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庭-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思邈留下几张药方,叮嘱了一些个李敬业养伤换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跟着离开。

    李绩的确累了,没挽留,亲自挨个送到了大门外。

    “你回去之后,送一桶绿毛浆糊给我,还有烈酒也送些来。这是好东西,我试试看能否制药。”孙思邈跟萧庭交代了两句之后,直接上马闪人。

    “棉花的事就这么说定了,过阵子我再派人来跟你详谈。”武媚娘也冲萧庭点点头,说完拉着李大郎就要上车。

    李大郎拽着车,磨磨蹭蹭的不肯上。

    “怎么了?”

    “我想去萧叔叔庄子上玩两天,成不成?”李大郎抬头望望武媚娘。

    武媚娘笑了起来:“吆,这我可做不了主,得回去问了你阿爷。他要是准了,你愿意去玩个十天半个月的也成。”

    李大郎低着头也不说话,就是拽着大车不肯挪步,偷偷的抬头朝萧庭投去一道求助的目光。

    武媚娘也是无法,不好生拖硬拽的,望了萧庭一眼,同样是求助的目光。不过两人求助的目的却截然相反。

    李大郎到处乱跑的确不是小事,除了皇帝陛下谁也做不了这个主,万一出了点事可不是开玩笑的,萧庭走过来揉揉李大郎的头,笑道:“我这两天在捣鼓个小玩意,你先回去,我鼓捣出来了,给你送去,成不成?”

    “哦,那我就不耽误您了,不过您可得说话算数。”李大郎还挺懂事,听说萧庭要忙,也就没坚持了。

    “当然算数,到时候送你头一份。”萧庭呵呵一笑,给李大郎抱上车:“回去好好练练箭法。等李敬业伤好了,自个儿去把场子找回来。”

    “恩,您放心好了,下次说不能再给他笑话了!”李大郎重重一点头。

    “这孩子,还就听你的话。”武媚娘话里话外的居然有那么点嫉妒的味道。

    一群人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裴行俭打了个哈欠,问萧庭:“事也办了,咱们干吗去?要不趁热打铁,挨个府跑一趟,把地的事给办了?”

    萧庭一翻眼皮:“扯淡吧,你回营,我回家,睡觉。”

    ……

    小车滴溜溜一通跑回了萧家大宅,刚下车。就有一大堆事,棉花、酒精、浆糊的,管事的都等着回话。

    萧庭也就是郁闷了,老子一个闲散爵爷,连个正儿八经的官位都没有的,怎么成天就这么多事,一桩桩一件件永远办不完似得,隔三差五的还有个突发情况要熬夜。

    “都看着办。天不塌下来就别吵我,我睡觉去。”一个都不见。钻进房间倒头就睡。

    呼呼呼睡了一整天,眼皮子一睁先从后门闪出去,找了个河埂钓了半天鱼,彻底把精神状态调整过来之后,第三天开始办公。

    棉花脱籽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效率却大大出乎萧庭预料:不是效率高。而是效率太低。没有有效的脱籽方式,仅仅靠手工的话,几千斤棉花还得有一段时间才能全部处理完。

    弹棉花机倒是做好了,宋大头手脚挺利落,叫上工匠们做了七八台。和后世的一模一样。暂时没有多少棉花可弹,萧庭先让人对着空练习,萧家大宅里不时就就会响起‘砰砰砰’的声音,像是鞭炮场爆炸。

    由于赵安一家人的巨大贡献,专门又在庄子上单独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作坊,专门酿造烈酒,就由赵安负责。

    萧家的管理层结构,最高的自然是萧庭这个家主,接下来牛老汉这个大管家总揽全局,然后是几个府里的大管事的,熊二吴嬷嬷宋大头等一干人,负责萧家不同方面的具体事务;再下面一层,则是庄子上几个作坊的管事的,赵安这么摇身一变,直接就加入了萧家的管理层。

