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亡之后无华夏-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呢,方圆几里没有人不说好一朵鲜花可惜被牛啃了。

    王遥家已经盖了三进瓦屋,现在家里不差钱。现在当家的是王遥娘许氏,收到王遥给家里的银子就哭了,说自己不会用这些银子,赶明儿给王遥说上一门好亲事。问王遥年底能不能回去,好去相亲。黄奕当时就乐了,以前因为是自由恋爱,王遥没有相过亲,在家里提起此事老是抱怨,王遥现在的家里都盼着回去给他相亲呢。

    黄奕,黄胜都来劝王遥早点回家,快快回家,一定要好好相亲,多多相亲,把上一世的遗憾补回来。气得王遥直翻白眼。黄奕家因为两个儿子随黄胜出门,女人们又天天有忙不完的活计,黄来运也不好意思闲着,花了些银子打点,现在泰州府衙门谋了个书吏的差事,银子到没有多少,但是体面。黄奕娘孙氏看到自己两个儿子带回这么多银子高兴坏了,还请了几桌酒。黄信娘拿到大妇孙氏给的一百两,高兴得在菩萨面前跪了一夜。

    孟楼红八卦了个把时辰,最后才从怀里取出一沓书信来,被三人狠狠白了几眼。家里人都写信了,特别是王遥娘许氏,字还不难看。看来在自己老家消灭文盲指日可待呀!孟楼红还拿出五千两银票,说是夫人已经知道魏国公很赏识黄胜了,希望黄胜用这些银子在南京能够找机会扬名,这时代名气越大越好。也是,在没有科举之前所谓的举孝廉,不就是吹牛吹出来的么。

    黄胜关照孟楼红告诉自己母亲,现在自己陪魏国公家徐小公爷来扬州办了几家琉璃厂,可能年底才去南京,到时候魏国公还会给包猛子他们一个官身,虽然是武官,那些老百姓也得口称大人了。家里千万不要,还要多多接纳学生,越多越好。自己现在已经纳妾了,争取过年回家带给娘看看,并且在家里圆房亲戚们都来热闹一下。

    孟楼红去了,王遥对黄胜道:“你如果回去过年,那么我留在扬州吧,这里现在生意做得这么大,我不放心。”黄胜知道王遥心里怎么想的,在老家他只是一个相当于黄胜书童的身份,如果带蕊儿回家,自己没有面子,不带着蕊儿又有些舍不得,在他心里蕊儿比他的这一世的父母、兄弟、姐妹亲近多了。况且他们家人到时候肯定会缠着他去相亲,凭王网扣家条件能够说上亲的人家,他们的档次,用脚趾头也想得出。

    黄奕也是心知肚明,他过来拍了拍王遥的肩膀道:“不得个功名决不回家,王遥我你!放心我也不回去,就在扬州陪你过年,到时候让黄胜带话,告诉家里人,我们兄弟不得功名誓不回乡。”

    黄胜看着这两人其实是怕回家面对这一世的亲人,因为他们实在很尴尬,找理由都找得这么冠冕堂皇,黄胜服了。黄胜很想过年回家看看,他和他们不一样,对这一世的母亲、父亲以及家里的亲人都有深深的感情。

    前几天柳媚娘的几个师姐收到她的来信兴冲冲的从南京赶来了,有三人决定留下教书,她们分别是谢媚梅、周媚焉、许媚琴。三人都和陆丽韵她们年纪相仿,由于早年都吃过许久青楼的防止怀孕的药物都没有孩子,而且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有孩子了。她们对能够教这么多的孩子读书很感兴趣。她们的语文水平黄胜不知道在大明朝如何,反正觉得自己肯定比不上她们。

    黄胜也不亏待她们,的老师都是管吃住,每月月钱三两银子,连朵儿、柔儿也不例外。这时候在大明朝一个胥吏也没有这么高的月钱,一般开馆教书的先生年奉不过二十两上下,当然这些先生会收到一些学生的孝敬,比如逢年过节几条鱼,几斤肉之类的。

