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岛主到国王-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锐来到昨晚来到的地方。
岩壁还是这面岩壁,现在看起来只是一面普通的石英岩岩壁。
陈锐在岩壁附近找了一下。
找到了一些尸骨,白花花的一片,零乱地散布在锈红色的泥土上,就像一个骷髅坟场,腿骨,手骨,肋骨,耻骨和两眼空洞的颅骨,随意可见。
陈锐在一个头颅骨的后脑壳发现一颗弹壳。
陈锐从地上捡起这个头颅骨,托在掌心,将后脑壳对着摄像机镜头,说道,”这个弹壳是9mm19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手枪弹可用于mp40冲锋枪。这枚子弹从mp40冲锋枪的枪口发射出来,击中这名倒霉蛋。
在这个头颅骨的额头下面,眼睛的中间,鼻梁稍上面,有一个弹孔,子弹以70度的角度从这里射进颅骨内,从后脑勺射出,只不过,脑壳骨非常坚硬,将子弹壳卡住了,留在后脑壳上。”
陈锐从地上捡起一根箭矢,这是一根骨箭,陈锐拿着这根骨箭跟自己的小腿比了一下,刚好到膝盖,说道,“我手里的这根骨箭是一件比较特殊的东西,这是一支用人的小腿骨制成的骨箭,卡恩蒂克土著人俘虏了敌对部落的人,然后,将他吃掉,用他的小腿骨制成骨箭,我曾在亚马逊丛林的部落见过这东西。”
陈锐离开了峡谷,沿着怒河沿岸继续向下游前行。
今天天气不错,天晴气朗,阳光明媚,微风吹拂着陈锐的脸庞,陈锐的鼻子能够闻到微风中夹杂着清草香。刚下过雨的天空像洗了一样,清新碧蓝,就像电脑桌面的天空一样。
有人说,天气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心情,这话没错,此时,陈锐的心情非常好,全身洋溢着欢快。
离开了峡谷,似乎一切都变好了。
发怒的怒河在穿过峡谷一段后,水流变得平缓起来了,好像一匹烈马被驯服了一样。
以峡谷为分界线,怒河的上游是茂密的雨林,怒河的下游是辽阔的平原,平原草木丰茂,沃土千里,一直延伸到陈锐的视线尽头的天边。
陈锐踩在地面上,土壤很松软,陈锐对着摄像机镜头说道,“现在在我眼前的是一块辽阔的平原,怒河河水穿过平原,滋润了河流两岸的土地。”
陈锐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放到摄像机镜头前,说道,“这是黑土,(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三节 我是从地表来的()
经历千百万年,曾经生长在这片土地的茂密植被剥落腐蚀,逐渐积累成一层厚厚的腐殖质,从而形成肥沃的黑土层。
每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
黑土是一种非常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5%~7%,在中国的东北,人们会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的肥沃与珍贵。
由于,千百年来,人类在土地上过度耕种,世界上仅存有三块黑土区,乌克兰大平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域,中国东北黑土区,。
在中国东北的黑土区,尽管它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中面积最小,气候条件最寒冷,农业开发条件最恶劣的,但,中国只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将它变成了“北大仓”,“中华大粮仓”,可想而知,黑土地的肥沃和珍贵。”
黑土地,再加上温暧湿润的气候,充足的灌溉水利资源,有这么多独天独厚的条件,在这片平原上有很可能发源出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就比如,炎黄文明最早发源于河洛流域的肥沃平原,印度文明最早发源于印度河,恒河的冲积三角洲肥沃平原,。
可惜,,曾经生活在这片平原上的土著人的文明发展历程可能已经被打断了,被入侵驱逐出了这块沃土平原,或被灭亡了,纳粹德国人在其中可能扮演着一系列反面的角se,文明厄杀者,入侵者,殖民者,,纳粹德国人占据着这块宝地,在这块宝地上建造了新柏林城。”
陈锐继续沿着怒河沿岸向下游前行。
怒河的河面在平原上变得非常开阔,从雨林中冲下来的肥沃泥土积淤在河流的两岸,河流两岸,水草丰茂。生长着茂密的芦苇丛,各种鸟类栖息其中,。
怒河的水并没有像现在看起来那么温顺。
在怒河沿岸平原的一段,形成一片片泛滥区。湖泽区就是一个例子。
要知道,雨林的水量非常大的,全部倾泄在怒河中,在雨林的雨季,怒河的水泛滥。河水上涨,倾泄在平原上的低地,形成泛滥区,湖泽区。
当雨林处于旱季时,怒河的水位下降,泛滥区的水被晒干,这样的过程每年重复一次,随着河水中携带的雨林中肥沃的土质,干涸死掉的鱼类的尸体被沉积了下来,千百万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世界上最肥沃的沃土。
这片辽阔的平原,野生动物众多,动不动上万,甚至几万个数组成的独角马群和野牛群在平原上奔腾的样子,非常壮观。
数十万头的角鹿迁徒的情景,让陈锐碰到了一次,数十万头大型动物的迁徒,在地表上都非常难得一见。
数十万头角鹿密密麻麻分布在平原上,从天空上看黑压压的一片,角鹿追逐着水草。一头头角鹿跟着群体向水草更丰茂的平原方向移动。角鹿的大迁徒也成为了机会主义猎食动物的盛宴,它们追逐着角鹿群,寻找机会,向老弱年幼的角鹿。或者掉队的角鹿发起攻击,饱餐一顿,。
离开峡谷,沿着怒河沿岸向下游行走,大约行走了两天。