    不光是赵安,他妈也跟着得了个差事。萧庭专门为了发霉浆糊,建立起一个微型的作坊,专门培植‘变种菌’。孙思邈坐镇他自己的庄子,遥领‘供奉’之职,负责搞科研,研究并且改进发霉浆糊的‘菌群’;萧家派了两个内宅的丫鬟,负责生产;

    发霉浆糊,原始的青霉素,无论是实际的药效程度还是药效的稳定性,都不能和后世的青霉素相提并论,这次能救李敬业,有不少的运气成分在里面。萧庭和孙思邈商量过,想办法从发霉浆糊里,试试看能否提炼出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药物’,可以量产、药效稳定的那种。

    至于赵安他妈赵氏,挂了个管事的名头,唯一的工作就是定期拿一份例钱。这是对她贡献发霉浆糊的回报,没这东西,李敬业八成活不了,萧家和英公府也结不下这段善缘,相比之下,给她开的那点月例钱实在不值一提。

    赵氏带着赵安来府上谢恩,说爵爷对她家有天大的恩典她做牛做马也还不清,无论爵爷有差遣指示,奴家绝没有二话。

    也不知道是不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还是说者也有心。反正萧庭听着怪怪的,总感觉赵氏话里话外的,有那么点暗示的意思,就差没说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保证积极主动配合。

    熟/女人人爱,萧庭也不例外。三十岁冒头正是有风韵的年纪,水蜜桃一般的身子,看着就忍不住要狠狠搓揉一番。这和情感无关,纯属本能。

    可一看到赵安,萧庭那股子躁动又当头一盆冷水,从这一世论的话,赵安年纪也就比自己小三岁,算起来是同龄人。搁在后世,自己见着赵安他妈,要叫一声‘阿姨’。

    上同学他妈?仔细想想的话,这事其实挺刺激的。

    赵安同学正一本正经的在聆听萧庭同学的教诲。

    “烈酒作坊里有几件事你得记住了。第一还是保密,方子工艺万万不能流出去,我让熊二带着联防队给你护卫,有要求直接跟熊二提;第二桩,以现在这个烈酒为底子,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捣鼓,一个是尽量再烈些,越烈越好;二是要淡些,有酒香,这是给人喝的。”

    赵安一边听,一边拿个小本子把萧庭说的每一个字都记录下来,回去日夜诵读领悟其中深广博大的精神。

    小赵刚走,阎立德来了。

    萧庭看都不用看,就知道又到了吃晚饭的点。(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四章 顺带说一下() 
老头子已经搬到了萧家庄子上来住,简简单单的几个草芦,面朝大河背对萧家大宅,环境清幽,抬头就能望到远处的终南山,隔三差五的去萧家蹭个饭,跑孙思邈那蹭点特效药,想睡就睡,睡醒了就画,没半分要操心的事,顺带领着一份朝廷工部尚书的退休俸禄。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神仙的日子。

    “改日老夫带你去平康坊,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平康坊里的常客呢。如今当年那些个相好的莺莺燕燕,也都改行当起了鸨母,让她们给你挑几个水灵的。”

    阎立德最近心宽体胖,食欲大赠,一顿饭干掉一碗沙汤,七八颗牛丸,外加两个白面馒头,吃饱了拉着萧庭去遛弯,一边散步,一边和萧庭大吹特吹他年轻时候的风流韵事。

    说道平康坊的事,萧庭倒是想起来了,上次在平康坊遇到绿帽房和薛万彻两个人,心思又回到了朝廷上,就把那天在英公府上的疑惑直接问阎立德。

    “咦?这你都不知道?”阎立德极为意外,直愣愣的看了萧庭半天:“亏你整日来往的非富即贵,连武昭仪尚无子嗣都不知道?”

    萧庭一愣,啥?武媚娘至今还没个儿子?这不对啊,原本的历史上她已经生了李弘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难道自己记错了,还是历史又开了一个玩笑?

