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谋天下-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于就连太祖皇帝登基之后,还流传出了编排他的凤阳花鼓段子。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可历代朱家天子对于这种现象都是听之任之,甚至还有些鼓励的意味,太祖皇帝当初就曾经规定过,一县乡老联合起来,可以直奏皇帝,不得有人阻拦……

    不过这种事儿看起来挺好玩,但是落到自己身上就不一样了,至少朱常洛觉得,番薯王爷不会怎么好听!

    深深的叹了口气,朱常洛也是无奈的很!

    不得不说,虽然他觉得陈良弼的这个法子是个馊主意,但是却偏偏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法子。

    他要是真的一本正经的向朝廷奏报,说明年会有大旱,应该改种番薯防御灾害,绝对会被批个狗血喷头,事情也肯定会无疾而终!

    但是他要是说自己喜欢吃番薯,所以要南直隶的百姓改种番薯,然后挑选优良的进献王府的话,虽然同样可能会收到胡闹的驳斥,但是却能够顺利推行下去。

    概因这种事情文臣们见得多了,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统治者因为自己一己喜好而令天下遍寻的事情多了去了……

    武宗皇帝喜欢珍奇美女,所以建豹房,搜集天下的美人,再早的,宣宗皇帝听言纳谏,处处都是明君之象,但是喜欢促织,所以各地遍寻蛐蛐进献,世宗皇帝喜好道法,所以天下道教大兴,无数道士纷纷出现……

    虽然朱常洛不是皇帝,但是他是皇长子,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人选,借着这个东风,也能有不小的影响力!

    何况对于朝野上下,甚至是老百姓们来说,皇长子任性远远要比明年会出现大灾而容易接受的多,最多抱怨几句罢了!

    事情说起来有些奇怪,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若是朱常洛一本正经的跟他们好好说,他们反倒不相信,反而是任性胡闹一番,他们更容易接受。

    不过无论怎样,这件事情算是解决了,虽然陈良弼之争取到了三成的耕地,但是这可是全南直隶的三成耕地,凭借番薯的超高产量,即使是三成的耕地,也绝对足以养活整个南直隶的百姓!

    将这件事情放下,朱常洛却是将这件事情暂且放下,将目光转向了眼前的信封上。

    经过几天的时间,他给出的题目都已经有了回信,只是不知道,这三位面对朱常洛这样的举动,究竟是如何的态度呢?

    带着忐忑的心情,朱常洛抬手拆开了第一封信。

    这是礼部侍郎陆可教的回复,这位陆可教也是黄凤翔第一个推荐给朱常洛的王师人选!

    “下官礼部侍郎陆可教诚启殿下,圣贤有云,人所敬者,天地君亲师,人道纲常自有定数,自古而来唯有师考弟子,何有弟子考校老师,殿下如此,师道尊严何存……”

    不出朱常洛意料的是,这位礼部侍郎大人压根没理他的题目是什么,厚厚的七八页纸,长篇大论的教导他何为师道尊严,并且对他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给出了严厉的批评!

    随手将这份东西放下,朱常洛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虽然早就预料到可能会有这种结果出现,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

    他出题考校,其实用意并不单单在于题目本身,事实上,从这些人接到自己要被考校的消息那一刻起,他们的考验就开始了!

    朱常洛需要的是一个锐意进取,不拘于古的老师,若是连这等小小的离经叛道之举都无法接受的话,那以后他若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的话,这些死抱着圣贤书的老师还不头撞金殿?玩一把死谏的把戏?

    所以这个陆可教第一时间就被朱常洛否掉了!

    紧接着朱常洛又伸手拆开另一份信封,这是太仆寺卿徐用检的回复,这位可是黄凤翔给出的四个候选人当中,最有权势的人,掌握着整个南直隶的马政,而且朱常洛最近仔细查过这几个人的履历之后才发现,这位老大人最大的成就竟然不是在官场,而是在士林!

    徐用检,可是一位无可置疑的理学大咖,清名满天下,著作更是一捏一大把,屡次讲学都是人满为患之景,更是汇录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三家语录,分类编纂成《三儒类要》,在学术上牛到无以复加的人物。

    如今能够在声望上和他争锋的,恐怕也就只有泰州学派的李贽老先生了……

    “老夫徐用检敬启殿下,自古三人有行,必有师之!师说有云,无长无少,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殿下以题择师,亦为正理,此皆老夫浅见,请殿下斧正……”

    开篇倒是给了朱常洛一个大大的惊喜,事实上,刚刚见识到陆可教严厉的口气之后,他对于徐用检的态度事实上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的。

    毕竟在他的印象当中,老人家年纪越大,思想就会越僵化,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会变弱,而且他调查清楚徐用检的地位之后,其实就有些后悔用这样直接的方式了。

    毕竟以老人家在士林当中的名望,他的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一种冒犯的行为!

