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肇顺着脚下的石拼路上去,果是在前头的修竹林下瞧见曾布的身影,他身后是老旧的溪竹亭子。整片园林与外人想象中的高门大族不尽相同,这是他特意嘱咐的,每当遇到棘手的事后就会到这里来散心。不过此回坐与塘边垂钓的场面还是头回见到。

    “咕咕咕——”俩只鹂鸟飞出了竹林,而那条垂到水下的鱼线却依旧平静。

    “如何?”

    他颔下的长髯被林风吹的微微捋动,而曾肇的脚步已经到了他身边,窸窣的落叶声起。

    “几处都已打过招呼了。只是……”

    “说。”

    “兄长可是要再考虑一番。毕竟那群老臣性子执拗,未必肯就此息事。”

    曾布的侧脸无动于衷,就如同竿上那条岿然不动的纲线。

    “一群沽名钓誉之徒罢了,如今我给了他们台阶,料他们不敢歹为,若还是冥顽不灵,那可就休怪我不念同仁之谊了。”

    曾肇脊背嗖的一凉,这几天他这兄长频繁接触吏部大员果是另有打算的。

    他心里的念叨着。那笔直的鱼线忽的漾开了圈涟漪。

    ……

    ……

    ****************************

    经前次江淮一事,如今的一品斋甚至比朝廷还具有公信力。所以对于它对元祐一系的正面评价无不被百姓认可,就此,大街小巷上,便时有听到民人惋惜良臣凄凉境遇的唏嘘。这些消息传进曾系一众的耳朵后,就有些风声鹤唳了,他们三番两次的登上曾布府堂,可诧异的是曾布对此竟无动于衷,这一来二去的便到了九月初六,也就是重阳节前的第三天,终于,这一品斋的态度来了个南辕北辙似的转变。

    “这苏家小儿究竟打的什么主意,看他吹捧了这些日子,怎得忽然来了这么一遭?”

    潘楼二楼雅间,一身瘦袍的陈祐甫正与好友张商英喝酒,这两人自从上回曾府酒宴上相识后,交往就忽然频繁起来。

    陈祐甫捏弄着手上的报纸皱眉,他问向对面,不过对面的张商英却有些出神,直到他唤了第二声才收回在楼下的目光。

    “天觉看那乾明寺做什么?今儿可不是礼佛的日子。”

    陈祐甫看着在笑,张商英信佛在朝廷是出了名的,所以也没多想,不过这回,张商英的眼神着实有些不对,他敷衍着对面,眼角的余光却一直逗留在乾明寺前的人流上。

    底下高额牌楼间,穿梭往来着南北行商,还有那些每日礼佛拜香的名门闺秀,车挤人行,马嘶骡咽,再加上西头挨着的潘楼正店,使得这里又是成了京师一块人多眼杂的地界。

    “在这汴梁城里,若是上香,还得属相国寺的最灵验,苏老今日执意来这乾明寺,莫不是于此有些渊源?”

    这是少女的声音,她身边的七八人今日俱是焚香沐浴后而来,面色虔诚,尤其是中间的那名已近古稀的老儒,更是素净的宽袍服身。

    这老者,便是苏轼。

    如今的他已别无所求,人生最后的两三年,无非是求个心安而已。这乾明寺是他少时游学所历,比年有誓,临老必当还愿,本以为今生无望,没想到最后还是赶上了。

    唏嘘几言,与那李格非的小女儿说了两句笑后便进去请香了。

    “这位老施主请~~~”

    佛前的老僧稽首相向,其余几个也被僧侣迎了进来。

    惶惶的灯烛将宝殿之上的大佛映衬的威严庄重,周身佛烟萦绕,香客进出。

    王素卿跪上蒲团,双手合十,她今日带着李清照一道过来,自然是别有心意的,所以此时别过头在看旁边的女儿,见其合目虔诚的直身行礼。安静的侧脸,就与那袂压在她膝下的纱裙一般。不过有趣的是,正巧见到再过去一个团子处的苏符抹回了目光。模样还有些局促。

