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还能支撑一个。月。一个月后,如果秦军还是未能攻克宜安城,那就只有撤军了。”
中年人微笑颍首,似乎对老者的说法颇为赞同。
“桓腑打了十个月,劳师远征,损耗惊人,结果就占了几座小城,这样的战绩,恐怕无法向咸阳交差吧?”老者打开了话匣子,意犹未尽,继续说道,“咸阳着急,桓腑也着急,一着急就会出错,一出错就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秦军败了,军方需要人出面承担罪责,咸阳同样也需要人承担罪责,如此一来,咸阳政局又要动荡。”
“自武安君赢得了长平大战的胜利后。秦国的政局就没有稳定过。”老着苦叹道,“武安君死了多少年?算一算,大概也有二十五年了吧。
看看秦国大军在这二十五年里打了多少胜仗?攻占了多少座城池?开拓了多少疆土?乏善可陈啊。今日秦国的城池和疆土,都是昭襄王和武安君那一代人打下来的。当年如果宣太后不薨,镶侯、华阳君不被逐出咸阳,武安君其后也就不会被冤杀而死。武安君不死,当今天下还有七国逐鹿的局面?恐怕山东六国早已成为过眼烟云了。”
“家老”黄衣少女突然打断了老者的话,指着远处娇声说道,“小少主好象带了客人来。”
老者闻言,扭头望去,只见远方走来一队车马,从人数看,至少有几十人,而且全部都是骑士。这个阵势不小了,如果是小少主独自前来,最多不过十几骑而已,显然。小少主迟到有原因。
老者和中年先后站了起来。年轻人放下钓竿,也走了过来。
黄衣少女迟疑了片刻,说道:“我们上前迎一下。”
三位男人都没有说话。上前迎一下那礼节就比较重了,如果来者地位高,自然合情合理,反之,那就是笑话吧蜀琴氏丢不起这个人。
黄衣少女举集上前。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上去。
“先生老者似想询问。
“同去。”中年人虚手相请。
一群黄衣卫士紧随其后,迅速迎上。
很快双方的距离就近了,黄衣少女甚至能清晰看到王家小少主王删刚孔。但一向飞扬跋扈的王离一反常态。老成稳重。珠与跟在转车之后,不敢稍有逾越。众人面面相觑,心里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两个人,难道是上将军王剪?或者,是左更王贲?晋阳除了这两位。恐怕没人能让王离如此老实了。
轻车缓缓停下。一群骑士纷纷下马。王离对黄衣少女视而不见直接跑到转车旁边,神态十分恭敬。
车门打开,从车上下来一位削瘦少年。这位少年长相普通,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除了个子比同龄人稍高之外,其它并无独特之处。接着众人眼前一亮,一位貌若天仙般的少女走了出来,这个少女与生俱来就有一股高贵气质,显然出自显赫的权贵之家。
这是谁?老者、中年人和年轻人几乎同时望向黄衣少女。黄衣少女摇摇头,她也不认识。如此国色天香,如果是咸阳人,早就轰动京都了。
少年人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即使是貌美如花的黄衣少女,似乎也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吸引力。
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少年人忽然牵着那名美丽高贵的少女,缓步走了过来。
王离还是跟在他后面,不过这时候王离有些故态复萌了,龇牙咧嘴的,举手冲着黄衣少女用力挥动了几下。黄衣少女理都没理他,倒是那位老者微笑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来来,我给诸位介绍一下。”王离侧身上前半步,面向黄衣少女等人,得意洋洋地说道,“这位就是兴国君的嫡长孙、公子弘的嫡长子,武安君的外孙,司马错上将军的曾外孙,公子宝鼎。”
公子宝鼎?大秦宗室兴国君一脉的传承?武安君,司马错,哪城孟西白,夏阳司马氏”这太震撼了,咸阳什么时候冒出这么一个家世显赫的王族公子?
黄衣少女,三个老中青男人,目瞪口呆地望着宝鼎,瞬间竟有些失神。如果不是这位少年手里拉着一位倾国倾城的高贵少女,他们甚至怀疑这是王离在故意搞鬼,蓄意捉弄他们。
“代北惊天一刺知道不?”王离摇头晃脑,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刺客宝鼎听说过吧?告诉你们,刺客毒鼎就是公子宝鼎,就是我大兄。”
这个消息太震撼了,震得四个人膛目结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公子宝鼎就是刺客宝鼎,代北那惊天一刺就是他干的?这是什么人啊?大秦宗室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位传奇般的公子?
王离看到几个人极度震惊的表情,愈发得意,趾高气扬地一挥手,“三箭齐射知道不?传说中的神箭术?那是我大兄的拿手绝活。”
这句话给黄衣少女等人直接忽略了,他们还在努力把刺客宝鼎和公子宝鼎两个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人重合到一块。刺客宝鼎已经名震咸阳,他神秘的身份一直是咸阳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各种各样的猜测无奇不有,但任谁也想不到,刺客宝鼎竟然就是大秦贵公子。一个贵公子竟然冒着生命危险行刺敌国大权贵。这不仅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觉得疯狂,更让大秦宗室在本国乃至在山东诸国中的强势地位无限升高。
尚武的时代就是以实力说话,大秦赢姓宗室有如此强悍实力,有如此悍不畏死的子孙,不得不让人畏惧。
王离身形一闪,又跑到了赵仪身边。
“这位是,”他一激动,差点把赵国公主四个字说了出来,“公主,我大嫂。”
宝鼎头一晕,恨不得一剑捅死这个反没遮拦的家伙。这事坏了,我怎么会认识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赵仪玉脸一红,娇羞不已,霎时媚态丛安,把王离这家伙的眼睛都看直了。
黄衣少女和三个老中青男人更加震骇。公主?这是哪国的公主?公子宝鼎尚未加冠就娶妻?其妻竟然还是一国公主?天啦,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咸阳一点风声都没有?
