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谋天下-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沈鲤自然要出言声援朱赓。

    不可否认的是,沈鲤所言的确不能说是没有道理,大明的勋贵固然被挤压到了几乎只能混吃等死的地步。

    但是混吃等死也不是好惹的,尤其是魏国公府,这个勋戚世家的领头羊,可不仅仅是混吃等死那么简单,魏国公府是勋戚当中罕有的手握重权的勋戚。

    大殿之中,首辅和左都御史主张严查,但是另外两位阁老却主张轻拿轻放,场面虽然并不激烈,但是却意外的有些凝滞,众人的意见都已经说过了,接下来,就要看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了……

    御座之上,皇帝淡淡的扫视着底下,看不出一丝情绪,半晌,方才开口道。

    “李詹事以为呢?”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转而开口问起了一直一言不发的李廷机。

    尤其让朱赓和沈鲤有些不安的是,皇帝叫的是李詹事,而不是李尚书或者李爱卿,要知道,李廷机的职务是礼部尚书詹事府少詹事,照官场上的规矩来说,应该叫他的最高职务,礼部尚书。

    而皇帝如今的叫法,很明显是在暗示些什么。

    李廷机也是没有想到,皇帝会让他说话,在这大殿当中,他的资历着实太浅,这几位老大人都至少比他多上十年的仕途资历,而他之所以会被叫过来,很明显是因为这件事情涉及朱常洛。

    至于说具体的意见,他就算说了,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过皇帝既然问起,自然有其用心,李廷机皱眉想了片刻,顿了顿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此案究竟该如何处置,可等到太子殿下彻查案情之后再行商议,臣只是担心,这些人既然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杀刘巡抚,若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未尝没有可能!”

    此言一出,众臣脸上皆是一惊,旋即面色便是变得凝重起来。

    若是堂堂太子,都能在扬州府遇刺,那事情可就真的闹大了!

    不管这件案子的幕后之人是谁,恐怕都经不起皇帝的雷霆之怒!

    倒是皇帝沉吟了片刻,道。

    “既然诸位爱卿难以统一意见,那么此案便暂时搁置,等太子查明真相,再行处置!不过李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太子乃国之储君,不可冒险,传旨,诏谕南京守备陈良弼,命他带领凤阳右卫赶往扬州,协助太子查案!另外,国之铨选,自有定制,驳回南京吏部将陆庆之调任之议。”

第五百二十七章:追根究底() 
扬州府衙。

    朱常洛这几天可没有闲着,扬州府所存的黄册,是四年以前大造黄册的时候存下的副本,清点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这些结束之后,陆陆续续送来的扬州府各地的黄册以及核对结果,才是重中之重!

    泰兴县是最先完成的,和原本的估计差的并不多,泰兴县黄册上登记的户籍数量,和实际相差的共有六千七百余户,也就是说,单是这一项,泰兴县每年就要多征几百名徭役。

    不过朱常洛注意到的却不是这个,他注意到的,是伪造黄册的时间。

    “按照历年的黄册清点和百姓所说,伪造黄册的时间应当是在万历十六年左右,当时正值大造黄册之年,但是扬州却正逢大旱,饥荒遍野,百姓流离,据府志记载,时任的扬州知府杨大人拖延数日之后,终于放粮,助百姓度过饥荒,尔后减免税赋,与民休息,使得当年的黄册清点人户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长,想必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黄册开始被人伪造!”

    刘元霖翻看着案上的府志,半晌,抬头说道。

    只是眉间却不免掠过一丝忧虑之色。

    “如此说来,这位杨大人,如今尚在朝堂了?”

    朱常洛自然没有放过刘元霖脸色的变化,也能猜到他为何而担心,距离那一次大造黄册,如今已有将近十五年的时间,而既然此人当初就已经做到了扬州知府的位置,想必这十几年的时间,也不会原地不前。

    能够让刘元霖这样的封疆大吏忌惮不已的,料必是朝中的某位大人物了!

    刘元霖一愣,旋即便是拱了拱手道。

    “殿下英明,据府志记载,万历十六年任扬州知府的人,是杨俊民杨大人!”

    “户部尚书杨俊民?”

    朱常洛眼眸微眯,脸色也是一变。

    这倒真是一条大鱼!

    朝廷六部,尤以吏部和户部最为强势,实权最重,若是说朝中最有含金量的官职,户部尚书绝对能够排进前五。

    尤其是,杨俊民并非是没有根基的人,他自万历二十二年起调任户部尚书,距今已经有将近八年之久,将户部管理的滴水不漏,深受皇帝信任。

    而且出身名门,其父是已故兵部尚书杨博,累有军功,故交遍地,在朝野当中,是一股绝对不可以忽视的力量。

    刘元霖叹了口气,道。

    “不错,当时扬州遭遇大旱,百姓流离失所,但是杨大人处置得力,并未造成多大的损失,反而令百姓各安,恰逢那时又是吏部考选之年,所以没过多久,杨大人便被调入京师担任户部侍郎,兼管仓场!”

    话至此处,刘元霖脸色复杂,从扬州知府到户部侍郎,这可谓是杨俊民仕途当中最重要的一步,但是谁又能够想到,他的这一步竟是通过这种手段迈过去的。

    事已至此,事情已经很明朗了,伪造黄册的根子,就在杨俊民的身上,就府志和刘元霖多方走访所得的消息当中。

    都可以说明,这位杨知府,如今的杨尚书是一个能吏,干吏,在他担任扬州知府的数年间,扬州府民生安泰,日渐繁华。

    但是偏偏在他就任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爆发了旱灾,由于官府对于旱灾的预估程度不足,等到杨俊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大量的逃民出现,而如果他当时如实登记黄册的话,人户数量必将产生下降,他在吏部的考评当中纵然不至于落到下等,可想要升迁却是无望了。

    所以在良知和前途的面前,他终究还是屈服了,那一年的大造黄册,结果是人户数量并未减少,反而略有增长!