    现在学生还不多,有了三位新人的加入,立刻感到教学任务轻松了许多,黄胜叫来方丽莉、陆丽韵两人,要求她们明天随孟楼红去老家,给家里的学生和工人们好好补习文化课,还要配合包猛子招募学生军。两人一听就不乐意了,把嘴噘得老高。看着两个大女人耍性子,黄奕、王遥都笑着跑开了。说去看刚刚试制出来的牛筋轮胎,王遥还抱怨太贵,四条轮胎都超过一头牛价了。

    屋里只有黄胜和陆丽韵、方丽莉三人了,黄胜把她们叫到面前,拉着她们的柔荑一番甜言蜜语,又讲了一番大道理,还保证自己过年回去和她们相聚,年后一起回来。两个女人才红着脸答应了,说不是她们怕苦,只是怕先生抛下她们,只要有先生在,哪怕去辽东她们都愿意跟着。黄胜很感动把两个才女一边一个搂在怀里,她们两人也不挣扎静静的感受着黄胜的体温良久。

    黄胜知道包猛子肯定会好好操练学生们,但是自己母亲那么善良,一副柔弱的样子,学生们如果不认真学习她肯定下不了很手管教。这半年下来,老家的学生们的识字水平肯定比现在自己在扬州亲自教的学生差了一大截。黄胜嘱咐靠在自己怀里的两个女人,要她们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们绝不能手软,还让她们在扬州的学生们中间挑选六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同行,一来护卫她们的安全,二来在老家的学生里掺掺沙子。

    黄胜还告诉她们,这些学生是否忠诚,是否有才能,是否勇猛以后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性命,如果上了战场这些学生军一哄而散,那么自己就必死无疑了。这些话把陆丽韵二女吓得不轻,她们眼泪汪汪的表示,以后一定把学生们教育成先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智勇双全的猛士。

    第二天陆丽韵、方丽莉带着六个全副武装的学生随孟楼红的货船顺流而下去老家姜堰了,二女认为自己责任重大,很慎重的承诺,三个月内一定把老家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到现在扬州学生的水平。

    该安排的都安排了,该准备的都在准备,现在只有了,新的学生到位,南京的武官任命下来,也自己的学生军练成。黄胜三人每天都忙忙碌碌,特别是黄奕、王遥,黄奕每天都在铁厂和梅展他们那些学习工业的学生们分析现在铁厂炼出的类似于宝庆大条钢的钢铁,选出认为适合加工火枪枪管的,再进行锻打增加钢材的密度,以前铁厂靠在运河边就有打铁的几个小水锤,平时一些镰刀,犁头之类的小东西,铁匠手艺倒是杠杠的,毕竟是扬州首屈一指的郑家,他们财大气粗,扬州的好铁匠怎么还不尽量网罗。

    现在白白便宜了黄家,黄奕立刻加高了分水坝的高度和长度,用来提高水量增加流速,亲自设计了几个大概有两千斤的水锤,这么大的水锤能够成功,得益于现在生产的高质量的钢材和黄奕先进的铸钢技术。黄家现在炼成的钢铁一两也舍不得卖,都堆放在货场,铁厂闲人免进,学生军每天四班倒来值守。黄奕提高了工匠们的待遇,现在一个熟练工可以拿到一两五钱银子,还不包括奖金和福利,每天铁厂还管饭,每天都不会少于四两肉。

    但是要求也很高,工匠必须全家都在家属区安家,有客人来访必须由学生军去看过并且登记,工匠对铁厂里的活计不得和人谈论,如果违反且屡教不改,全家扔进大运河喂王八,还告诉大家只要认真在黄家干,以后干不动重体力活了,黄家会给他们轻松些的活计,反正意思就是,黄家只有招进匠人,不会辞退匠人,如果又匠人要跳槽,建议他直接跳大运河。

    黄奕还派了几个学生和梅展一起去浙江余姚河姆渡去采购‘莹石’。这东西可以增加钢液流动性也能去硫、磷等杂质。有了‘莹石’黄家生产的钢材可能就是目前世界上质量最稳定的,强度最可控的了。他们已经随郑家的商队去了浙江,现在已经快要有半个月了,估计很快就会回来了。柔儿、朵儿看到梅展被重用心里都很欢喜,也希望梅展有机会行千里路,这样胜读万卷书嘛!

