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庭-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这个团体总该有个明目,还请爵爷示下。”慕一宽道。
萧庭想了想,笑道:“就叫大唐畜牧公司吧。”(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六章 联合公司()
“大唐畜牧公私?大唐畜牧四个字,倒是一目了然。可是……”慕一宽重复了一遍,问:“这公私是何解?到底是公,还是私呢?爵爷的意思,是不是先公后私?”
“不是私人的私,是人事司财事司的‘司’。”萧庭笑着纠正道:“这司字,就是一个专门负责某一桩事的团体的意思。”
“那就是公家的团体了?爵爷莫怪,公司这玩意实在闻所未闻,我总得自己先搞明白了,才能去向那些散养户说。”慕一宽道。
“我晓得,这公司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是朝廷的,而是指这个小团体,虽然做买卖,是个搞畜牧的司,可它并不是完全属于某个人,而是由公众组成的。就是由很多人组成,属于很多人。”公司这东西是洋文舶来翻译的,萧庭也不晓得两个字是不是这个意思,反正现在还没这个名称,只要能说得过去,他爱怎么解释都成。
“很多人组成?”慕一宽想了想:“是不是说,参加公司的人,都有股子?”
“哈哈,老慕你果然是生意通,我正要说呢。”萧庭哈哈一笑,冲慕一宽比划了一个大拇指:“就是如此,这公司,也可以叫做股份公司,公司里有有些个‘股东’,按照他们出资、出力不同,占得股份,也就是你说的股子,数量也不同。公司赚了钱,也按照股份多少分钱,占股多的,自然分的钱多,在公司里就有更多的权力。”
“哦,我明白了。公司其实就是大的商户,不过不是某一家一户的,而是好多人一起组成商户,集众人之财力物力智力,以及背景关系,联手去做一桩大买卖。所以有个‘公’字。”慕一宽道。
“不错。老慕你这个解释,比我说的还要妥帖明白。就按照你这个说法跟人家解释。”
萧庭点点头,接着道:“不过我跟你说这些,可不光是解释股份公司的意思,其中还有层更深远的想法,你明白没?”
慕一宽微微一沉吟,便点头道:“爵爷放心好了,这公司的股子……恩股份,自然是咱们手里掌握的最多。总不能搞到最后,给他人做了嫁衣。”
“正是这个意思,分钱可以,力也是要出的,可这大主意,还得咱们自己拿,不要搞得到时候他一言我一嘴的,反而坏事。”萧庭点点头。
……
在长安集里。商会牵头,饮食大额慕一宽出钱的盖的美食楼正在建设中。周围的商铺已经热热闹闹的开业了。过完年之后,人人口袋里都有了些余钱,有了钱就得花,东市西市逛的腻歪了,就跑到新开的长安集来瞧瞧新鲜,连长安城里的孩子都带着压岁钱出来赶集。开业这天人山人海从辰时一直热闹到天黑透了,人还没散去。
几天的功夫,据说市场上的商户们就赚了不小的一笔。不少商户发现,在长安附近,自己的货物不光卖得快。价格还比在当地卖的高。
这是毫无疑问的,在大唐最繁华,甚至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生意自然好做。后世曾经有人说过,做生意的诀窍只有六个字:地段,地段,地段。这话虽然不能说完全对,但却很有道理。
唯一让商户们有些不爽的,当初用来作为租金抵押的货物,现在看起来实在是亏大发了,那可是按照当地的市价,而不是现在长安集的价格做抵押的,再加上运货的来回费用,少赚了一大笔。
出乎意料,商事监市场纠察司在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了,按照商事监商令司制定的商法草案中‘利民利商’的精神,商户可以用租金去赎回那些抵押的货物,如果十日之内不赎,商会才能卖。
大多数人虽然见利思齐,但说到底,人都是晓得好歹的。按照之前的约定,就算商会不归还货物,而是卖了货物抵偿租金,也是按约行事,任何人都无话可说。现在商事监和商会这么做,摆明了就是让利给这些租铺子的商户们。
于是,一部分人没有来取货,一部分人来取货的时候,支付了比租金更多的钱,这让商事监或者萧庭也挺意外。
这个让利活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商人进一步对商会产生了归属感和信任感,确定商会这个新生事物的存在,并不似为了和他们争夺利益,挤垮他们,相反,恰恰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赚更多钱。当然了,这只针对于参加了商会的商户。同时,商事监通过这个让利活动,第一次真实的出现在商户的日常商业行为中,向世人昭示了它的功能:管理和监督。
除此之外,商事监的财事司和商会一起,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除了和长安城与附近的百姓,这段日子里,还有两类的成交量极为可观。一是商户们彼此之间的买卖,你之货物,我之货源,比如对于做吃食的而言,就要找卖粮食的买原料,对于卖衣裳的而言,就要找卖布的买原料,以往要跑老远,或者只有附近一两家可以选择的,现在变成了就近取材,供货商可选择的范围也增大。
第二类大买卖,则是外国人的生意。长安城里各国来的使者、学生是、商人众多,有不在乎钱挥金如土的西域大豪,也有带着当地土特产来交换的外来商人。实际上,在长安集的商户里,倒是有差不多一成的外国人。大唐的货物,据说在其他几国相当的紧俏,售价也高,来回倒腾一趟能赚不少钱。
