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陆海大地主-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文浩听到这话,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反问道:“澜姐,你的士林集团,高端蔬菜的最高月需求是多少?”
苏澜想了想,道:“士林集团旗下的门店数量虽然只有一百多、不到二百家,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火锅店在全国的门店数量,但是我的每一家店都是该领域的高端品牌,用户消费能力很高,所以,我可以让全部门店都采用你的高端蔬菜,这么算下来,我一个月的最高月需求,不会低于二百四十吨,而且,我有预感,你的高端蔬菜一旦在士林的店里上市,一定会拉动士林集团整个的蔬菜消耗量,而且还会有新客户慕名而来,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货源,我甚至敢把月需求预估到三百五十吨!”
陈文浩一听到三百五十吨,心里简直乐开了花,虽然他现在的月产量不过只有二十五吨,而且就自己那十几亩蔬菜温室,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产量了,不过不要紧,苏澜的态度已经明摆着了,自己只要扩大产能,她一定会照单全收,这样的话,自己就可以把规模提升上去,再把亩产稍稍降低一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依旧可以保证非常高的利润率。
于是,陈文浩郑重的对苏澜说道:“澜姐,在我的产能低于你的需求量时,我绝不会把产品卖给其他人。”
苏澜听到这句话,顿时也就放心了。
自己毕竟是开门店,而且是高端门店,每新开一个都需要漫长的考察、选址、装修、宣传,但是,陈文浩只需要增加温室面积就可以,所以,他提升产量的空间很大,自己提升需求的空间却很小,自己最高月需求三百五十吨,但如果陈文浩的产量有一条超过了自己的需求,自己还要求他不卖给别人,这也根本不现实。
而且,陈文浩能做出这样的承诺,对她来说就已经非常难得了,最起码,自己在他产能翻十多倍之前,都可以在市场上独占这种超级蔬菜!
两人达成协议,苏澜便立刻让人拟定了一个简单的合约,两人签好后,苏澜立刻让财务人员给陈文浩的账户里汇入了500万元,双方约好,三天之后,苏澜的冷鲜车前往临山村拉第一批货。
苏澜也考虑到蔬菜的保存问题,所以与陈文浩制定的交货频率是每周一次,每次6吨左右,这样一来,每月运足25吨即可,陈文浩也没有意见,当即答应下来。
弄好这一切,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钟,苏澜邀请陈文浩在自己的西餐厅里吃了顿饭,原本还想让陈文浩入住自己投资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但陈文浩一想到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便婉言谢绝了,当晚十点半,他走夜路赶回了徽南。
陈文浩与苏澜的合作,让他看到了蔬菜种植的前景,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收益周期短,自己这种超级蔬菜,种一茬,就足以收回全部投资而且还有利润,只可惜自己目前的土地就那么有限的四十亩,二十亩种了铁皮石斛,收获要等春节后,五亩种了玫瑰花,想收获也得春节之后的二月初,只有十五亩地能够用来种植蔬菜。
不过,陈文浩想到,临山村以及周边的村子里都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如果自己想要都承包过来,估计也不会太麻烦,只要给村民签一个租赁协议,然后给出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价格便可以。
但是,陈文浩明白,目前这四十亩地,自己操作起来就已经非常费时费力了,如果地再多一些,自己也种不过来。
陈文浩觉得,如果自己跟村民合作的模式,事情就简单的多了,和村民合作,自己出钱来解决温室的硬件建设、自己给村民种子、给他们使用自己的水源,如此一来,村民只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扩容增产的计划就万无一失了。
临山村和周边村子,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是年轻劳动力的缺失、大量土地闲置,年轻劳动力之所以缺失,无非是因为外面打工的收入,要比在家种地的收入高,如果在家的收入能够持平甚至超过在外的收入,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回家,而不是在外漂泊。
陈文浩理了理自己的思路,简而言之,便是自己出钱,在村子里的闲置土地上建造温室,温室由村民自家来种植,不过种什么由自己决定、种子也由自己负责,甚至农民温室里收获的作物也由自己来负责支配,村民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就能够得到销售收入的三成。
不要小看这三成,就算是陈文浩不用生命之力为村民的作物催熟,只适当用含有生命之力的水来浇灌、保证养分的话,种植速成的蔬菜一年平均下来也能收6-8次,按照目前自己超级蔬菜的售价,每次的亩收入不会低于20万元,村民只要好好经营,一亩地一年下来跟着自己赚他个三五十万轻轻松松。
而且,就算将来大量超级蔬菜上市,会引发高端蔬菜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跳水,陈文浩也有把握,让村民每亩地的年收在20万以上,毕竟超级蔬菜的质量在这里摆着,无人可以超越。
如此一来,自己绝对有能力在一年之内就将临山村带向致富路,而自己也能拥有更多可操作的耕地,以及更多的劳动力,来帮助自己实现更大规模的种植梦想,一举多得。
……
第二更奉上,奋力疾呼求推荐求收藏!
第058章 授人以渔()
连夜赶路,抵达临山村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陈文浩在自己的厂房内洗了个澡,将所有的生命之力都灌输到水塔内的储水之中,搞定这一切,天色已经开始放亮。
临山村的村民们大多数还过着日出起床、日落入睡的好习惯,清晨鸡鸣三遍,不少村民就已经开始起床准备早饭,六点钟时,陈文浩就来到张二狗家里,张二狗刚给爸妈做好早饭,见陈文浩来了,便邀请陈文浩道:“陈哥,你这是刚回来?早晨还没吃呢吧?一起吃点!”
