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面兴国寺行香的达观贵族腰间也都开始佩戴符袋,门前走过的货郎篮子里也盛上了南方的卢桔杨梅之物,喜欢尝个新鲜的人便要上去称上一两斤,也虽然贵俩个铜子儿,但总算能堵上自己的嘴里的唾液。

    “看好了,一斤二两。”卖货郎给人对好了秤,明明白白的赚钱。

    “四……十……三。”店门前的庄舟扣扣巴巴的数了四十三个铜子儿出来,在交出去的时候还不免掺一句,“能不能再少点儿?”这当然是被对方一句小本买卖的给顶了回去,看着人家挑着半剩的果筐往里巷走去的背影,嘴里还不免嘟囔着些太贵了的话。

    苏进在店里头包着巧粽,这卷成漏状的菖蒲叶里塞了慢慢的糯米,而后在水碗里沾了沾水,从果碗里撮一枚蜜枣放进去,他正裹着红线呢,见门口买来杨梅的庄舟回了来,还颇为殷勤的把杨梅递到自己面前。

    “苏家少爷要不尝俩个?”

    苏进瞟了他一眼,而后笑着继续将缠粽子,“给你那小孙子留着吧。”

    老头憨实的抓着后脑笑,也就没再提了。

    ……

    这些日子来过的还算平稳,建造院的那里隔三差五就被拉过去看看,实话而言自己并不懂这一行,能给出意见的也只是船上一些小零件的设计,多的就谈不上了,那些老船工与自己聊上两句也是能摸的出来,所以很多时候就没把他当回事儿,他当然不会在意这些,不过高俅那人倒是仗义的一再跳出来给自己正名。

    总之意思就是他很厉害,都给我放尊重点。

    那些工部的老船工们明面上点头哈腰,但实际上就连这个皇帝跟前的红人也看不进眼,要不是过些日子就要下水试验了,他们可不想鸟这俩人。

    “这些匠工心气很高啊。”苏进与高俅说笑着出门,高俅也是点头道,“郭知章手底下的人,骨子里都有些硬气,不说看在过节的份上,也就不予他们计较了。”

    嗯?苏进微微一滞,说起来这郭知章隐忍这么久,也该要出点动静了吧,高俅有说是染疾抱恙,以他来看情绪差是真的,或许是在盘算怎么解决自己呢。

    他仰望着天,碧蓝的天穹下白云漂浮而动,有大雁飞掠其间,忽然的……便是想起了那丫头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呵,江浙一带的生活怕是差不多了,从几天的书信来看,土质基本上是找准了,不过距离自己理想中的稳定剂还要差上一厘,所以他们这些天也都是在越州嵊县一带的乡野考察,估计已经累得直想回来了吧。

    也就这时候,李晏那小子头顶着蹴鞠从店门前路过,而后眼望头顶的走进来,从怀里掏出来书信丢给苏进,真是半会儿功夫都不浪费。

    苏进也就不说他了,把手头的湿哒哒的菖蒲叶放下,下摆上擦了擦正要将书信解开,身边的庄老头也是把头探过来看,总觉得看着苏家少爷很神秘的样子。

    不过苏进原本轻松的神色在摸上这书信后就立马变得肃穆了,他站起来到柜台前,将信笺平整的从信封中抽出来,很慢、很小心,最后呈在信笺上的是一纸浅黄的土泥。(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乡野() 
江浙一带,自古山岳秀美,水泽清澈,婉约灵毓之气茁长于吴越宝地,这是一片修身养气的好去处,不少隐士鸿儒均在此安庐结篱,推开南窗就可得见底下流淌的小河,几只乌篷船慢慢的摇曳而去,撑蒿者唱吴越方言的船家小调,飘出去很远,有时前头还有人应唱,虽听不明白意思,但那种悠悠自然的感觉却像是如沐春风般温暖。两街沿岸上的集市风貌与北地大不相同,没有那种喧嚣的世俗气息,而是一种安贫乐道的悠然生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毫不急紧的慢条斯理。

