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又一遍的幽哀袭来,深深地击中了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郝老头的眼眶骤然红了一圈,在湿润的眼帘下,艰难的蠕动着嘴角……

    “清明……回老家一趟吧。”

    ****************************

    ……

    景灵东宫二楼西堂窗口,那些平日维护祭祀礼器的女婢们正趴着窗口往下看,宣德门前的鳌山盛景尽收眼底。虽然今日轮值难以出去,但偷个懒过来瞧瞧烟花人海也是无妨,谁让主管都偷下去凑热闹了。

    “快快!看啊~~那教坊司的女人要开始了!”

    几个女婢指指点点,叽叽喳喳的讨论,欢快极了……

    不过也有例外的。

    青铜架子前,有两个婢女在擦拭镛铎礼器,或者偶尔闲聊两句,不过完全没有凑过去看热闹的意思。

    “小秋,清明我陪你去城外给伯父伯母扫墓好了,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女孩擦铜光鉴的动作不由一滞,而后讷讷道:“不……不用了,我自己行的,又不远。”

    这个叫小秋的女孩不过十四五岁,说起她的身世,也是极为可怜的。

    一家四口七年前因生计搬迁到汴京,父亲承了份工部造院的石匠活儿,风里来雨里去的每日抗石搬砖,虽然也只够让一家子勉强温饱,但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磕磕绊绊的四年下来,也建起来一间属于自家的像样小楼,本以为日子虽然紧巴,但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可是……一件从天而降的祸事彻底压垮了这个贫苦的家庭。

    在三年前一次修缮城楼工程时,父亲失足从上面摔了下来、当场身亡,留下了母亲、她、还有她那年幼的弟弟。母亲本就体弱,在这场打击下大病了一场,这一来、便是卧病至今,而当时那点抚恤费也都喂给了汤药。后来慈幼局还找了上来,但她没有答应把年幼的弟弟和自己送进去,因为还有母亲需要照料。所以凭着一股儿韧劲,早熟的她很早就自己出去找活干,石匠铺、打铁铺、酒楼饭馆,能去的地方都去了,不过大都嫌她太小,始终是做不长久。

    今年头也不知是被哪个好心的大人看见了,便把她送到了景灵宫做看护,也就是帮忙扫扫地擦擦桌子之类,虽然挣得不多,但对于小女孩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还记得除夕夜那碗,抱着病榻上的母亲哭了整整一宿。

    原本坚信总会有熬出头的那一天,可是不想前天……久病缠身的母亲…还是走了。

    昨天刚埋入郊外一处很远的荒坟,和爹爹埋在一块。

    从此,清明便要摆两副碗筷上去了。

    她楞楞的擦着手上这枚铜光鉴,已经无比蹭亮了,木格窗外的月光和鳌山的灯火映照进来,在铜光鉴上时隐时现,还有那幽肠的乐曲和伶女的歌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衷古柔肠的声乐柔柔静静的飘过来,一下便是抓住了她的耳朵。与此同时,那趴在窗子上叽叽喳喳看的婢女们忽然也都是闭上了嘴。身边那老大姐直起身子,应该也是被这歌声吸引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明月中……”歌声开始嘌唱的很是缓慢,似乎是带有些谨慎在里面,不过却有了别样的感觉,或许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听曲习惯。

    诗词歌赋什么,虽然女孩儿也是知道,但显然也只停留在知道这个层次,对于这阙极富盛名的虞美人,却是从未听过。对她而言,从未听过的词、从未听过的调……在此刻,却是生生的慑住了她的心神……

    小楼,又东风……不堪回……

    零零碎碎的,她不懂诗词意思,也不知来历讲究,只是断章取义似的理解,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歌声中的那份凄婉愁绪却是与自己如此贴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也是到这一句,明明是如此平静的叙述,可却实实在在的引起了她内心最强烈的共鸣……这一霎那、她回想起了自家那间败落积灰的小楼,今昔对比、物是人非……这种刹那间的共鸣,引得她泪珠儿直想往下掉。不过还是凭着她那股韧劲极力的克制住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等到这最**处,窗格子那边已经隐隐传来细细的抽咽声。或许那些女婢们无法理解词作全貌意境,但透过歌声传达出来的那种强烈的幽怅,却是如此感染人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愿回想起来的痛苦和忧伤,只是平日掩在笑容下,却也不会经常去翻动。只是如今被乐声这种瞬间感染力极强的东西击中,却是将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袒露的一览无余……

    但女孩儿还是忍住了悲意。直到这句唱完,紧接上来的箫声和阮琴彻底击垮了她内心最后一丝的抵抗……

    “哇”的一声,泪珠儿像断了弦似得啪啪直掉。

    这绵长忧愁的过渡乐声,没有歌女的人声,只有简简单单的音乐和节奏,但却完全释放了人的内心世界。一千个听到的人中,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画面,但相同的、都是那种今昔对比下的哀伤与悲愁。

    “小秋你哭啥子啊?好好的,没事儿~~一切都会过去的。”旁边的老大姐一把将女孩的头抱进怀里,女孩抽噎个不停,“呜呜~~”……浸湿了她的衣襟。

    温温热热的泪水便是让这位老大姐也有些眼眶热……

    外边的歌声再次飘飞而来,重复着第一遍的曲调,但就好像再给人的伤口上一遍遍的撒盐,积压积压……趴窗口看的那些小姑娘们大都也是捂着嘴躲出房门,尽量不让哭声被旁边听到。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怀里的女孩儿从未哭的如此痛彻心扉,那黝黑的小脸此时满满都是泪花在淌,“呜呜~~”的抽噎。就连她也是忍不住回想起从前美好的回忆,无忧无虑的日子,都是一去不复返,慢慢的、也是被女孩儿的情绪和外面催人泪下的歌声感染,眼角隐隐泛起泪水。