    黄胜很满意,黄奕这小子进步很大,其实核心技术那些工匠不甚了了,黄奕还是认真提防,一点都不敢大意,这毕竟是以后争霸天下的杀器,也是自己以后强军的保障,当然要步步为营处处设防喽!!,!!

第七十三章:把文明打出来() 
黄奕告诉黄胜,大运河水量充沛,自己可以利用水力来制造水锤,人力锤打才有多少力量?一个两三千斤也就是接近后世一吨到一吨半的水锤,达到的效果,可不是人力叠加可以达到的,现在经过反复锻打钢材的质量以经有了一个飞跃,只是产量太低。

    现在每一根钢材都经过学生们亲自钻孔、研磨、试验都基本能够鉴定材质,这其实要归功于铁厂里的一些老工匠,他们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只是不会写字,黄奕给予重奖,梅展他们几个人对付一个老工匠,很快就把他们肚子里的经验和技术变成了一本小册子,学生们人手一本,个个视如珍宝,当然这东西是绝密材料,黄奕要求他们人在小册子在,人死了,也必须在死之前把这个小册子毁了。

    黄胜三人看着场地上整齐堆放的钢材喜不自胜,每一根钢材都在棚子里,雨淋不到,每一根钢材都垫高了,水淹不到,每一根钢材都有标识和材质说明还有说明人的签名。也就表明黄奕和他的学生们,对每一根出厂钢材产品的质量负责。黄奕一直要求自己的学生学习后世德国人的严谨和认真,有一个小故事说,某工厂规定:拧螺丝拧四圈回办圈,德国人都严格执行了,但是中国人都拧了三圈半。

    中国人太聪明了,只是聪明得过了头,最后聪明得打败了自己。黄胜三人来自后世知道惨烈的历史教训,所以自己从生产‘神线衣’开始就很注重产品质量,另缺勿烂,对自己的工人都是鼓励出精品,现在琉璃厂的琉璃产品已经是大明朝一绝,货场现在根本看不到货,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三月,如果现在有人要为魏忠贤修生祠,恐怕还得找关系托人情才能够买到黄家‘明’牌琉璃。

    王遥也告诉黄胜,由于不差钱,当然仅仅是目前,家属区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也是因为流民太多,黄家雇佣,既帮了扬州知府又自己得到了廉价劳动力。所以工程进展神速,黄家修建的全都是砖瓦房,工匠们可以租住,也可以一次性买断,还可以分期付款。

    在这次的房地产开发上,王遥采取的是以服务工匠为目的,以改善工匠住房条件为准绳的方针政策,基本不挣钱,都是成本价发售,但是也只有自己的工匠可以拥有。由于大规模建造,又采用了科学的,优良的设计,房子是质优价廉,如果工匠要自己建住房反而要比买现成的贵出不止三成。

    没有人是瞎子,这么好的事情谁不积极,所以工匠们趋之若鹜,手头没有现银都想方设法先把房子占下来,租金又不贵,现在自己的月钱足够,等攒够了王先生说的三成首付,以后再慢慢还,这么好的瓦房就是自己的了,许多工匠梦里都会笑醒,每次醒来看看自己的大瓦房都感到不真实,狠狠掐自己大腿一把,感觉到了疼痛才在床上裂开嘴傻笑。

    家属区是全封闭式,有大门和门岗,还有值更人员,另外还有学生军巡逻,几乎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这也符合现在大明朝的习惯,黄胜找张弛知会了一下江都县令,很快刘兴东就成这里的里长,还有十个甲长也是黄家工厂里的小头目,现在这里已经有了几百户居民,近三千人。

    黄胜还组建了一支近两百手持长矛的工人纠察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