而在边地以及海外领地,堡垒的修筑和应用,就是显得更加的专业了。
基本上海外领地的堡垒,其实规模都不大,但是去实用性却是更强,除了军事用途外,还兼顾城市功能,同时建设成本也更低,因为很多海外领地的堡垒,都是直接征用当地的土著,随便给一口吃的就行,反正大唐帝国这么多年来,在海外修筑各类基础设施的时候,就没有过给当地的蛮夷土著发工钱的情况,甚至就连蛮夷土著们所食用的粮食,往往也是就地征收,毕竟大唐帝国总不能千里迢迢的从国内运输粮食过去不是。
大唐帝国,从来只有从海外领地运输粮食回国的,从没有从国内往海外领地大规模运输粮食的先例。
因为大唐帝国命令禁制粮食出口!
修筑堡垒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地搜集,顶多就是用一些国内运送过去的水泥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