    这么一来,倒是说得通了。她跟王皇后都没儿子,那李大郎这个庶出的长子,自然成了香饽饽,难怪瞧着武媚娘对李大郎挺亲热的,可惜手不够快。被王皇后抢先一步给过继了。

    不过以武媚娘的生育效率,即便现在没儿子,将来八成总是会有的,保不准到时候李大郎又会落个怎样的下场。

    不管下场,李大郎一口一个萧叔叔的叫着,萧叔叔总不能眼睁睁的瞧着他倒霉他死不管。怎么管?蚂蚁没法去管大象的事。说到底,还得萧叔叔自己变得更强大。

    第二天,就找到裴行俭,由他领着去各处军府处理棉花田的问题。

    关内道是大唐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唐军最大的兵源地,全国最能打的府兵,大半都在关内道,唐军的威风,有一大半是关内子弟打出来的。仅仅从数量上来说。全国几百处军府,关内道就占了三四成,所以说到唐军,也往往用‘关中子弟’代指。

    按照就近就大的原则,先去离着萧家庄子最近的军府,下府不考虑,人和地都太少,主要目标是像裴行俭领着的这种有三千人朝上的上府。如果有地理条件特别好的,中府也能考虑。

    和大头兵打交道是件很麻烦的事。对了脾气都好说,不对脾气啥都别谈,但有了李绩的那张二指宽的纸条,情况则完全不同。

    一路过程出奇的顺利,不少领军的都尉一看到英公手迹,立刻二话不说。萧庭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办,简直像是在接军令。

    按照府兵制度,十二卫大将军平时就是个虚职,只有在战时。将军们才能调集指挥府兵,打完仗之后府兵们各自回到自己所在的军府,将军们平时并没有实际的兵权,也不能直接指挥府兵,最多带些亲兵;而军府的长官都尉,只负责操练屯田,没有朝廷的指令,不得擅自率兵出营,双方形成一种制约。

    换句话讲,理论上来说,没有朝廷的旨意,再大的名将也不可能聚兵造反。

    但理论终究是理论,像李绩李靖这样的人物,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不少军府的长官都尉都是跟着他们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甚至干脆就是原先他们的亲卫,对于他们的令比朝廷的旨意看的还重,就算是造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毫不犹豫的跟上。对外能平定江山征伐异族,对内在军中有着绝对的影响力,这是朝廷对武将们看重的原因,即便以赵国公权势熏天,也不会去没来由的得罪李绩。

    前前后后也就跑了十三个府,每个府说了几句话,五千亩地就已经落实了下来,只等明年开种。

    ……

    萧锐老伯伯终于带着老婆带着儿子上门拜访了。按理说本该是几天前就来的,帖子上也写的很清楚,不过萧锐老伯伯偶然小恙,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才痊愈,所以改了时间。

    来的时候一路上那叫一个锣鼓喧嚣,仪仗遮云蔽日的,前前后后蜿蜒了好几里路,队伍的这头已经快到了萧家大门口,队伍的尾巴还没进萧家庄子。

    迎接这些皇家出来的家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家丁护卫侍女上百号人都要萧家接待,对哪一个都不能有半分的怠慢,也不能有过份的抬举,都有礼数在那约束着,丁点儿错不得。

    下人们也就罢了,反正不用萧庭受罪,吴嬷嬷和牛老汉熬了两天总算拿出了个接待的章程,慕一宽那边也临时调来了一批见过世面的伙计帮忙。

    可接待襄城公主宋国公本人,却必须由萧庭亲自出面。人家是全幅仪仗拿出来,表示对你最高规格的敬意,萧家也得拿出萧庭的全部仪仗,这叫做对等接待。

    光是一套完整的男爵行头就是十几斤重,朝散大夫和翊麾校尉也各自有一套小行头,加在一起少说二十斤出头,花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