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谁啊?干人自然要抗议。

    “我说不给进就不给进。”少年不爽,管它会不会影响酒楼生意,转过头不管这两个猪头,却是朝台阶下的苏进扬了扬下巴,“考虑的怎么样?有没有胆啊?”一脸倨傲的神情,霸气极了。

    台阶下的书生捧着蹴鞠,想了想,叹了口气说:“好了,我答应就是了,快把那两个客人放进去吧,影响酒楼生意就不怎么好了。”

    少年听到回答,这才满意的把踩在门框上的脚卸了下来,那两个客人气忿忿的一甩大袖进去,“这人脑子进水了吧~~”这话从后面飘过来,少年听了刚想转身要去讨说法,这台下便传来“接好了”的一声喊,一个蹴鞠打了个漂亮的抛物线迎头过来,少年不得不暂时放过了那两个客人,稳稳的先将蹴球拿住。

    “那我先走了。”

    说着便上了陈老头安排给他的马车,咕噜咕噜、低调的离开了甜水巷。等这马车屁股完全消失在巷子尽头,少年才皱着眉头收回了视线,原地笃了两步,好像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而这时,里边有些嘈杂的声音传入他耳朵,甚至有些酒楼里的客人对站在门口的他指指点点,时而窃笑、时而腹议……少年越来越来觉得不对,门口又是笃了个来回,仔细的回想起和书生的这番对话,眉头越陷越深,又是笃了两步……忽然、就像是平地一声雷般,他“呸~~”的一声吐掉嘴里的竹签子…

    “麻的~~耍我!!”

    ……

    ……

    翌日清晨,东京宫城内一片恢弘的重檐琉瓦建筑群上空,一片鸟雀从南迁还,掠过碧蓝天穹,几只歇在庑殿屋脊龙吻之上。屋脊之下,乃是内宫的大庆宝殿,是举行朝会的场所,大殿面阔九间,两侧有东西挟殿各五间,东西廊庭各六十间,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置身其间,便是一股庄重威严的压迫感袭来,感觉、人从未如此的渺小过……

    熙熙攘攘的,伴随着议论声,朝官百卿们说笑言谈的从大殿的御路踏跺上一级级下来,此时这年节的气氛还是极为浓郁的,早朝上也都没什么重要事情,也就攀谈几句新年吉祥,官家也就让人早早散了走亲访友去…

    “文叔,怎得这几日观你气色不佳,上早朝都没什么精神,可是身子欠恙?”

    “没…没~~德翁、多心了……”

    吕希哲晁补之等一众人一起下来,见着李格非时不时拿手掩嘴,打着哈欠,有些好奇的问了一下。不过李格非近两天确实行止古怪,像晁补之等一干好友上府拜访,门童回说什么“老爷这几日潜修文学,无暇接客”,一个个领了闭门羹回去。难得朝会上见到一面,可这面色差的、还挂着黑眼袋,有时候做事儿还魂不守舍的,给人感觉、就像是做贼心虚一样。眼下朝会下来,几个老友在一块说话,李格非也是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左正言任伯雨觉得新奇,所以便问了…

    “文叔,我昨儿可是听荥阳先生说了,年初五那晚你家那小才女又给你长了脸了,汴河铁佛寺桥前那段戏可是赚足了眼球,啧~~那郭知章前儿还找我通气,说到你这儿做做说客,能不能把这事儿成了,你看人家郭家这声势也是放了出去了,满城风雨的、若是真个拂了郭老头面子,估摸着以后可就是相见路人了哈~~”任伯雨抚着长髯哈哈大笑起来,旁边吕希哲也是摇头说,“德翁何时也如此关心这小道八卦了,我观文叔这几日估计也是苦恼此事,郭家也好、吴家也好,还是那些王孙贵族,哪个是好相与的~~文叔如此已是不易,我们这些局外人就勿要再揶揄他了~~”哈哈的,旁边一些白鬓老头都是跟着笑了起来。

    李格非连连矢口否认,“诸位多心了,小女婚事素来是内子操持,我倒是想插手也插手不上,诸位又不是不知~~”他不说还好,这一说,旁边更是哄笑起来,纷纷“惧内惧内”的大帽子给他扣上去…

    “那不是你那宝贝才女的婚事,又是何事能让我们大学士操劳啊?”

