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出入,岂是一句栽赃便可脱罪。”

    王诜冷眼一瞥,“即是我府中人,也保不齐是私怨之举,又有何证据证明为王某亲授。”

    张商英一时气噎,这耍起赖来确实难办。旁边台谏官员纷纷出言,只是拿不得要害,倒也没法真个驳倒对方。蔡京看了眼一直不作声的苏进,也不急着帮衬。

    徽宗又哪不清楚这当中原委,只是一直秉承着和事佬的态度,自然也希望给他这姑父台阶下,所以插话进来,“王都尉所言不无道理,即便为王府中人所为,但也不可臆断为家主指示,我看当中或许存有误解,不妨容后再议。”

    “官家,草民还有证物。”苏进拱手出列。

    知道皇帝偏向的王诜心中正是得意,但见着苏进说话,不由一凛,脑中立即盘算过程中还有哪道环节出了纰漏。

    “陈留县令崔杞曾受王都尉指示,对小民多番加害,此次驿站之案,便有差信崔县令暗中助力,好在崔县令不忍妄害无辜,幡然悔悟,帮助小民擒获贼匪,可谓将功补过,官家不妨传令廷前对质。”

    王诜心头一震,崔杞竟然敢出卖他

    徽宗看了眼苏进脸色,见其毅然决然,便知此事难有周转,只得悻悻传人入殿。

    “罪臣陈留知县崔杞俯首谢罪!”

    崔杞赶忙是行上大礼,额头这汗也是蹭蹭的流。

    “起来吧,听苏郎君说,王都尉指示你暗加谋害,可有此事?”

    王诜冷眼看向崔杞,“崔知县,官家面前,你禀实呈报即可,自有人为你做主,莫要受人要挟。”他凌厉的眼色,有心人自然能看出端倪来。

    崔杞也是提心吊胆,他仕途确实是受王诜提报所致,当中一些手段自然不好公开,如果他卖了王诜,可以肯定他的老底也会被揭出来,一时间也让他略有踟蹰。

    苏进这时轻悠悠道,“王都尉所言甚是,官家面前,你禀实呈报即可,自有人为你做主,莫要受人要挟。”

    崔杞视线在苏进和王诜两人间盘桓起来。

    位列班首的蔡京难得开口,“苏郎君所言甚是,官家面前,你禀实呈报即可。”身后三省一干要员也是附议。

    大半臣僚支持苏进,崔杞仅有的那丝犹豫也抛之脑后,“官家在上,王都尉指使罪臣戕害苏郎君一事,确是属实!”崔杞赶紧把原委都托盘而出,连带着那些往来信件也是呈上,“罪臣自知罄竹难书,只是家中老小还望官家宽赦”

    徽宗翻着这些往来信物,眉头不由紧蹙,看当中措辞以及王诜的许诺,这事真不好赖了。只是这姑父是多年交情,又有层亲属关系,不好轻易问责。但这苏进。是他今年执政的重要倚仗,况且占着明理,亦不可置之不顾。

    王诜强自镇定,“王某书画流传甚广,民间有能人伪造也不无可能,况且王诜与苏郎君不无间隙。何有这害人动机?”他笃定皇帝会保他,眼下只能咬住不认。

    对于这杀人动机,自然不用苏进自己说,他看了眼枢密副承旨丁贺、开封府都曹钟彭、工部员外郎顾廷等人,这几个便是当年苏家一案知情者,前几日亲自赶到陈留,便是怕苏进借此把他们划

    进元祐籍,眼下看到苏进示意,知道是自己出场的时候了。

    “官家。对于当年王都尉与苏家之争,微臣倒是略有所闻。”他们按照事先商定的内容陈说,该含糊的地方含糊,该详细的地方详细。

    “你们”王诜咬牙切齿。

    这事情源于王诜之子王缙贪恋苏家女眷陈氏,引发两家矛盾争执,苏家不敌王家势力,长子苏弼和家主苏中被诬贿赂朝臣入狱,而后双双暴毙狱中。苏家因此一蹶不振,最终四分五裂。可说与王家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今王诜之举自然为斩草除根所虑。

    徽宗对于此事其实有过了解,“即便尔等所言属实,但完全可以早些年动手,何必等至今日?”

