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有皇帝分身-第6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传到大明各地,各省残存不多的,放高利贷的商人一阵惨叫。

    眼下大明,各大地主,大官员,大商人,罕有不放高利贷的,自然心中不心甘情愿,国家这么与他们争利。

    不过,经过国难多事之秋,加上有山东奸商为例。

    当年那些放高利贷的被朱子龙杀得血流飘杵,加上……现在大家都是怕极了,想看看看再说。而对于山东商人来说,反正大部分多加入联合商行内,余下的,多是小鱼小虾,哪会是人民银行的对手?

    因而,各地嘴巴上抗议者众多,但实际行动者,却了了无几,皆在观望。

    ……

    纷飞的雪花,忽然转为飘落的鹅毛大雪!

    以山东为首,运河为周边的几省,首先开起了无数大明人民银行的分行支店。外面有士兵据守,打上的是皇家的招牌,里面算账的账房先生,统一使用的是宫里的太监。

    算盘声响不绝,一个个小太监们在念着报,算着数。而原本各地的镇守太监们,此时却汇集一堂,主持各种工作中。

    他们的眼前放着一本本的帐本,一手时而翻页,时而心算思索。

    明朝成立之始,朱元璋为了防止太监干政,特地树立了一个铁牌子;不许太监干政!

    然而,明朝中后期,完全没有人,以及皇帝拿这事当一回事。

    太监这个团体,在明朝更是可谓人才辈出!

    1;郑和;成祖一朝首推大太监郑和,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2;王景弘;明朝宦官,航海家、外交家,曾随郑和下西洋,郑和死后,他组织带队第八次巡洋。

    3;侯显;有才辩,奉使西藏,先后“五使绝域”,能令西南诸番宾服。

    4;亦失哈;这位大太监可牛了。是一个探险家!

    其它一些负面太监,名气不好听,但个个都也算是有大本事的人。甚至于,比起皇帝来还更有治国才能!

    太监因为是皇帝的帮手,所以宫中从来就是还有专业的学堂,指导太监们进学。

    因而,好多太监其实都能算是读书人,只是没有小弟弟,无法参加科举罢了。

    并且,有一些太监还因为专业对口,会种种精于算计和经商的本事。

    这不,在银行准备之中,的这间房间里。

    光是太监总管们发现的贪污人员,就每天多达十数人,个个堪比查账先生。另外,大手一挥,还能让东厂的人,将其直接处理。

    毕竟只是天家的奴才,犯了错,那杀头叫一个速度。连三堂会审都不用麻烦,秋后什么的也是亚根不存在。

    这会儿,又有一个小太监贪污五十两,做了点假账。

    给当场一个杜姓太监总管发现,立时劈头盖脸往他头上打去,痛心疾首道:“连国公爷的钱都敢贪,大明江山,就是坏在你们这些人手上。给我拉下去,斩了!”

    那小太监立时吓尿,抱着他的腿哭嚎:“公公饶命啊,念在小的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哦,下面没有了……就饶了奴婢这一回吧。我再也不敢了!”

    杜绝一脚将他踢开,冷笑道:“上有八十岁老母?呵,来人呀,那就把房间抄一次,有点家财的送给他的老母去,人嘛,就安心的上路去吧。用国公爷的说法,这叫人性化执法,懂吗?”

    边上东厂人员刷的上来,就是将他拖走,一路惨叫之声让人为之侧目,不过也有旁边各人兴灾乐祸。

    (未完待续。)

第997章 报纸的妙用!() 
天气一天冷过一天,但许多大明子民的心中,却感觉不到太多的寒意。

    因为,最近几个月来,大明的好事,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了。

    变着花样儿,让人感觉振奋人心!

    塞外大捷各项报道还在进行,东瀛扶桑就在万历年前不服大明管教,现如今据说他们的大将军,也重新认祖归管了。

    而那处残存的后金豪格势力,相信也在包围之中。

    对内,孙传庭复起,和各种地方军队开始了清理李自成的战事,打的他狼狈不堪。苟延残喘,灭亡只在早晚间!

    不过,最近最火热的事情,还是皇帝和国公爷搞出来的民政会议。

    存钱给利息的银行,以及一系例为之围绕的新官职,什么国有企业商会议员制度。

    可谓引发了全民讨论**!

    报纸在高谈阔论,民间议者如云,好谈国事,众人畅所欲言。

    当然,也有些官员不免心怀忧虑,认为小民夸夸其谈。宛如当官似的解剖政令,逐条分析,大谈利弊,似乎他们才是官员一样,这样显然不利用于掌控与教化。

    对于这些守旧的官员,朱子龙听闻后一笑了之。

    开玩笑,凭什么就准你们读书人和官员骂街,小**也有人权啊,做不了,说一说也不行?

    谁不知道,从古到今大明的读书人胆子很大。

    后世的影视作品一开篇动不动,就是明朝太监当政,民不聊生。可是,对读书人抗税、冲击官府这些事情却只字不提。点型的只准洲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就连东林党自己的笔记里也说了,士林风气,喜群聚而辱骂有司。讽刺官士风薄恶,吴中尤甚,有圣人之风也!

    动不动就组织乡邻,利用乡评,最终达到公然让官员下台,暴力抗收税的目的。

    这种秀才带头闹事几乎在以前,每年都有,最终结果往往都是官府妥协。东林党人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做大的。

    那怕现在略有不同了,但是这种旧风气还是很深入人心。

    只是,这种旧时代的垃圾玩意儿,朱子龙怎么可能看的上眼?

