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洋-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馥苦笑的说道:“谭大人,今时今日之广州已经和几年前完全不同,会党之人皆倾向于革命,街头散发传单者演讲者若是都抓起来,那广州衙门的牢房再多十倍也会被填满。老相国在提审了数人之后,认为这些人无非是受了蛊惑,他们也是为了社稷好,杀之又干天和……幕僚根据这些革命党人的宣传,觉得这和洋人的宪政有着很深的关联,若是朝廷能够采取宪政,则革命党不攻自破,也可防备居心叵测之人从中煽动……”
    “周大人,在下也算是您老的晚辈,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说!”
    “那晚辈就斗胆说上几句,大人莫要见怪。若是顺耳就听听,若是逆耳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周大人,说起来如果我们抛去身上这身官服。摘掉这顶戴花翎,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这就是反清复明……呵呵,您老也别激动,这话老相国应该不陌生,荣仲华最近碰上翁叔平谈论变法经常就是这么一句话。康南海地变法主张想必周大人一定不会陌生,里面的一些条文确实是好的,就是这样地内容都会在一些人嘴中变成了反清复明,那宪政又该如何呢?!”
    周馥听后沉默了,荣仲华就是荣禄。谭延不愿意在京师待着,就怕荣禄当着他的面说这句话,怎么着自己也是个汉人,满汉争执从满清立国开始就纷争不断。若是放在康雍年间,荣禄地这句话不知道要平添多少刀下冤魂,只是现在国家凝聚力远不如那个时代,真正的权力都在地方督抚手中握着,这些督抚封疆大吏又大多都是汉人。这招借刀杀人的威慑力已经远不如以前。
    无论你舌翻莲花也好,不可否认在“宪政”的美丽外表至下,对于满清贵族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兵不血刃的解决革命党的隐患,更可以兵不血刃的从满族权贵手中拿过国家地控制权。说到底还是一个“权力”之争。像满族这样的以一个少数民族来统治一个国家汉族人口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家,本身就是一种逆天行为。开国之初满族人靠铁血杀戮来镇住了江山,但是现下时局是内忧外患,对外处理上更是丧失了天朝上国的威名,满族统治者可谓是名声扫地。
    就那些不明白革命真正含义的底层民众而言。他们跟随革命党更多的是因为吃不饱肚子。或是有更高追求者也不外乎恢复天朝上国的名声,还没有到达解放劳苦大众。实现民主的地步,毕竟在他们地心中,皇权政治才是中心,而民主政治只是捕风捉影的事情。连革命党内部都是如此,更何况对宪政一知半解的各省督抚?谭延迟迟未动就是不愿意掺和进去,因为这些人并不可靠,相比之下他更相信手中掌握的枪杆子!
    “难道只能以杀止杀?!”周馥似乎喃喃的自问道。
    谭延摇摇头说道:“其实走宪政地路子才是最有利于朝廷的,不过朝廷中总是有几个大臣会抱着祖宗宗法不放,殊不知他们紧紧的守着的是一个泥饭碗,稍有外力便破碎无疑,倒不如将这个泥饭碗交出来,反倒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至少江山三十年内地稳固……”
    “晚生这里倒是有个法子,既可以解中堂之急,也可以让朝廷中那些顽固地大臣稍作退步……”
    “谭大人有何妙计?!”
    “立刻实行宪政显然是不行的,老百姓只知道填饱肚子,哪里懂得什么民主、宪政?宪政必然有个基础,就是至少整个国家平均读书识字地人要达到一个特定的比例,所以现在实行宪政就是朝廷应允,底下操作起来也是困难重重,若是一时不慎为宵小所乘,则各位大人名节不保。是以晚生的建议是宪政不如预备宪政”
    “预备宪政?!”
    谭延点点头说道:“不错,现在朝野有很多人寄希望于宪政强国,这是主流,不可逆反,否则为天下所耻。我们可以联合上折用预备宪政的名头,将实行宪政分成几个阶段,比如说一边发展教育,通过报纸等为宪政做声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另外也可以上折让朝廷派出亲贵到东西方各国去考察宪政,以此来让那些朝中的保守派们接受这一思想……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最不济让那些最反对宪政的大臣给派出去,也省得他们在朝中呱噪……”
    周馥听后略一思索便明白其中奥妙,笑了笑说道:“组安之计甚妙在周馥看来,朝中反对的意见肯定不少,对于谭延提的意见,他更看重以派出朝廷亲贵出洋考察,以此来支开那些反对宪政的大臣。像李鸿章出洋访问,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如果利用这段时间悉心操作,等这些人回来的时候,那大局已定他们也无力回天了!这确实是一个妙招,朝廷的反对力量无非就这么几个人,用手指头数数就知道,将这些保守派的头脑支出去,剩下的小鱼小虾还不任他们来拿捏?!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空头支票
     更新时间:2008…12…19 20:58:15 本章字数:5247
    “安儿,你就这么看好宪政?!”老头子老神在在的问道。周馥来拜访的时候,老头子借着身体不适客套了一番便回房休息去了,一方面是不愿意涉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另外也是身体真的有些不撑用了。
    “阿父,不是孩儿看好宪政,而是南皮和合肥更看重宪政,至于王文韶为什么掺和进来孩儿不知,想必是碍于受南皮节制,或是南方各省总督都已经表态的缘故不好独善其身……不过无论如何,这次南方总督们统一口径纷纷上折请求立宪实行宪政,孩儿觉得这绝对不是因为近几个月报纸吹风的结果,相比之下他们都更害怕做李鸿章第二,同时他们心中并不是对西边那位死心塌地,合肥的下场已经多少寒了他们的心……”
    “当初合肥不愿意去和日本谈判,但朝廷中除了他和恭王爷之外,还有谁能够替西边那位顶这个缸?恭王也曾为此事甚为过意不去……”
    “皇帝没有大婚之前还可以垂帘听政,大婚之后西边那位还把持权柄不放,这二品官员的任命皆出太后之手,甲午年大战更是如此,阿父也不是说过这样不妥么?既然阿父都有这样的想法,更何况他人?!宪政不过是夺权的工具,孩儿以为这报纸连续数月讨论宪政,绝非一时兴趣所致,估计背后是有人推动此事,是以孩儿不忙着上这个奏折,免得到最后玉石俱焚,南皮与合肥是天高皇帝远,倒霉的最后还不是我们?!”谭延淡淡的说道。
    “所以你给南皮与合肥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谭钟麟微微笑了笑。
    “除去权力的因素之外。宪政也不是这么好实现的,中间地路还长着呢!西方列强国家民众受教育程度比较好,不会写字、识字的人很少,相比我中国虽是号称文明之邦。但大多数人都忙着糊口,哪里还有什么机会受教育,想要立宪至少还需要几年。至少也要让现在的读书人都明白立宪是什么意思吧?看看这些报纸上关于宪政的内容倒是不少,但真正能够理解这宪政意义地人估计是屈指可数,就是咱们号称人才济济的直隶总督衙门幕友堂,中间对于宪政理解也是各有不同,更何况普通民众了……”
    谭钟麟摇摇头说道:“这些为父不懂,不过你打算怎么处理此事?”