    这事别说皇帝,就是苏进自己也有疑虑。这王家居然还能留他们到现在,肯定是有所掣肘在身,果不其然,在昨晚到京和陈家人碰面后,陈守向终于拿出来那道护身符。原来是先朝太后高氏下的一道懿旨。当年苏家之案闹的不小,明眼人皆知其冤,但皇室颜面不可失,所以当时刑部判定苏家败诉,而高太后出于恻隐之心,便颁布两道密旨给王苏两家,此事从此绝口,互不再纠,王家若有违逆,按律处置。而王诜间苏家完全败落,无复起之势,也就给了高太后颜面,确实没有再去刁难苏家,只是在今天,这样一道密旨若公开出来,怕是皇室颜面无存,所以苏进倒也没有张扬,只是以证物之词,将这封密旨上呈。

    徽宗对这封密旨倒也不会怀疑,朝廷颁旨皆有存凭可查,没有人敢伪造懿旨。况且看他那姑父神色,就知此事确凿无疑。他合上密旨,此事到此便不适合对外公开了。

    “朕已有定夺,王都尉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底下蔡京多看了眼苏进,敢在御前对质,自是有了完全之策,看来这王诜大势已去。其余三省官员今日肯帮衬苏进说话,自然也对这事有十足把握,想来元祐籍便与他们无甚关联,心下放松下,出宫门前倒也还能笑谈两句。

    蔡京拉住苏进密语,“你的事情处理完了,接下来可要上心老夫的事了。”

    “蔡老可是担心某完事落跑。”

    蔡京哈哈大笑两声,“说不准。”

    群臣全部退下,只剩下王诜一人在御书房中。

    “此事可是让侄儿为难啊。”徽宗长叹一声,指了指案上的密旨,“姑父该是明白,侄儿开年将立新政,继续人才,如今此事若张扬出去,怕有碍皇家颜面啊。”

    皇帝的意思王诜自然明白,没想到那道密旨居然成了苏家翻身倚仗,可恨当年疏漏没有斩草除根,造就今日难以周全的局面。

    他咬牙切齿,几乎是一字一句道,“官家勿要烦忧,老臣近年来亦觉年老体惫,想着回太原颐养余生,望官家允诺。”

    “太原啊”徽宗念了两句,“怕是不妥,姑父可是真想回太原?”

    王诜脑中盘亘两下,忽然恍悟,额头汗水直下,难道那苏家小儿真当要绝他王家

    “唉远些吧,少些是非。”

    正月初六,中枢加急通告三省制词,驸马都尉王诜因老致仕,安置广南西路。这广南西路即是今云南广西一带,包括海南岛。对于宋人而言,治政广南西路可为一种贬谪,而安置待用,更可定性为一种罪罚。对于此次苏进与皇亲国戚之争中获胜,朝中官员自然看在眼里,所以这宴请之约也是连绵不绝,那间踊路街上的一品斋、甜水巷的风悦楼,这些天就如同宰相府般受人追捧。

    熙熙攘攘的风悦楼大堂,歌伶唱曲,茶酒辗转众席间,新年的喜气充斥在每一处缚彩灯笼间。

    苏陈两家人聚在二楼厢房内,再得到王诜罢职外调的消息后,均是大吐长气,陈苓更是喜极而泣,老婆子倒是镇定,还骂几句恶有恶报。

    “如今大恶已除,我父女俩又得以重新团聚,仲耕当得受老头儿一拜。”陈守向也是老泪纵横,这些年的隐忍终于有的重见天日。

    “这可使不得。”苏进赶紧扶住这老头,陈苓也是抹了泪,帮忙搀住人,说两句话后,倒也破涕为笑起来,就是一直不待见苏进的陈午,这回也终于上前道了声谢,看他颇为扭捏的样子,倒是比挨刀子还难为情,引得满堂大笑。

