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鬼斧·神工-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梦双鬼一间,自己则与冷青云一间,智和因是僧人,故而让他单独住了一间。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136 二女争风() 
房间分配已毕,店伙计便引着众人上楼,各自回房稍事休息。穆少言边走边向店伙计打听道:“敢问小二哥,此处可是叫做卧龙镇?”

    店伙计满面陪笑地答道:“正是,正是。听客官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吧,请问是来投亲还是访友呀?”

    穆少言道:“在下正想打听一个人。”

    伙计忙道:“客官请问,只要小的知道,定当如实奉告。”

    “嗯”穆少言略作沉吟,问道:“在这卧龙镇之上,可有一位名叫阳若天的老者?”

    店伙计皱着眉头,沉思了好一会儿,直到将众人引到了各自的房间,这才摇着头说道:“按说小的在这卧龙镇上土生土长的,在这‘卧龙酒家’也做了好几年了,不敢说镇上的人全都认得,但也差不了多少,可是从未听说过有叫这个名字的。敢问客官,此人有何体貌特征呢?”

    穆少言一想也是,那阳若天若是在此地隐居,说不得更名换姓了呢,但体貌特征自己又如何晓得,便摇摇头道:“这个在下也不清楚,这次与几位朋友来寻访此人,也是受人之托,之前并未见过。”

    伙计轻叹一声,说道:“唉,那小的就确实不知了,还请客官恕罪。”

    “哪里,哪里,”穆少言笑道:“多谢小二哥了。”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些散碎银子递了过去。店伙计乐得眉开眼笑,连声称谢不迭。

    冬夜清冷,此地虽属江南,但因偏西太远,夜晚仍然显得甚是寒凉。一抹早月悬挂于高天之上,缕缕清辉令这古镇之夜显得更加寂寞。

    众人用过晚饭,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穆少言便收拾利落,将众人请到了自己和冷青云所住的房中叙话。灵梦双鬼想是夜里睡得冷了,吵嚷着要让店掌柜的加被。明如月久经磨难,身体初愈,自出了揽秀山庄,总是一人独处,常常愣怔地出神。聂雨荷是奉了父命前来寻人,又加之在揽秀山庄一战中受了些轻伤,故而话亦不多。冷青云素经风雨,颇有城府,总是一副泰然模样。智和年轻,又是出家之人,与穆少言等人同行,本是为了苦心、苦远两位大师和易筋经,心中总是惴惴难安,低头默诵佛号,不与众人多话。倒是杜月霞初出江湖,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不已,这几日也与英儿熟络了许多,两个人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小声谈笑。

    看到众人大多无精打采的样子,穆少言自己也是心乱如麻,一肚子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枯坐了一会儿,他对大家道:“我们都是初次来到这卧龙镇,不妨分头出去逛逛,一来散散心,二来也可顺便打听一下阳若天的下落,午饭时分再回来碰头,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这样一说,众人自是纷纷表示赞同。其实大家经过连日来的奔波征战,早已是身心俱疲,巴不得能外出游玩一番。灵梦双鬼“哈哈”、“嗬嗬”的连声怪笑,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向来笑大声道:“好,那我们兄弟就到处转转,看看这镇上有没有什么稀罕物事。”向来哭亦大声应和道:“是呀,早知跟了你这么无趣,我们便不答应那臭老道了。自从离开灵梦山之后,我们兄弟几乎一日不得清闲,早就乏顿的紧了,昨夜睡得还好,半夜却又被冻醒了。这个破店,招牌做得挺大,酒菜么也还不错,就是太抠门了,连被子也不给多准备一床。哼,今晚若再不加被,定要拆了它的招牌。”二人说着话,已站起身来,冲着众人拱了拱手,径自出门去了。

    明如月望着穆少言,柔声道:“穆大哥,我要和你一起出去转转,好么?”说完,又瞄了一眼聂雨荷。她已看出穆少言甚是在乎聂雨荷,而对于杜月霞倒是平淡如常。其实三女之间的关系甚为微妙,平常相安无事,可是暗地里皆是暗自较劲呢。

    穆少言点头说好,却听杜月霞也在一旁叫道:“好呀,我也要和穆大哥一起出去。”

    穆少言无奈地看看聂雨荷,聂雨荷却微微一笑,转头对英儿道:“既然明姑娘和杜姑娘都要和穆大哥一起去,那我们还是别跟着他们凑热闹了,英儿,你和我一起出去逛逛吧。”英儿撅着小嘴,应声答了句“是”。

    冷青云“哈哈”一笑,起身对智和道:“看来他们各自都有了伴儿了,智和小师父,老朽也曾是少林弟子,正好我们一路吧。”

    智和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小僧愿与冷施主同往。”算起来,冷青云比苦心、苦远还要高出一辈,应是智和的师叔祖了,但他出自少林俗家弟子,又遁世多年,自是无法与智和多论辈份,故而智和只以“施主”称之。

    众人出了客店之门,各自分头而去。此时,街上来往的行人已渐渐多了起来。明如月和杜月霞一左一右,随着穆少言漫无目的地闲逛。每逢一个店铺,明如月若是停下来看看,杜月霞便在一旁叫嚷着“没意思”,催促着赶快离去,而若是杜月霞见到什么新鲜玩意,明如月则不屑一顾,站在店外绝不进去。二女暗中争风,让穆少言颇感无奈。他本不善言辞,也不懂得说些甜言蜜语去哄她们开心,惹得二女有时反倒故意刁难他一番,更令穆少言有些哭笑不得,也只能随她们去。

    三人一路边走边问,问了许多店家和行人,但均表示不知道有阳若天这么一个人。眼见走了大半天,明如月和杜月霞都感到有点累了,杜月霞高喊着“肚子饿了”,便在一家售卖春饼的小摊前停下了脚步。这一次,明如月倒没有和她拧着干,而是微笑着对穆少言道:“穆大哥,我也觉得有点饿了,不如我们先买些春饼吃吧。”