    “孩儿已经和周大人商量妥当了,以父亲的名义上一道折子,开出十二年时间地预备立宪。派朝廷重臣出国留洋考察日本和西方等列强国家的宪政。看到这份折子之后,合肥和南皮就会跟进上书,让他们看不过眼的几个大臣出国,至于以后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总之这些人都是老油条,见风使舵的本事孩儿是比不上的,哪里用得着替他们来操心?!”谭延微微笑着说道。
    谭钟麟微微一笑说道:“安儿,你也莫要妄自菲薄。能够做到你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北洋虽说是合肥留下来的,但到我们手中的时候除了留下地一千万两银子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你能够将北洋海陆两军弄得有声有色,也着实难为你了……”
    谭延开出了十二年的宪政远期支票,其实也是为了从慈禧太后和众多疆臣之中走一条折中道路…………等着十二年之后,慈禧太后的权力欲再大。到时候能不能健在人世还是两回说,相信慈禧太后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等于是在她生前,朝廷的权力还是由她来把持。至于十二年之后,若是光绪皇帝和她相处平安的话。接过权力的事情也是皇帝来烦心。
    谭延此举也是缓了慈禧太后的危局。同时他也压根就不想用英国那套君主立宪制的制度…………满族作为少数民族,根本没有统治中国地基础。况且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又做了很多糊涂事,没有任何理由再留着这个腐朽的王朝。况且满人自从入关以来就不事生产,完全都由汉族来供养,且战斗力如此低下,更没有把持国朝权柄的资格。
    谭延看不起历史上辛亥革命初期的革命党人,一个很重要地原因便是他们对清室的妥协,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财政来供养满族权贵宗室,并且任由其从故宫等皇家园林中带出各种文物古董珍玩。这些宝贵的文物其中大多数都被这些人卖给了外国人,国家要他们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处?对这样地人妥协又有什么用处?
    四月,谭钟麟上书朝廷,奏请预备立宪,派大臣赴德日考察变法,派遣王公近支前往西方列强国家考察工业、政体、军事……在此之前,这份奏折地副本已经由谭延秘密前往京城会见大公主,痛陈利弊之后,大公主答应帮助谭延将这份奏折转交给慈禧太后,并且从中说项回环。正是因为大公主的前期预备,加上报纸几个月来地狂轰滥炸,使得慈禧太后对“宪政”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所以在谭钟麟这个举国瞩目的直隶总督最后一个赞成“宪政”之后,慈禧太后很快的予以同意进入预备立宪的阶段,一切皆由谭延拟写的奏章步骤来实行。
    在谭钟麟上书之后,张之洞与李鸿章领衔下,湖北巡抚端方、湖广总督王文韶、云贵总督岑春萱又再次上书请朝廷速派大臣留洋考察。张之洞等人的上书声援不过是谭延所知晓的后手,但是他没有想到列为第一号出洋考察的大臣居然是荣禄。不过他也想到了另外一件前生记忆里深刻的历史事件…………五大臣遇刺,历史上五大臣遇刺事件是革命党发动的暗杀事件,但是没有得手,五大臣还没有出京便被炸弹炸了回来。
    因为谭延主张立宪,但是荣禄却并不赞同。不过在荣禄看来所谓的十二年立宪准备的远期支票是一个绝好的拖延招数,俩人并没有因此而交恶。虽然荣禄和谭延之间依旧“和谐”,不过荣禄地胃口开始变得大了起来,他的幕僚铁良在考察天津机器局的时候。一次搜刮便是四十万两银子,这令谭延敢怒不敢言。
    四十万两银子对天津机器局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如果不是谭延身家富有通过工商银行在天津机器局存款款项上做了手脚。恐怕当时那个月的工人工资就无从着落…………这些人搂银子地时候绝对不看时间地点。这件事也向谭延发出了一个警告,荣禄开始对北洋的富有垂涎三尺,铁良的行为也许就是出于他地授意。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得知荣禄成为出洋考察大臣之首的时候,他心中还是非常庆幸的,希望革命党的炸弹能够弄死他………保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