    菖蒲酒的清淡这时候开始飘散过来,与那糯米巧粽的混杂在一起,让河水都变得甘甜起来。

    “日子可真快,都端午了呢……”

    微漾的乌篷船头,少女站着望两边风土人情,虽说这江浙南疆一直都被视为蛮夷之地,但等真到了这里游上一番后,感觉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船夫在后头摇着浆,“这位姑娘看着亲切,若不是口音,小老儿可真要把姑娘当成我们嵊县人了……”船夫笑着说,“过几天就是端午了,姑娘若是不急着回,倒不妨让小老儿尽回地主之谊。”他把脑袋上的斗笠挂在了背上,船只往西转入水道。

    少女回头笑了,“是吗。”她弯弯的眉睫、红润的脸蛋,真像是江南水乡里出来的人儿。

    乌蓬里一身直裾皂袍的李霁正伏在案前查看图纸,手上的簪笔在一个个土丘上画圈。眉头皱着,抬头问船头,“这附近可都差不多了。要是还不符合的话,我们可真要在这儿过端午了。”

    “二兄担心也是无用,倒不如好好在这吴越之地休整一番,找土料的事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的,这里没有,我们就再往南走,总归会找到的。”

    “你倒是不急。家里可是不止一次催了。”

    船头只有咯咯的笑声传来,“我们还是先过去再说,田统领他们怕是已经到了。”

    乌篷船从小河道上驶过。船尾后留下荡漾的一路水纹。

    ……

    ……

    李霁一行从汴梁水路一直至两浙路吴县,沿途不敢多做停留,可说是日夜兼程,只是在吴地辗转多日无果后。就只能一路往南而下。大半月来已经走访了吴越三州六县,由于身傍官引、又是三衙直属将统陪护,所以这州县府衙也多有协助,不过那理想中的硅藻土还是没能找到,李清照信给苏进如何解决,所得回信也只是继续查访,因为宋代没有深挖掘的能力,所以只能找浅层甚至是露天的土料。这当然为勘察带来很大的难度。

    四月二十八日,李霁一行随河道南下至越州嵊县。

    连日的奔波以及水土不服的影响也慢慢体现了出来。军器监差役及三衙直统骑卫虽然体壮,但北人不善船的事实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的,晕船的压力让这些汉子们宁可选择路上颠簸,而李清照和李霁由于在章丘明水老家时常年游舟,所以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只是由于气候水土的差异使得初来时染了些风寒,为了不让恶疾影响到行程,所以两人也都是加了软襦御寒,李霁顾及士子形象,所以把褥子衬在里头,虽然还是显得臃肿。李清照就随意许多,完全是套在了外头,厚实的让她有时候起身都觉得的别扭。

    “姑娘小心了。”

    乌蓬船靠上了岸头,船家扶着李清照下船,不过由于船舷湿滑,差些就跌了跤,少女后怕的拍拍胸口,不过脸上却是在笑,“以前长褙子穿多了,倒是不习惯这般厚实。”

    李霁和那船夫都笑了,这时候远处的李家村里有一队人马过来与他们接洽,说谈着进了李家村做休整。嵊县的县尉伍安这次代表县衙来辅助他们寻找土料,所以一早就领着田蠡一行赶往这嵊县东南外的李家村。

    众人在一间民房内商议接下来具体的勘察方向,把村保正请了过来询问,而李清照则是对于村中居民极感兴趣,没想到这偏远的江浙一带还有李氏族人分布,据说是几十年前从北面移居过来的,原因现在已经是众说纷纭了,她与这些大妈们聊了会儿后,就把话引到正题上来了。

    “质地好的土壤?”屋子里的村大妈们挠着脑袋颇有不解,孩子们还在嬉闹,玩着李清照带来的有些木雕玩具。

    “就是谁家的菜地庄稼长势最好,大娘可是有所听闻?”