宝鼎松开赵仪的手,躬身致礼。基本礼节还是要的,何况宝鼎还有求于人,这态度自然就客气多了。赵仪也跟在后面见了礼。
黄衣少女和三位目瞪口呆的男人这才从震惊中醒悟过来,手忙脚乱地还礼致谦。这下算是失礼了,几个人面色羞赧,很是不安,不但不安,而且还感到了一丝恐惧。
他们从咸阳而来,带着特殊使命而来,他们当然清楚咸阳权力中枢的斗争目前愈演愈烈,一场大风暴正在酝酿当中。难道,这位公子将是引发咸阳下一场大风暴的关键人物?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巴蜀琴氏在这里与他见面,岂不陷得更深?王离这小子是不是故意的,成心要把我们拖进这场风暴?宝鼎和赵仪脸上带笑,但心里也是惊骇不已。
今天的出游明显就是一个陷阱,他们被人利用了。依常理来说,王离根本没有必要公开宝鼎的身份,更没有必要暴露赵仪的身份。王离是什么人?他会糊涂到这种地步?从今天出来开始,王离就是一口一个大兄,那意思很明显,没有公开宝鼎身份的意思。
王离的大兄,这个身份在晋阳也可以横着膀子走路了。谁知上了王离的当,这小子见到巴蜀琴氏,不待宝鼎有所准备,张口就把宝鼎的身份说了出来,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违背刚才所立的誓言,把赵仪的身份也暴露了。
宝鼎想到了蒙恬。现在他可以断定,王离早先就知道了赵仪的真实身份,之所以选择在巴蜀琴氏面前公开。就是要把这个消息带回咸阳,事实上这等于变相地把赵仪的处置权交给了咸阳宫。蒙恬好深沉的心计,不过王离也没有把事情做绝,他当着巴蜀琴氏的面称呼赵仪为大嫂,等于给宝鼎留下了一些主动权,否则咸阳宫一开口,宝鼎就彻底失去了保护赵仪的机会。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菜鸟啊。宝鼎暗自苦叹,强自忍住了心里的怒火。好,你们有心计,算计我,我难道就没有心计?我不管你们到底想干什么,但既然你蒙恬说了我连杀人都可以,那我就在晋阳捅出一个天大的窟窿,把你们全部拖进大风暴。想占我的便宜,门都没有。
第六十六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
“离年指白衣年轻人和黄衣少女向宝鼎介绍道!“公甲,联山是琴氏小少主琴佳,这位是他的李生妹妹琴玥。”
琴珐、琴玥再度见礼。琴挂玉树临风,琴玥丽质天成,一对金童玉女,不愧是出自世代巨贾之家。宝鼎感叹之余对寡妇清的好奇心也更强了,这对孪生兄妹无论是相貌还是气质都是上上之选,由此不难推测出他们的母亲必定是一位风华绝代的人物。
历史上寡妇清本是一位传奇般的神秘人物,只可惜记载甚少,宝鼎有幸穿越到这个时代并且与巴蜀琴氏产生了交集,自然有心探秘,所以在言行上不自觉地表露出一种亲近之意。
宝鼎这种情绪上的微妙变化立即便被琴氏兄妹察觉到了,那位老者和中年人也是暗自吃惊。商贾就是商贾,历来地位不高,权贵士卿在他们面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言行上就是矜持和傲慢,尤其高高在上的王孙,表现得尤为明显,一般都是以俯视和恩赐的姿态与商贾来往,但公子宝鼎给人的感觉却是尊重和平等。
这缘由宝鼎的前世观念,前世他是一个普通小人物小人物的心态决定了宝鼎的言行举止,如果宝鼎前世出身于权贵富豪,或许到了这一世他很快就能适应公子的身份,可惜他不是,这也就决定了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在心理上真正成为一个权贵。
宝鼎的举止赢得了琴氏兄妹的好感,第一印象非常好,感觉这位贵公子与众不同,即便这只是他礼贤下士的一种姿态,但有这种姿态就已经难能可贵了,最起码在咸阳的王孙公子身上绝对看不到。那些人的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好象予取予夺是他们天生享有的特权,如果下者忤逆了他们,他们就要打击报复。在下者看来这是一种无耻的强盗行径,但在他们眼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庶民贱奴在他们眼里和牲畜并没有太大区别。
“公子,这位先生是来自巴郡院比氏的院藏,琴氏家主的弟弟。小少主的舅父。”
巴郡院氏?院藏?这个各字太陌生,大秦历史上没有叫院藏的人,而且宝鼎发现自己也不知道“院”字怎么写。
院藏见礼,宝鼎躬身还礼。这时王离忽然凑到宝鼎的耳边,低声说道:“他大兄就是治粟内史院状。”
院状?宝鼎霍然心惊,脸色顿时就变了。
魂状在历史上有记载。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引口年第二次巡游天下,在琅琊止今山东胶南刻石颂扬始皇帝统一天下的功绩。随行大臣们的名字均刻于石上,其中就有魄状的名字,这是院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当时他和王绾比并列为承相,他排在前面,应该是右承相。王绾排名在后。安该是左承相。宝鼎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
昌平君熊启于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猛年被迁谪到那恼
大秦统一天下那一年是公元前年,当时王绾就是左承相。那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昌平君熊启之后就是由院灿状继承承相一职?
假如这个推测成立,那么从公元前猛年之后的七年时间内,大秦国的承相,或者说第一承相就是院状。
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