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亡之后无华夏-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道:“先生这一次是满载而归,防止回程的路上有不开眼的来捋虎须,现已经装备在先生船上的火炮权当在下的一点心意,望先生笑纳。”
黄胜知道自己火炮的产量不高,现在自己还有许多战船没有火炮呢,他正在动坏脑筋想把李国柱的这些火炮来个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呢。
李国柱家毕竟是已经传了两代的大海商,当然也是大海寇。他们的武器还真的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这些炮都是清一色铜芯铁炮,黄胜真的眼馋。
正瞌睡着呢,人家送枕头来了。黄胜也不矫情高高兴兴道:“李先生好意,我当然却之不恭。咱们以后不分彼此,如果谁敢来对先生不利,大明操江提督水师肯定会助先生一臂之力。而且我准备在一两年内去南海看看那些荷兰人、佛郎机人、英格兰人,他们究竟有多厉害,到时候不知道先生敢不敢与我同行呀?”
李国柱已经不管不顾了,他忽然跪在黄胜面前道:“先生如果去南海,我李国柱一定追随,只是那南海有个海盗已经成了气候,恐怕先生要先把他拿下才可以在南海畅通无阻呀!”
黄胜当然知道李国柱和郑一官的恩恩怨怨。他提起自己准备去南海就是挠李国柱痒痒肉呢。黄胜看到李国柱上钩,指着自己的船队对他道:“我会带几十条战船去南海,我的目标就是在大明朝的海域,只有我可以横行霸道。来往船只都必须服从我的规矩,哪个敢违逆,我就让他永远消失,不管是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海洋的规则就是强者生存。”
李国柱听了黄胜的豪言壮语心情有些激动,他道:“先生万万不可大意,南海郑一官不是省油的灯,他骗取了我家大半家当,又和几个大海盗结拜已经今非昔比了。”
黄胜笑道:“难道李先生两代的经营在南海就没有代理人?郑一官上位不正,又发展太快,如果顺风顺水和他的狐朋狗友一起发财还好说。他如果被谁来一下很的,那些土鸡瓦狗立刻会分崩离析。所以我就准备做给他致命一击的人。李先生敢去吗?”
黄胜太缺银子了,他就想在海贸里获得利润呢!李国柱已经是自己的合伙人了,郑一官现在还不认识。所以黄胜毫不犹豫选择了拉拢李国柱打击郑一官。黄胜可不管他是不是郑成功的爹,况且这小子也不怎么样,越老越胆小,投降建奴时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李国柱最窝心的一件事就是郑一官的欺骗和背叛了,能够把郑一官收拾了,他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多少银子、损失了多少战船、牺牲了多少手下了。可是人家郑一官混得风生水起,而自己却步履艰难。他本来以为这辈子复仇无望,还要时时刻刻防备着郑一官杀过来要自己命。
现在形势有了转机,他无论如何也要抓住这个机会。李国柱道:“我家在南海有合伙人,他对郑一官也是恨之入骨,而且他对郑一官的窝点了如指掌,到时候我会和他联络,一定会给郑一官颜色看看。”
黄胜道:“那位南海的朋友是不是许心素?我倒是有耳闻呢!”黄胜一言出口,李国柱吃了一惊。
黄胜看李国柱还跪着笑了笑道:“李先生起来。郑一官,区区一个海寇而已,如何能够与操江提督抗衡?我既然想做海上第一商,如何不把功课做足?南海的诸多海寇我当然要知根知底了。明年我就来与你汇合,咱们一起去掏了他的老窝!”
黄胜已经铁了心要争取垄断海洋贸易了,大明朝既然有了自己,就不需要郑成功了,况且他一直到死也没有能够成功呢。郑成功的活儿自己提前十年给他干了。
李国柱这时候已经汗流浃背,也不知道他是热得还是激动得,他站起身来道:“先生还是小心些,南海的海寇实力不容小觑,咱们还要从长计议。”
黄胜道:“我准备给你活动个操江提督水师把总的官职,品级不会很高,给个从五品武官应该没问题。咱们去南海就是为国杀贼,所以大明朝的军队都是我们的后援。难道以一国之力还奈何不了区区几股海寇?”
