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血路救赎-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解决了汉阳铁厂产品质量低劣的问题,陈文强接手汉阳铁厂便有了七八分把握。接手之后呢,便是购买设备、扩建工厂。而陈文强已经口头承诺,如果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所需的机器设备可能会一概从克虏伯公司订购,并由克虏伯公司负责安装调试。

    按照初步的扩建计划,一座二百五十吨炼铁高炉,一座一百五十吨混铁炉,四座三十吨马丁转炉,初轧机一座,钢板轧机一座,以及其他辅助设施,总额不下三百多万元,对克虏伯公司来说可是一笔大生意,作为克虏伯公司派驻的总顾问,吕柏对此是势在必得,且已经是胜利在望了。

    “很好。”陈文强长出了一口气,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崖州铁厂之产品主要供应黄埔船厂,以为造船造舰之用;汉阳铁厂则以生产铁路所需钢轨及零件为主,这是已经计划好的。但崖州铁厂的扩建要加快进行,产量不仅要满足造船之用,还要满足制造枪炮之用。因为我要在重工、军工领域进行扩张,五年之内挤垮或收购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形成国内垄断。”

    “真是雄心勃勃的计划。”吕柏并未听明白陈文强话中的意思,只是顺着话恭维了一句。

    “要想形成垄断,就要在质量上、成本上具有极大优势。”陈文强淡淡一笑,继续说道:“而制枪造炮,克虏伯公司可谓是世界闻名,技术先进。我是很期盼与贵公司进行深入合作的,不知贵公司是否有此意向?”

    吕柏沉思了一下,试探着说道:“关于军工制造,克虏伯公司一向是与贵国的官方进行合作。如果是与贵公司”

    “我就代表着官方。”陈文强似笑非笑,缓缓说道:“庚子事变时,北方打得激烈,东南却有互保协议,置身于战争之外。现在,我代表的就是南方一省或数省的官方。而不是北京的朝廷。你知道编练新军的事情吧?朝廷把钱都花在了北洋六镇,南方新军则要自行招募武装。所以,他们委托我作为代理人,负责军火的生产制造,以便组建新军。但这件事情不好公开,他们怕朝廷知道,制造出来的武器为朝廷所调用,甚至工厂被朝廷所控制。这就是中国的形势。你可能不太明白,但只要知道合作也是官方。也就够了。”

    “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吕柏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比较了解中国的权力结构和形势,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很明白。这样一来就没有问题了。只是需要保密,对吧?”

    “没错。”陈文强忽悠着这个自作聪明的洋鬼子,笑道:“自己制造,对朝廷却说是从外购买,小小的障眼法。之所以选择崖州。也是需要保密的缘故。”

    “如果是由你们公司进行生产制造,质量和成本是有保证的,肯定比贵国官方办的企业更有竞争力。所以,相信本公司也愿意与贵方进行深入合作。”吕柏在中国的时间不短,在几家官办工厂都工作过,深悉其中的弊病。

    洋务运动搞了很多年,但产品确实不敢恭维,成本高昂、质量低劣,自己制造甚至要比外购更加昂贵。原因何在呢?

    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中国商人给官员回扣自古天经地义,毋庸再提;洋商与中国官员打过几回交道,也入乡随俗了。比如克虏伯,进入中国不久,就学会了在合同金中划出专门比例送回扣。

    二是人力成本高企。来华工作的洋人工资远比在本国工作要高,这倒好理解。中国没有技术骨干,能不求着洋人吗?问题在于,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这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比如江南制造局,起初只有四十个官员领导管理;不过十年,这个数字便增加了一倍,有八十个官员吃拿卡要了。

    陈文强对此也看得很清楚,之所以要变汉阳铁厂为商办,也确实是担心“官督商办”成为汉阳铁厂赢利的巨大阻碍。

    “贵我双方对合作的诚意是勿庸置疑的。”陈文强狡黠地一笑,说道:“如果我接手汉阳铁厂,我希望能与贵公司进行一次全面的合作谈判,把所有的事项进行一揽子解决。”

    吕柏明白了,脸上笑得勉强,但心里却佩服陈文强的精明。显然,克虏伯要想得到汉阳铁厂扩建的大订单,甚至是入股,就要在其他合作上作出适当的让步和优惠。比如枪炮的图纸,生产制造的技术等等。但反过来想,相关的制造设备,象车床、铣床、铡床等,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不都要从克虏伯购买,还要聘请德方的技术人员,对克虏伯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我想,陈先生要买军舰送给广东水师,应该是”吕柏没有直接说出贿赂二字,但脸上的表情却是这个意思,“是与官方的利益交换吧?以后大批武器弹药的订单会让陈先生发大财的。”

    洋鬼子也学会了这套,可见中国社会和潜规则真是一个大染缸。陈文强心中感叹,却笑着对吕柏点了点头,说道:“这也就是所购舰船不能太好的原因,朝廷北洋水师最大最好的军舰应该是‘海容’号,排水量不到三千吨,地方水师自然不好超过太多。但过于老旧的我不想要,建造新船呢,花费又太多。所以”

    作为一种主要的海上武器系统,潜艇的发展壮大并非得益于一场大规模的海战。而自潜艇问世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国海军对其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仅把它作为一种辅助兵力用于近岸。直到二十世纪初,英、美等海军大国依然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的一种偷袭武器而已。