    这苦痛的日子终将成为回忆,翻篇过后,今日的彩虹才更为艳丽。了却了家事后,苏进也正式着手处理新政一事,其实也不需要他太多的发挥,按照历史中蔡京所举,仿照熙宁时期三司条例司,于中枢特设讲义司,独辟三省六部,讲义所有一干朝廷政务。

第二百零九章 多谢(大结局)() 
崇宁元年开春,在驸马都尉王诜案落定后,绍述欶令随即详定出台,布榜大宋各路州府军监。

    “昔在元祐,权臣擅邦。倡率朋邪,污诋先烈。善政良法,肆为纷更。绍圣躬揽政机,灼见群慝。斥逐流窜,其正典刑。翕翕泚泚,必一变熙宁、元丰之法度,为元祐之政而后已朕笃孝思者以继志述事为急,盖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宜如熙宁置条例司,于都省置讲义司,差宰臣蔡京提举,遴简乃僚,共议因革。”

    诏书对元祐、元符年间变改神宗熙丰法度之事进行痛批后,便是对接下来讲义司设置一事进行落实。蔡京以尚书右仆射兼领讲义司事,倒也无甚意外,如今独相两府三省情形下,除他外也无人可担此任。而苏进以白身特擢中枢讲义司检讨总详定,就令民间多有议论,汴京城或许已经习惯这位苏先生的作为,在一番惊讶后,倒也会恭喜两句。作为讲义司的实际掌舵,治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等一干国务,架空三省权柄,可谓事实的宰执之臣,再念及当年那句“三省永不续用”时,却也令人发笑。此外,刑部侍郎张商英充详定官,范致虚、王汉之等充任参详官。同时枢密院亦设讲义司,以曹诱为详定官,曾孝蕴为参详官,议盐、议学、议市舶、议茶、议学田等十四项事,并逐步推行至个部门各地方,蔚为庞大议事机构逐渐成型。

    除绍述之政正式推行外。对于元祐党人的清算也提上日程。苏进或许无意对这些士林的老骨头进行打压,只是碍于政治风向,这场后世臭名昭著的运动还是得要人来背。蔡京在此事上三缄其口。除了避嫌外,自然是为日后留条退路,那操办一事就都落在了他手上,依照政律,需对元祐、元符末上书力陈新政的官员进行造册登籍,彻底打压,而且在其内还需划分正上、正中、正下。邪上、邪中、邪下,分别处于不等的罪罚。以苏轼为代表的元祐党臣自然难得逃脱,念其年老多病。便安置在京,其子嗣谪迁岭南,同样吕希哲、晁补之等人也削职留京,而原本也在元祐之列的李格非。因为李清照关系。自然可以豁免其中,倒也无人非议,但见不得好友落难的李格非,却是致仕回章丘明水老家,自此不问政事。不过若真详定其这元祐党籍,当中却还是新党人士居多,曾系一派除曾肇外,几个侍御史全部剪除。这自然是蔡京授意,如此打压政敌培植心腹的机会。又如何会真个置之事外。

    这场人事变动足足持续三月,整个朝廷内外也是风声鹤唳。而同时推进的新政,其实无异于一场军事导向的大跃进,由上层发动的社会变革,以提振国力、收复燕云的目标,争取民意支持。相比于历史原本轨迹,或许在苏进的参与下,这场变革走势相对缓和些。而且在新式蹴鞠推广、一品斋报纸等影响下,北宋民风也开始逐渐导向阳刚,似乎是众志成城,民间对于北伐一事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朝廷的态度也逐渐明确,因为具有极大破坏性的新式火药终于能被熟练运用和运输,民意、军事、财富,到了一个可以开疆拓土的时机。而这时候,已是崇宁第八个年头,大宋朝廷,或者说徽宗已按捺不住,边境战事一触即发。

    也正是这时候,苏进派往辽国幽州的探子终于传回好消息,百年前敬元颖投井之处已被确认。为了尽早结束这女人的纠缠,苏进以打探军情为幌,乔装商旅潜入大辽南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