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6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避免“误导”更多的人不是吗?

    说白了,我就一个写科幻的,顶多是基于一些现有的研究成果,以我个人的理解进行艺术加工,这一点我在上架感言里就写过了。

    同样的道理,不管我从哪篇论文上“抄”来的技术路线去实现这个锂空气电池,你指望它在现实里同样奏效,这其实本身就挺好笑的。

    这以后我要是写到什么太空电梯,或者类似更夸张的东西,那还得了?地球上没一个人在搞这个方向啊,但有些东西我甚至在小说开头的第一章就铺垫过了。

    说白了,科幻的意义本不是传播知识也不是解决问题,那是科普和科学家干的事。

    科幻能够对这个社会所提供的最大贡献,那就是在让大多数人感到心情愉悦的同时,也让那么一小部分人对科学产生兴趣,甚至是最终走上这条“虽然布满荆棘,但其实也还算有趣”的道路。

    我们的社会实在是太需要这样的勇士了。

    很遗憾我没有搞科研的本事,只能看大佬们的文章,听别的大佬吹牛逼。

    但如果未来的哪一天,某位看过我拙作的读者,许多年后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学者,那我可以很负责的在这里说,我可以拿这事儿吹一辈子。

    但如果您学了那么多东西,只是为了杠一下某本科幻小说里的科幻能不能实现……

    相比起无奈,其实我更心疼您的导师,大概是白教了。

    废话了那么多,顺便解释下爆发的问题。

    这几天章节都有人工审核,还容易出BUG,爆发虽然也可以爆发,但本章说有人反映老是被吞,等这阵风吹过去再爆发比较好~

    六月一号,我肯定爆发!

    同时也希望到时候,各位大佬们,看在我这个月连着爆发了这么多次的份上,能给我留张保底的月票。月票榜的排名越高,咱也有爆发的动力啊*/ω\*

    

第962章 总算是派上用场了!() 
全都……

    换成碳?

    杨旭愣住了。

    钱忠明和刘波也愣了下。

    整个实验室里所有的研究员都愣愣地看着陆舟,显然没有从他的那句话中反应过来。

    就这样,这诡异的寂静持续了足足十秒钟那么长,才被最先回过神来的杨旭给打破了。

    “全换成……碳材料?”

    笑着摇了摇头,杨旭摆了下手说道,“不可能的,我们已经试过了,甚至于在最开始我们使用的就是结构上更加灵活的碳基材料,但是后来发现碳的化学性质相比起硅来说还是没那么稳定,所以才改成了硅基多孔材料这条技术路线。”

    说到这里,他自嘲地调侃了一句。

    “毕竟,我们要做的是锂空气电池,不是锂空气炸弹。”

    然而,实验室里并没有人笑,包括他自己。

    所有人的情绪都很低落。

    毕竟这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两年来的心血都泡汤了。

    “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对方法……”说着,陆舟四处看了一眼,“有黑板吗?”

    杨旭愣了下:“白板有……就在你背后,你要干什么?”

    陆舟也不解释,只是淡淡笑着说道。

    “白板也行。”

    说罢,他转身走到了那张靠墙放着的白板前,拿起挂在旁边的记号笔思索了那么几秒,然后便在白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起来。

    【乙丙共聚物、3,4…聚异戊二烯、聚砜交联嵌段共聚物CBGC及其化学修饰物CBGC…M……】

    看着一行行出现在白板上的有机物名称,站在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都是一头雾水,不太明白他到底想干什么。

    有点儿摸不着头脑,靠近了钱忠明的旁边,刘波小声问了句。

    “陆院士他……在写什么?”

    “好像有点眼熟……”钱师兄显然也没搞明白,但还不至于一头雾水,盯着白板皱眉思忖了许久,自言自语地念叨着,“难道是改性PDMS聚合物的配方?但又不太一样……”

    改性PDMS聚合物的配方没有这么长,况且改进后的版本只是两种化合物以化学镶嵌地形式结合在一起而已。

    而就目前来看,陆舟写在白板上的有机物名称,已经超过五个了……

    距离陆舟最近的杨旭,同样也没看明白,和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学霸们一样是盯着白板上的那一长串有机物名称傻眼。

    明明每一样有机物他都认得。

    甚至在这间实验室里就有。

    但被陆舟这么写在了白板上,他就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要干什么了。

    眼看着陆舟手中的笔停下,杨旭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

    “这是……”

    “将这些有机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膜,”将记号笔随手丢在了桌子上,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记得尽量用冷压延成膜法。”

    喉结上下动了动,盯着白板上的那一长串的有机物名称,杨旭眼中写满了不敢相信的神色。

    他并不是怀疑陆院士的科研能力。

    只是……

    眼前的这一切已经有些颠覆了他对于计算材料学,乃至材料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这,这太夸张了,这么多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能混合出什么东西?何况你准备怎么控制各组分的分散度?又怎么确保不同组分之间能够维持稳定?”

    这其中既有物理混合,又有化学镶嵌,整个体系的复杂程度恐怕得达到了混沌系统的级别!

    说白了……

    这混合物配方你是怎么得出来?

    又是怎么算出的各组分配比?