    加之杨俊民这几年的成绩和强大的关系网,他理所当然的调任户部侍郎,进而进位户部尚书。

    但是却将扬州府,搞成了一副烂摊子!

    “不过此事固然和杨大人脱不开关系,但是和以后的几任知府也大有关联,杨大人首起之后,以后的历任知府,不思如何将黄册填补回来,反倒处处遮掩,粉饰太平,以至于到了现在,这黄册之上的户籍,竟和实际数量差了如此之多!”

    顿了顿,刘元霖的脸上闪过一抹恨恨之色,道。

    倒是朱常洛并不意外,这本就是官场最大的弊端所在,所有的官员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的都是如何遮掩,而并非如何解决,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问题有一日都会爆发,但是只要不在自己的任上爆发,便炸不到自己的身上。

    于是问题就被越拖越大,应当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杨俊民,朱常洛在朝廷之时见过这位户部尚书,是一位能臣,户部事务繁杂无比,又加之国库艰难,这么大的朝廷运转,杨俊民功不可没,更难能可贵的是,杨俊民为人清廉,十分受士林敬重。

    但是就是这么一位能臣和廉臣,在面对这样的官场抉择的时候,依旧选择了将问题遮掩下去……

    “彻查,法办!”

    过了半晌,朱常洛口中缓缓吐出四个字。

    顿了顿,似是轻轻叹了口气,但是眉间却变得坚定无比。

    “无论涉及到谁,都要追查到底!”

    “可是殿下……”

    刘元霖一愣,心中升起一阵敬服之意,不过脸上却是掩不住的担忧之色。

    这件案子牵扯的实在太大了,单单一个户部尚书已经足够让人心惊了,更何况这其中还掺杂了其他的势力,要知道,杨俊民毕竟身在京师,刘元霖可不相信凭他一个人,能够支使的动南京六部。

    更何况,这件案子真要向朱常洛所说的那样彻查到底的话,那可是会掀起滔天大浪的!

    要知道,彻查黄册一案,意味着从杨俊民开始,历任在扬州府担任过知府的官员,都要追责问罪,而这些人,现在有些已经致仕归乡,有些则是继续在仕途前进,纵然没有样杨俊民这样的阁部大臣,恐怕也至少是封疆大吏的级别。

    一旦追责,在朝堂之上,恐怕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而且更重要的是,朱常洛这样做,触碰的将是官场多年以来的潜规则,这一点来的反弹,可比前面所说的加起来都要严重和难以对付。

    毕竟身在朝堂之上,谁都不希望有一日,自己会莫名其妙的被多年前的错误而罢官免职。

    只是他虽有心相劝,但是这么多天的相处下来,他也知道这位太子殿下虽然看起来温文随和,但是骨子里却有一股执拗的劲儿。

    他既然已经下了决心,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第五百二十八章:叙旧() 
朝廷来了诏谕,是泰宁侯陈良弼亲自宣读的。

    事实证明,皇帝的态度恰恰和刘元霖担心的一样,彻查案情,但是须得按兵不动,待得上禀朝廷之后再论处置。

    这就是说,就连皇帝也拿不准,这一次黄册一案到底牵连有多广,打算看看情况再定了。

    而刘元霖熟知案情,自然清楚,这次的案件牵连之广,影响之大,恐怕会超出皇帝的接受范围……

    倒是朱常洛跟没事儿人一样,笑呵呵的接待了从南京赶来的陈良弼,而让刘元霖有些意外的是,这位南直隶的最高军政官员,竟然也对朱常洛客气的很,而且看样子,可不仅仅是因为朱常洛的身份那么简单。

    “恭贺殿下正位东宫,此乃社稷之福,朝廷之幸啊!想必历代先帝若知陛下有此英明之举,定会欣慰之至啊!”

    扬州府衙当中,一身绯袍的陈良弼恭恭敬敬的行了臣下之礼,对着朱常洛说道。

    面上带着送了口气的神情,倒是让朱常洛有些哭笑不得。

    自从上一次他假托太祖皇帝之名忽悠了这位南京守备之后,他每次见到自己都是这副表情,用陈良弼的话说,朱常洛是太祖皇帝钦定之人,他岂敢不敬!

    汉人敬天法祖,大明更是以孝道为尊,假借祖宗之名乃是大忌讳,会造天谴的,所以陈良弼压根就没有怀疑过,朱常洛是不是在骗他。

    “陈守备客气了,守备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

    不过朱常洛倒是坦坦荡荡,他虽然没有梦到过什么白胡子老爷爷,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公心,是为了大明的天下万民,太祖皇帝爱民如子,想必他老人家看在百姓的面子上,也会原谅朱常洛的小小冒犯。

    顿了顿,朱常洛却是转而问道。

    “守备大人,听说南直隶去年发了旱灾,不知道情况如何了?”

    说起来,他当初之所以要诓骗陈良弼,根子还在这场旱灾身上,只不过之后没过多久,朱常洛就回到了京师,再往后,就是一连串的事情,让得他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辽东上。

    不过虽则如此,但是对于南直隶的状况,他可是一直没有放松。

    农为国之本!

    这句话可不仅仅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