商会里有人曾经提议,商会自己组成商团,带着大批货物去外国销售。提议通过慕一宽报道萧庭这里来,萧庭想了想,暂时给压了下来。不是说这个想法不好,而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还是那王八蛋贺鲁部,搞到整个西域外带南边北边都不安宁,商队去那地方朝廷该怀疑商会是在资敌。至于东边几个小国。如今也蠢蠢欲动的,商队去了就是找抢的。
长安集这边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规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让商令司的制定相关法令,纠察司严格检查执行就成,倒不用萧庭整天看着了。给纠察司和商令司下了个令,两个司便运转起来。
倒是有个小插曲,商令司走后门的主薄夔国公刘仁实迟迟不到任。萧庭派人去问了两次,人家只说夔国公近日忙于家事,等忙完了这一阵便来赴任,话说的很客气,还让来人代为向商务使致歉。
萧庭本是有点不爽了,这算是个什么意思,给你开了后门,你还跟老太爷似得大咧咧不肯来。就真有事,也该来露个面说一声才是正理。看着意思,莫非还要我去请,架子也太大了吧?不过刘仁实那边话说的客气,萧庭也懒得为这事发火,大概就是个闲散惯了的纨绔子弟,不来就不来吧。本就没指望他什么。
“俸禄照发,主薄的官也给他记录在案,等他三个月。三个月后再不到任,就不能说我不仗义了。”萧庭给了人事司一道令。
懒得管刘仁实的事,还有个缘故。萧庭最近在忙另外一个大事。
萧家庄子是大唐的试点,又是长安城附近一等一的乐土,有什么消息自然传得特别快。这两天,到处都在谈萧家庄子上的一桩新鲜事。
据说萧家庄子成立了一个什么‘兰陵农业联合公司’,由萧兰陵牵头,庄子上所有的庄户都加入了这个什么联合公司。
有不少新鲜词,不过大多想想都能理解,让人有些不解的是,这什么公司,到底是干嘛的?萧家庄子上的地本来不就都是萧兰陵的嘛,萧家庄子原本也就是萧兰陵说的算,搞这个什么公司,依旧是萧兰陵牵头,那目的是什么?
后来很快的传出消息,这公司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商户,庄子上的农户们直接把地里出产的粮食按照当年长安的市价中最高的价钱,卖给‘公司’,无论地里出产什么玩意,也无论多少,公司都能给收了,然后再统一拿去卖。
这倒是个好事,这么一来,农户们只管安心种田就成,越卖力种的越多,收获就越大。即不用担心粮价贱,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更省去了和商户打交道和来回运输的麻烦。其实仅仅就兰陵庄子而言,由于有酿酒作坊的存在,原来也就可以就地销售,但一来酿酒作坊不是什么粮食都收,二来萧家出了新规矩,以后酿酒作坊,不单独和零散农户交易,而是直接和农业联合公司打交道,免了不少小处的麻烦。
除了统一收购统一出售之外,这个联合公司还有个很特殊的地方,萧家庄子上十几个种田超过三十年的老农户,每个人都分了些公司的‘股份’,每年按照股份,从公司的收益里领取一份花红。听说今年的已经预支了,数量不算少,就算不种田,也足够快快活活的过一年。
实际上,这些人就是不用劳动的,组成了一个‘农业研究组’,专门负责指导萧家庄子上年青的庄户们怎么把田种的更好,插秧、病虫防治、收割之类的。
除此之外,农业研究组还有个最重要的任务:想法子提高粮食的产量。萧家还专门为此开了一大块试验田。
萧庭站在田边,对十几个农业研究组的农户说:“种田这事,你们都是行家,我是外行,有桩事始终想不明白,想向各位请教。”(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农业研究小组()
在场的都是老农民,也就是所谓的兰陵农业联合公司里农业研究小组的人,这些人要说吟诗作对的学问屁都没有,十几个人加在一块认识的字不超过五十个,可这都是种了一辈子田的老手,对于庄稼深有心得。
可是萧庭一句话问下去,却没人回话,一群老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吱声。
“爵爷问你们话呢,都聋啦?”牛老汉见状,狠狠的瞪了过去。
还是没人吱声,萧庭冲牛老汉摆摆手,然后对研究小组笑道:“你们是不是以为,我搞这个学习小组,花钱养着诸位,只是为了博一个尊老爱民的好名声?”
几个老头不敢说话,憨憨一笑,露出了满嘴的黄牙。不用说,看这个表情就晓得,他们正是这个意思,都是活了一辈子的人精了,最小的也差不多五十岁,自然晓得,家主就是心再善,也不至于白养活他们。
“嘿嘿,若说是我无所图,那是假话,再尊老,也得讲究个自食其力。若是没什么目的,我也不会白白养人,除非你动弹不了了。再说了,你们都是有儿有女的人,养也轮不到我来养。你们想得不算错,我送你们股子,那不是白送的,自然是有所图,可这目的,却不是图那个尊老的名声。”
萧庭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脑袋,想了想,脑袋好像不太妥当,然后一笑指向自己的肚子:“我要你们肚子里那点子学问,种田的学问。”
“爵爷说笑了,种个田算个啥学问。”一个老头咧嘴笑道。
“这可不是说笑。种田是不起眼,朝廷做官也不会选会种田的人,可世上再有学问的人,也离不了种田的。换句话说,世上少了谁都成,就是缺不了种田的。这粮食多了,就能多养活人,家里日子就能过得好,国家就能富强。同样的地,有的人种,一年就产不到两百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