    不只是配比,只怕不同成分的混合顺序、混合的姿势不同,诞生的产物都可能是两个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东西。

    一连珠炮似的将自己的问题全部抖了出来,看着一脸从容笑意的陆舟,杨旭深呼吸了一口气。

    “我不是不相信您,我只是……这样吧,一会儿我让人模拟下好了。”

    “不用了,我已经准备好了。”陆舟指了指桌上的U盘,继续说道,“模型就在里面,编写的软件就是咱们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内部工作软件,你应该会用。”

    迟疑地看了眼桌上的U盘,虽然有些不敢相信陆舟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量,但他还是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我试试。”

    说罢,杨旭走上前去拾起了U盘,将它插在了电脑上,然后握着鼠标在屏幕上点开了文件夹,运行了整个模型。

    实验室里的所有研究员都围上了前来,站在电脑屏幕前紧张地等待着计算的结果。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便是陆舟。早在来这里之前他就已经用量子计算机模拟过了许多次,因此这里也只有他的脸上,满是轻松的表情。

    看了陆舟一眼,杨旭犹豫了片刻,开口问道。

    “我可以问您一件事情吗?”

    陆舟:“什么事情?”

    杨旭:“……这个模型,是您昨天解决的?”

    陆舟:“算是吧。”

    虽然熬了一宿没睡就是。

    像是看鬼一样地盯着陆舟,就在杨旭想发表下对这件事的看法的时候,高速运转的机箱呜呜的声音忽然放慢了下来。

    模拟结果已经出来了!

    所有人都凑上了前去。

    当看到屏幕中呈现的结果的一瞬间,围在电脑前的研究员们,不约而同地愣在了那里。

    根据模拟计算得出的结果,当施加在这种碳基薄膜一侧的表面气压达到标记点A时,氧分子开始从一侧向着另一侧移动。

    而当这一模拟过程进行了24h之后,气体交换室内的氧气纯度高达98%!而当模拟时间推进到了72h之后,这个数字只在0。1%的区间内小幅度的浮动,并没有发生明显降低的情况!

    单从这一点来看,这种碳基混合材料在分子筛选的优越性上,已经完全爆掉了先前的那个“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

    至于他们所担心的关于碳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问题,也根本没有出现。说白了这种类似于改性PDMS薄膜的聚合物材料,本身就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并不像他们原先预计中的那样娇贵……

    盯着屏幕上的结果,杨旭的眼中写满了不敢相信与狂喜的神色。

    不过很快,他脸上的表情又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似的,迅速冷静了下来。

    “你是正确的。”

    “这种混合物薄膜确实比起我们先前研发的那个多孔硅基材料要管用,尤其是在对氧分子的筛选上。”

    “但现在问题仍然在于这里,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无法完全保证进入气体交换室内的气体全都是氧气——”

    最后那话刚刚说到一半,便被陆舟打断了。

    “谁说我们一定得保证,进入气体交换室内的气体一定得是100%的纯氧?”

    看着杨旭满脸错愕的表情,陆舟笑了笑,轻轻晃了晃指间夹着的,不知道从哪里掏出来的小试管,用带这些怀念的语气说道。

    “这玩意儿是我以前在普林斯顿的时候就做出的。”

    “过了这么多年,总算是有机会派上用场了。”

    

第963章 氧气的搬运工() 
在制约锂硫电池技术的诸多技术难题中,最难搞定的可能便要数穿梭效应了。

    所谓穿梭效应便是指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产生的多硫化物Li2Sx中间体,会溶解到电解液中,并穿过隔膜向负极扩散,最终与负极的金属锂直接接触。

    当初为了抢先攻克锂硫电池技术,抢在埃克森美孚的前面完成专利布局,算是肩负着华国新能源产业未来的陆舟,在这个项目上和锂电池领域的大牛斯坦利教授展开了一场隔空较量。

    而当时的斯坦利教授,在埃克森美孚的支持下,也是用了一个极其不光彩的手段,收买了他名下的萨罗特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偷走了他交给萨罗特教授去研究的笼状碳分子模型。

    不过也多亏了这一出乌龙。

    斯坦利教授不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是歪打正着地替陆舟完成了【解析改性PDMS薄膜下方的碳纳米小球】的系统任务,帮他将材料学等级升到了LV4,也间接帮助他冲击了一波诺奖级成果的研究瓶颈……

    说来惭愧,这么多年了,陆舟一个感谢的电话都没有给这位慷慨的老教授打过,还挺过意不去的。

    而此时此刻捏在他手中的那支试管里装着的黑色粉末,正是斯坦利教授研究出来的笼状碳分子,也就是那个残骸一号上发现的那些碳纳米小球。

    杨旭:“这是……”

    “一种用来搬运氧分子的笼状碳分子,虽然我更愿意称它为碳纳米小球。”

    将试管交到了杨旭的手中,陆舟继续说道,“别忘了除了气体交换室与外界的隔膜之外,我们的锂负极材料上还有一层改性PDMS薄膜,将这玩意儿在改性PDMS薄膜成膜时混合进去,当薄膜两侧氧分子浓度差达到一定值时,它们就像小蜜蜂一样将氧分子从一侧向另一侧搬运。”

    简而言之,就是给氧氮分离系统加两道保险,第一道保险是氧分子选择性通过膜,也就是陆舟罗列在白板上的那些有机物的混合物,作用是给气体交换室制造一个氧气含量高达98%的相对纯氧环境!

    至于第二道保险,就是锂负极材料本身上的改性PDMS薄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