    但是徐用检的态度却是让他大大出乎意料,老人家对于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感到生气,反倒是表达了理解和赞赏的态度……

    ps:下一章十一点~

第二百四十一章:理想主义者() 
不由自主的,朱常洛想起了自己前世偶然一次机会见到的一位学术大咖,八十岁的老人,却浑身充满着活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让人感到十分舒服自在。

    临走的时候,老人家亲自拄着拐杖,坚持跟着他们走了三层楼梯,送到了门口……

    苦笑一声,朱常洛心中对这位徐老先生的印象越发好了,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出,这是一个真正的学问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

    这样的人单纯,执著,值得人尊敬!

    带着这样的心情,朱常洛接着往下看。

    他这一次给出的题目实际上有三道,第一道是圣贤之言,从大学当中摘录出的一句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道政治性的题目,也是一道中规中矩的题目,无他,这句话乃是大学当中的开篇纲领,可谓所有的读书人都对这句话倒背如流。

    但是这同样是一道极难的题目,概因越简单的题目越能见功力,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都可以借鉴而得。

    一个人的眼界,心胸和学识,从这一道题目当中便可以显露无疑。

    “大学者,大人之学,亦为君子之学,大学之道,于国者,在亲民,朱子有云,亲民者,新民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日新之谓盛德……”

    毫无疑问的是,徐用检作为理学大咖,他对于大学的理解之深是毋庸置疑的。

    一篇制文洋洋洒洒上千言,从各种角度剖析了这句话,典籍故事随手拈来,甚至延展出了许多人生道理,朱常洛精精细细的读了三遍,还是忍不住拍案叫绝。

    只是看到最后却是有些哭笑不得。

    “……殿下年幼,脾性顽劣在所难免,然圣人亦有年少冲动之时,好勇斗狠为少年人所诫,望殿下能修身养性,以大学之道明心见性,当为国之大幸……”

    怪不得老人家将这么常见的一道题目,写的如此深入浅出,详尽有趣,感情他老人家怕是听说了前些天朱常洛和徐弘基的那场冲突,所以特意借着这个机会想要好好教导他一番。

    倒是一番苦心了……

    放下这份制文,朱常洛接着往下看,如果说第一道题目是一道政治性的题目的话,那他的这一道就是存粹的私货了。

    圣人有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教六艺,数实成之,故此题为六艺之数……

    虽然前面扯了一大堆,但是实际上朱常洛的这道题目是一道数学题。

    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自然清楚数学的重要性,平心而论,中国的数学发展程度并不低,不过到了明朝之后,却是开始偏重八股,而轻视数学,而民间的数学研究方向也开始转向珠算。

    但是朱常洛却清楚的是,不管是民间还是士林当中,都有一部分对于数学极其喜爱的人,而中国要向工业化发展,数学这个基础学科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的第二道题目,就是一道数学题。

    而且是一道相当难的数学题,已经开始初步接触到函数的领域,或许在后世,这不过是一道中学程度的题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放在现在,绝对是一道终极难题。

    所以理所当然的是,即便是大儒如同徐用检,也同样折戟沉沙,但是没关系,这道题目虽然没有解出来,但是徐老先生附上了他推演的手稿,其中已经足可以看出他的数学造诣了。

    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朱常洛直到现在为止,却还是十分惊喜的,这位徐用检老先生至少目前为止,远远符合他择师的标准。

    最后一道题目是策论!

    这也是朱常洛最最重视的一道题目,只有简简单单的论国事国策五个字!

    但是就像前面说的,越简单的东西实际上越难,这道题目看似只有五个字,但是却正因为它的牵涉面广,所以最难以回答。

    这个题目的真正用意是在考验答题者对于大明如今的大势和问题的把握,甚至是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今的大明看似四海升平,但是实际上只有朱常洛才知道,现在的大明危机四伏,建国两百多年之后,困扰的每个王朝的终极问题,土地兼并,开始逐渐展露出他的獠牙。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算是缓解了土地的问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更重要的是,张居正的改革,因为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到现在为止,已经大部分被清算了。

    而且还不止如此,如今的大明还面临着所有王朝都不曾遇到的问题,商品经济的复苏和手工业经济的繁荣。

    农耕文明和资本的矛盾,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党争的日益激烈,这任何一个问题潜藏的危机足以将任何一个王朝送入深渊。

    所以在万历之后,大明只支撑了不到四十年便土崩瓦解,便宜了后金。

    坦白的说,朱常洛并没有打算让所有人都看到这些问题,但是要做他的老师,政治观念自然要和他相符合,至少要能够看到其中最重要,最尖锐的矛盾。

    事实证明,徐用检在这方面也并没有让朱常洛失望,他的眼光是一流的,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大明朝如今的积弊在于土地问题,但是解决方法嘛……

    却着实是让朱常洛头疼的紧!

    他怎么就给忘了,自古以来,所有的学术研究者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这位老先生的意见是以太祖制度为纲,轻徭薄役,与民休息,另一方面整顿士风,整治商贾……

    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是只能说太理想化了,轻徭薄役不是不可以,如果可以的话,朱常洛也想尽量减轻老百姓身上的负担,但是问题是减税了钱从哪来呢?

    商贾也一并打击掉,国家还如何运转?又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这些都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再说了,如此会触动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有多少,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