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洋-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落成便投入使用的三万吨级干船坞有很大可能是在建造战舰。
    谭延知道有很多人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上海江南船坞里面的东西太大,尤其是有过“恶劣”的前科,那四座三万吨级干船坞又如此显眼,迟早有一天会被人拿来说事。说实在地。用四艘北洋级战列舰来换取北洋海军的全力支持,在谭延看来是非常划算的…………中国不能有海无防,列强惯用的手法之一便是打着干涉的旗号来掠夺,他也不会给任何人予以机会和借
    目前北洋在上海进驻了两营士兵,上海道台是出身直隶总督衙门的邹逸,由他来全力配合北洋部署在上海的驻军到现在还算可以。碍于北洋现在越来越强势地姿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跳出来冒险在没有证据地情况下来揭锅盖。但是这个锅盖总是要被揭开的。毕竟战列舰的建造周期长达两年半,若说不出一点纰漏这连谭延自己都不相信。
    鹿传霖是有资格揭锅盖的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也有能力在上海安排驻军,而且名义上比谭延要光明正大的多!所以谭延对鹿传霖在对待北洋的态度上也是观望当中,按照慈禧太后的布局,张之洞是遏制谭钟麟的,而鹿传霖的任命在谭延看来就赤裸裸地针对自己的,如果鹿传霖在上海部署新的兵力,那毫无疑问这个锅盖便离揭开就不远了。
    “看来逼老子造反的理由还真是够多的呀!”谭延一想到鹿传霖地任命,脑袋就有些发大。当初将战列舰地建造地点安排在上海,无非就是上海拥有仅次于旅顺的工业基础,至于天津则先天不足…………大沽船坞比江南船坞更加招摇,而且大沽船坞面临地是海涂而不是海滩,水位根本无法满足战列舰的航行需要。当年作为北洋海军基地最为理想的地方便是大沽。就是因为其水位不能达标才选择旅顺和威海卫作为海军基地。
    好在鹿传霖现在还没有到任,还在从兰州赶往京师的路上。再加上信任地方大员总要在京城拜一拜各路衙门口的佛爷,皇帝和慈禧太后也要召见他,他的内弟张之洞少不得也要和他促膝而谈……等这位仁兄抵达江宁的时候,再快也要一个半月之后的事情了,而根据谭延对维新变法的回忆,他要造反的时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里,北洋就算再强势,老太太也要看看北洋的脸色…………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北洋偷造战列舰并非是主要矛盾,在权力面前只有不惜一切代价先打到主要对手才是真的,至于后面的事情谁又能管得了这么多呢?
    自从翁同被罢免之后,拖拖拉拉的维新变法终于到来了,随着时间进入夏季,中国政坛的温度也在火热的天气中节节上升。政治上的变化以让人眼睛看得见的速度在变化,而有此产生的新旧摩擦的温度也让人越来越赶到焦虑不安,这远比气温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更加明显。
    饬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谭延赶办关东铁路;开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考试中的五言八韵诗,改各省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堂,府城书院为中等学堂,州县书院为小学堂,各类学校均兼学中西,开经济特科,废除朝考,取士以实学为主,不凭楷法;在京师设立矿物、铁路、工商总局;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大理寺、太仆寺等衙门;撤湖北、广东、云南巡抚及东河总督;又各省同知、通判等中无地方之责者,亦均着裁汰……
    紧跟着康有为之后,黄遵宪、谭嗣同被赏赐六品卿衔,没过几天梁启超也被赏赐六品卿衔,办理译书局事务,同时黄遵宪又被以三品京堂候补放出使日本大臣,召见刘光弟、杨锐等人,关心时政,勉其为新政效力……
    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章 导火索
     更新时间:2009…1…27 21:18:37 本章字数:5186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刘光弟、杨锐等人的官衔提升并不会引起多大的波澜,因为所有人都能够料到光绪皇帝要行变法,不提升几个人的官职是不行的,况且提升官职还没有进入二品大员这个“警戒区”,五六品的小官在大清官场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这不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不过很快,维新派引动朝局地震的时刻便到来了…………礼部王照是一名变法激进主义者,自康有为写出《俄彼得变政记》之后,他认为光绪皇帝也要学俄国皇帝那样,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访问各国列强,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他建议光绪皇帝能够最先出使日本。他请礼部满汉两位尚书怀塔布和许宝代为呈递,不过这两位礼部尚书都感到王照的奏折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拒绝替王照代为呈送奏折,而礼部自满汉两位尚书之下的四位满汉侍郎也不愿意为王照代为呈送奏折,理由也是差不多的。
    王照在礼部吃了闭门羹之后,就将奏折直接向内奏事处投递,而这份奏折也确实最后到了光绪皇帝手中。平心而论建议光绪皇帝出国访问列强,尤其是访问日本,这并非是王照的“独创”,先前比王照更有权威的张萌桓就曾有过这个建议,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张萌桓并没有对此坚持。王照官职虽小,但却比张萌桓要执着的多,光绪皇帝从他这本奏章的背后嗅到了其他的气息………那些年迈位高的大臣对变法维新非常冷淡,他们害怕自己的既得利益因为变法维新而受到损害,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礼部,其他各部甚至推演到帝国所有的行政机构都是存在的。