    但德国和俄国却在无意之中领悟到潜艇可能将成为一种实用性武器,从而陆续投入到研发、建造潜艇的工作中。

    俄国于一九零一年建造了一艘水面排水量为六十吨、装有两条鱼雷的潜艇。一九零三年,第一艘“海豚”型潜艇下水后,又建造了六艘“海豚”改进型潜艇。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从德国购买了一艘“日尔曼”型潜艇,还从美国购买了“霍兰”型和“莱克”型潜艇各六艇,并将其用于了实战。

    就在俄国订购的“日尔曼”型潜艇竣工后,德国海军大臣梯比茨决定德国海军也要大量装备潜艇,并投入到 “日尔曼”改进型潜艇的研发和制造中,也就是著名的u型潜艇。

    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可谓是战绩赫赫,“海狼”之称名垂军史。对这些,陈文强自然是知道的。尽管现在的潜艇由于制造技术的局限,性能不够完善,有很多的缺陷,但其潜在的威力和发展前途,依然让陈文强下决心从德国订购潜艇。

    无论日后是继续订购,还是研究和自行建造,或者作为教练艇训练船员,都是相当必要的。在任何事物的初始发展阶段,特别是科学技术,学习和掌握总是不太困难的,比日后奋起直追要容易很多。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感触光荣,一枪狙杀() 
太阳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最初的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淡淡的清清的雾气,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脸上,钻进鼻子,秋瑾深深地呼吸着,驱除着倦意,振奋起精神。

    七八天,在普通人的一生中不过短短一瞬,但对某些人却至关重要,或者是铭记终生,或者是命运转折,或者是涤荡焕新。而对秋瑾来说,这就是她人生的转折,从革命向革命的转变。

    前一个革命是之前的思维认定,后一个革命则是新的认识、新的感悟。虽然还不是完全理解,但对于以前的思想却是重大冲击,重大撼动。

    为此,秋瑾愿意去战场冲锋陷阵,与象征满清朝廷的敌人作血拼厮杀,而不愿继续在迷茫和矛盾中挣扎。因为,不管理念如何,革命军正在旗帜鲜明地向满清发动进攻,正在与敌人战斗,正在动摇着满清的统治。

    而身为一个女人,想要在革命军中成为战士是很困难的,只有在葛智初的帮助下,只有参加了医护队,秋瑾才有机会亲临战场,与革命军一起百里奔袭感恩县现东方市。

    感恩县位于琼州南部,隶属琼州府,作为清军围剿革命军的南部据点,有三个巡防营在此驻守,并且不断地向这里囤积物资。

    李准要先布局要点,建根据设大网;革命军则要趁敌未准备完毕,击破敌一点,撕破这张将是四面来攻的大网。

    因为广东水师的运输船只不足,李准便委托陈文强的轮船公司帮助运输兵员和物资。这无疑使情报尽为陈文强所知。感恩、琼海、琼崖、崖州,这四个要点的清军数量、装备情况。通过联络渠道,全为革命军所掌握。

    商议、研究之后,革命军出动一千余人,偃旗息鼓,秘密出动,星夜急行。绕过白沙、昌江,直指感恩县。

    从人数上看,敌我双方旗鼓相当,但从战力上比较,有了实战经验的革命军则胜出巡防营一筹,更不用说士兵的精神和意志了。

    二百多里的急行军,沿途虽然没经历过什么战斗,但也让秋瑾学到了很多东西。当初她还疑惑,既是革命军。怎么不把辫子都剪了,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现在她明白了,有化装成巡防营的前卫开路,这次奇袭便少了很多麻烦。而她当初的那种比较慷慨激昂的做法,显然是激进有余,策略不足,眼光似乎有些短浅了。

    还有行军对秋瑾的感触。那真是说走就走,说停就停。要安静时鸦雀无声,要就地隐蔽时。哪怕是趴在污水马尿里,也要一动不动;急行时连饭也顾不上停下来吃,手里拿着干粮,边走边往嘴里塞……

    令行禁止,千人如一人,这才是强军之范啊!想到同盟会的松散。会员的各行其是,秋瑾不禁暗自摇头。怪不得复兴会干得风生水起,怪不得复兴会门槛高,人家有底气、有原则,可不是上赶着求你加入。人家要挑、要选,优者来,劣者却不看在人家的眼里。

    就这样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便足以说明复兴会的深谋远虑。如果说从万宁起义时才组建,这么短的时间根本就达不到这个程度。

    “秋姐。”一声呼唤打断了秋瑾的思绪,救护队队长徐慕兰走了过来,表情严肃地说道:“战斗快要开始了,咱们要集合做好准备。”

    “我知道了。”秋瑾站立起身,将医药箱背在身上。

    “第一次上战场吧?”徐慕兰脸色缓和下来,关切地叮嘱道:“不用害怕,咱们是跟在后面救治伤员,没有太大危险,就是鲜血淋漓的场面需要适应一下。”

    “我不怕血腥,甚至不怕自己流血。”秋瑾挺了挺胸,目光很坚定。

    救护队一共十个女人,还有三个男军医,其中来自国内的有五人,其余都是海外发展的华人华侨,以及香港实践女校的学生。而徐慕兰出身于爱国女校,是复兴会成立后第一批发展的会员,虽然年轻,但资格挺老,在琼州基地受训的时间也最长。

    徐慕兰赞赏地点了点头,领着秋瑾向集合地点走去,边走边说道:“你想扛枪打仗,做一名革命战士,这很好。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医护人手又缺,你先安下心来学习救护伤员,这也是革命工作嘛。况且,我听说总部亦有成立妇女部,甚至建立女子革命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