    ……

    ……

    如果说诗词的影响是悠久长远的,那乐声的影响便是瞬时立就的。

    或许只是一个字眼,或许只是一个婉转,但只要有了一处能引起听者的共鸣,那么……感情的宣泄就会变得一不可收拾……

    元宵的夜晚注定是不会有休眠的,露台上一遍一遍的反复着虞美人。

    那露台之上的小姑娘此时也是抽噎着唱着,那种隐现哭腔的曲调更是将这份凄婉拔高三分。

    很少有这样的,竟然唱着唱着连自己也陷了进去。起初的那份谨慎早不知道抛哪里去了。眼下脑海里只是不断的回闪儿时齐家共乐的回忆,那份“雕栏玉砌”般的美好,如今却是在冰冷的教坊司里接受严格的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哪天会是个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歌声袅袅晕散开去,已经消散已久,可是耳畔还在不断的潆绕着歌声,或是已经永远烙上了心头。许多年后想起来,都是无法言语的感觉,甚至还能调侃一下自己……

    “都大老爷们一个了,也不怕你笑,那时候啊~~是真有些想哭,都说不上为什么……”

    “我倒还好,就是胸口有些闷,不过我那婆娘可就惨了、那都哭成什么模样了~~啧”、“不过现在说起来也是再正常不过,谁让先生这么能赚婆娘们的眼泪,就是不知道现在跑哪儿去了,啧~~官家年头倒还派了水师去找那桃花岛了,不过没找见。”,“又没找见?”,“废话!要是能找见、那还是先生么?”

    ……

    ……

    梦,终归只是梦,心中的幻象随着歌乐停歇而破碎开来,又重新拼凑成现实。

    眼前依旧是那片灯火辉煌的鳌山盛景,淙淙的溪水声这时占据了主旋律,一切都是如此清晰。

    底下寂静的人群,略有些骚动,或者略有些压抑的情绪。

    两廊彩棚里的那些老乐儒此时神情最为复杂,没想到这俚曲竟然能演绎出这种前所未有过的韵味。虽然谱中含有俚音,但总体还是契合正曲的风韵,只是他们也说不上来,究竟是哪里的编排有些异样,这出来的感觉……就是比一般的正曲多些……多些…人情味~~

    虽然这种褒扬算是打他们的脸,但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

    “如何,蒋老?”

    一些人不敢轻下评论,倒是先探探别人口风。

    “嗯……”那鬓角霜白的老人捋着长髯缓缓点头,“唯有情意真切而已……”

    这评价有些让旁边的士大夫摸不着头脑,到底是褒还是贬?

    ……

    对面李格非那边的彩棚阁子,还不待靠近,就已经传出来丫鬟的哭声。

    “小娘子,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心里很难受~~~”胭脂抹着眼泪在后边哭,旁边的花细亦是双眼通红安抚着胭脂。

    不过李清照却没有做任何回应,就怔怔的坐在木台上,眼神有些恍惚地望着鳌山上缤纷光彩的灯笼,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几个围着打叶子牌的老头这时亦是神情有些难言,一个个磨砂着牌面……倒还是晁补之先出声…

    “今日算是开了眼界了,这词牌竟然还能这么唱,这感觉~~啧,倒是不好轻下评价了……”他倒也是沉得住气,“荥阳先生怎么看?”也知道把刺头先踢给别人。

    老先生沉吟了会儿才较为谨慎的评价,“原本因为那俚音,倒是对这新唱法不甚为意,只是没想到这出来的效果确实令人惊叹……“、“我等一贯以为字正腔圆、雍容大气的曲风方是人间正道,余下便是俚俗谄媚,只是如今这虞美人……”他望了望露台之上,“虽然唱略快,有两句更是转音古怪,可却丝毫不见浮躁流俗之感,实是令人惊奇。”

    李格业接过话茬,“只是以我所见,这般唱法、怕是只适合这李后主的虞美人,词曲契合的天衣无缝,全然不见斧凿雕饰之感,词因曲盛、曲因词深,二者相得益彰,若是那李后主泉下有知,怕是要将这谱曲者引为知音了~~”

    “对对对~~”晁补之赶忙插话,“我也是这个意思,这曲简直就是专为这虞美人所谱,余词皆不得用,所以作为词牌新唱法还有待商榷。”

    “安安也来说说,我看你对音律也是颇有看法的。”李格非见自己这女儿有些出神,便是提醒了声。不想少女却是敛裙起来向众人匆忙告辞…

    “安安忽感身体不适,便先回府了。”

    “唉?这又怎么了?”晁补之还想叫住李清照,不想人走的倒是挺快。而李晏和两个丫鬟也赶紧从后面追了上去……

    “阿姊阿姊~~那曲儿挺不错的,你看我这蛐蛐都不跳腾了……”

    后面的李格非见状,深深的叹了口气,旁边几人询问因由,李格非摇头道:“怕多是想到季淑了~~”

    “哦~~”

    旁边一阵会意,想她过世的娘了。

    ……

    ……

    宣德楼上,垂黄丝绦随着夜风而飘。两朵楼处各挂灯球一枚,内燃椽烛、照数十里。

    此时灯烛已几近燃尽,光线略显暗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