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山沟皇帝-第1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几句话说,他们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是修了几百公里的铁路!

    有如此速度,是和大唐以倾国之力支持分不开的。

    铁路总公司几乎是不考虑任何的成本,大量的机械设备都是被运送了上来,当机械设备坏了之后,二话不说,直接用新设备,连修都是暂时不修,而是先扔一边,等后续慢慢安排人去修。

    人累了,直接从后方调体能良好的后备人员上前线修路。

    总之机械设备坏了就换,人累了就轮换。

    甚至铁路总公司那边,都还专门研发了好几种快速铺设铁路的大型设备呢。

    而军方这边也是鼎力支持,比如说直接支援伙食。

    然后还亲自动员部队帮忙修路,部队虽然不懂这些技术性的东西,但是将士们全都是青壮汉子,进行土方作业那是没的说的。

    而且还承担了爆破作业,遇到当道的山坡,军方都是懒得去挖,直接埋设大当量的炸药直接炸开。

    遇到一些峡谷、河流等需要架桥的地方,军方的舟桥部队直接上场,不用几天就能够给你架设一座钢铁桥梁出来。

    简单、粗暴、快速,这就是军方和铁路总公司在修筑西北铁路延长线的时候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修的这么快。

    而随着时间逐渐过去,中秋过了,重阳也过了。

    当毕志安率领部队,再一次结束施工任务后,他原本以为会着之前一样被调往后方,但是这一次他却是得到调令。

    继续向西,去那里?

    去哈密!

    得到这个消息后,毕志安相当的兴奋,当包工头这么多天,总算是有机会上前线打仗了。

    九月中旬,西北铁路延长线的最前端,距离哈密城已经是只有区区六十公里了,这个距离已经是已经无法阻挡大唐陆军陈兵于哈密城外了!

    虽然说这个距离还是比较远,但是西征部队也是准备充分的,早早就准备好了大量的重型四轮马车,这些四轮马车都是通过火车运输到前线的,然后承担起来最后这一段路的补给运输任务。

    毕志安带着部队行军一天后,是再一次见到了应易康。

    应易康此时也是相当高兴,甚至对毕志安等属下态度都是很不错,要知道前几个月里,应易康心态可是一直不咋地,动不动就骂人。

    应易康心情好,那自然是因为他在前天的军务会议上,据理力争,甚至不惜立下军令状,最后才是说服卢愚之给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师一个机会。

    一个去哈密城下,参与围城作战的机会。

    而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师,将会是参与围城作战的四个步兵师之一,甚至还是第十四军下属仅有一个参战的步兵师。

    甚至连第十四师都是没捞到这个机会!

    当然了,其实也不能说第十四师没有这个机会,而是他们有着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保护后勤线。

    在后方保护后勤线看似不能打仗,但是重要性其实比攻坚作战还要更强一些,因为鞑靼人的骑兵不是吃素的,被逼到了绝路上,他们要是组织大量骑兵袭击铁路工地乃至后勤补给站也不是不可能的。

    到时候免不了需要主力部队上去抵抗的。

    第十四师承担的就是这样的任务!

    但是应易康却是不管这些,他只知道,自己终于是能够上前线了。

    熬了好几个月,终于是等到机会了,所以一接到命令,他就是开始集结部队,然后朝着哈密城而去! 富品中文

    

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这城,没法守() 
哈密城外大约五公里外,一片又一片的营房让此地失去了荒漠的气息,这里,乃是西征军的前线大本营。

    此时驻防着第四步兵师、第三十一步兵师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旅,同时这里还是西征军的总司令部所在,卢愚之上将亲自坐镇。

    在大本营的左右两侧,则是另外两支部队,第二十三步兵师、第二十四步兵师,两个骑兵军分别驻防。

    大体上,西征军的四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军、一个炮兵旅的主力部队,是把哈密城的北、南、东三面给包围了起来,只留下西面。

    采取的是标准的围三厥一的战术。

    于此同时,在后方还有两个步兵师、一个武装列车团、两个独立骑兵团为主力的部队控卫着铁路线。

    西征军自从出征以来,采取稳扎稳打,不管对面鞑靼人如何动作,都是坚定的修铁路的战术。

    而这种战术今天也是带给了他们回报,他们成功的穿越了数百公里的戈壁滩、荒漠的无人区,然后顺利抵达哈密城外。

    哪怕是现在铁路线距离哈密城还有五六十公里,但是这一段距离已经是不会成为什么大问题了,为了保障后续铁路能够顺利修到哈密城下,卢愚之提前调动了主力部队屯兵于哈密城下,直接封锁了哈密城,间接掩护后方的施工队继续修筑铁路。

    十月初八,卢愚之陆军上将召集了前线各高级将领开会,不过却是没有下达什么作战命令。

    会议上,卢愚之神色轻松,言语间丝毫不见大战将起的紧张气氛,反而还有心情和属下们聊起了日常生活。

    这让应易康等人都是感觉有些乖乖的,应易康还以为今天来开会,会接受到作战命令呢,没想到卢愚之继续让各部队屯兵不动,只要鞑靼人不出来不逃跑,那么就不要管城内的鞑靼人。

    这种战术选择应易康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赞同的,但是他在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卢愚之的态度。

    会议上,卢愚之的轻松神态彷佛就像是来郊游的一样,丝毫没有紧张。

    会议结束后,应易康和第十四师的师长董钱坤一起走了出去。

    董钱坤看着应易康的神情,主动道:“放松些!”

