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眼下临近午时,书院里的孩子已是尽数归家,只剩几个教书的老酸儒还在讲师憩所里备案,言语间最多的就是苏进近来的扰学之举。

    “太不像话了!”一人将手里的凉水绿豆沙重重搁下,碗里已空。只剩下汤勺在碗底溜转。

    旁边咳了两声,“莫老,每天这消暑凉饮喝着。怎么这火气还压不下来。”

    那老头倒是横的狠,“此不过是那苏家小儿收买人心之计,我岂会被蛊惑?”他长髯一捋,“如今还值太后丧葬期。这小儿却如此逾礼,竟敢在书院内私设礼乐,要是被传出去,我看他如何自处。”

    “好了,你这老头就知道在这儿煽风点火,也不知道当初是谁第一个应下的。”

    莫大儒当即一窘,支支吾吾的。正巧这时外头有一少女问进来。

    “几位老先生,请问苏郎君可在?”

    “嗯?”

    ……

    ……

    在这几个老头指引下,李清照终于是找见了苏进,看他坐在院子中间的小石桌上和人喝茶,见到自己只是笑了下,而后又扭过头与对面谈事,见他这般,李清照也不打搅,转身和身边俩丫鬟在这东院子里溜转,待走到那被毡布木板封死的萃英阁前,里头的竹乐声拉住了她的脚,很细微,不过还是能听出与以往的不同来。身边俩丫鬟先是振奋了。

    “小娘子,苏郎君又要制新乐吗?”

    李清照哪里知道,她也是有一月没和苏进联系了。就这时,里头乐声骤止,啪啦的门扇被一下打开,几个奇服戏子提剑拄拐的出来,通红着脸,极为兴奋的窝蜂在苏进跟前叽喳,若不是他们班主站起来调停,指不定要把苏进抛起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

    苏进也是微笑,“可有难度?”

    他们集体摇头,“太容易了,听一遍就记住了,苏先生,你是怎么谱出这等曲子的,真是……真是……”为首的大个涨红了脸,死活憋不出个“妙”来,倒是惹得旁边一阵哄笑。

    “我们唱了这么多年戏了,可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调子的曲。”

    “就是,以前还觉得市井俚曲上不得台面,可如今听得苏先生这曲,才知道曲子还能唱的如此快意豪迈,我现在倒是好奇苏先生那新书是何模样,竟需此等妙曲陪衬。”

    “实在是太妙了,这阙逍……”,“我们怎么就想不到曲子还能这么唱呢。”

    “呵。”

    被围在中间书生也只能呵呵了。屋廊上的李清照虽然不知他们所指,但见此也是高兴的,以前她是期翼过未来夫郎会是那种鸿学博识的大才子,但到了如今,才明白什么才是最适合。

    一点歪才即可。

    她盈然而笑,旁边俩丫鬟却是突然扯了扯她袖子,示意她往阁子里头瞧。

    嗯?

    阁子里头还有三个凉衫女伶在收拾琴具和谱牒,年纪最幼那个则是坐板凳上晃荡腿,手里拿着册书、磕着瓜子看,也不知是如何的激动了,呸呸呸的连吐了三把瓜子壳儿才骂。

    “这混蛋写的什么嘛,天地之极都三击掌了,怎么还落这俗套,鬼才相信是友人情谊。”

    李师师哗啦的将她书收走,“先把地上收拾了。”

    “哎!姐姐,你让我先看完啊~~”、“姐姐,姐姐~~”

    慎伊儿追出门去,忽然的就是和李师师两人一起滞住了,李师师虽是纳罕,但还是给了个礼,打了照面的李清照亦是还了。

    心照不宣的,两人都没有攀谈的意思,李师师暗催着俩姐妹与苏进作了辞,临走时,还颇似不经意的瞟了自己一眼。

    身边的胭脂嘟囔,“也不知那李师师与姓苏的什么关系,怎得三番四次的予他相助。”

    李清照倒没多想,“京里不是说李姑娘和店家少时比邻,看来应该是情谊莫逆了。”

    旁边暗啐了声:鬼才相信是友人情谊。

    ……

    ……

    等到戏班子的人都回去了,苏进才把李清照几个请过来说话。

    原本李清照是存有点的女儿家心思的,但见对方只在谈论报纸的构版发行,也就只能把心头的那份心思按了下来,耐心的陪他说话。

    “这样啊,可是这报纸终归是新鲜物事,京里的百姓能接受吗?”

