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传万界-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虞翻,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柏子星,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李承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韩楚波,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一干文武,不分官阶大小与否,都趁着此风,递上了一份劝进表。
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
如曹丕代汉,侍中刘廙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
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
晋愍帝为刘曜所杀,刘琨等即联名上表琅邪王司马睿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这时候但凡有点眼色的,都会上书劝进。
这是战队,也是拥立之功。
几乎是毫无风险的事情。
然而林正阳还是不得不假意推辞一二:
“孤何德何能,敢承帝位?卿等所言,还是再议。”
虽然林正阳故作不悦,却没有呵斥,语气也相当平和。
其中含义,不问可知,底下臣子个个心领神会。
话一说完,林正阳当即起身,身边的小太监高声喊道:
“退朝。”
次日,劝进之章多出三倍有余,偏远的郡县的主官,也都联名上书劝进。
林正阳上朝时,再次推辞。
这次索性宣布休沐三日,不开朝会。
三日里,劝进表堆满了一间屋子。
三日后,林正阳第三次推辞,更是北向而哭,伏地痛哭。
“成业三年四月,关中,胡人攻破长安,尽俘朝廷百官和大乾宗室,太后死于乱军之中,唯独幼帝,沦落胡人之手。”
“而今大燕宗室,大半凋零,更有外戚主持朝堂,国已不国。”
说到这里,他暗中注意了气运。
只见虚空中,源源不断的白红气运,不断流向鼎,这鼎微微震动,轰鸣着,接受天下五州的庞大气运。
气运洪流流入到鼎中,丝丝转化,却并非完全化为丝丝紫气,而是化成了白、红、黄、青、紫五色气运层,而汇集着五色,又渐渐化成一丝丝白气。
这白气至高至测,就算一小股,都有着威加四海,包容天地的气息。
五色华盖,却反而开始融合,变成白色华盖,层层垂下无数白色丝线,这些丝线拥有统治下数千万和大半天下所汇聚而成的力量,还有着天命加持。
“这白色气运,就是在天命的加持下,将五色气运统合,而形成的天子之气了。”
天子之气乃是白色,却与白色气运不同,看似是白色,实则是五色气运以一定比例,混合天命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结构。
其中法度,半由王法,半由天命。
“所谓天命的作用,就是用在此处,调和此五气,形成超脱五行的天子之气?”
“建立体制,有了国家,才有天柱,实力名分都对上,才能立起天柱,自穹天之上承载一点玄而又玄的天命,然而自家却并不能真正很好地利用。”
“唯有如我这般,王者之气充盈,深紫之气充满鼎器,才逐渐炼化这部分天命,使之逐渐为我所用,转化出帝气。”
“天命即天之道性,其中自有法度,道韵,运转之理。”
“王者治理阴阳,熏蒸万民,用的王法、体制,就是人道之道性。”
“随着我在天下推行我的统治,我的法度深入人心,渐渐就能同化这天命,使其真正发挥用处·······其实就是用另一种道性,炼化了天命这种道性。”
心中恍然,他有些明悟:
“如此说来,治理天下的学问,组织的体制,本身这种秩序,也是一种道性的体现。”
“或可称之为秩序道性的一种········即人道道性·········王者道性········王法道性·········”
“虽然治国之学,王者法度,这种种都不是出世逍遥的法门,也不能让人长生,却毫无疑问也是大道。”
“大道不分上下,这王者之道,也是大道,自然也能汇聚道性。”
“只是不同于神仙修行揣摩的天地道理,这等道性只能是王者才能有,必须实证之中,真正掌握国家大权才能汇聚,才能成长,才能证道。”
“原来我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了一种道性了,所以才能炼化天命,因这其实是道性之间的同化。”
林正阳一直以来,分化阴阳,建立法网,运转造化,治理万民。
这治政的过程,几使他有着错觉,此时就是合道而治天地。
尽管仅限于人间这一处,但毫无疑问,这种体验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间,已得了道性。
大道无形,道性也非是具体之物,而是玄而又玄的某种莫名体验。
当然,这等说法也是片面的经验之谈。
道性本身,得者也只能说出心得体会,各自都有偏私,难以尽述。
就林正阳而言,无论是前世今生,都是首次以修行者的身份当上帝王,而且还不是虚爵,是真正掌握国家的真王。
他也是首次发现王侯所得天命原来是一种天赐道性这种神奇存在。
这种体验,几乎颠覆他过往对道性的种种总结。