    应易康不明所以,抬头带着疑问看向董钱坤。

    董钱坤道:“这一场西征战役,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我陆军为西征谋划多年,这一次不打个三五年,不把整个西域乃至中亚收入囊中,是不会罢休的!”

    “所以啊,这日子长着呢,你得学会调节心态!”

    董钱坤这没头没脑的话,让应易康听了后一开始还是疑惑,但是很快却是露出了尴尬的笑容:“董兄教训的是,是小弟我心态没稳住!”

    听到这话,董钱坤笑了笑:“这就好!”

    董钱坤是在会议上看见应易康神态严肃,都是过来人的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应易康为何会如此,不外乎就是觉得大战将至而已。

    但实际上,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是要不得的。

    尤其是对一个高级将领而言更是要不得,因为这种高度紧张很容易传递给下属,最后造成全军的紧张心态。

    而弓弦绷得太紧,短时间内是好事,但是长时间下来却不是什么好事了。

    所以会议结束了,也就顺口指点了应易康几句,而这应易康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悟,没有傻乎乎的问为什么为什么。

    这让董钱坤高看了应易康一眼,这个人虽然年轻,但是醒悟是真的不差,不仅仅是在指挥部队方面,而且心态方面也是如此,一点就透。

    他可是知道,应易康还是第一次充当师长一职呢,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应易康任职第三十一步兵师师长,基本上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

    这一点是很难得的,第一次担任师长重任,就是跑到前线作战,哪怕之前都是在后方担任辅助任务,但是想要把一个师指挥的妥妥堂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个人的军事天赋相当出色。

    这样的人,还是有必要结交一二的,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这个人就是爬到自己的前头去了。

    如今但凡是个陆军将领,都是知道应易康深受陆军众多大佬的看重,甚至是圣天子的看重。

    应易康不仅仅是年轻一代将领的领军人物,更是那些陆军大佬们的接班人。

    这从应易康的履历就是能够看的出来,从武学堂毕业后,其每一个职务都不是普通职务,去过海外作战,在西北前线领过兵,而且在枢密院里也是辗转多个职务,从作战部到参谋部,甚至都一度兼任国后勤部、军械部、炮兵总监以及骑兵总监等机构的职务。

    正常军官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经历这么多的权重职务啊,而且还是兼职……

    这些说白了都是为了培养他,甚至这一场西征战役里的第三十一步兵师的师长职务,严格上说起来都是他的过渡职务。

    在大唐陆军的历史上,还没过几个人有他这样的待遇呢。

    应易康此时也是回过神来,知道了自己最近几天的心态有些不妥当,这平复了后,继续和董钱坤交谈起来,不过说的却不是什么军务了,而是一些琐事。

    交谈之中,得知董钱坤也是喜欢字画,还写的一手好字后,应易康也是颇为高兴,因为他自己对书法也是相当感兴趣,而且他的书法还相当不错。

    应易康的书法,一直都是很不错,不仅仅是书法,其实琴棋书画他都有所涉猎,而且都不错,诗词文章也是一流水准的。

    其实大唐的将领军官们,基本都是擅长诗词文章琴棋书画,文武双全的。

    因为武学堂招生的时候,都是从各个预科学校、皇家青年军校招生的,而能够上这些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程的水准都是相当可观的。

    基本上,能够考入武学堂或者海学堂的学生,转身去考国子监、金陵大学这两所顶尖大学,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基本上大唐里最顶尖的年轻学士,基本上就流向了四所学校:陆军武学堂、海军海学堂、国子监大学、金陵大臣。

    当年应易康如果不是报考了武学堂的话,那么妥妥也是能够考入国子监并名列前茅,后续从政的话估计这会也能够混得不错。

    双方交流了一番书法后,应易康亲自送董钱坤返回营地,董钱坤是从五十多公里外的铁路工地上赶过来开会的,这会议结束了自然是要回去的。

    送走了董钱坤后,应易康也是回到了第三十一步兵师的师部,然后是传递了卢愚之的指示。

    什么指示!

    吃好睡好!

    本来还有监控敌军之类的,不过那都是侦骑部队的事,和应易康这些步兵将领们没啥关系。

    这些步兵们如今能够做的就是吃好睡好,然后坐等攻城战开始,又或者是鞑靼人自己杀出来。

    但是鞑靼人会杀出来吗?

    答案是唯一的:不会!

    乌力罕早就看清楚了双方的实力差距,城外的唐军大几万呢,而自己的部队不过三四万人,这守城作战的话还勉强可为,但是要主动出击,那就是找死。

    但是哪怕是守城作战,乌力罕其实也是不准备守的!

    因为根本就不可能守住!

    大唐人的铁路已经是修到了哈密城下,有了这条铁路,大唐人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把重炮以及炮弹运输上来,然后炮轰哈密城。

    过往的众多攻城战里,都已经是证明了,所谓的坚城在重炮面前,不堪一击。

    鞑靼人之前攻打中亚一大票国家以及进军欧洲的时候,破城无数。

    那都是怎么攻破的?

    自然不是靠着骑兵骑着马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