    李格非听着不乐意了,“何人说我操劳了?”他顶着熊猫眼质问起身边一干老友,“你们这些老东西,也别在这儿给我闲吃萝卜淡操心了,有那闲心,倒不如关心一下自个儿年后的差遣,别到时‘配’了岭南西塞、再到我这儿来倒苦水~~”

    “嘁——”

    众人闻言齐齐一个甩袖过去,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

    ……

    禁中垂拱门后乃是内廷,皇帝后妃居所,居中是福宁庑殿,三间五丈进深,琉璃粉金的天花顶,卷草夔龙的酥红软樘木挂落,相较于文德殿资政殿等正式理政场所,这福宁殿便小资私人一些,外边檐廊一带虎贲带刀拱卫,十步一哨、百步一岗,守卫极为森严。不过这空旷的大殿里,基本上就徽宗和一干内侍,平素写书作词,难得清闲时便会招些外朝近臣或是翰林院的学士过来。今儿早朝刚散,徽宗便命内侍召了驸马都尉王诜(音伸)进来。

    这王诜身份也是显贵,熙宁二年娶的英宗女蜀国长公主,也就是徽宗的姑父,文工诗词俱佳,更是身怀一手好丹青,和当时还是藩王的徽宗私交甚好,不过由于品行不洁,喜好招蜂引蝶,冷落了长公主,因而长公主逝后被神宗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之后仕途磕磕绊绊、一直不顺,直到徽宗即位,才复了他这位姑父的职,如今也算是守的云开见日月了,又是新年气象,此刻也是心情大好的与徽宗一起评品字帖…

    “官家这幅《千字文》已初显火候,这书体笔直如矢、劲如铁,铁画银钩、瘦挺却不露骨…”这中气十足的声音顿了顿后,又继续道,“不过由于运笔仓促,多是顺势而就,已故这书体大小结构颇不统一,个别用字也还不到位,好在如今气候已成、桎梏已破,今后只要勤加揣摩练习,必能成一方大家~~”

    这金碧辉煌的福宁殿大殿中央,两个彩衣婀娜的宫婢徐徐将一幅一人长的字帖收起来,而两人的身影也从梨花地板面上倒映出来,地板端是明尘光亮。而此时,一个头戴折角幞头的富贵老者走近前对徽宗深深鞠了一躬…

    “老臣有幸临老之时得见这旷世书法,此生已无所遗憾矣~~”

    而端坐在半丈高御墀上的徽宗搁下玉芽盏,口含微笑道,“姑父岂能和那班近臣一般奉承,那可就生分了……”他徐徐站起身来,旁边的内侍赶忙上前搀扶,“若是之前写成此帖,怕内侄我心中当有两分骄满,不过……”徽宗年轻的脸上此时却是有些无奈之色,笑着给身边的内侍打了个手势,那内侍赶忙从龙纹御案上抄起一本薄薄的书籍,而后下了御墀递给王诜。

    “且不论这番策论,光这书体便是让内侄大为折服,这些月内侄书法技艺一直盘亘不前,已是多为苦恼,得幸前日那种老头上递此论,实不想这策论上的书体与内侄所欲新制之体有异曲同工之处,实是让内侄好生惊喜,此前困惑症结所在俱一扫而空,此撰文者当谓内侄文工之师也~~”

    徽宗这么说话,下边的王诜有些狐疑的接过书籍,一看封皮……《美芹十论》?皱了皱眉头,而后翻开,不过很快、他脸上便只有震惊了……这书体…简直就是赵佶新制之体的成熟状态!笔法恣意秀润、如游丝行空,体态瘦直挺拔,转折处可显见藏锋,真是书到瘦硬方精神~~奇哉奇哉……字竟然还能这么写?