    穆少言这才想起,原来太过惦记寻找阳若天一事,出门之前,竟忘记了让大家用早点了。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137 小村独户() 
于是,穆少言微笑着点点头,看到这春饼摊旁还支了一个芦棚,便对她们说道:“你们先到那棚里坐下,我去将春饼买过来。”

    二女应言就坐,却故意坐到了两侧,中间给穆少言留下了一个空位。穆少言招呼小贩拿几张春饼。小贩见来了主顾,忙唱了一个诺,将三张春饼放到食盘里,双手端着送到了芦棚里。明如月和杜月霞也不客气,各自拿起来一张便吃,明如月小口轻咬,杜月霞却是狼吞虎咽,哪里有半分杜家大小姐的样子。

    穆少言见她们吃得香甜,便转头问那小贩道:“借问一下,小哥可是本地人氏?”

    小贩点头笑道:“是呀,客官,小的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卧龙镇上,请问客官有什么事吗?”

    穆少言道:“在下前来此地访友,但却久寻不遇,不知小哥可否知道此地有没有一户姓阳的?”

    “敢问是哪个阳?”小贩笑着问道。

    穆少言想了想,说道:“太阳之阳。”

    “这个姓氏倒有些稀罕,不知客官所问之人叫阳什么?”

    穆少言忙道:“阳若天。”

    小贩马上摇摇头,说道:“阳若天?小的从没听说过,此人多大年岁,有何体貌特征呢?”

    穆少言见这小贩虽不知情,倒是很热心,心中略估摸了一下阳若天的年岁,说道:“在下与此人也从未见过,约莫有六十七岁吧,估计应是一人独住于此。”

    小贩又微垂着头想了一会儿,忽地抬头道:“小的家住镇北于家村,村里倒是有一户人家,此人是个孤老儿,年岁嘛,和客官你说的差不多,可能还要偏大一些。不过很是奇怪,他从来不与村里人交往,村里也没人知道他的来历。有时见他一人孤苦伶仃地可怜,邻里便常常周济他一些粮米杂物。但是据小的所知,他并不姓阳,而是姓郑,好像叫什么郑全,想必不是客官要找的人吧。”

    穆少言起初听了一喜,但听小贩说那人叫郑全,又不免有些失落,遂问道:“那此人独住在此,以何为营生呢?”

    小贩道:“这个小的可就不清楚了,小的日出便出来摆摊,日落才歇,平日与那郑老头没打过什么交道。”

    明如月和杜月霞已吃完了春饼,便让穆少言付帐。杜月霞一边用手抹了抹嘴,一边说道:“穆大哥,管他姓阳还是姓郑,我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想那阳前辈若是真的在此隐居,说不得早就改换了姓名呢。”

    穆少言将春饼钱给了小贩,心道,“杜姑娘说得也有道理。”便对小贩道:“小哥,你既是于家村人,可否带我们前去那郑老伯家中探望一下,倘若果真是在下寻访之人,必当重谢。”

    小贩皱着眉头道:“小的带各位去一趟倒也无妨,只是还要在此照看生意,一时半会儿走不脱。客官若是不嫌麻烦的话,不妨等傍晚再来,小的收了摊子,自会带各位前去。”

    穆少言知他照顾生意要紧,正要谢过,杜月霞却“嗤”地一笑,说道:“你这春饼摊子一天能挣几个钱呀,这样吧,我们给你几两银子,你这就把摊子收了,带我们一起去如何?”

    想那小贩平日在此摆个春饼小摊,一天挣不了几个铜板,听杜月霞一张口便要给自己几两银子,当下喜形于色,忙道:“各位客官既然这么着急,小的这便带各位走一遭吧。不过,听说那姓郑的老头平日甚是孤僻,从不与村里人来往,更甭说是见陌生人了,这趟去了,多半怕是会让各位吃个闭门羹。”这小贩一边说着,一边收拾了他那春饼摊,却不就走,只回过头笑吟吟地望着穆少言。

    穆少言知他何意,忙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了过去,笑道:“有劳小哥了。”

    小贩接过银子,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谢道:“客官太客气了,太客气了,那小的就多谢了。”立时把银子纳入怀中,又忙不迭地挑起担子,引着穆少言、明如月、杜月霞向镇北于家村走去。

    出了卧龙镇不远,便是一个小山村。虽已时进初冬,但这村子因处于山谷腹地之中,气候温和,草木葱茏,间有翠鸟啼鸣,直是一处乡野妙境。

    小贩指着那村子对穆少言三人道:“前面就是于家村了,那姓郑的老头就住在村北,小的这就带各位过去。”他因得了穆少言的一锭大银,显得甚是殷勤。

    于家村很小,全村也就十几户人家,众人进村后走不多远,便来到了村北的一户人家。穆少言抬眼看去,只见院门紧闭,周围一片寂静。好在小院的四围均是半人来高的土墙,隔着墙头即可望见院中景象。院内只有两间由茅草竹木搭建而成的小屋,收拾得还算整洁。

    小贩对穆少言道:“这里便是郑老头的家,看样子好像没人在家。小的这就回去了,多谢公子的赏银,请各位自便吧。”穆少言忙又谢过他,这小贩便挑着担子一溜烟地没了踪影。

    杜月霞不待穆少言发话,径直上前扣门,高声叫道:“有人在家吗?”

    穆少言忙挥手禁止,轻声道:“杜姑娘,莫要唐突。”杜月霞撇了撇嘴,扭头闪到了一边。穆少言上前轻轻敲了敲院门,朗声问道:“请问郑老伯在家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