    大明周报由朱子龙借名妓之手开办,如今越发做大,几乎一统社会舆论。每个星期三次发向全国各地,几乎做到最大化的人力速度传速信息功能。

    朱子龙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报纸的出现,加强了国家和自己对外舆论攻势和控制,教化百姓有大用。当然,对原先的守旧国内官员来说,就是喜忧参半,不见的全是好事了。

    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上了报纸,因为报社的后台就是朱子龙。当地官府也无权管理和压制,最近一年多来,已经成为了百姓倾向找报纸伸冤或举报的一种风气。

    所谓的明朝记者,开始大行其道。不是官员,胜似官员。

    变成了一种半合法化的,类似于锦衣卫的非暴力民意机构先驱。

    一些官员,甚至于为此落马,更加做实了这种说法。

    (这也是朱子龙借见了后世21世纪,类似网络水军和民意,以及朝阳群众,以民眼看官员,审视作风问题的一个良好行为方式。)

    …

    报纸带来的种种,有人说不好,但更多的人说好。

    有要求关闭报纸的,他们认为利弊难言,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反应到朱子龙那里,他只是淡淡的回道:“民意如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白菜。仅然敢做官,就要敢面对社会舆论。老子都给所有官员增加了五到八倍的工资了,还不够花?谁搞事,谁贪污,我就杀谁的头,抄他的家!”

    总之,朱子龙的潜台词就是,当个官生怕民间监督,你不是准备贪污行错吧?

    这种话题,谁敢接?

    不管怎么回答都是错,朱子龙走的这是阳谋,无懈可击的。

    这简直就是给有些官员,造成了成吨的伤害。还让不让愉快的玩耍了?

    好吧,我们tm的忍了,谁叫现在官员工资不贪污,也能过的很好呢。先保住饭碗再说!

    这世间,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读书人很多。但是,来个五十斗,五百斗,还是合法的收入,谁来也得折腰啊!

    当然了,朱子龙也深知记者如果为了销量,乱搞事的后果也是很可怕的。

    于是,让人送来通知,给杨宛同她们。

    其内容为:舆论的监督,可以促使官员更认真对待自己政务,这是好事。

    但是,绝不能变成职业窥人*(隐*私),专探人私生活的狗仔报纸。必须要抛弃那些低俗的东西!

    ……

    得到了朱子龙要求整改的命令后,杨宛同她们连续开会几天。

    最终上交了一份内部会议记录和以后报纸路线计划书,上交到了朱子龙手上。并且随之而来的,还为了响应类似超市变革,必然会有大动作的情况。

    文稿派人送到朱子龙这里,连他看完都叫一个好。

    想了想,在上面还写了个读后感。…天灾来临,赤地千里,人吃人的惨剧时常发生!

    天灾面前,为何国家如此无力进行抢救百姓?

    大明养士二百年,为何在当时政局,如此艰难的时候,没有所谓的士绅挺身而出,为国呢?

    朱子龙这一手,把问题丢出来,然后不说怎么解决。

    在后世,就是公知流、搅屎棍的论调。让人深恶痛觉的那一种!

    但放在几百年前的大明,这绝对是不管是政治上正确,还是城府上的行事作风,皆是堪称最合理的一种论调。

    尼麻,以前东林党也这么玩过,为什么我就不能这么玩?

    不出意料,这篇文章刊登在《大明周报》的头版头条的时候,立刻引起了天下轩然大波。

    只是,这篇文章见报之后,整个大明士林都对这个问题,有种故意避而不谈的意思。根本就没人敢于正面迎战,回话者也很少。

    不是他们都老实了,而是朱子龙是谁,涉及的问题和人物地位,过于敏感。

    明朝读书人和地主的节操,其实也就那样了。

    要不然,后世清朝时,为什么就全成了奴才,叫什么圣明?

    现在,也差不多了,让后金和李自成杀怕了。然后,看朱子龙这架势,尼麻好像比后金和李自成更猛,更杀气腾腾呀,好怕,我们还是别多嘴了。

    但凡有点骨气的,基本上活到现在,要么认清了现实了。要么投靠朱子龙了!

    其它的人,说实话,你是谁呀,谁认识你啊?

    在这样的节奏下,自然而然的,大明周报就成了洗脑工具了!

    换了以前东林党还在时,绝不可能会如此顺利实现,对商税,以及士林集团,正面清算怀疑时的报道。

    甚至于连提都没人胆敢提一下,这种类似的问题。因为换个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必然会惨遭整个统治阶层的反戈一击!

    ………(未完待续。)

第998章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 
“大明立国之初,民少而田丰。故而行商者甚少。商税不提也罢!”

    “承平二百多年后,人口增加至今近二万万,各地行商者众多。”

    “万历年间,商人手里掌握了大量的财富,而国家却缺少税赋用度,过去少收商业税甚至不收无事。然祖制至今,修改之无数。合则不能变之商税也?”

    仅仅数天后,下一期报纸发行时,朱子龙本体的读后感又来了。

    又是一个不直接点名,却在造势的读后感,让人无语,又无奈,只能继续作陪,又不发发声。

    这一次的读后感,朱子龙隐讳的潜台词。

    无非是说,商税好呀,商税可以收呀。通过收取商业税,国家获得了银子,然后用银子去买商人的粮食或物品,这样国家稳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