    这王诜虽然品行不洁,但对于书法一道却是极为精深,一下便看出了这书法的精妙绝伦之处,如若说赵佶此时的书法是刚窥门道,那这本策论上的书体已是炉火纯青了~~王诜甚至不待看完,便急问:“这是哪位大家所作?恕老臣记性不周,未曾想起吾大宋还有此等书法的人物?”

    徽宗微笑,“内侄亦是好奇是何人所书,已故适才便已传话种师道那老儿进宫了,过会儿问问倒是哪位隐世大家所作?”

第三十二章 美芹() 
“哦?”

    王诜笑着翻了翻这篇策论,“前月官家得的那幅新体金刚经便已让朝野赞誉,现今又有此绝妙新体,怕是我大宋文坛又有一番逸闻趣事了~~”他抚了抚美髯,将这策论回递给旁边内侍。

    “一月内连出两位书法大家,却是我大宋幸事~~只希望、这是一个好兆头吧……”

    徽宗最后的话有些萧索了,不过旋即就收起了低落,转而问话向王诜,“说来十五元宵的山棚彩灯进度如何了?这可是内侄即位新年的头一次喜庆,姑父可要提着点神了~~”

    “此处官家尽可放心,这东华左右掖门、东西角楼以及各城门大道都已经搭建完好,只剩下西南城隅的那几家老宫观了……以臣料度,三日后便可试灯,今年的元宵…老臣必当办的风风火火,不会煞了官家颜面…”

    徽宗点了点头,正待说话,不想殿外传来内侍高唱打断了他…

    “皇后到——”

    皇后王氏乃是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徽宗为端王之时便已婚娶,只是她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其实并不得宠,此下携着一众侍婢内从过来福宁殿,想来是有些事情了。徽宗坐在御案前端起玉芽盏呷了口,而后轻轻搁下…

    “免了~~”

    他覆手不耐地一压,那王氏正欲行礼的动作生生止住了,“过来何事?”他僵硬地问话过去。

    王氏一低眉,她何尝不知这徽宗素不喜她,但从小便是这般中规中矩的性子,改不了了,此下咬着唇凝噎起来,“官家~~太后…身子突然不适,还望官家移驾去趟慈德宫。”

    徽宗眉头一皱,“太后昨日不还好着?”

    ……

    ……

    明德门外南大御街沿路,店铺彩棚林立,官员住宅更是多如森宇,不过论到人员最嘈杂的,还得属武学巷横街和南大御街交接处,这岔路东头就是太学和国子监,西头武学巷子那儿就是武成王庙、也就是北宋的武学,挨着武成王庙有一座武馆,其名御拳,乃是汴京一处有名的演武场儿,东南西北四院占地,里边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各种教学一应俱全,一些不喜文事又想建功立业的男儿便要往这边跑了。虽说宋人重文,但武学生员收录也极为苛刻,非武技过人者不可入,已故这京师内便多了许多武馆,想要入武学的,基本都要去武馆待上两年,而这御拳馆由于背靠武成王庙,所以在所有武馆里,也算是行的地位了,每天前来求学的学子也是多如牛毛,不过店大了、自然门槛也高了,如今寻常人想要在御拳馆谋个学额,那基本是得走后门了…

    “哎哎!这边~~看球!”

    若说这御拳馆最为热闹的,还得数这东院的泥沙演武场,这里本是御拳馆新进生员晨练的场所,只不过后来也不知是哪个生员想出来把蹴鞠抱过来踢,结果……久而久之的,反倒是成了御拳馆的蹴鞠场,而且借着御拳馆的名声,这蹴鞠场的名声也是扶摇而上,成了京师几处蹴鞠的好去处,传闻以前徽宗还是端王的时候就经常来御拳馆踢鞠,也算是美名远传了。里边十天半月的,就会有几场贵族王府养的蹴鞠队过来比赛,是比较热闹的时候。寻常没有赛事的时候就随意了,自己组几个球友围个小场踢鞠,或是练习、或是解决私人恩怨,反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