一直以来,他都以为道性领悟,只是个人对大道的独特体悟,非是具体某物。
然而天命居然可以以这种奇妙形式存在,还能赐予,这确实是一种神奇的事情。
第九十章称帝()
林正阳又故意哭拜了大燕,此处效仿刘玄德故智,无非是哭出一个“情真意切”。
此次朝会,再次推辞。
三次三让,已几乎成了劝进的必备程序。
三让过后,林正阳就不能再让,当天就定下。
国号为汉。
之所以取汉为国号,一来是开创新国号,必然要大量消耗气运,以五州之地到底能不能足够,还很难讲。
二来,可以借此收取人心,争取大义,以民族大义吸引天下人才。
三来,就是林正阳本身的意愿,并不打算费太多心思,必须要开创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新朝。
他始终记得,自家在这里是来修行的,不是来享受权利的。
这新朝只要国祚不是太短,能有个两三百年,就差不离了。
最后,就是因为汉这一国号,算是较为适宜的,在历朝历代之中,算是相对兴盛,积累的底蕴也在前列。
另外,刘邦昔年也曾入蜀。
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统辖梁、楚九郡。
他“计功割地”,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人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
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
刘邦建都南郑,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所以汉王的封地,可以说是在蜀地。
综合来讲,称汉帝,继承两汉余气算是对他比较适宜的国号,而且相比起别的国号负面影响要小一点。
登基之日,鼎器沸腾。
这时,与平常不一样,上面有无数神秘的纹路,一看就觉得神圣古朴,而隐隐之间,世界排斥之意已经完全消除。
哪怕是借助了灵宝之能,穿入此世,又借用了原本李成业之天命,以及轮回者汇聚的气运遮掩,但是有些痕迹确实隐瞒不了。
所以以往都有些破绽,只是看破的不说破,而天地本身无知无识,也不会刻意针对。
只是隐隐约约的排斥,多多少少,总有一些。
此时,却在渐渐满溢出来的白色帝气涤荡之中,已经化解。
帝气看似与黎民白气一样,但真正看见者,却谁也不会认为一样。
它色泽泽纯白,半透明,至纯至贵,哪怕一丝,也似乎有着镇压乾坤之力。
炼气士修炼的一切法力,和官员的气运,本质上都是一样。
达到这帝气的程度,就等于获得了最高位格,只要这帝气不散,就万法不侵。
可惜这一步极难证得,尤其是炼气士。
莫说这白色的帝气,炼气士能抵达纯青之境,就已经是最上乘的青华天仙。
要有纯正紫气,真的非得是太乙道果不可。
至于帝气·······前世林正阳巅峰时期,横扫虚无恒钧,压服一应通道,参悟大罗之妙,那时期或许算是等同。
可惜人道至尊的最高位格易成,每一朝都能有,而仙道之中的位格提升,就格外艰难,更别提最高位格。
当然,人道与仙道本来也不是一回事,不可一概而论。
临近称帝,虽然名分尚未定下,但是私底下,已经都以帝王之礼制行止。
是以,其实鼎器已经开始徐徐转化,多出了许多过往不曾有的铭文。
若说王者道性具体体现,大概就是这鼎器上了。
随着林正阳本身气运、名分以及实力的不断提升,这鼎器也不断成长,直至如今,即将蜕化。
天色微明,东方天际紫气初现。
一弯残月,暗淡无光,斜挂在天际。
天空晴朗,少有云彩。
难得的大晴天。
出了宫门,门外随侍的女官、太监,都已等候多时。
“王上,吉时已至,请行銮。”
有个太监就上前唤道。
接着,管弦、丝竹等乐器立时奏响。
为了筹备登基大典,林正阳特意让人寻来了大燕宫廷乐师,排练了数日之后,方才能成此乐。
为表郑重,林正阳本人也沐浴熏香,斋戒数日,自前日傍晚开始更是不进水米,以显示诚意。
一番折腾,饶是如今元神有成,也略觉繁琐。
这帝王之福虽大,但却也不是那么好享的。
身着红黄两色的冕服,十二旒冕冠,林正阳缓步踏出,端着架子,雍容华贵。
遥遥望见,就让人心神摇曳,生出敬畏。
此乃权柄在身,而大运加持之故。
步下台阶,入得了御舆,他就瞑目在御舆之中,不言不动。
周身礼服并不合身,而且也不舒适,头上冠冕也着实沉重了些,有金有玉,怕是能有一二十斤。
以常人之身佩戴,也真的是寸步难行。
这登基也是个体力活儿,看似风光,实则是在受罪。
“铛——”
钟声响起,礼官唱声,仪仗队开道。
缓缓开出九重朱门之外,銮驾缓步而行。
宫门之外,立时爆发出山呼海啸之音:
“万岁!万岁!万万岁!”
仪仗队行过之处,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官身之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带着鲜花、香案,前来迎奉。
身着重甲的甲士,层层围绕着,拱卫着銮驾,排开人群,以免宵小作乱。
随着这山呼万岁,众人叩拜,就有团团气运,汇聚到鼎器之中。
由于鼎器已经满溢,这些气运,就积聚在周边。
在林正阳不曾注意的时候,鼎器色泽越发深沉,如同古老的青铜器,而鼎身纹路也在不断扩展、深化。
最终,来到了天坛之前。
天坛最重,登基时主要祭天,至于地坛反而在其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