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庭-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关内道就那么点大,又是朝廷心腹之地,道路通畅,盗匪绝迹,到长安城边上的商事监也用不了几天时间。于是乎大量的商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一般又涌向商事监。
新建的衙门彻底给挤爆了,捐款可不是说你把钱拿了,给你个收据就完事的,还有一系列的工作,比如调查你的年收入、税收,登记注册之类一大堆杂事。商事监就那么几个人手,哪里忙得过来。
于是,新组建的商会站出来说话了。(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商会壮大()
商会的会长慕一宽代表商会向商事监上了书,大概意思就是关内商户太多,商事监一时间忙不过来,商会为了避免给朝廷和商事监添麻烦,早就已经把所有‘会员’的相关资料和钱准备妥当,只要移交给商事监就成。也就是说,加入商会的那一部分商家,由商会负责出面,替他们和商事监打交道。
和一个个零散来的商户相比,一次性送来大批商户资料的商会,自然能节省商事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商事监没理由不优先办理。毕竟从朝廷的角度而言,优先办理商会的事,收益更大也见效更快:一次性就能收一大批商户而且都是大商户的钱。
这就是个大客户便捷通道了,大客户拥有优先权。特事特办,先收了商会的资料和钱,把参加明经考试的资格发下去,然后再进行核对,有问题的退钱收回资格或者重新申报。
这么一来,商事监一天之内案牍堆积如山,全是商会中商户的资料。当然了,作为民间组织,商会送来的资料真实性与否还要进行核对,有人提出可以进行抽查。商事左使萧庭否决了这个提议,这是商事监第一次和商会打交道,于公于私,都必须尽可能的严格把关,对双方对朝廷,对其他不在商会的商户们,有个明明白白的交代,决不能含糊了。
于是所有零散的商户就只能等,什么时候商事监把商会的资料调查核实完毕,再轮到他们。这可不是商事监懈怠拖延,而是人手实在不够,忙不过来,实际上为了核实商会送来的资料。商事监上上下下已经忙得脚不沾地,连端茶送水的内勤丫头,只要认识字的,都帮着记录,更多的人手派到各地官府去落实实际情况。
短短几天时间就有了一大笔钱进账,商事监这里又热火朝天的干着。朝廷自然不再说什么,反而下旨褒奖了新成立的商事监一通,圣旨里顺带还提及了商会这个民间组织,一个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高帽子先戴上,摆明车马的支持商会。
这就是所谓的掩耳盗铃,找一个看起来名正言顺的理由,把办理的顺利换一下,就起到了绝对不同的效果。至于这个理由,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商会的会长就是你商事监的监丞,摆明了就是在利用职权给商会开后门,提供便利,可偏偏在明面上抓不到任何把柄。钱有了,事情在办,还要怎么样?难道商会里的商户就不是大唐的商户了?
至于剩下的商户们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由于商事监暂时没功夫理会他们的事,已经来的商会。就只能在商事监附近住下,一部分去长安城。一部分家资不怎么丰厚的,就近到了商事监附近的几个庄子上租借住宿。
也就住了几天,不少商户就有点后悔了,尤其是不少小型的商户,发现光是这几天住店的钱,都快要赶得上商会的会费了。早知道这样。不如当时就参加商会,一切都交给商会去办,不光省了住店的钱,还省了自己来回跑的时间。
再说的远一点,将来指不定还有什么事要跟商事监打交道。要是次次都这样来回跑,住店什么的,这花销可比给商会的会费多得多。
这边商户们着急,那边商事监的审核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也许是三五天,也许是十天半个月,总而言之也没个准信。
时间久了,不光是钱如同流水一样花出去,人心也难免有些浮动。商人参加明经是千古以来未有的事情,对于商户们而言,几乎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遇而不可求,这种事情到底能不能形成惯例,还是说仅仅只有这一次机会,谁也说不准。
好像是为了印证这个想法,长安城的不少酒肆里,都传出风闻,说朝廷是为了筹集军费,破例开了一次口子,只要筹集到足够的军费,商人捐款参加明经的事就停止。
也就是说,名额有限,过期不候。
这下终于有人绷不住了,连夜赶到商会所在地,慕一宽的别院里,提出想要加入商会。到了一看,门口已经等了一大群人,居然都是面熟的认识的,原来不止一个两个人想到了这点。
慕一宽办事的效率绝对是高的,两天之内,商会骤然扩张,参加商会的商户数量几乎扩大了一倍有余。
紧跟着,商事监自然又收到了一笔大额捐款,发下去一批资格,同时来的还有更多的待审查资料。朝廷上龙颜大悦,新加入商会的商户们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接下来,商会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由慕一宽出头,和长安城里各大酒肆旅店商议,所有商会的成员,在长安城的一应开销,一切‘打八折’。
