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建一个大汉朝-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就由敬晖你来试刀!”刘备一口答应,“左右,取三十副札甲来!”

    守在一旁的侍从抱拳拱手道:“诺!”说罢,转身离去。

    少顷。三十副札甲取来,搁置在一张曲足书案之上。一个个叠起来,足有两尺余高。

    啷当一声,胡车儿拔剑出鞘,只不过这柄剑乃是其自己的随身佩剑。不是孔明带来的神兵利刃。

    砰!

    胡车儿手起刀落,用尽全身力气,一刀扎下,擦擦擦,札甲随之断裂,可细查之下才发现,不过仅仅断了七札而已。

    胡车儿深吸一口气,收剑回鞘,对孔明言道:“先生!我这柄剑虽然不是什么名剑。但亦绝非凡品,想我胡车儿天生神力,竟一剑落下仅断七札!你那战刀果真能断二十札?”

    上首刘备仰面狂笑数声。摆手道:“孔明啊!敬晖可是在将你的军啊,若是拿不出这断二十札的神兵,恐怕以后敬晖可会笑话你呦!你可得小心些。。。。。。”

    “没错!”胡车儿倒也干脆,完全没有遮掩:“先生可切莫让俺失望啊!”

    “敬晖放心便是,若是此刀不能断二十札甲,亮便命人给敬晖将军打一把能断二十札甲的刀!”孔明轻摇羽扇。展颜淡笑,丝毫没有一点紧张情绪。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摆手招呼道:“来人,取我刀来!”

    殿外进入一小吏,双手捧着一把战刀,战刀藏在刀鞘之中,暂时看不出其锋芒,不过从刀把的构造以及雕纹上细细察看,此刀绝对是不同凡响!

    胡车儿的眸中闪着精光,愣怔在那里,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战刀,像是饥饿的孩童盯着蛋糕的模样似得,若是能流一点哈喇子,那便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的一样。

    孔明丢个眼色给小吏,羽扇轻摇,嘴角挂着笑意:“敬晖将军,请吧!”

    小吏很是恭敬地将战刀呈与胡车儿面前。

    胡车儿先是一怔,旋即扭身瞅一眼刘备,刘备嗯的一声点头示意,胡车儿这才接过了战刀。

    当战刀入手的那一刻,胡车儿分明感受到了一股冰冷的寒意袭入体内,不禁打了个蝉,一手握住刀柄,一手抚摸刀鞘,怔了半晌,口中蹦出两个字:好刀!

    孔明嬉笑一声:“敬晖将军还未拔刀出鞘,难不成便承认了此刀?”

    大殿众人随即跟着嬉笑,而胡车儿仍旧是一本正经的模样。

    噌!

    胡车儿拔刀出鞘,清脆的金鸣声伴随着一道刺眼的寒芒,令整个大殿沉寂下来。

    三尺余长的刀身,散发着冷冷寒意,刀刃精细,更是折射出数道精芒,令人心生畏惧,胡车儿轻敲一下刀身,嗡的一声金鸣,幽深而浑厚不绝。

    “真是好刀啊!!!”

    胡车儿颤抖着,眼神中充满了兴奋。

    所有人全部被此刀的锋芒所吸引,唯有孔明很是风轻云淡,不以为意。

    孔明微微欠身一礼:“此刀乃是我随意从众刀中拿的一把,可能略显粗糙,敬晖将军切莫介意。”

    “怎么会。。。。。。”

    胡车儿脱口而出,但旋即便瞪大了双眼瞧着孔明,吞了口口水,问道:“先生的意思是像这样的战刀可能还不是最好的刀?”

    孔明脸上带着一抹笑意,轻摇羽扇,没有言语。

    “这怎么可能!?”

    胡车儿有些不可思议,整个人彻底怔在了那里。

    上首刘备嬉笑一声,摆手道:“敬晖!快试刀吧,此刀若是断不了二十札以上,我才要他好看!”

    胡车儿奉刀在手,郑重地欠身一礼:“诺!”

    胡车儿深吸一口气,转而面对案上的三十副札甲,祭起战刀,猛劲一刀落下。

    咔擦!

    札甲一分为二暂且不谈,曲足书案可是足有二寸厚,一刀落下,瞬间断裂,且看那书案断面,齐齐整整,没有丝毫毛刺。

    “好刀!”

    胡车儿不禁喊了一声:“真是好刀啊!”

    三十札甲外加一张曲足书案,这样的破坏力简直在当时那个时代足以称之为神兵利器,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神兵利器竟然还有两千余把!

    “孔明!真有你的!”

    刘备腾地从座上立起,开口称赞道。

    孔明只是微微欠身一礼:“为主分忧乃是臣下应尽的本分,又何以受赞。”

    “诶!”刘备淡然一笑,摆手道:“话虽如此,可若是没有诸位能臣武将相助,又何以开创如此之基业,仅凭备一人,又何以匡扶汉室天下!孔明、月英听赏。”

    孔明、黄月英二人微微欠身一礼:“在。”

    “鉴于你二人做出贡献甚重,特赏百金,绸缎百匹,珍珠十颗,以资鼓励。”

    “多谢主公!”

第一六七章 寒门学子的福音() 
ps:努力码字!求票票

    随着清晨的第一米阳光洒入襄阳城的街道之上,整条街道逐渐喧闹起来,贩夫走卒,车水马龙,一派祥和之景。

    州牧府中转出一队军士,领头将军下令道:“你们两个去城北贴!你们两个去城南!你们两个去城西!狗蛋,咱俩去城东!”