    对面笑着把李师师还给他的手稿推到她手边,“你忘了我是什么起家的?”

    在她蹙眉翻书时,苏进与她讲述了整套策划的实施细目,包括这国丧期过后的舆论造势以及三十二家梨园子唱戏,总之是要将整个汴京炒起来。

    李清照压住书头,笑意晏晏着,“店家心这么大,安安怕以后抓不住你呢。”

    苏进讲解的手势忽然停了下来,看着少女微微笑的脸,两人之间,像是忽然裂了道缝般,僵硬的氛围使得旁边俩丫鬟大气都不敢出,过了许久,直到苏进的起身才算缝合。

    “回去吧。”

    那头将书搂怀里,踟蹰了下后才嗯了声。低头离去。

    这间破落的东院里,只剩下两棵老槐树还在曳动枝叶,将夏日的炎热磨碎成片羽消散。

    知了,也不叫了。

    ps:

    上章出了处错,南瓜原产在美洲。

    这几天在外地,没网,一直是用电信无线发章节,因为网速太慢,所以查资料都是用那2g老手机在查,不过速度也不理想,所以在查阅方面就比较懈怠。对于上章采用南瓜的想法,确实是思虑不严谨,那时是琢磨找样养胃的食料来衔接情节,本着规避重复的原则,所以之前用过的食物基本不作考虑,正巧,旁边俩孩子闹腾要吃南瓜粥,顿时受了启发,觉得还不错的样子,应该比枸杞小米之类要好吃,好吧,理由就是这么简单,敲定下来后拿手机一查,嗯……这东西确实养胃,而且熟在夏秋,正好齐活,只是没想到把最重要的原产地给落下了,真是天雷滚了一回,以前还自问在物材拣选比较讲究,现在是没面目了,实在很抱歉。不过改是不去改了,主要是v章修改麻烦,其次也正好用来敲打自己。

    对于这次疏忽,就这么和大家解释一下,希望大家能谅解。

    还有一件事跟大家说一下,今后章节都改在白天发(如果有的话),所以大家晚上就不要等了,太晚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乞心() 
七月初的清早,日头就已经如灯笼般红了,晒得懒人早早的捂着屁股出来讨冷食吃,码头装货的勤快汉子们已是干完一通早活,此时正在自家小院里浇凉水,见邻人过来张望他,也顾不得擦干上身就把人拉进来坐下,吆喝着家里的黄脸婆备上梅花酒,就着糟瓜吃起来,倒是邻属有些为难。

    “这一早的就……”

    “大热天的哪分什么早晚,图个凉快先嘛。”他拣了两块糟瓜吃,夸着香脆,还要往他碗里夹,“好好好,我自己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物,身在京师的民人在生活情趣上显然要比衣食有忧的地方丰富,哪怕是在这酷热的夏日,但他们的情绪依然高涨,光脚丫的小屁孩撇开,那些老头在这方面最有心得,越到天热,就越会讲究个心静自凉,一壶茶、一盘棋,几乎就够消磨上一年的闲适,在这方面……上层与底层的差异是不明显的,尤其到晚上,蒸笼上的家邸屯不住人,所以都晃荡到瓦子里来,寻个摊坐下,要碗麻饮细粉吃,或许你一抬头,身边坐的就是某个衙门里的曹官,欣然间、还能冲你颔首笑一下。

    “真是可惜了,今年这灯谜会都不开了,就差一天啊。”女子惋惜的声音。

    “人心惶惶的,谁知道朝廷会不会真个追究,如今能让摆摊就已经是府衙通融了。”