    王照地奏折便成了光绪皇帝发难的开端…………广开言路是变法维新中重要的一环,而像礼部这样满汉两位尚书、四位侍郎不肯为王照代为呈送奏折,这本身就是对《定国是诏》地公然违抗。这是抗旨不遵!今天礼部出现抗旨不遵,明天吏部、户部等其他各部也就会出现违命,必须对礼部的这些“老朽”进行严惩。才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搓一搓那些“老朽”的嚣张气焰。
    光绪皇帝以王照奏折事件为发端,第一次果断的行使了自己皇帝的权威…………将礼部满汉两位尚书、四位侍郎全部罢免,授裕禄和梁启超的妻兄李端等六人为新的礼部尚书和堂官,又赏王照三品顶戴以示激励。这一人事任命在朝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不禁为之感到惊异………礼部尚书已经是朝廷二品大员,在以往光绪皇帝是没有二品大员任免权力地,况且就算有这个权力。一次性罢免如此多的官员,基本上瘫痪一部职能,这岂不是儿戏?光绪皇帝的任免命令惹得众意纷纷。
    还没有等所有的官员对礼部任命背后的含义弄明白的时候,更加令人惊骇的事情又来了………商杨锐、刘光弟、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这道任命仿佛在已经滚烫地油锅中又填了一瓢水,可想而知所引起地后果是多么的激烈。
    “这没有什么让人感到费解的。只不过是正常反应罢了。一般而言变法总要涉及到人事任免。不要说是礼部尚书、侍郎,就算现在罢免几个军机大臣,我也不会感到有什么惊奇。你们看看这些被罢免的人,怀塔布是满族权贵,有名的排汉先锋;许宝已经七十多岁了,不过是混吃等死荣耀退休的老臣……至于礼部四侍郎虽然说不上是年迈老朽,但对变法都并不热心,若放在平时也就罢了,只是现在非常特殊时期。他们被罢免一方面是因为不肯替王照递奏折,更重要的是被两位满汉礼部尚书所牵累所致……”谭延对赶来商议的杨邺和郭正不以为然的说道。
    “这两个人还是太嫩啊!若放在沈静身上,最多只是来说说,这场人事任免背后所涌动地激流肯定瞒不过他,而杨邺、郭正对于官场的洞察力比沈静可是差了不少……”谭延心中多少有些失望。人才难求。郭正、杨邺是人才,但属于光绪皇帝所需要的那种新政人才。自己也同样需要,不过他们俩人来面对今后越来越多的官场争斗,却有些不合用。
    对于能够辅佐自己的人才,谭延心中倒是有个人选…………自己地“师弟”杨度,早在去年年初地时候,北洋便开了经济特科,公开用三级考试的制度来招收“公务员”,用考试地方法来谋求吸纳自己所急需的人才。粱士怡、杨度是那次考试的佼佼者,粱士怡被委以重任,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至于杨度则被谭延推荐给自己的老师王运………杨度号称中国“帝王之学”的最后传人,毫无疑问在谭延心中是最佳的幕僚人选。
    谭延对于杨度的期望值还是非常高的,他将杨度推荐给王运,杨度本人对此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王运是名满天下的大家,能够拜到他的门下去学习,对于一个年轻士子而言具有很大的诱惑。以谭延对王运的了解和杨度的心气,王运是不可能将杨度弄成一个书呆子的,十有八九杨度还会走他的幕僚老路。将杨度交给王运去培养这还不够,谭延还打算安排杨度前往欧洲游历,这种打算已经在和杨度的往来信件中已经说明了,杨度本人也正在学习外语。
    谭延对杨度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他和袁世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袁世凯称帝的问题上,杨度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要说杨度,就是他的老师王运在袁世凯称帝的问题上也有很多问题。谭延对于自己做皇帝没有任何兴趣,袁世凯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摆着,他自然不会傻的再重走一遍。
    杨度这颗棋子不是帮着谭延用来谋划称帝的,王运这种旧式幕僚他也看不起,他要强行介入杨度的命运,让他成为自己最得心应手地幕僚。以便替代沈静。在选用幕僚的问题上,他更喜欢走“中西合璧”的道路,直隶总督府幕友堂地幕僚都知道。一旦哪个幕僚被谭延“看上”,必然是私人资助其游历欧美…………这也成为幕僚被谭延启用或是看重的先兆,郭正和杨邺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这个时代,一个有能耐的人有野心这并不稀奇,每逢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有野心、有雄心的人犹如过江之鲫,这很正常,更何况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关起门来兄弟打架的时代了。中国所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和世界紧密相连,而艰难地中国复兴之路也注定和现代化工业文明紧密相连。这也就是谭延为什么要求他所重用的幕僚一定要有前往欧洲、美国去走走看看的缘故…………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捧着四书五经长大的知识分子,想要扭转他们固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很难的。
    现代西方工业无疑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最有冲击力的,尽管谭延并没有出过国,但可以想象工业发达地列强国家烟囱林立地景象,这是中国这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所未曾出现过的。在经历了甲午惨败。举国上下有识之士都在反思的阶段。谭延将他所看重的人都分批送往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去游历…………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除了谭延一系之外,几乎很少有人去欧洲和美国亲眼看看工业文明的发端国家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前往的目的地都是日本。
    谭延对于现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地“透过日本看欧洲”的看法并不以为然,日本根据自己的国情来仿效西方进行现代化改革,这确实是令人非常赞赏的,先不论日本如何,这种方式首先是正确,可是中国却不能仿效日本…………日本有日本的国情,而中国自有中国地特点。不说别地,就两国皇室对待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