黄胜太坏了,他对把自己提升到国家战略一点压力都没有。李国柱又不知底细,他已经相信了黄胜的实力。他把许心素的来龙去脉都和黄胜交了底,还表示自己愿意成为大明朝的武官,以后还请先生多多栽培。
看来黄胜在倭国征夷大将军那里的一番作为对李国柱影响深远呀!没有哪个华侨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强大,黄胜这一次的火炮谈判真是太成功了。
黄胜的船队返航又超过了计划的时间了。虽然黄胜心急如焚,恨不能有飞机可以坐。但是船队满载就是快不起来。这一次黄胜四十万两银子本钱的货物,成功的跑了一趟海贸也不过回笼了五十万两银子。当然利润不止这么多,但是黄胜的铜是留着自己用的,根本舍不得拿来卖。船队装了有六百万斤铜锭,买价就花了三十七万五千两白银。除了铜锭还有铅、硫磺、硝和许多日本的特产。
黄胜还没有回到南直隶,但是南直隶已经沸腾了。为什么?因为现在已经是天启六年十月份了,大明朝已经获得奴酋努尔哈赤毙命的情报了。
大家都奔走相告,他们再次被这位先生震撼到了。南京的官场也不是吃素的,大人们纷纷上书给学生军以及上次辽海大捷的有关人员请功。
当然功不可没的就是黄胜、王遥和黄奕了。紫禁城的天启皇帝也从王恭厂大爆炸的恐惧中恢复过来了,他又在朝会上听那些文武百官的争吵。【器器同时在线、,爱好者的。看zuopingshuji!
第一百六十三章:提醒毛文龙()
天启皇帝朱由校心里还是认定奴酋是被黄胜三兄弟炮火所伤导致八月份毙命的。可是许多大人认为言过其实,黄胜三兄弟只是碰巧罢了,他们都认为朝廷不可以封赏太过。免得又出现什么跋扈将军。
这一次九千岁已经对黄胜有看法了。他认为黄胜小小年纪不识抬举,竟然敢公开说违逆自己的言论。要不是黄胜有天大的战功,魏忠贤就可能下杀手了。只是众目睽睽之下,黄胜三兄弟又远在两千里之外,一时半会儿还无法找到置黄胜兄弟于死地的法子。
所以魏忠贤发动阉党干将坚决反对给辽海大捷的人再次加官进爵。他们一口咬定奴酋毙命是巧合,学生军炮火击中奴酋是莫须有。
以东林党和浙党楚党为首的大人们都纷纷反对,他们认为学生军击毙奴酋是证据确凿,应该厚加封赏。一时间众说纷纭吵吵闹闹,天启皇帝昏昏欲睡,最后决定回去做自己的木工活儿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拖着,也不认定击杀奴酋的功劳,也不否定击杀奴酋的事实。大明朝从皇帝到大臣都是尸位素餐,国事就这么拖着。
反而一个老太监越俎代庖处理国事,但是下面的各级官员大多数阳奉阴违,到处掣肘,国事日渐糜烂。黄胜的父亲赶上了北直隶的秋闱,他忍受了几天的考场虐待终于得偿所愿了。
黄逸洲时来运转了,考题竟然真的是黄胜给父亲预先埋伏的,高第老大人这几十年在大明朝朝廷真没白混。他在四月份进京师述职时分别和几位门生故吏暗示了题目,这些官员就心知肚明了,而且高大人以这一次的救援宁远的战功,可能会入阁。这些和高大人同呼吸共命运的门生故吏当然会鼎力相助!