    这苏符是苏轼之孙,苏迈次子,今日带出来一道礼佛,自然是事先有过交代的,所以这些看在后头的苏迈夫妇眼里就更为微妙了。苏迈微笑着移开在报纸上的视线,与妻子互颔而视。这时,礼佛完毕的苏轼也过来了。苏迈收拾了神色,有些从紧的将报纸递过去。

    “今日刚出的报牒。”他语声下,那头条上的内容显露了出来。

    文坛泰斗苏东坡特举文会于重阳夷山。欲请两党罢弋言和,为苍生念……

    苏轼老沉的眼皮稍稍撑开了些。

    旁边轻声道,“如今已有六十余人表示重阳赴会,不过大多是新党和曾布一系。想来是曾布有意暗示。不过也好,如此内外造势下,那帮望风者必不敢违逆。”

    苏轼听着,袖中那干涸的手慢慢握起,抬眼望向殿外的那片苍穹,蔚蓝的没有一片赘云的苍穹。

    深纳了一口气……

    ……

    ……

    *************************

    自从初六的报纸一出,即是在政坛揭起了轩然大波,而且由于曾布在其后的推波助澜。使得所有元祐朝官都卡在了一个极为难受的位置,尤其是那些明哲保身的人。在如今也因为被推到风口浪尖而不得不表态。

    时间也就此滚到了九月初九这天。

    这天,菊香满城,茱萸遍插,街头巷尾在叫卖万龄菊和重阳糕,附庸风雅的人会到城中的热闹地儿踏秋,只是这回,能去的雅集实是少之又少,大半酒楼在得知苏轼的夷山文会后就腰斩了计划,倒不是妄自菲薄,只是这回文会的特殊性众所皆知,酒楼方不觉得士子才学会瞧得上这些没有营养的风花雪月,所以撤了雅集也是两头给脸,姑娘家们也乐得清闲,此时姐妹好的排在窗口前伏着,瞭望远处开宝寺后的夷山风景。

    “听说这回请了封宜奴去热场,还以为是让师师姐去呢。”

    “还不是她唱了水调歌头,老学士说很好,就点了她。”

    从矾楼这边看去,夷山那绿盈盈的山尖似乎就在一握之间,不过底下轱辘辘的马车将她们打回了现实。

    叹口气。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妈妈说要去夷山散心,想去的就拾到下。”萸卿从廊道外进来招呼,那几个清倌儿闻言立即开了笑脸。

    今日重阳,出去登高是常理,而城内登高的地儿无外乎夷山和万岁山,如今夷山举会,自然是首选的去处了,只是到了临行前,才有意识不见李师师人影。

    “师师姐不去吗?”

    “姐姐今儿有客。”

    她们不觉撩开了车帘仰头望,似乎那洞开的顶楼西窗处便有李师师的琴音传出来。而确然,此时的这间乐室内,李师师正和许份对座闲话。今日她原本也是有散心的打算,只是许份却说来道别,这倒让她不好怠慢了。

    “如今政局动乱,许中书如此也是好事,郎君切莫心哀。”对于许将致仕,她这做娼妓的又能如何评价,此时也只能聊表安慰而已。

    许份看她一眼,他父亲的致仕倒不至于让他惊讶,毕竟这大宋官员的谪升历属常态,如今让他放心不下的唯有面前这个钟灵毓秀的女子。

    “师师……”

    他想要握过去手,但对方微微退缩动作让他停下了想法。

    场面一度有些沉默,最后还是李师师站了起来,笑着眺望向远处郁郁葱葱的夷山,“今日佳节,大家可都是登高去了,郎君若是有闲,不妨与师师一道走走吧。”

    许份眼眉一沉,淡淡的黯然流过,但最后还是挤了些从容上脸。

    “也好,今日夷山该是热闹的,或许还能听几阙好诗词。”

