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玄机见闻录-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皱眉思索了一下,确实如此,天策府的双尖剑,隆武府的扬文匕、拜火教的形彰矛,罗织道的道隐刀,这些我都亲眼见识过或者使用过,而我玄机门的灵书金炉玉碟却都失传太久太久了,虽然机缘凑巧使我现在身怀黑、白、黄三玉碟,但那金炉和灵书,还未曾亲见。不过,金炉就在天策府,我应该很快就会见到了,可那灵书到底是什么,还茫然没有头绪。
“小子,我虽然不知道你是如何从阴符七术中寻得了修真的法门,但我可以告诉你”老祖宗讲目光盯紧了我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它就是你们玄机门的灵书。”
“什么?这种道门典籍只要卖书的地方都有的卖,我玄机门的灵书居然是它?您可不要哄弄小子。”我简直惊讶的无以复加。
“你居然敢质疑老祖宗的话”,李仙儿在旁边不满的说道:“老祖宗历经数朝,对天下各个道门的情况如数家珍,岂会有错?”
老太太以眼神制止了李仙儿,不以为意的继续说道:“据说当初仙人送于张道济的灵书就是阴符七术,只是因为仙人所赠,所以才冠以了灵书的名号,而玄机门历代掌教从此书中练出修真法门的,不过三五个人,其都是因缘际会所致,所谓灵宝择主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老太太沉思片刻,牵动了下嘴角,无奈的说道:“到是我,临老临老非要逆天而行,以人力强行帮仙儿造就道心领域,导致我成为了这个样子,不过,我也是不后悔的,毕竟天策府的未来,还要倚靠仙儿。”
白蹄乌听老太太这么说,赶紧低下了脑袋,以手指紧紧的卷弄着衣角,脸色涨的通红,我看不到她的眼神和表情,估计现在妒恨的狰狞吧。
“也正因为修习有成的凤毛麟角,所以,玄机门后代门人都以为这是个传说,即使阴符七术扔给他们,他们也会当做寻常的道门典籍读过就罢,绝不肯潜心钻研,当然了,即使潜心钻研,也要有这个缘分。所以,即使灵书摆在眼前,你们也试做寻常物件啊。”老太太收回看向李仙儿的慈爱目光,继续跟我解释道。
“若真是如此,我可当真是幸运儿了,可这阴符七术我只修得了修真法门,却不知如何运用,也没人教我”我无奈的摊摊手。
“你现在修习的是道,得道后才能衍生为术,这是最好的修习方式”老祖宗赞叹的说道:“你切莫让人教你修习方式,因为当下的道门,都是先行修习术,然后才去摸索道,殊不知,这种逆向而为的事情,是难有成就的。因为,术的变化万千,你修习一辈子也修习不完,然而大道至简。若修道有成,则可由道自然衍生万千法术,可先修行法术再想逆向摸索道之真谛,就难上加难了。”
听了老祖宗的话,在场的众人都低头沉思起来,老祖宗的话对他们有所触动,虽然他们的术法高深,手段万千,比如六骏的甲马符,遁地孙的虚无之刃,可他们修习的只是手段,本源在哪里呢?没有道法本源作为支撑,术法这手段真的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了吗?
我心里也暗自思忖:难怪当初我将灵气灌注道隐刀,挥洒使得灵气脱离刀体飞出,遁地孙以为我使出的是罗织道的嗜血红芒,甚至连冯君明都误以为我是罗织道门下了,看来,只要修得道之本源,一切术法手段都可顺手拈来啊。
“可我总要将道演化为术,才可能发挥道之威力,既然老祖宗说我的修习方式不适宜寻求他人教授,我改如何由道入术呢?”我皱了皱眉头,疑惑的向老祖宗请教。
“以自己为师,以自然为师,以万物为师,以天地为师,”老祖宗言简意赅的说完,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观你现在的修为,是修习了实意法腾蛇和损兑法灵蓍了,这两种法门,不就是以腾蛇和灵蓍为师吗?”
我恍然大悟,心中的迷惑如拨云见日,渐渐捋出了清晰的头绪:“我明白了,谢谢老祖宗,请先给我来两对王八吧。”
“你小子又开始胡说八道什么?老祖宗面前,你能不能放尊重点。”李仙儿不满的瞪了我一眼,压低声音斥责道。
“呵呵,”老祖宗笑了起来:“难道你修得的实意法腾蛇,损兑法灵蓍是观察了真实的腾蛇和灵蓍吗?”