打折这个词自然是萧庭提出来的,不过也不难懂,买了十个钱的东西,给八个钱就成。但前提是,必须是商会的成员,在商会的铺子下面开销才有这种优惠。
这一下,加入了商会的商户们发现,自己的那点子会费,好像一下子就回来了。
对于这个政策,有些长安城的商户一开始还不太理解,但是很快的就发现,自从有了打折之后,自己家的生意反而比平时好了不少,来买东西的,大多是外来的商户。而旁边那些地段相同,做的生意类似,却没有加入商会的商家,却恰恰相反。
当商会宣布,这个商会成员相互打折的政策成为惯例之后,终于形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简单的道理,加入商会,商会不光能帮你出头办事,更有切切实实的打折好处,不加入商会,不但什么事都要自己跑腿出头,没有优惠,甚至那些已经加入商会的商家,为了优惠,都不会来你这里消费。
两厢对比之下,已经不需要慕一宽和商会再去做什么动员,加入商会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做生意必须的条件。商事监门口的长队一夜之间消失了,改在了商会大门口,加入商会反而要排队了。
由于大量的商户涌入长安城,加入商会,长安城和附近的庄子上,着实热闹了好一阵子。人气就意味着消费,来的都是或多或少有点钱的,到了京城花花世界,再加上还能打折,钱也是流水般的花出去。有的是真有钱,花钱享受的,有的则是趁着这个机会来进货的,就算家里暂时不缺货,也趁着来一趟能打折的机会进一批回去。
买卖流通了,朝廷收的税自然也就多了。户部有没有统计萧庭不清楚,不过根据慕一宽那边报上来的数字来看,最近一段时间啤酒洛神丹之类的玩意,销量提高了三成。
牛老汉在家里估计又要为扩建库房发愁了。
审核的工作也渐渐的接近尾声,可长安城的商会们并没有散去,相反还有更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是来回跑。原因很简单,除了来消费的,也有人看到了商机,想趁着这个关内商户聚集的机会赚一笔,带了不少货物来到长安附近兜售,的的确确的赚了一笔。商人逐利,见到人家赚了钱,自然有样学样,其他人派人回家拉货到长安城来卖。
没多长时间,商事监的审核还没全部完成,长安城外居然自发的形成了一片小小的集市,都是各地赶来的商户相互间做买卖,也有长安城的居民来赶集的。
萧庭和慕一宽关着门商量了一下午,第二天,商事监直接上奏,在离着长安城十里开外的地方,画了一片荒地,作为‘集散市场’。
商会的第一笔会费,拿出一大部分用在了建筑上,萧家和将作监的工匠,以最快的速度,清理荒地,在上面修建了简易的房屋铺面,甚至还按照萧庭的要求,建了仓库和简易的排污排水渠道。
接下来,商会开始用这些铺面赚钱。(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商铺租赁()
“你的意思是,把这些空地卖给商户?”魏华得到消息之后,眉头就皱了起来。
萧庭用新收的会费在离着长安城不远的地方画地皮盖房子,这事魏华是知道的,萧庭有了这个打算之后,第一个就告诉了魏华。实际上,给朝廷上的那本请求拨地的奏章,还是魏华和萧庭联名上的。
如今在商事监里,魏华是有实权的,虽然没有实际参加商事监政务的权力,但他的监督权力带给他一个相当有威慑力的技能:一票否决权。不管什么事,只要魏华通不过,就很难做下去。
这个权力可以说是李治希望的,通过萧庭的手实现的。既然做了好人,就要做到底,在有什么大事之前,萧庭都会事先和魏华打个招呼,魏华虽说为人古板性子很不讨喜,不过经验还是有的,无论是之前的商会还是圈地皮盖房子,都没过多的干涉,反而提出了几个颇有价值的建议。
尤其是给圈地盖房子这事,魏华听说之后更是大力赞成,如果能在长安城外,建立一个关内商户的‘集贸市场’,物产流通,朝廷也能收税,这是于国家和商户都有利的好事,为此,他还特地带着人去长安城附近考察了一番,那块地就是他亲自挑选的。
萧庭知道魏华的性子,凡事都得一步步来,所以一开始只说了商会牵头,建立这个市场,多的话一句没提,魏华还以为这些房子和便利设施之类得,都是免费提供给商户的,可现在挺萧庭说。居然要‘卖’,他就觉得有些不妥了。
“这商会的会费,本该取之于商,用之于商才是,商会和商事监,总不好与民争利吧。”魏华斟酌了一下道。
“右使这话说的在理。”萧庭先肯定。后否定,紧跟着来了一句但是。
“但是,这‘取用’二字,正如同慕一宽说的‘收支’,总要有收,才能支出。换句话讲,商会得有钱,才能为商户们谋福利。”萧庭道。
“左使的意思,我不是太明白。”魏华不解的摇摇头。
“商会有一本账。这本帐由慕一宽管着,商事监的财事司负责审核,我瞧过,商会虽然收了一笔不小的会费,可除掉咱们商事监的开支,再加上这次大兴土木,这会费已经不剩多少了。”萧庭道。
魏华心里盘算了一下,最近商事监用钱的地方极多。不说别的,派人来往关内各处的差旅食宿就挺吓人。点了点头。萧庭这边继续道:“右使想想,咱们商事监这才开了个头,后面还得壮大,这些会费哪里够用?”
“我明白了,这就是入不敷出了。”魏华琢磨琢磨道。
“正是。不光咱们商事监用钱,商会的来往交际。用的也全是这笔会费,别看现在还剩下些钱,可这一年的会费已经收完了,但一年才开了个头,剩下来十个月。咱们商事监和商会难道就不做事,不办公了?”萧庭反问。
这话魏华也没法回答,总不能说都怪朝廷抠门,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萧庭见魏华不言语了,才接着道:“搞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