果然就有两人被安排到北直隶考场做主考,所以一切都水到渠成了。然后黄逸洲和高第两个学霸合作的八股文被大家一致公认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不但被高第暗示的两位主考推为第一名,而且获得了另外几位主考的一致推举。所以北直隶的解元公横空出世了。
黄逸洲已经有了从六品的官职,这一次又高中桂榜头名。永平府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黄逸洲同志每天都应接不暇。文会一个接着一个。黄逸洲不知道对了多少对联,写了多少诗篇。有许多不服气来考校的士子们都无话可说了。人家黄逸洲真的是实打实的读书人,真的才高八斗,得中解元看来也不是侥幸。
这就是黄胜聪明的地方了,黄胜明明知道题目,自己和黄奕、王遥完全可以来作弊混一个举人身份。但还是不留下后遗症,果断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黄胜知道自己三人的古文水平,要是这一科北直隶秋闱取了父亲和自己兄弟三人影响太大。肯定会有酸儒不服气,他们会结伴来打擂台。他们如果来和自己这些新科举人比文采斗歌赋,到时候父亲肯定没问题。自己和黄奕、王遥肯定会露馅。
大明朝的士子可不是黄胜现在的力量就能够搞定的。如果搞得众说纷纭,朝廷来复查或者重新考试。那么黄胜的埋伏就会鸡飞蛋打,搞不好还会大白于天下。
最后被朝廷治罪都大有可能,还会把高第和他的死党都坑了。小心驶得万年船,舍得舍得,黄胜是睿智的。所以这一科只操纵父亲黄逸洲上位。
高第也在观察北直隶科举的动向,他的心一直悬着呢,直到尘埃落定他才松了一口气。三位小先生一个人都没有来参加秋闱,果然如黄胜小先生之言,他只是一番孝心给自己的父亲园科举梦。看来这位小先生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唾手可得的功名都舍得放弃,以后要和他多多亲近。
高大人立刻给自己的儿子写信他们想方设法给黄逸洲方便,关照他们以后要和黄家交好。人老了总是想着为自己的子孙留下后路,这是人之常情。
王遥运去抚宁的粮食也很快销售一空,他还特地去了东江镇,以公道的价格收购东江镇的物资。以优惠价卖给他们粮食。返航时还带了一些人口回扬州屯田。东江镇生活压力太大,有许多不愿意做奴隶的汉人从辽东各地逃来这里。粮食就成了毛文龙面临的最大问题。
毛文龙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名将,也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儒将。操江提督麾下学生军辽海大捷,他已经如雷贯耳了。现在得知三位军师中的一人竟然来到了皮岛,他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和南直隶操江提督接洽的好机会。
他在自己的官邸宴请了王遥和郑九等等几个学生军军官。王遥是个老实人,他十分同情毛文龙的遭遇,在酒宴上多次提醒他以后不管到哪里,接见多么可以信赖的人,身边都要有不少于一个千总的家丁。毛文龙此时独霸一方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哪里认真听进去了。
况且传说中辽海大捷的军师原来是个娃娃,毛文龙还算有分寸没有因为王遥的稚嫩来怠慢他呢。但是心里有些觉得这几个传得沸沸扬扬的小先生恐怕言过其实。
还好这位小先生是个人物,肯花高价买自己军队搞来的高丽参、熊掌、貂皮、东珠等等奢侈品,还肯低价卖给自己急需的粮食,还答应多带些辽东逃难来这里的老百姓去南直隶。
毛文龙认为,和这个小先生交朋友蛮不错的。只是他好像有些胆小,不像一个打死过建奴巴雅喇的好汉。他不仅自己胆小,还劝我毛文龙也要步步为营,到那儿都要一千人马保护,有些可笑!
想当年我毛文龙率二百二十余人夜袭镇江,擒镇江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时怕过谁来。
可惜了王遥的一片苦心,他不辞劳苦亲赴东江镇就是想能够提醒毛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