    “哦……”这么一说,这些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就明白了,七嘴八舌的指指说说一些自己并不懂的粗俗人名,或者是方言命名的地名。

    在几番的交流之后,村保正就带着一行人往后头小山地去了,浩浩荡荡也是有不少的人,田间挥锄的庄稼汉见了都停了下来议论,很是好奇这个世外的小村落居然也有骑马的禁军过来,这乡间的小路窄小且又湿滑,马蹄时而便滑进了田里,将播种而下的秧苗踩蔫了。

    庄稼人心疼,却又不好说,倒是李清照小声耳语了田蠡,随后几十人便都弃马步行,虽然道路泥泞,但总不至于像马蹄那般抵不住湿滑,村保正感激一番,也是带路更勤了。在转过一个小山丘后,后面广袤无垠的平野让人的心气都变得通畅了。

    “几位客人说的那种土料在我们这村子里,也只有这后山地里的最像了。”

    所有人都围进了上去,这片土野上栽种的作物长势比之前的要好,他们一个个蹲在了地上挖下泥土来捻弄,李清照则是将竹篮里小铲取出来撬,果然比之前的几个州县的泥质都要松软,这还是最表层的。李霁田蠡等人都是点头示意,在旁边的空地上开始进行浅层挖掘,村保正也是叫来周边一些庄稼汉过来帮忙挖。他们虽然不明白挖这么深做什么,但见县里县尉和几个衙役都在帮忙,也就不含糊了,数十人齐齐把锄头挥向这么一块方寸之地,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已经深达半人了。

    李清照在边上不断的检验不同深度泥土的质地,结果确实是让她惊喜,越往下的挖、这土质果然越是松软。这是一个不错的征兆,众人知晓后做事的劲头显然也更足了。而随着边上泥土的不断叠高,日头也慢慢的从西面落下。由于晚上山地太过寒冷且时有猛禽出没,所以在村保正的建议下,也就暂先到此为止了,等休上一晚后明日继续。

    众人原路返回。桦树林里栓着的黑琮骏马由于受不住山间寒气。居然也懂得挤在一块互相汲暖,并且不断的打着响鼻,马蹄走动。等将马牵回村子后,三衙的骑卫则是喂起了坐骑,李霁李清照几个就被村保正请去了家里吃个便饭,虽说饭蔬粗糙没什么油水,但在累了一天的人眼里显然就是最好的山珍海味了。

    保正的老婆子和儿媳也是里外忙活,从鸡笼子里把最肥的公鸡抓出来杀。很少见这场面的李清照还上去帮忙,结果被爪子抓破了袖子不说。还让它拍着翅膀逃出了篱笆院子。

    “咯咯咯——”、“咯咯咯——”公鸡没命的乱爬,结果被外头正喂马的禁卫抓了个正着,又给提了回去,少女糗了一脸,洗漱了下后就干坐在外头的小柴凳上生闷气了。

    “姑娘是尊贵人,自然是做不惯这粗活的,我这老婆子小时候可是连鸡子都不敢抓,姑娘可比老婆子好多了。”

    老妪已经将鸡杀了放血,擦着围裙过来安慰李清照,又把小孙儿叫来,“锄头,去锅里头拿个粽子出来给姐姐尝尝。”

    “大娘不用忙了,我自己来就行了。”不过李清照的脚步哪里跟的上那七八岁的小子,两条小短腿紧倒起来可真是摸不到影儿,李清照跟到厨房里头,见那留着撮黄髫的小家伙已经搬来了小凳站了上去,不过还是有些矮,使劲儿的垫脚才把锅里头正冒热气的糯米粽给取了出来。

    “姐姐给~~”、“姐姐,锄头给你剥。”

    李清照哭笑不得的将这剥开了粽子接了过来,热盈盈的糯米香甜可口,里面填也是腻人的大枣,李清照咬了一口后就直说好吃了,“对了。”她笑着问这不到她腰的小子,“你爹爹怎么给你取这么个名字?”

    “这是我阿公取的。”小锄头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