    一幌子的浅红纱灯下,有男女正在小摊上喝甘豆汤,女子拿着魔合罗、眼里都是笑,虽说对于国丧禁娱有些微词,但两人亲密无间的模样也不需要乞巧盛会来牵线了。你一勺、我一勺的对着喂,腻了半天也没吃完半碗,气得旁边急等喝汤的人靠过来打岔了。

    “我说两位还吃不吃了,这座老占着也不是个理吧~~”

    那兰芳裙的女子睨他一眼,对于这些不懂情趣的土鳖无话可说,她执起自家情郎的手。“俞郎,我们去矾楼看诗会去,今晚上应该热闹了。”

    ……

    ……

    今年的乞巧节确实不赶巧,正好赶在了国丧的最后一天,所以这大小瓦子里的七夕活动就停了,月老祠、相国寺里的善男信女也低调了许多。结果把卖红线香烛的小贩坑了一把,他们从初一就开始置备乞巧贡物。谁料到朝廷连乞巧都不给通融,这下真是汤凉饭凉了。

    景明坊里卖摩合罗的小贩面朝天的数星星:这东南风喝的,还不如把摊子收了到矾楼里看热闹去。

    在这年头,就是靠担睡的脚夫都要吟个诗,他们这些市场投机者自然不会例外。有商贩摘了凉帽问身边。

    “今晚你那团扇也卖得不咋样,不如咱们把摊子收了。到矾楼看热闹去。”

    他旁边卖倩女扇的小贩掩着扇面,就把他的三角眼露出来,“我怎么着……也能卖出个三三两两。不亏本的生意干嘛要收摊。”他呵呵的笑,旁边也是没辙,就自顾的收摊子了。

    “今晚那李师师也要登台,我倒是要去看看。”

    那三角眼的大半张脸都被团扇掩着,看不出是什么表情。这时有姑娘在他摊头挑扇子,拿起一把来。

    “这兰若寺的怎么卖?”

    “不好意思,今儿收摊了。”,“啊?”

    ……

    ……

    在这个国度里,诗文雅会是最崇高的文学盛举,是印刻在骨子里的内涵,所以哪怕是在国丧期,但它依旧拥有与朝政相当的地位和尊重。京师的这些酒楼深谙内中细由,所以早在几天前就放出了帖子,只不过碍于国丧就没有做过多宣传,而且为了表示对朝廷禁娱的支持,在文会布置上就比较简单,像矾楼今晚上,除了大堂楣子雀替间多挂了几条粉彩外,就没有做太多装点,还有茶具点心,都是用清一色的糯米白、上点腮红,清淡的堪比清明。

    “这位郎君里边就坐。”

    “看茶~~”

    门口的老鸨和酒务小厮将人引进中央大堂,有女姬立即上前点了一盏,浓浓艳艳的,里头满是芝麻盐笋,海青木樨,吃着甚是香甜。在这间隙里,几案上已经摆上了香笺狼毫等文房用具,以便士子泼墨丹青。若论到今晚最特别的,当属每张案头上摆置的摩合罗,这些土木雕塑的娃娃皆用薄透的碧纱罩笼着,座下围护着销金桌衣,以珠翠贴合,算是将节日的气氛点缀了出来。

    此时青衣楼顶层的闺阁里,湘帘旖旎,麝檀烟香,一身渐白斓衫的李师师正在调试那尾焦琴琴柱,发出噔噔的流水音,趴窗口看热闹的慎伊儿忽然回头问她,“姐姐过会儿真要去南通一巷?”

    “今晚试水,请了不少人,若是有何不妥之处就可提前补缺。”

    慎伊儿拱了拱肩,“麻烦的是你,我倒是没什么意见,不过今晚上文会来的人不少,周老学士、袁教坊这些常客就不说了,就连许多在野的士子也应邀来了,哦,对了,还有你那许郎君……”她还故意在这顿了顿,“盛情难却的,我看姐姐不好脱身吧。”

    “来了就是客,到时候也可邀上他们去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