“并没有。”
“那你要两对王八来何用?别说你是要依王八形来修习养生法灵龟”
听到这里,众人才听明白我忽然要两对王八做何用,齐齐哄笑起来。
白蹄乌边笑边问语含讽刺的说道:“王八和乌龟是一个东西吗?你要都没要对,嘿嘿,你该不会想把自己修成了王八吧”
陆小雅听白蹄乌言出侮辱,生气的迈步上前,就要伸手教训白蹄乌。我赶紧一把拉住她:“师妹,且忍,且忍。”
老太太不悦的清了清嗓子,瞪了一眼白蹄乌,白蹄乌赶紧收声,正襟立在一旁,不再言语。
“苏先生,我天策府中人出言无状,你不要见怪。”老祖宗和声说道:“你能够顺利修习养生法灵龟,关乎你师父、也关乎我的生命延续,老身在此就拜托你了。”
“李仙儿,青雉,飒露紫,白蹄乌,苏先生在天策府期间,如有所需,你们尽力满足,一切以炼制外丹为首要,天策府对于苏先生,可以不设秘密。”
李仙儿,青雉,飒露紫,白蹄乌难以置信的看着老祖宗,为难的互相面面相觑,却都没有应声。
“我现在还保持清醒着呢,没有老糊涂,你们这是要枉顾我的命令吗?”老太太的严厉的问道。
“谨遵老祖宗训示。”李仙儿,青雉,飒露紫,白蹄乌齐声应答道。
第二百零六章 养生法灵龟()
见过老祖宗之后,我被安置在一个单独的厦房里,刚想躺下休息休息,秦霜给我送来了各种版本的《阴符七术》,临行前说了句:“红拂女让我给您带个话,请尽快修习养生法灵龟,否则,15天后老祖宗若再陷入昏迷,天策府恐起变故。”
我看着厚厚一摞各种形质的阴符七术,甚至有翻译的外文版本,心里着实感到压力山大,养生法灵龟,让我看看啥是养生法灵龟。
我强打精神,拽过其中一本阴符七术,随意翻弄着,实际上,这本书自从我修得了实意法腾蛇之后,已经看过不下上百遍,甚至可以闭目诵之:“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头大啊,头大,”我仰躺在床上,将阴符七术盖在脸上:“这表述哪里有个灵龟?”。
既然老祖宗说我的修习方式应当以自己为师,以自然为师,以万物为师,以天地为师,索性开始发散思维的漫天胡想:
龟嘛,观其古体象形,其形仿若龟甲的纹路,中国文字是象形表意文字,有人说这个“龟”的文字本身,就颇具灵性,称其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用,发于天然,非繇述作。古先圣王受命应籙,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
而且,龟甲常常作为占卜工具,龟本身就有预知吉凶,明察是非的意义,效法乌龟,莫非是要从预知天意这点入手?可是损兑法灵蓍之法,已经可以预测十几秒内将要发生的事情了,若是修习继续深入,洞悉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未可知,难道养志法灵龟是损兑法灵蓍的升级版?
我摇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从阴符七术的文字表述看,其虽然仿自七个物种,但七个物种莫不是自然中颇具灵性的佼佼者,鬼谷子断不会赘述的搞什么升级版在里面。
况且,从已经修得的实意法腾蛇和损兑法灵蓍来看,实意法腾蛇激活了七魄中的尸狗魄,损兑法灵蓍激活了七魄中的吞贼魄,看来若是养志法灵龟修行得体,肯定也会激活七魄中的某一个吧。
老祖宗既然说要用金炉练外丹,必须修得养志法灵龟,可崂山道派周玄清炼制的聚阳丹也是外丹的一种,显然,周道长的聚阳丹既不是用金炉炼制,也不是养志法灵龟之法,难道养志法灵龟是玄机门金炉的用法吗?看来我需要尽快找老祖宗要来金炉研究一下,说不定有所有突破呢。
我翻身看看表,已经快到夜半时分了,不好再去打扰秦霜,索性褪去衣服,舒服的窝在被窝里,继续胡思乱想。
既然是用养志法灵龟来炼外丹,那么应该是从延年益寿,治病救人着手,古典籍中,关于灵龟,神龟的记载不可计数,像庄子曾说“吾闻楚有神龟,已三千岁矣”,抱朴子中也有记载“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而且药学大家也曾说过“龟以春夏出蛰脱甲,秋冬藏穴导引,故灵而多寿,能通任脉”。
通任脉?我初习阴符七术的时候,曾经洗精伐髓。在狮子洞时候,又得遇黄玉碟石中天,经他破解追魂火翼时候对气海进行了扩容,我的任脉督脉是否通达?这个还真不知道。
奶奶的,打通任督二脉?这是在修炼武学秘籍吗?我无语的嘟囔一句,用被子蒙上了脑袋,整个人缩在黑暗的被窝里。
既然古人认为龟一种寿命长而又有灵性的动物,而且道家养生修炼也有一种叫做“龟息“的方法。莫非这是要效法乌龟的龟息之法?
我又在心中默念了一遍养志法灵龟的原文,心里默默思索,看其文意,心培养志向要效法灵龟。之所以需要培养志向,是因为如果不培养志向,心的思想活动便不会畅达。如果有了某种,老是放在心里考虑,那么,志向便被所役使。多了,心便分散;心分散了,志向便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活动便不畅达。心的思想活动专一,便无隙可乘;无隙可乘,志向意愿便不会衰弱;志向意愿不衰弱,思路便会畅达。
若思路畅达,和气便流通;和气流通,乱气便不会在胸中烦乱。所以,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人情世故。培养志气就会心思畅通,了解别人就会职责明确。如果要把培养志气之术用于对人,就一定先要考察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了解别人的志气的盛衰状况,就可以培养他的志气:观察别人的志趣爱好,就可以了解他的才能。
如果不培养志气,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路便不通畅;思路不通畅,意志便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应对便不理直气壮;应对不理直气壮,就是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的表现。
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说明其精神颓丧。精神颓丧,便会恍惚不清;神志恍惚不清,就不可能专一地探求、领会事理。由此可见,培养志向的重要。如何培养志向呢?首先要从使自己镇定开始;自己镇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