    军士们抱拳应承一声,旋即四下散去。

    城东告示栏。

    领头将军将举贤令张贴出榜,转而吆喝道:“乡亲们!来聚一聚,聚一聚啊!州牧大人爱才,决定再六月初举办一场盛大的国考,凡有才学者,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职位高低皆可参加,如有意者,尽可前往有司报名,逾期不候!”

    此时此刻,告示处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寻常百姓中难有识文断字之人,故而领军将军这才将原文大意口述一次,以便消息更快的传递开。

    人群中有一身着粗布斜襟长衫的青年,瘦小身板硬生生在人群中被挤了进来,眯着一双小眼睛凑上跟前一览,默念: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此人越往后念,越是兴奋,以至于原本便较小的眼睛此时已经快要睁不开了。一击掌,一跺脚。喊了一句:“这可真是太好了!”

    领头将军嬉笑一声:“这位兄弟!你可是赶上好时候了,咱们州牧大人,那可是相当爱才,这一次国考盛典。可千万得把握住机会啊!”

    瘦小男子嗯的一声点点头,脸上绽出一抹难以遮掩的笑容:“我这便回去告诉我那些朋友,让他们一起来参加!”说罢,转身便往外挤。

    一旁站着一个衣着光鲜的年轻人,看着匆忙挤出人群的那精瘦男子,啧的轻哼了一声,甩手盯着这张举贤令,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州牧大人爱才之心果然令人钦佩,不过那区区寒门学子又能有何本事?以为读了几本书便能高中?真是笑话。”

    与之相随的另一人同样是衣着光鲜。叹了一口气道:“兄台倒是学富五车,想必此次国考定是手到擒来。”

    “那是自然!”

    “不过闻听此次国考主审官乃是水镜先生,此人是个书痴。想要获得此人的青睐,必要狠下一番功夫才行,好在距离此次国考上有些时日,咱们可以早做准备!”

    “贤弟所言甚是,走!咱们且回去请教先生,抓紧时间复习。”

    。。。。。。

    襄阳城内举贤令榜文公布后的一段时间。国考的话题几乎已经成为了每一个襄阳百姓茶余饭后的必要谈资,而那些原本就授课解惑的书院讲席更是成了香馍馍。学子们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围着讲席转悠。

    襄阳城外的司马徽草庐,一个平日里荒无人烟的世外桃源,此时门前拜访者同样络绎不绝,不管是送礼的,还是请教的,总之能从山腰上排队一直到山脚。

    这场面恐怕是司马徽有生以来的头一遭!

    仅仅坚持了一天,司马徽便扛不住了众人的软磨硬泡,无奈之下,他只得命令书童阿福前往襄阳城内寻求刘备庇护。

    刘备同样希望司马徽能在考试之前避避嫌,故而命陈到率领一队人马将司马徽接到了州牧府里来住,这一下可白白便宜了刘备那个儿子。

    刘芳自幼习武,可这文章之事仅仅是田丰、庞统等人抽空传授一二,不得章法,如今有了司马徽这个超级讲席专门辅导,刘备也算是了了一门心事。

    如今的荆襄以及江东各处,学风盛行,若论这规模之宏大,比之颍川书院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糜竺同样接到了刘备的飞鸽传书,他先后命人将举贤令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于颍川、青州孔夫子老家、冀州邺城等地的各大酒楼,驿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大肆宣扬刘皇叔的举贤政令,言辞之间更体现出心神向往之意。

    一时间,此等人文气息浓郁之所到处流传着刘备的举贤令,从此以后,刘备已经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刘皇叔,更是一个文采飞扬,爱才重士的主君,甚至已经有不少学子背着书篓要南下襄阳赶考。

    这场面和明清之时的进京赶考简直如出一辙,不得不说,刘备创造了奇迹,这将会是一个全民读书的时代!

    由于读书的盛行,书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刘备特意命黄月英准备好了数十万册图书发售,这数量看似很大,可对于整个荆襄和江东而言却是远远不够。

    纸张的成本很高,故而书籍很贵,纸质书籍只能是一些世家子弟能消费得起的,而寒门学子只能手抄书简,不过由于书籍的出现,竹简反倒是便宜了很多。

    襄阳,州牧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书房中传出了刘芳大声朗诵诗书的声音,房门外的刘备驻足在窗前,面带一丝微笑,静静凝视着这一副画面。

    昨日刚刚得报,仅仅五日,襄阳一地便有报名参加地方考试的学子达两千余人,而其他诸如樊城、新野等处的人数尚未统计出来,有司人员估计,报名结束前应能达到五千人。

    司马徽捧着一卷书,抬头一眼恰好看到了窗外的刘备,忙欠身一礼:“不知州牧大人到来,有失远迎,望乞恕罪。”

    “父亲!”

    书房中刘芳不禁回头一瞥,兴奋地跳了起来,但旋即被司马徽严厉的眼神压制了下来,只得乖乖一礼:“父亲。”

    刘备还了一礼,莞尔一笑:“哪里哪里,是我打扰了先生!”

    司马徽轻声道:“不知大人此番前来,可有何事?”

    “无他!只是孔明岳父又送来两本书,我想先生乃是爱书之人,特先送来先生一阅,不想却惊扰了先生。”

    “哦?”司马徽来了兴趣,忙走出书房:“敢问是何书?”

    “乃是蔡大家的游春、秋思还有东方朔的客难,只是不知先生喜欢与否。。。。。。”

    司马徽连从刘备手中夺过书籍,欢喜地道:“喜欢!喜欢!”

    “喜欢就好!喜欢就还!”刘备苦笑一声,朝着房中刘芳耸耸肩,便揖了一揖道:“先生教务繁忙,备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