陈锐在怒河河岸发现一座古城废墟,断垣残壁。杂草丛生,古城废墟外是一片农田,此时,农田已被杂草占据了,陈锐只能从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田埂,土地上耕种的痕迹,才能看出这是一片农田。
这是土著人的古城废墟,废墟外的农田可以说明,土著人已经发展出农耕,从逐水而居到定居了下来,向文明的进程发展。这些被纳粹德国人的枪炮摧毁了,土著人的文明进程被打断了。
离开了废墟,陈锐继续沿着怒河往下游前行。
二天后,陈锐发现现代人类生活的痕迹。
陈锐在一片丛林中发现被砍伐的树木,树木树桩的截面非常平整,这是用锯子,电锯之类的砍伐工具砍伐的。
以陈锐的了解,地心世界的土著人还处于原始愚昧的时代,生产工具非常落后,不可能有锯子,而且,土著人主要金属是金、青铜,金质地较软,青铜的较脆,容易折断,这也是古代的青铜剑造得很短的原因,太长了容易折断。
以黄金很软,青铜太脆,容易折断的金属特性根本造不了锯子。
所以,陈锐非常肯定,这是纳粹德国人在这里砍伐木材。
陈锐在附近的地上捡到一个烟盒,上面还印着‘atikah…cbaretten’,‘auslese’等字母,这是‘atikah’牌子的香烟,用土耳其的烟叶做的,这种香烟与‘非那斯’牌子的香烟是德国士兵的日用补给品,德国步兵,装甲兵都有,除ss没有,用糖果代替,因为希姆莱不喜欢烟。
第三天,陈锐在怒河河面上发现一条船只,可惜距离太远,很快就驶出了陈锐的视线范围外,陈锐不可能飞过去跟船上的人打招呼吧。
第四天,陈锐发现了农田,在农田上种着玉米,大麦等作物,此时,是秋天,收获的季节,麦杆上长着沉掂掂的金黄se麦穗,玉米杆上长着饱满的玉米,,一条德国杜宾犬发现陌生人的到来,对着陈锐汪汪地叫着,吡牙裂嘴,。
这时,闻到外面狗吠叫声的农庄的主人从房子里走了出来,轻轻拍了拍杜宾犬的脑袋,安抚住了杜宾犬。
“你是谁,从哪里来的。”农庄的主人是一名中年男子,留着八字胡子,身体非常强壮,穿着牛仔裤,长筒靴,戴着一顶老旧的牛仔帽,看向陈锐的眼神充满警惕,又充满好奇,开口对陈锐问道,用德语说的。
陈锐不懂德语,不过,有翻译软件,陈锐拿出了手机,打开手机上翻译软件app,用英文说道,“我是从地表来的。!!”(未完待续。)
ps: 快3点,设置明天上午自动上传吧。
第六百四十四节 德国,还好吗?()
语言自动识别,在手机翻译软件app上显示出一串德文,‘我是从地表来的。”陈锐用手指点击手机屏幕,选择读出,一口流利的德语从手机话筒读出,“我从地表来的。”
闻言,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年男子后面的一名老人身躯猛地一震,快步走到陈锐面前。
“祖父。”
中年男子喊了一声。
可是,老人没有回应,看都没看中年男子一眼,眼睛只是看向陈锐,上下打量着陈锐,热泪已经盈眶,流下脸颊,激动得身躯已经颤抖起来了,嘴巴颤颤抖抖,想说什么因为太过激过,什么都说不出来,良久,老人才说出一句话,“你从地表来的。”还是用德语说的。
手机翻译软件app翻译了这句话,显示了出来。
陈锐说道,“是的。”
“是的。”流利的德语从手机话筒中读出。
“终于,我终于等到了从地表来的人,我想知道,。”老人说道,“德国,还好吗?”老人虽然老迈,但,眼神非常锐利,陈锐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一些东西,满是期待,又有些害怕知道答案。
期待得到陈锐肯定的答案,德国,还好!又害怕知道,其它答案,要知道,德国是一个战败国,当他奉命离开德国,乘坐潜艇前往南极时,德国战败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德国的本土面临着包围。
法国方向,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取得‘霸王行动’的胜利,打开了胜利之门,之后,经过解放巴黎战争,阿登反击战等一系列的战役,已经攻进了德国本土,越过莱茵河。向柏林逼近,苏联方向,德国先后在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以及东波莫瑞战役中遭到惨重的失败,苏联军队也距离柏林不远了。
柏林已经被盟军和苏联军队包围了。虽然,不甘心,就像一战德国战败,任何一个德国人都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认。德国战败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无可挽回了。
战败国的命运不能自主。
战败的德国就像案板上的一块肥肉,等待着被盟国随意宰割,盟国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德国的,为了利益,还有仇恨。
首先一个苏联不会放过德国,在二战中,几乎整个苏联欧洲部分被打成了废墟,伤亡惨重,苏联与德国的仇恨最深。其次,法国,二战中,法国的领土都被占领了,等待战败的德国的是法国的强烈报复,,德国的命运,领土被分割,割让,被分裂,德国的所有财富,资源被掠夺,战败的德国被削弱。被盟国套上无数的枷锁,再也崛起不来了,沦为三流的国家,。
一个德国人的骄傲,作为一名老兵,曾经的德国是一个世界强大的国家。德国的铁蹄踏遍欧洲,敌人在德国的铁蹄下瑟瑟发抖,,老人害怕从陈锐口中听到德国会是这种命运,战败的德国四分五裂,领土被随意分割,割让,德国被套上无数枷锁,失去资源的德国在世界三流国家的行列中沉沦。
这时,居住在农庄附近的居民,距离农庄不远的新柏林城的居民听到地表来人的消息,蜂拥地来到这里,将陈锐围得里三圈外三圈,密不透风,从新柏林城越来越多听到消息的人往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