“不了。”陈文浩对二狗说道:“我找你,是有点事想你给我出出主意。”
张二狗诧异的问道:“陈哥,您有啥事需要我出主意啊。”
陈文浩便将自己的构想说了出来,张二狗一听说陈文浩要出钱给全村人盖温室,顿时惊的说不出话来,半天才恢复神智,讷讷道:“陈哥,您那温室建造的时候,成本我可都是亲眼见的,光是温室,一亩地就好几万,再加上那些恒温恒湿的设备,一亩地成本至少八万块起步,咱们村的耕地面积,算下来也有一两千亩,你这得投资多少钱啊!”
“你傻啊!”陈文浩哭笑不得的说道:“我什么时候说要把所有土地都盖上温室了?你告诉我,咱村有多少户人家?”
张二狗急忙说道:“咱村人家倒是不多,大概一百五十户人家吧,不过咱村的地多,也是因为当年的开荒运动留下来的,现在大部分都荒着呢。”
“那就是了。”陈文浩淡淡道:“一百五十户人家,我先期每户人家投资两亩温室,不过我这投资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张二狗急忙问道。
陈文浩便道:“我给每户两亩温室的份额,但每户必须给我回来两个18到40岁之前的壮年劳动力,如果没有壮年劳动力的家庭,每户只能得半亩!”
陈文浩有自己的考量,他不会费力去挨家挨户劝说,把他们家出去打工的劳动力请回来,他会抛出一个村民无法拒绝的优惠条件,让他们自己自愿且主动的回来经营温室。
张二狗听到陈文浩的计划,也是忍不住激动难耐:“陈哥,咱村里20岁左右的年轻人除了村南头老王家的二傻子、六婶那个先天残疾的三儿子,四肢和头脑健全的就我一个,您这个消息要是公布出去,怕是村里像我这么大的年轻人,都会第一时间赶回来,我也就不这么无聊寂寞了!”
陈文浩笑问道:“怎么?村里出去打工的人里,难道还有你的梦中情人不成?”
张二狗嘿嘿一笑,挠了挠头,也不掩饰,直接道:“陈哥,不瞒您说,还真有!”
陈文浩无奈的摇了摇头,笑道:“你觉得,村民都会对种温室感兴趣吗?”
“会吧!”张二狗道:“以前大家没钱没技术,就看天吃饭,一亩地一年到头赚不了千把块钱,现在陈哥你愿意出资给大家建设温室,又提供技术、提供种子还且还包销,所有的路您都给咱们铺好了,大家还愁什么?”
陈文浩点了点头,自己也觉得自己给出的条件已经很是丰厚,村民们应该不会拒绝。
想了想,陈文浩便道:“你陪我去见见村支书吧。”
临山村的村支书,名叫刘成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二十年前被推选为临山村的村支书,他就一直兼着这个头衔直到现在。
临山村太偏僻也太贫穷,这么多年人口也不断流失,刘成山这个村支书当的,也几乎渐渐被上层领导遗忘。
这么多年,刘成山没拿到过乡镇、县里一分钱扶助款,刘成山这么多年没少为村里的事往镇上、县里跑过,但一直没什么结果,现在他在家主业是务农,村支书的职位,这么多年来多数时候就是为村民解决个纷争或者困难,在村里倒是很有权威,村民都很服气他。
临山村整个村委会只有两个人,除了刘成山,还有一个会计兼播音员林有根,林有根这个会计当的也窝囊,上级多年不拨款,自己那把算盘都打出包浆来了,也没个卵用,每天除了干自家农活,就是早晨到村委会打开大喇叭,放点音乐、戏曲,给村里的老年人添点乐趣。
陈文浩在临山村大兴土木,刘成山看的羡慕,早几年他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份眼光,希望改变临山村看天吃饭的日子,种大棚,让大家多赚点钱,但上面不拨款,村民又没钱,这事便一直不了了之,但却是刘成山心里的一块心病,他有时候也想主动去找陈文浩,求他也带着村民干一干这科学种植,可是私下里找张二狗一打听,一亩地的成本八万块钱起,就立刻把他吓跑了。
八万块一亩地,开玩笑呢?整个临山村,一百五十户人家,能拿出八万块的,怕是一个都没有。
当陈文浩主动登门时,刘成山还在想,这后生仔上门,自己是不是厚着脸皮让他多少为村里人做点什么?
可是,话还犹豫着没说出口,陈文浩便将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刘成山。
每家建造两亩温室、每亩年收入绝不低于20万、乐观预计3-40万、包种、包苗、包销……
这些关键词,让刘成山听了,整个人懵了半天。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下岗了生活困难、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找某人借点钱渡过难关,结果对方直接找上你,要出钱给你投资一份事业。
老村长想起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说听起来啰里吧嗦的,但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借钱给你,只解决你眼前困难,教你怎么赚钱,是解决你一辈子的困难。
刘成山反复跟陈文浩确认之后,得知他不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不由激动到老泪纵横,20年前老爷子上任的那天,就想着要给临山村的村民干点大事、带领他们走上致富路,但20年来因为各种原因,自己什么构想都没做到,结果,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一个念头、一番话,就要给村里投资两千多万,盖三百亩温室,这真是天大的大好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