    ……

    ……

    夷山上下,放眼尽是无垠的草野和灌丛,秋意虽浓,但在这片山野地带却并不明显,反而有些滞后性的盛夏味道。山脚处,早早就摆开了摊铺彩棚,它们顺着山路蜿蜒上去,一眼望不到尾巴,里头的小贩在叫卖茱萸囊袋,也有那肤白貌美的荆妇在现沽菊花酒酿,飘飘然清香,似乎一嗅可闻。

    如若往年,这夷山的登高还不至于吸引到此般多游人商贩,只是今年的夷山文会被一品斋炒成了全民话题,似乎只要不在重阳说些与文会搭边的话题就会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那些自认主流文坛的更是以能被邀赴文会为荣,总之,这场一开始就被打上政治标签的文会在今日是举足轻重,外围莺燕的游人声也更能凸显出会场里头的热闹。

    “陈郎,那边可就是苏老学士行举文会的地所?”

    正在沿路摊头拣首饰的女郎遥看着东头山麓地带,那里已搭起了高高的茂竹栅栏,茱萸和清菊别在竹头,以素黄丝绦衬上,远远的,就可以瞧见里头几列丈高彩棚,而会场入口更是立起牌楼,不断的有持着请帖的儒学进去。而他们这些寻常百姓自然是进不去的,所以多是在路过时瞧个新鲜,或是倾耳听听里头飘出来的丝竹声。

    “应该就是了。”

    男子名陈东,是太学学生,在外界看来也可说是天之骄子了,但身在其中的他可不会这么觉得。就像这回的夷山文会,他作为士林学子自然也想去瞻仰一番大词人风采,可惜这邀贴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看着几个出身名门的同窗在他面前炫耀请帖时,他才更能感受到两者天堑般的差距。

    女郎忽而停下了动作,转过头看她情郎,脉脉凝视了许久,不过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将茱萸袋绑在情郎臂上。

    束紧。

    陈东看她一眼,嘴角挤了个笑。

    “看来不服老不行啊,这走几步人就喘上了。”忽然他们背后传来交谈声,“倒是彝叔你神清气舒,可是近有喜事所致哈。”

    陈东觉得熟悉,瞥过去一看,脸上诧然。(未完待续。。)

    ps:年上来事情多了,加之惰性和眼睛的缘故,所以更新就没有顾上,不过脑袋休息了这么久了,也该活动活动了,下月更新会抓紧的,希望能在六月完结。

第一百八十七章 静候水面(上)() 
“学生见过刘祭酒,种司业。”

    “嗯?”

    这从后上来的正是祭酒刘岐和司业种师道,两人在行至山脚后便弃了马车步行,也算是应和一下今日的登高,不过毕竟是上了年岁,行不过一里,这位祭酒大人就小喘着擦汗了,他笑着拿种师道的体魄开涮,也就这时,旁边忽然乍起一声问候,他一怔,不过旋即就回过神来。

    肯定是太学生了。

    遗憾的是他对面前之人并无印象,见对方恭敬,所以他也得端起老师的架子勉励两番,双方看似愉快的一番交谈,实际而言却干瘪的没有一丝营养,很快,就此作了别,陈东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望着刘岐和种师道相和而去,脸上,静默的没有半点色彩。

    旁边的女子挽起他臂弯,轻轻的将脸贴了上去。

    ……

    ……

    夷山,位在汴京内城东北角,景明坊之后,是城内仅有的两座丘陵山之一,由于京里一直有流言说朝廷要将两座丘陵修成皇家园林,所以这块寻常少有人及的地头也多了不少游人。与车马甚嚣城郭大街相比,这片郁郁葱葱的山林地带确实显得清幽许多,前脚刚落在夷山的草皮上,就能听到迁徙的候鸟飞过头顶,留下一片蔚蓝的晴空,再往深走,更是不少见一些角羊狡兔躲窜在灌丛林木里,好在这汴京人文风气尤甚,也没有太多因生计而从事猎行的人。所以那些在湖潭饮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